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毛诗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62
转发:0
评论:0
诗经的版本毛诗是《诗经》的版本之一,也是目前唯一流传下来的版本。今本十三经中的《诗经》即是毛诗。《诗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诗歌年代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前一一二二年至前五七零年),跨五百多年。其篇目固定于春秋时期,因传承流派的不同,有多个版本存在。《诗经》在成为儒家的经典之前,在先秦古书中称之为《诗》或《诗三百》,据传孔子曾删定三千篇成三百篇,总以《诗》名(《史记·孔子世家》),然而后世研究表明在孔子以前《诗》即有固定的篇目、和当下所传三百一十一篇仅略有出入。秦始皇焚书坑儒,民间古籍遭劫,《诗三百》也在其内。至汉朝文化复兴,鼓励民间献古籍、藏书,有鲁、齐、韩、毛四家传《诗》者,鲁诗为鲁人申培所传,齐诗为齐人辕固所传,韩诗为燕人韩婴所传,皆今文经(当时的“今文”指汉隶);毛诗为鲁人毛亨所传,为古文经(当时的“古文”指大篆,也泛指秦“书同文”以前六国各自的字体)。汉朝将鲁、齐...

诗经的版本

毛诗是《诗经》的版本之一,也是目前唯一流传下来的版本。今本十三经中的《诗经》即是毛诗。《诗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诗歌年代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前一一二二年至前五七零年),跨五百多年。其篇目固定于春秋时期,因传承流派的不同,有多个版本存在。《诗经》在成为儒家的经典之前,在先秦古书中称之为《诗》或《诗三百》,据传孔子曾删定三千篇成三百篇,总以《诗》名(《史记·孔子世家》),然而后世研究表明在孔子以前《诗》即有固定的篇目、和当下所传三百一十一篇仅略有出入。秦始皇焚书坑儒,民间古籍遭劫,《诗三百》也在其内。至汉朝文化复兴,鼓励民间献古籍、藏书,有鲁、齐、韩、毛四家传《诗》者,鲁诗为鲁人申培所传,齐诗为齐人辕固所传,韩诗为燕人韩婴所传,皆今文经(当时的“今文”指汉隶);毛诗为鲁人毛亨所传,为古文经(当时的“古文”指大篆,也泛指秦“书同文”以前六国各自的字体)。汉朝将鲁、齐、韩三家《诗》列于官学,奉为儒家经典之一,设“五经博士”负责讲习,多以《鲁诗》、《韩诗》等称呼加以区分。魏晋以后,鲁、齐、韩三家《诗》先后亡佚(《鲁诗》亡于西晋,《齐诗》亡于曹魏,《韩诗》亡于宋),只有《毛诗》流传下来。到了宋、元之后,《诗经》这一名称才确定下来,沿用至今。今《十三经注疏》中的《诗经》,由西汉毛亨作传,东汉郑玄作笺和唐孔颖达作疏;至宋,朱熹作《诗集传》;清代学者陈奂撰《毛诗传疏》、胡承珙撰《毛诗后笺》、马瑞辰撰《毛诗传笺通释》,这些都是研究诗经的重要参考书。分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三部分三百零五篇,另有六篇有名无辞(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共三百一十一篇。

《毛诗序》曰:“《诗》有六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所谓《诗》之六义,风、雅、颂指诗的内容、体裁;赋、比、兴则指诗之作法。

诗经的内容

为民间歌谣,依地域分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区的土风歌谣。其时代,少部分是西周末年的诗,大部分是东周时的诗。

西周中期或晚期宫廷乐歌,作者为士大夫阶层。 “雅”有正的思意,当时人们把王朝直接统冶地区的音乐视为正声。 分为:

大雅:朝会之乐

小雅:宴飨之乐。

宗庙祭祀的乐歌。“颂”字,即“容”字,指“舞容”(舞态、舞形)。 有三部分,分为:

周颂

鲁颂

商颂

诗的做法

《诗经》中“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艺术上对后代文学影响甚大

赋:“赋者,敷陈其事物而直言之也”,也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从本质上讲就是直接描绘,直接抒情,直接铺叙

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带比喻性质的一种手法

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引用其它自然现象引起所要咏叹的情感,有进甚至能起到比的作用。如:《关雎》用‘雎鸟’的鸣叫起兴,引出诗人即景生情的联想

由毛诗衍生的注疏

《毛诗注疏》--西汉毛公(毛诗故训传)、东汉郑玄(毛诗笺)注《毛诗传笺》;唐孔颖达疏《毛诗正义》七十卷。五经正义、十三经注疏之一。

《诗集传》二十卷--南宋朱熹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汉《毛诗序》
产生于春秋中期的《诗经》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所收录的是我国最早出现的纯文学作品,因此诗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实际上是文学的代称,关于诗的理论批评也就具有文学批评的普遍指导性。基本简介产生于春秋中期的《诗经》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所收录的是我国最早出现的纯文学作品,因此诗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实际上是文学的代称,关于诗的理论批评也就具有文学批评的普遍指导性。先秦诗论起于儒家,宗法儒学,从理论上强调言志,很早就提出了“诗言志”这一开山的纲领(朱自清,《诗言志辨》)。《尚书・虞书・舜典》曾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即便《舜典》绝不是三代之文,可能出于战国,甚至更晚,然而“诗言志”的观点则肯定由来已久。《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即载文子告叔向曰:诗以言志;到战国时,《庄子・天下》与《荀子・儒效》也都分别讲过“诗以道志、诗言是其志也”的话。而这里所说的“志”,是指与修身、治国...
· 《毛诗》主要内容
毛诗,指战国末年时,鲁国毛亨和赵国毛苌所辑和注的古文《诗》,也就是流行于世的《诗经》。《诗经》作为中国文学史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毛诗每一篇下都有小序,以介绍本篇内容、意旨等。而全书第一篇《关雎》下,除有小序外,另有一篇总序,称为《诗大序》,是古代中国诗论的第一篇专著。东汉经学家郑玄曾为《毛传》作“笺”,至唐代孔颖达作《毛诗正义》。汉人传诗的加之毛诗本有四家,称为四家诗。后三家即鲁诗(申培公所传)、齐诗(辕固生所传)、韩诗(韩婴所传)。此三家又被称为三家诗,皆采用今文,在西汉被立于学馆,研究此一学的被称为今文经学。但是毛诗后起,逐渐取代三家地位,三家诗逐渐失传。因《毛诗》采用古文,研究此学的被称为古文经学。至唐代,《毛传》和《郑笺》成为官方承认的《诗经》注释依据,受到后世推崇。毛诗创始人为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其中鲁、齐、韩三家为今文学家,在汉代立为官学;毛诗晚出,属古文经学。毛诗训...
· 毛诗出典争议
毛诗出典争议何谓“毛诗”?毛诗的出典大约最早始于《汉书》的记载。《汉书・艺文志》有《毛诗》二十九卷,《毛诗故训传》三十卷,但著作者名都只称毛公,不称名字。《后汉书・儒林传》说是赵国人毛长传《诗经》,所以称作“毛诗”。《儒林传》中“长”字也没有草字头。《隋书・经籍志》载《毛诗》二十卷,汉河间太守毛苌传,郑氏(玄)笺,于是《诗经》的“传”便开始称为毛苌所作。不过,郑玄的《诗谱》又有一种新的说法,以为鲁国人大毛公为《诗经》作训诂传,在其家族中内部传授,汉河间献王得到了这个训诂传《诗经》的本子,而贡献给汉朝天子。汉廷觉得这个本子很好,很重要,便因此授予小毛公以博士职位,专门负责《毛诗》的研究和传授工作。陆机《毛诗草木虫鱼疏》也是这样叙述的:孔子删《诗》,然后传给弟子卜商,卜商做了一个序,大约就是现在的《毛诗序》,然后将《诗经》传授给鲁国人曾申,曾申后又传授给魏国人李克,李克又传回鲁国人孟仲子,孟仲...
· 毛诗序的影响
《毛诗序》有大、小之分,分称《诗大序》、《诗小序》。《诗大序》:比较全面地论述了诗歌的性质、内容、表现方法和社会作用等。其中许多观点,对我国诗歌的发展,有很大影响:首先,它吸收了先秦时代“诗言志”的理论,指出“诗者,志之所之也”,并进而指出“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而足之蹈之也”,既阐明了诗歌的抒情特点及其与音乐舞蹈的相互关系,又指出了思想内容对形式的决定作用。其次,《诗大序》提出了诗歌的美刺原则,说明了诗歌与时代政治的密切关系。它认为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作品,“治也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政治情况往往在诗歌的内容中反映出来。这对后来刘勰“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理论的形式,有着重要影响。再次,《诗大序》总结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体制和表现手法,提出了“六义”说,这对古...
· 毛诗诗论观点
毛诗诗论观点毛诗每一篇下都有小序,以介绍本篇内容、意旨等,后人称为《毛诗序》。《毛诗序》是中国诗歌理论的第一篇专论。概括了先秦以来儒家对于诗歌的若干重要认识,可以说是从先秦到西汉的儒家诗论的总结。毛传郑笺毛传郑笺其主要观点如下:首先,《毛诗序》揭示了诗歌抒情与言志相统一的艺术本质。其云:“诗者,志之所之也”,阐明了诗歌创作的本源在于“志”,“志”构成诗的内容,这与先秦时代就已产生的“诗言志”的观点一脉相承。从中可以进一步认识到,《毛诗序》出于汉儒之手,与儒家的整个思想体系是融洽的,因而“诗言志”正逐渐被纳入到这一体系中而被经学化。不仅如此,《毛诗序》进一步提出“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观点,比较“在心为志,发言为诗”的表述,在这里“志”与“情”的关系与内涵虽然没有得到明确的说明,但《毛诗序》认为它们是可以统一的。抒情之说,早要用在乐论之中,序文关于抒情观点的表述可以说袭自《荀子・乐论》或《礼记...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