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陵兰
历史
格陵兰的原住民为因纽特人,其究竟何时来到这里、以及为何要选择这个荒凉的岛屿居住,皆未有定论。在冰岛的北欧殖民者于982年来到这里的时候,他们发现这里无人居住。在岛的极南端,冰岛人建立了三个据点,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中,他们一直坚持下来。
格陵兰这个名字正是这些斯堪的纳维亚人所取。根据北欧神话史诗萨迦记载,红胡子埃里克因为犯谋杀罪而从冰岛流亡至此。埃里克一家及其奴隶向西北航行,以探寻传说存在在那里的陆地。当他在岛上定居下来后,便给该岛取名格陵兰(意即“绿色的土地”),以吸引更多的移民。(至少该岛南端的峡湾还是多草的。)他的这一妙计果然成功,最终有约4000名北欧移民移入。12世纪时,在格陵兰甚至还建立了一个天主教的主教辖区。1386年,格陵兰正式归属于挪威,成为北欧三国卡尔马联盟的领土。在该联盟瓦解后,格陵兰又转属于丹麦-挪威双重君主国的统治。
坚持了五百多年以后,北欧人的定居点在15世纪突然消失了,这很可能是因为小冰期引起了普遍的食物匮乏。后来发现的该时期居民的遗骨,都带有营养不良的特征。一封1424年由格陵兰寄至冰岛的信件,是北欧人定居在格陵兰最后的证据,之后就再没有任何北欧人定居格陵兰的史料。另一方面,因纽特人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1814年,根据基尔条约,挪威被丹麦割让给瑞典,而丹麦重新获得了格陵兰的主权。
1931年,挪威占领了当时无人居住的格陵兰岛东部地区,宣称该地是无主土地,声称对其拥有主权。1933年,丹麦和挪威两国同意将此争端提交国联下属的常设国际法院讼裁,根据仲裁结果,丹麦获得了格陵兰岛的全部主权。
来自挪威的红胡子埃里克是有记载最早开发格陵兰的人,他把该岛命名为格陵兰。在早期的地图上,格陵兰也曾被标上Gruntland的名字(意为大地之地),到底Grunt是Grøn的讹音,还是反过来,至今无人知道。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格陵兰和丹麦本土的联系,由于1940年4月9日纳粹德国占领丹麦而被切断。格陵兰通过开采伊维图特( Ivigtût )的冰晶石矿,设法同美国和加拿大进行贸易,获得了必需的商品。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
二战期间在这一地区也发生了小规模的战斗。1943年,一名丹麦士兵在该地区阵亡,一年以后,一名德国士兵也战死该地。
地理
格陵兰地形图
格陵兰是世界最大岛屿,属于大陆岛,位于北美洲东北,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间,西面隔巴芬湾和戴维斯海峡与加拿大的北极岛屿相望,东边隔丹麦海峡和冰岛对望。由于面积庞大,格陵兰常被称为格陵兰次大陆。全岛约五分之四地区处于北极圈之内。
格陵兰是除南极洲以外,大陆冰川面积最大的地区。几乎全地区都被冰盖覆盖,只有岛的极北部和东西两边的狭长地带例外,由于该等地区的空气异常干燥,难以形成积雪,地表才得以暴露。亦因为中部地区长期受冰雪盖压,故中部地区,若去除雪帽覆盖后,会比岛缘地区低。全岛以中部偏东最高海拔3300米,边缘地区约平约海拔1000至2000米。若然将格陵兰岛全部冰雪溶掉,在冰川侵蚀作用的影响下将会呈现群岛的状态。同时海平面会上升7米。
格陵兰地理
在1989年至1993年期间,欧洲和美国的气候研究人员到达格陵兰岛冰盖的高峰,挖掘了一对2英里(约3.2公里)长的冰核,去研究其化学成分。冰核内藏有的空气是不能去除冰盖的,愈深层的冰核空气代表该空气成分是在一个较早的时期的空气,研究其内容有利于发现远至100 000年前的远古时期北半球的气候状况。而研究结果是地球的气候,通常是在一种较长期稳定的气候,经过突然急速的不稳定变化,转为另一种长期稳定的气候。 北大西洋的气候受格陵兰东北部沿海的洋流情况影响很深。
政治
格陵兰的国家元首是丹麦君主,现任为玛格丽特二世,丹麦政府任命一位高级专员( Rigsombudsmand /High Commissioner)代表丹麦国王和政府。
格陵兰议会经产生,任期4年,设31个议席。自治政府首脑格陵兰总理通常就是议会多数党首领。
虽然丹麦是欧洲联盟成员国,但格陵兰不属于欧洲联盟的一部分。
格陵兰于2008年11月25日举行自治公投,公投在全岛80个市镇和村落举行,当地午夜左右,公布开票结果,投票率71.96%,75.54%赞成自治,23.57%反对。公投案以超过75%选民支持大比数获得通过,公投通过后,格陵兰自治地位从2009年6月21日起生效,成为国际法下的独立群体,自行管理自身的内政、司法与资源分配运用,但其国防、外交与财政相关事务仍由丹麦管辖,作为迈向完全独立进程中一个临时的阶段。
格陵兰东部不设城市,而划为世界上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行政区划
格陵兰从2009年1月1日起划分为四个自治区:库雅雷哥(Kujalleq)、卡苏伊忒索普(Qaasuitsup)、凯库卡塔(Qeqqata)及瑟摩苏哥(Sermersooq)。
经济
伊卢利萨特的公共住房
格陵兰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经受了经济紧缩,但1993年以来,经济开始复苏。格陵兰自治政府自1980年来一直采取紧缩财政政策并有效保证了盈余的公共预算和较低的通货膨胀。自1990年岛内最后的铅矿和锌矿的关闭以来,格陵兰的外贸一直处于赤字状态。尽管格陵兰已经重新开始对烃和矿物的勘探活动,要正式投产仍需要数年时间,估计格陵兰西北部和东北部的油藏量相当惊人,有将近500亿桶的石油与天然气。另外,在南部纳赫萨克市附近的高原,发现了可能世界蕴藏量最大稀土金属矿床。
现在该岛的经济严重依赖于渔业和渔产品出口,占出口值的80%以上,捕虾业是最大的支柱产业。亦有绵羊的牧业发展,但饲料大多由国外进口。
旅游业是该地区唯一有短期收益潜力的部门,但这也受到旅游季节短和消费高的限制。包括国有企业和市政府的公共部门在该地区经济中扮演主导角色。政府约一半的收入来自于丹麦政府的补贴,这也是国民生产总值的重要补充。
人口统计
1917年,一个因纽特人家庭
大部分格陵兰的村庄都有自己的教堂,图为纳诺塔利克地区的教堂
56,370(2013年1月估计),88%为因纽特人(包括混血因纽特人),其余12%为欧洲血统,主要为丹麦人。有几千格陵兰人居住于丹麦本土。
人口增长率:0.9%(2000年数据)
出生率:千分之16.85(2000年数据)
死亡率:千分之7.55(2000年数据)
婴儿死亡率:18.26死亡/1,000安全出生(2000年数据)
人口机械增长率:千分之-8.38(2000年数据)
生育率:2.45新生儿/妇女(2000年数据)
0-14岁:27%(男性7,718;女性7,483)
15-64岁:68%(男性20,860;女性17,272)
65岁及以上:5%(男性1,332;女性1,644,2000年数据)
出生:1男性/女性
15岁以下:1.03男性/女性
15-64岁:1.21男性/女性
65岁及以上:0.81男性/女性
总人口:1.13男性/女性(2000年数据)
总人口:68.07岁
男性:64.52岁
女性:71.69岁(2000年数据)
格陵兰人:87%(因纽特人和欧洲裔格陵兰人的混血后代)
丹麦人和其他:13%
交通
格陵兰航空的波音757,位于坎克尔路斯斯雅克机场
格陵兰之间以及它与外界的联系主要靠水运和格陵兰航空维系,与丹麦、加拿大和冰岛有定期的航班与客轮货轮。
因为海湾太多的缘故,各地之间没有公路相连,只有在小块的沿海无冰区才有一些道路,这些地区交通靠雪橇。
2000年该地共有3729辆汽车,其中私人小轿车2093辆。
文化
乌佩纳维克的小学生在开学第一天穿上传统的服饰上学
格陵兰文化是由因纽特人和维京探险家创造的。因纽特人仍然以捕鱼为生。
还有年度举办的狗拖雪橇比赛,只要有队伍就可以参加。
格陵兰开始吸引游人参观,在这里可以进行狗拉雪樵比赛、打渔、健行和跨岛滑雪。
在第40届世界圣诞老人大会上, 格陵兰 被确认为圣诞老人真正的故乡 。
格陵兰大学建于1987年。
体育
Uummannaq地区的足球运动
足球是格陵兰的国家体育项目,但格陵兰并不是国际足球联合会(FIFA)的成员。FIFA要求会员国必须有满足最低标准的天然草皮球场供国际比赛使用,而格陵兰的气候条件使得它不可能拥有符合标准的天然草皮球场。
动植物
格陵兰的植物以苔原植物为主,包括苔草、羊胡子草和地衣。一些无冰地区除了一些矮小的桦树、柳树和桤树丛外,几乎无别的树木生存。
格陵兰在漫长的冬季没有太阳(极夜现象)。但在夏季由于极昼24小时的日照,格陵兰因此迎来了大量来此繁殖的鸟类,许多植物也生长旺盛。尽管许多鸟类在冬季来临时又飞向南方,但也有些鸟全年都驻足于此,其中包括雷鸟和小雪巫鸟。
格陵兰岛是北极熊的家园。其他动物还有狼、北极狐、北极兔、驯鹿和旅鼠等。大批麝牛分布于岛北部,其极厚的外皮能保护它们免受冰冷的北极风冻害。
在沿岸水域常见鲸和海豹。咸水鱼有鳕、鲑、比目鱼和大比目鱼。
图片
东南海岸
俯瞰山色
南部峡湾风景,纳诺塔利克附近
东部的“Scoresby Sund”是世界上最长的峡湾
圆屋顶雪山
Nuuk海湾
Dunnet Bay海岸的刘寄奴属植物
海边的斯科斯比松镇
Torssukatak Fjord
格陵兰西部的努纳岛
迈向独立格陵兰公投
扩大自治公投案格陵兰通过
坐标: 75°55′51.19″N 40°15′14.06″W / 75.9308861°N 40.2539056°W / 75.9308861; -40.253905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