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伏尔泰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28
转发:0
评论:0
生平伏尔泰出生在巴黎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他是家里五个孩子当中最年幼的孩子(最后只有三个孩子存活下来),父亲弗朗索瓦‧阿鲁埃(法语:FrançoisArouet)是一位法律公证人,后任

生平

伏尔泰出生在巴黎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他是家里五个孩子当中最年幼的孩子 (最后只有三个孩子存活下来),父亲弗朗索瓦‧阿鲁埃(法语: François Arouet )是一位法律公证人,后任审计院司务。母亲玛莉‧玛格丽特‧杜马(法语: Marie Marguerite d"Aumart )来自普瓦图省的一个贵族家庭。伏尔泰先后在巴黎耶稣会和路易大帝高中(法语: Collège Louis-le-Grand )接受教育。据说伏尔泰非常聪明,3岁能够背诵文学名著,12岁能够作诗。在高中时代,伏尔泰便掌握了拉丁文和希腊文,后来更通晓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英语 。1711年至1713年间攻读法律  。

事实上,伏尔泰在高中毕业后便有从文的愿望,但他的父亲希望他读法律。伏尔泰假装在巴黎为一名律师担任助手,实际上大多数时间用在创作讽刺诗上。这件事很快被他父亲发现,将他送到外省(巴黎地区之外的地方)读法律。然而,伏尔泰坚持写作论文和作不太讲究考证的历史研究。当时的法国绝对主义君主制度正蕴育着深刻的危机。伏尔泰曾担任过一段驻外使馆的秘书和法庭的书记,出入于贵族圈中,他以诗人的敏感经常针砭时尚、评论朝政,以谈锋犀利和妙语连珠引人瞩目。因此他也遭到封建专制统治者的不断。1715年,伏尔泰因写诗讽刺当时摄政王奥尔良公爵被流放到苏里。

以伏尔泰自称

1717年,他因写讽刺诗影射宫廷的生活,被投入巴士底狱关押了11个月 。在狱中,伏尔泰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剧本:关于路易十五的摄政,菲利普二世(奥尔良公爵)的《俄狄浦斯王》(Œdipe)。这部作品中,他首次使用了“伏尔泰”作为笔名,这来自他在法国南部的故乡一座城堡的名字。出狱不久的1718年秋,《俄狄浦斯王》在巴黎上演引起轰动,伏尔泰赢得了“法兰西最优秀诗人”的桂冠。1726年,伏尔泰又遭贵族德·罗昂的污辱并遭诬告,又一次被投入巴士底狱达一年 。出狱后,伏尔泰被驱逐出境,流亡英国 。

英国时期

伏尔泰在英国流亡期间 (1726年-1728年) 是他人生的一个新时期。对当地的政治、社会、宗教、科学等状况非常感兴趣。他在英国居住了3年,详细考察了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和当地的社会习俗,深入研究了英国洛克等学者的理论和牛顿的物理学新成果,形成了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主张和自然神论的哲学观点。《哲学通信》就是他在英国的观感和心得的总结,也是他第一部哲学和政治学的专著。、

1729年,因得到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默许,伏尔泰回到法国。以后一些年他陆续完成和发表了悲剧《布鲁特》、《扎伊尔》、以及历史著作《查理十二史》等。

西雷庄园

伏尔泰

  在他们翻译的牛顿著作扉页图上,夏特莱侯爵夫人被描绘为伏尔泰的谬思女神,将牛顿在天上的洞见传递给伏尔泰。

1734年,伏尔泰正式发表了《哲学通信》 (英语: Letters Concerning the English Nation ,法文: Lettres philosophiques sur les Anglais ) ,宣扬英国改革后的成就,抨击法国的专制政体。书信集出版后即被查禁,巴黎法院下令逮捕作者。他逃至女友夏特莱侯爵夫人(Marquise du Châtelet, Gabrielle Émilie le Tonnelier de Breteuil)在西雷村的庄园,隐居15年。这期间他一度被宫廷任命为史官,并分别于1743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746年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宁静的隐居生活使得伏尔泰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写下了许多史诗、悲剧以及历史、哲学著作,如哲学和科学著作《形而上学》、《牛顿哲学原理》;戏剧《凯撒之死》、《穆罕默德》、《放荡的儿子》、《海罗普》;哲理小说《查第格》等。这些作品的发表使得伏尔泰获得了巨大声誉。除了哲学上的讨论以外,他们在同居处设立物理实验室,一起研读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并且夏特莱侯爵夫人是最早把《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从拉丁文翻译成法文的人。

伏尔泰深信牛顿的理论,尤其是光学(牛顿发现白光是由光谱上所有颜色相合而成,伏尔泰对此做过不少实验),以及重力(许多关于牛顿的故事都是伏尔泰所写的,像是苹果从树上掉下的事情是他在伦敦时从牛顿的侄女那得知,并在他的 论诗学 ( Essai sur la poésie épique )中首次提及。)虽然伏尔泰跟侯爵夫人对于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与牛顿同时代的竞争者)的哲学相当有兴趣,而且侯爵夫人还采用了部分莱布尼茨的说法来反驳牛顿,但是他们仍是忠实的“牛顿主义者”。她翻译的牛顿著作直到20世纪仍然是最重要的版本。伏尔泰所著的《牛顿哲学原理》( Eléments de la philosophie de Newton ),有可能是跟夫人所合著的,把牛顿介绍给了广大民众。许多学者认为,这本著作使得牛顿光学与力学理论终于被广大民众所认识与接纳。

柏林时期

伏尔泰

 圆桌 ( Die Tafelrunde )阿道夫·冯·门采尔所绘.腓特烈大帝的宾客齐聚在无忧宫的大理石大厅,包括了普鲁士科学的成员以及伏尔泰(左起第三,坐者。)

1749年,夏特莱侯爵夫人因难产逝世。伏尔泰短暂地回到巴黎。1750年,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伏尔泰应仰慕他已久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腓特烈大帝)邀请到柏林,得到了一个不错的宫廷文学侍从的职位以及很好的待遇。 他作为一名哲学家,与法语说的近乎完美的国王建立了友谊。但是这两位朋友没有能够长时间地互相包容对方,前者拥有高超的智力与犀利的性格,后者喜怒无常,习惯于别人的唯命是从。分歧的扩大不可避免,并且在1753年,伏尔泰与另一位国王赏识的科学家莫佩尔蒂(Maupertuis)发生争执,伏尔泰写文章讽刺莫佩尔蒂的荒谬论文。但后者得到国王的支持。这一事件导致了他与国王关系的破裂,并促使他离开普鲁士。他在居留柏林时期最重要的出版著作是《路易十四时代》(Le siècle de Louis XIV)。

瑞士凡尔纳

离开普鲁士后,伏尔泰在法国和瑞士边境上一个叫凡尔纳的地方置购房产定居下来。此后他全心投入到火热的启蒙运动中。一方面他用化名写作和印发了大量小册子,猛烈抨击天主教会和新教的宗教专制政府的草菅人命等罪行;另一方面他热情支持年轻一代的启蒙思想家特别是百科全书派的斗争,积极为他们撰写条目,《哲学辞典》就是他为《百科全书》所写的哲学条目的汇编。同时,除了继续创作戏剧作品外,他还完成了《彼得大帝治下的俄罗斯》、《议会史》等历史著作和《老实人》、《天真汉》等哲理小说。伏尔泰的不倦斗争,推动了启蒙运动的蓬勃发展,他本人也被人们尊称为“凡尔纳教长”。

去世

在1778年2月10日,当84岁高龄的伏尔泰回到阔别29年的巴黎时,他受到了人民热烈的欢迎 。这时是伏尔泰人生发展的最辉煌的顶点。不久,他便病倒了,于同年与世长辞。

临终前,伏尔泰对自己的后事做了嘱咐:把棺材一半埋在教堂里,一半埋在教堂外。意思是说,上帝让他上天堂,他就从教堂这边上天堂;上帝让他下地狱,他可以从棺材的另一头悄悄溜走。 伏尔泰的灵柩被巴黎人民永久地摆放在先贤祠中,并亲切地称呼他是“精神王子”。伏尔泰是启蒙的斗士,一生为思想和 而战,靠自己的笔过一种独立的生活。

伏尔泰的名字所代表的不是一个人,而是整整一个时代。维克多·雨果

主张

伏尔泰反对君主制度,提倡自然神论,批判天主教会,主张。他曾被认为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我并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法语: Je ne suis pas d"accord avec ce que vous dites, mais je me battrai jusqu"à la mort pour que vous ayez le droit de le dire. 英语: I do not agree with a word that you say, but I will defend to the death your right to say it. )”,人们认为这代表了他对于的主张。但是事实上,伏尔泰并没有说过这句话,这句话来自英国作家伊夫林·比阿特丽斯·霍尔于1906年出版的传记《伏尔泰的朋友们》,因为她在写“‘我不同意你的说法,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她“错误”地将这句她自己的评语加上了“引号”,结果使后人以为这是转引自伏尔泰本人的话。  

伏尔泰欣赏中国孔子,因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来影响别人,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崇拜中国儒家思想,并将中国的视为最完美的。因为中国的文官制度能让下层阶级人民得以晋升为统治阶层。他视孔子为真正的哲学家,他曾说“那个圣人是孔夫子,他自视清高,是人类的立法者,绝不会欺骗人类。没有任何立法者比孔夫子曾对世界宣布了更有用的真理。”

批判天主教

对于天主教,伏尔泰把天主教教宗比作“两足禽兽”,传教士是“文明恶棍”,天主教是“一些狡猾的人布置的一个最可耻的骗人罗网”。他号召“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同骇人听闻的宗教狂热作斗争,一些人咬住他的耳朵;另一些人踩住他的肚子,还有一些人从远处痛骂他。”

哲学思想

1、经验论

伏尔泰继承了洛克的经验论,反对以笛卡尔为代表的形而上学。他对洛克推崇备至,认为洛克哲学已经穷尽了真理,是无法超越的,所以他自己的哲学不过是对洛克哲学的阐释和具体发挥而已。伏尔泰的经验论思想是在批判以笛长尔为代表的形而上学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伏尔泰首先批判了笛卡尔形而上学的核心“天赋观念论”。他坚持经验论的基本原则,认为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天赋的观念”,我们最初的观念乃是我们的感觉,复杂的观念亦是从刺激我们感官的东西得来的,它们保存在我们记忆中,由我们的大脑对这些观念和知觉再进行加工、组合、整理,从而产生出全部的知识来。所以,如果没有感官知觉,也就不可能有观念和知识,感觉是我们的观念和知识的惟一来源。伏尔泰也不同意笛卡尔的心身二元论和灵魂不朽的思想,认为灵魂和肉体是统一的,人们的“感觉和思想的能力与他们的器官一同成长、一同衰退、一同消灭”。   

以感觉论为基础,伏尔泰提出了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他指出,感觉最基本的含义是接触,而本来意义下的接触就是触觉,不用我们的其他各种观念,单凭触觉就能告诉我们物质的观念,触觉能使我感到坚硬的东西的存在,而广袤和不可入性正是物体的本质。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是以外部对象的存在为前提的,他人也就是我的对象,如果怀疑论否认外界对象的存在,我就必须拒不承认这些光生们的存在了。显然,伏尔泰把触觉作为证明物质世界存在的根本手段,不可能合理地说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由于机械论立场的限制,伏尔泰并不是彻底的唯物论者,而是比较典型的自然神论者。

2、自然神论

使伏尔泰走上自然神论道路的是牛顿。牛顿的物理学把世界理解为一个机械系统,以物体之间作用与反作用的外在因素解释运动,因而最终不得不借助于超自然的原因即上帝来充当宇宙的第一推动者。伏尔泰像牛顿一样无法避免机械自然观所遇到的困难,认为“运动并不是凭自身而存在的;因此必须求助于一个最初的推动者。……整个自然界,从最遥远的星辰直到一根草芒,都应当服从一个最初的推动者”。虽然伏尔泰承认上帝是宇宙的创造者和第一推动者,但是他从自然神论出发,认为上帝在创造了世界并对世界实施了第一次推动之后就不再干预世界,他在为自然界立法并使“世界机器”运转之后就永远休息了,于是世界就按照自身的规律运动着。这种自然神论被马克思和恩格斯看做是唯物主义的一种形式,同样具有反宗教神学的意义。

不过,尽管伏尔泰承认上帝的存在,但是却认为上帝的存在是不可能得到证明的。在他看来,上帝是信仰的对象而不是理性的对象。在某种意义上说,伏尔泰的上帝并不是最高的精神实体或基督教中的人格神,而是道德生活和社会秩序的保证者。因为促使我们相信上帝存在的真正的和主要的原因并不是出于形而上学的理由,而是维系道德生活和社会秩序的必要前提。普遍相信有一个上帝可以赏善罚恶,能够防止人们作恶,防止人们在作恶之后不受良心的谴责。在伏尔泰那里,上帝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作用:在宇宙的运动原因方面,上帝实际上只是一个逻辑上的假设,而在社会生活方面,上帝则是一个必要的信仰对象。   

3、社会政治思想   

伏尔泰的社会政治学说以自然法理论为基础,他把自然法看做人为法的基础和根据,认为自然法就蕴含在人性之中。他指出:“一个社会要存在下去,就必须有一些规律。正如每种游戏必须有一定规则一样。”尽管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中,约定的法律、习惯和风尚不断地变化,而且人类历史充满了种种罪恶,但是基于人性的东西是永恒不变的。任何社会都把遵守他们的法律的人称为“君子”,把违背法律的人叫做“罪犯”,可见无论在什么地方,善与恶都是对社会有利或是有害的行为。确实存在着一些自然法则,它们是社会的水恒联系和根本的法律。因此,人为法越是接近于自然法,社会就越是公正和和谐。就此而言,法律是自然的女儿。   

在社会和国家的起源问题上,他认为国家并不是由契约而是由暴力产生的。在民族与民族之间必然会发生冲突,在战争色的领导人就自然而然地拥有了越来越大的权力,于是君主的权力发展起来,国家就产生了。   

按照伏尔泰的观点,一个公正的社会秩序应该建立在自由、平等和财产的基础上。虽然在自然观上,他从机械论的立场出发否认自由而倾向于严格的决定论,但是在社会政治理论上他又把自由看做人的天赋权利。作为天赋的权利,自由表现为人身和财产的自由、言论的自由、信仰的自由等,这种天赋的权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它只受合乎自然权利的法律的支配。同样,平等也是人的天赋权利,人是生而平等的,“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都是平等的;当他们发挥各种动物机能的时候,以及运用他们的理智的时候,他们是平等的”。然而,这种平等只是抽象的天赋原则。由于“拥有财产是人民群众中健全部分的标志,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们不可能不分为富人和穷人两个阶级,所以“平等既是件最自然不过的事,同时也是最荒诞不经的事”。按照伏尔泰的观点,最好的统治应该是各种不同地位不同身份的人都能得到法律平等保护的那种统治。这就是说,社会中存在着不同的阶级是合乎情理的,关键在于建立一种公正而且平等地保护他们的法律。

在国家政体问题上,伏尔泰在大量考察和比较了欧洲各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制度之后,认为“开明君主制度”是最好的政治制度。伏尔泰坚决反对封建专制,认为专制政体的本性是专断,国王是暴君,为所欲为,人民没有自由,所以是不合理的。共和政体虽然崇尚平等和自由,因而原则上是合理的,但是会引起无政府状态,甚至导致,这种集体的比一个专制君主的还要坏得多。因此,最好的政府形式是开明君主制度或君主立宪制度。伏尔泰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理想化,以之为一种政治制度的典范。在他看来,开明君主制度保存了专制政体中有用的部分和一个共和国所必需的部分,不仅制定有完善的宪法和法律,而民实行权力分立的制度,能够给予自由和平等以根本的保证。 

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泰斗和灵魂,被启蒙思想家们公认为导师,他漫长的一生几乎跨越了整个启蒙时代,利用他崇高的威望、广泛的社会影响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推动着法国启蒙运动的发展并使其影响扩展到整个欧洲。

著作

主要著作

《哲学通信》( Lettres philosophiques sur les Anglais ) (1733),后重编为《英国通信集》 Letters on the English (约1778)

《俗世之人》( Le Mondain ) (1736)

Sept Discours en Vers sur l"Homme (1738)

《札第格》 (Zadig) (1747)

《路易十四时代》(1751)

《微型巨人》( Micromégas ) (1752)

《憨第德》( Candide )(1759)

Ce qui plaît aux dames (1764)

《哲学辞典》( Dictionnaire philosophique ) (1764)

《老实人》( L"Ingénu ) (1767)

La Princesse de Babylone (1768)

戏剧

伏尔泰共创作五十到六十部剧本,包括一些未完成的作品。其中包括:

《俄狄浦斯王》( Œdipe ) (1718)

《扎伊尔》( Zaïre ) (1732)

Eriphile (1732)

Irène

《苏格拉底》( Socrates )

《穆罕默德》( Mahomet )

《梅罗珀》( Mérope )

Nanine

《中国孤儿》(1755)

参考文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伏尔泰·加斯明
外部链接DepartmentofNationalDefense(Philippines)
· 伏尔泰大道
spanclass="mw-headline"id=".E5.8F.82.E8.80.83.E8.B5.84.E6.96.99">参考资料
· 伏尔泰琳·克蕾
传记克蕾生于密歇根州一个名为莱斯利(Leslie)的小镇。由于她的父亲无法承受整个家庭的开支,于是在她还是青少年时将她送至天主教的女修道院居住。然而这段经验不但没有使她信仰基督教,反而使她转变为一个无神论者。克蕾的家庭积极参与了废奴运动和地下铁路计划,再加上她成长于如此贫穷而艰苦的环境,同时她又是以哲学家(伏尔泰)为名,使她在青少年时便培养了非常激进的思想。在女修道院的岁月结束后,克蕾开始投入当时的自由思想运动(这个运动最初是以反天主教和反教会为主),同时她也投稿了大量文章给自由思想运动的报刊。在她于1880年代中旬和后期参与自由思想运动时,克蕾也特别受到托马斯·潘恩和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的影响。其他影响了她的思想家还包括亨利·戴维·梭罗和比尔·海伍德(BillHaywood)。1887年,在目睹了干草市场暴乱中的烈士们被绞死后,她成为了一个无政府主义者。“在那时之前我都还相信美国陪审团审...
· 伏尔泰对中国情有独钟:伏尔泰是如何赞美中国的
伏尔泰的本名叫做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而伏尔泰其笔名。他是法国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和哲学家。伏尔泰于一六九四年十一月,出生在巴黎的一个有钱人的家庭。他是家中最小的孩子,父亲弗朗索瓦·马鲁埃是一位法律方面的资深人世。那么伏尔泰简介中是怎样具体介绍这一人物的呢?伏尔泰图片伏尔泰简介中提到伏尔泰中学毕业后,他的父亲就把他送到了法科学院,希望伏尔泰以后能够成为一名法官。但伏尔泰却想做个诗人。在高中时代,伏尔泰就学会了拉丁文和希腊文,后来还学会了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英语。一七一五年,伏尔泰曾写诗嘲讽当时的高官,被流放到苏里。一七一七年,他又因写讽刺诗反应宫廷的荒淫生活,在巴士底监狱十多个月之久。但伏尔泰却在监狱创作了他的第一部作品。在这部剧本中,伏尔泰首次使用了伏尔泰这个名字做为了自己的笔名。一七二六年,伏尔泰遭到了贵族的污辱和诬灭,伏尔泰又一次在巴士底监狱关了一年。出监狱之后,伏尔泰就被...
· 揭秘伏尔泰的作品和他生活的时代有什么联系
伏尔泰的本名叫做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而伏尔泰其笔名。他是法国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和哲学家。伏尔泰于一六九四年十一月,出生在巴黎的一个有钱人的家庭。他是家中最小的孩子,父亲弗朗索瓦·马鲁埃是一位法律方面的资深人世。那么伏尔泰简介中是怎样具体介绍这一人物的呢?伏尔泰图片伏尔泰简介中提到伏尔泰中学毕业后,他的父亲就把他送到了法科学院,希望伏尔泰以后能够成为一名法官。但伏尔泰却想做个诗人。在高中时代,伏尔泰就学会了拉丁文和希腊文,后来还学会了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英语。一七一五年,伏尔泰曾写诗嘲讽当时的高官,被流放到苏里。一七一七年,他又因写讽刺诗反应宫廷的荒淫生活,在巴士底监狱十多个月之久。但伏尔泰却在监狱创作了他的第一部作品。在这部剧本中,伏尔泰首次使用了伏尔泰这个名字做为了自己的笔名。一七二六年,伏尔泰遭到了贵族的污辱和诬灭,伏尔泰又一次在巴士底监狱关了一年。出监狱之后,伏尔泰就被...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