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微生物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74
转发:0
评论:0
主要特性体积小,面积大一个体积恒定的物体,被切割的越小,数量越多,其相对表面积越大(有时也称作比表面积)。微生物体积通常很小,如一个典型的球菌,其体积约1mm³,可是其相对表面积却很大。这个

主要特性

体积小,面积大

一个体积恒定的物体,被切割的越小,数量越多,其相对表面积越大(有时也称作比表面积)。微生物体积通常很小,如一个典型的球菌,其体积约1mm³,可是其相对表面积却很大。这个特征也是赋予微生物其他如代谢快等特性的基础。

吸收多,转化快

微生物通常具有极其高效的生物化学转化能力。据研究,乳糖菌在1个小时之内能够分解其自身重量1000-10000倍的乳糖,产朊假丝酵母菌的蛋白合成能力是大豆蛋白合成能力的100倍。

生长旺,繁殖快

相比于大型动物,微生物具有极高的生长繁殖速度,微生物理论上能做到指数级增长。大肠杆菌能够在12.5-20分钟内繁殖1次。不妨计算一下,1个大肠杆菌假设20分钟分裂1次,1小时3次,1昼夜24小时分裂24×3=72次,大概可产生4722366500万亿个(2的72次方),这是非常巨大的数字。

但事实上,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如营养缺失、竞争加剧、生存环境恶化等原因,微生物无法完全达到这种指数级增长。在液体培养中,细菌细胞的浓度一般仅有10 ~10 个/mL左右。 已知大多数微生物生长的最佳pH范围为7.0 (6.6~7.5)附近,部分则低于4.0。 微生物的这一特性使其在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如发酵、单细胞蛋白等。微生物是人类不可或缺的好朋友。

适应强,易变异

源于体积小面积大的特点,微生物具有非常灵活的适应性或代谢调节机制。微生物对各种环境条件尤其是地球上极端恶劣环境如高温、强酸、高盐、高辐射、低温等环境的适应能力,令人惊奇。

微生物个体一般是单细胞、非细胞或者简单多细胞,加之繁殖快、数量多等特点,即使变异频率十分低,也能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遗传变异的后代。有益的变异能为人类社会创造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有害变异是人类大敌。

分布广,种类多

由于微生物体积小、重量轻和数量多等原因,地球上除了火山的中心区域等少数地方外,到处都有他们的踪迹。 微生物种类多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物种的多种多样;生理代谢类型的多样性;代谢产物的多样性;遗传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类型的多样性。

微生物的研究历史

史前期

约8000年前——1676前,人类对微生物的认识处于朦胧阶段,未能看到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凭借实践经验利用微生物的有益活动,如酿酒、发面、酿醋、智酱、沤肥、治病、轮作等。

初创期

1676年~1861年,处于对微生物的形态描述阶段。标志事件是微生物学先驱列文虎克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人类能够对微生物进行简单的形态描述。

奠基期

1861-1897年,属于生理水平研究阶段。这个阶段代表人物有,巴斯德,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其开创的巴氏消毒法,至今仍在广为使用。科赫,细菌学的奠基人。这个阶段,微生物学开始起步;学者们创立了整套独特的微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开始使用“实践-理论-实践”的思想方法开展研究。进入寻找人类和动物病原菌的黄金时期。

发展期

1897-1953年,处于生化水平研究阶段。这个时期主要代表人是E.Buchner,他对无细胞酵母菌“酒化酶”进行生化研究,发现微生物的代谢统一性。普通微生物学开始逐步形成。开始广泛寻找微生物的有益代谢产物。发现了青霉素,推动了微生物工业化培养的迅猛发展。

成熟期

1953年至今,处于分子生物学研究水平。这个时期的代表人是J.Watson和F.Crick,他们是分子生物学奠基人。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广泛运用分子生物学理论和现代研究方法,深刻揭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采取基因工程的方法,把传统的工业发酵提高到发酵工程新水平;大量理论性、交叉性、应用性和实验性分支学科飞速发展;微生物的基础理论和独特实验技术推动了生命科学各个分科的快速发展。

原核生物的构造与功能

细菌

细菌是细胞细短(直径约0.5微米,长约0.5~5微米)、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二分裂繁殖和水生性强的一类原核生物。

细菌分布广泛,在人体外部和四周,到处都有细菌存在。凡是温暖、潮湿和有机质存在的地方,多是细菌活动之处,而且常常散发一股特殊的臭味和酸败味。夏天,固体食品表面时而出现水珠状、鼻涕状、浆糊状等色彩多样的突起,这是细菌菌落或菌苔。若用小棒挑动,常会拉出丝状物;用手抚摸,常有粘滑的感觉。若液体现浑浊、沉淀或漂浮“白花”,并伴有气泡冒出,也说明液体中可能有大量细菌。

当人类没有认识细菌时,少数病原菌曾经很猖獗,夺走无数生命;不少腐败菌也常引起各种食物和工农业产品腐烂变质;还有细菌会引起作物病害。随着人类对细菌的深入研究,情况发生根本变化。目前,细菌引起的人类和动植物传染病得到较好的控制。许多有益细菌被发掘出来,应用于生产实践中,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比如,工业上,各种核苷酸、氨基酸、丙酮、丁醇和抗生素等产品的发酵生产;农业上,杀虫菌剂、细菌肥料的生产,沼气、污水处理,饲料的青贮加工;在医药上,各种菌苗、类毒素、代血浆等产品的生产;在冶金领域的细菌浸矿、金属富集;在石油开采领域,钻井液添加剂(黄原胶)的生产;在许多重大基础研究领域中,细菌还被用作模式生物,用于基础研究,比如大肠杆菌。

细胞的形态构造及功能

形态和染色

细菌细胞的表面特征可从形态、大小和细胞间排列方式三方面加以描述。其形态非常简单,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三大类,极少数为其他形状(丝状、三角形、方形和圆盘形等)。

球形的细菌称为球菌,根据分裂的方向及随后彼此的连接方式又可分为单球菌、双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杆状的细菌称为杆菌,其细胞外形较球菌复杂,常有短杆状、棒杆状、分枝状、螺杆状等;按杆菌细胞的排列方式则有链状、栅状、“八”字状以及由鞘衣包裹在一起的丝状等。螺旋状的细菌称为螺旋桨,若螺旋不足一环者则成为弧菌,满2~6环的小型、坚硬的螺旋式细菌称之为螺菌,旋转周数多、长而柔软的螺旋状细菌称为螺旋体。三种形态的细菌之中,杆菌最常见,球菌次之,螺旋状的最少。

细菌的群体形态

细菌的培养基一般有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三种,细菌的群体形态一般也是指在这三种培养基上所呈现的形态特征。

①在固体培养基上(内)呈现的形态

将单个细菌细胞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有时是内层),当其占据一定发展空间,并处在合适的条件下时,该细胞就会迅速生长繁殖并形成细胞堆,这就是菌落(colony)。如果把大量分散的纯种细胞密集接种在固体培养基表面上,结果长出的大量“菌落”已相互连成一片,形成菌苔(bacterial lawn)。

细菌菌落有自己的特征,多呈现湿润、较光滑、较透明、粘稠、质地均匀等特征。这是因为细菌属单细胞生物,菌落内无数细胞并没有形态、功能上的分化等等。菌落对微生物学研究作用很大,比如,可以用于微生物分离、纯化、鉴定、计数、选种等系列工作。

②在半固体培养基上呈现的形态

纯种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上会呈现许多特有的培养形状,对菌种鉴定非常重要。若选用明胶半固体培养基,可以判断细菌是否有蛋白酶产生和其他特性;若用琼脂半固体培养基,可以用于判别细菌的运动能力和其他特性。常用以判别细菌的活动能力,称为活动能力测试(motility test)。

③在液体培养基内呈现的形态

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由于细菌细胞比重、运动能力和对氧气需求等特征的不同,会形成几种不同的群体形态。多数呈现为混浊,部分呈现为沉淀,好氧性细菌则在液体培养基表面大量生长,形成有特征性的、厚薄又差异的菌璞(pellicle)或菌膜(scum)。

蓝细菌

蓝细菌(cyanobacteria),又名蓝藻(blue algae)或(blue-green algae),属于大型原核生物。进化历史悠久,革兰氏阴性,无鞭毛(一般不具有运动能力),含叶绿素,但不形成叶绿体,能进行产氧性光和作用。

蓝细菌细胞一般比细菌大,直径通常为3-10微米,最大的有60微米。细胞形态多样,大体可分为5类:由二分裂形成的单细胞,如粘杆蓝细菌属(Gloeothece);由复分裂形成的单细胞,如皮果篮戏剧属(Dermocarpa);有异形胞的菌丝,如鱼腥蓝细菌属(Anabaena);无异形胞菌丝,如颤蓝细菌属(Oscillatoria);分枝状菌丝,如飞氏蓝细菌属(Fischerella)。

细胞构造与革兰氏阴性细菌相似,具有含肽聚糖的双层细胞壁。许多种类,尤其是水生种类在其壁外有粘质糖被或鞘,不但可以集合各单细胞,还可以进行滑行运动。细胞质周围含有复杂的光合色素层,常以类囊体(thylakoid)形式出现,类囊体含有叶绿素a和藻胆素(phycopilin)。细胞内含有羧酶体,能固定二氧化碳。在水生种类细胞中,常伴有气泡构造。细胞的内含物还有能用作碳源营养的糖原、PHB,可用作氮源营养的蓝细菌肽(cyanophycine)和贮存磷的聚磷酸盐等。细胞内的脂肪酸较为特殊,含有2个至多个的不饱和脂肪酸,其他原核生物通常只有饱和脂肪酸和单个双键的不饱和脂肪酸。

蓝细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各种水体、土壤和部分生物体内外,甚至在岩石表面和其他非常恶劣的环境(高温、低温、盐湖、荒漠和病原等环境)中都可以发现他们的踪迹,具有“先锋生物”之美称。

放线菌

支原体、衣原体和立克次氏体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微生物的代谢指微生物(细胞)内发生的全部化学反应。 微生物的代谢异常旺盛,这是由于微生物的表面积与体积比很大(约是成年人的30万倍),使它们能够迅速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代谢产物 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多种代谢产物。根据代谢产物与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关系,可以分为初级代谢产物和次级代谢产物两类。 初级代谢产物 是指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产生的、自身生长和繁殖所必须的物质,如氨基酸、核苷酸、多糖、脂质、维生素等。在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细胞中,初级代谢产物的种类基本相同。 次级代谢产物 是指微生物生长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化学结构十分复杂,对该微生物无明显生理功能,或并非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须的物质,如抗生素、毒素、激素、色素等。不同种类的微生物所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不相同,它们可能积累在细胞内,也可能排到外环境中。

代谢的调节 微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代谢调节系统,以保证证代谢活动经济而高效地进行。微生物的代谢调节主要有两种方式:酶合成的调节和酶活性的调节,前者是通过调节酶合成的数量实现代谢调控,后者是通过改变酸碱环境或酶结构来实现对代谢的调控。 另外人工控制微生物代谢的措施包括改变微生物遗传特征,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生化条件等。

主要分类

微生物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参见生物分类总表)

原核微生物

真核微生物

无细胞生物

土壤微生物是存在于地表面或土壤颗粒间隙和颗粒表面的微生物。土壤中可以观察到细菌、放线菌、子囊菌、担子菌、酵母菌、藻类、原生动物等多种微生物。其种类和数目随土层深度、氢离子浓度、温度、湿度和季节而有明显变化。藻类在地表面或靠近地表面的土层进行光合作用,硝化细菌、铁细菌和硫细菌等进行化学合成作用,其他微生物则营有机营养生活。在深层土壤等特殊条件下还发现有进行特殊化学合成作用的无机营养型细菌。细菌多分布在中性至弱碱性土壤,好氧性细菌多分布在上部土层,厌氧性细菌则多分布在土层。真菌多分布在酸性土壤。枯草杆菌、假单胞菌、梭状芽孢杆菌、大肠杆菌、纤维分解菌、放线菌以及各种真菌等,都是营有机营养生活的,都能分解土壤有机质,作为分解者而在自然界(生态系)的物质循环中起着重大作用。由土壤微生物引起的土壤呼吸与碳素循环有关,而由土壤微生物引起的固氮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等则与氮素循环有关。生物体内保持的营养盐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矿化,重新转化为植物能够利用的形态。S.A.Waksman很重视土壤微生物社会中由抗菌物质的存在所出现的生物拮抗作用

英文参考 soil microbes , soil microorganisms

微生物学及其分科

按研究基本生命活动规律来划分,有微生物分类学,微生物生理学,微生物遗传学,微生物生态学,分子微生物学等等。

按微生物应用领域来划分,有工业微生物学,农业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药用微生物学,诊断微生物学,抗生素学,食品微生物学等等。

按研究对象来划分,有细菌学,真菌学(菌物学),病毒学,原核生物学,自养菌生物学,厌氧菌生物学等。

按微生物所处的生态环境划分,有土壤微生物学,微生态学,海洋微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水微生物学,宇宙微生物学等。

按学科间的融合交叉划分,有化学微生物学,分析微生物学,微生物生物工程学,微生物化学分类学,微生物数值分类学,微生物地球化学,微生物信息学等。

微生物的作用

微生物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生存息息相关。有很多食品(如酱油、醋、味精、酒、酸奶、奶酪、蘑菇)、工业品(如皮革、纺织、石化)、药品(如抗生素、疫苗、维生素、生态农药)是依赖于微生物制造的;微生物在矿产探测与开采、废物处理(如水净化、沼气发酵)等各种领域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微生物是自然界唯一认知的固氮者(如大豆根瘤菌)与动植物残体降解者(如纤维素的降解),同时位于常见生物链的首末两端,从而完成碳、氮、硫、磷等生物质在大循环中的衔接。若没有微生物,众多生物就失去必需的营养来源、植物的纤维质残体就无法分解而无限堆积,就没有自然界当前的繁荣与秩序或人类的产生与维续。

此外,微生物对地球上气候的变化也起着重要作用。许多微生物直接参与了温室气体的排放或者吸收,而也有很多微生物可以成为未来的生物燃料 。

使食品腐败的微生物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多数微生物对人体是无害的。实际上,人体的外表面(如皮肤)和内表面(如肠道)生活着很多正常、有益的菌群。它们占据这些表面并产生天然的抗生素,抑制有害菌的着落与生长;它们也协助吸收或亲自制造一些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如维生素和氨基酸。这些菌群的失调(如抗生素滥用)可以导致感染发生或营养缺失。然而另一方面,人类与动植物的疾病也有很多是由微生物引起,这些微生物叫做病原微生物(pathogenic microorganism)或病原(pathogen)。重要的人类致病微生物列于下表中。

其他经常听说的致病微生物还有引起炭疽病的炭疽杆菌。

对现代生物学研究与医学技术的贡献

现代生物学的若干基础性的重大发现与理论,是在研究微生物的过程中或以微生物为实验材料与工具取得的。这些理论包括:

证明DNA(脱氧核糖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三大经典实验:肺炎球菌的转化实验、噬菌体实验、植物病毒的重组实验)

DNA的半保留复制方式(双螺旋的每一条子链分别、都是复制模板)

遗传密码子的解读(64个密码子各对应20种氨基酸及终止信号的哪一种)

基因的转录调节(operon, promoter, operator, repressor, activator的概念与调节方式)

信使RNA的翻译调节(terminator)

等等……(请添加)

现在,很多常用、通用的生物学研究技术依赖于微生物,比如:

分子克隆

重组蛋白在细菌或酵母中的表达

很多医学技术也依赖于微生物。比如:

以病毒为载体的基因治疗

参考文献

沈萍,陈向东.2006年5月.微生物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

张甲耀,宋碧玉等.2008年12月.环境微生物学.武汉大学出版社,武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微生物学
历史发展之前在微生物学发展之前,微生物约在许多世纪前就己被人类所察觉。古罗马学者马库斯·瓦罗在他论述农业的书中提到的第一原则,他警告说不应在沼泽附近建立牧场或宅第,因为在空气中存在肉眼看不到的漂浮物,一旦经由口或鼻进入体内将会产生疾病。公元1546年,en:GirolamoFracastoro提出,传染病是由可借由直接、间接接触或传播媒介传播的种子体(seedlikeentities)所引起。微生物学的滥觞微生物学的发展,随着显微镜的发明而开启,1665年英国人罗伯特·胡克(RobertHooke)发明显微镜,并观察到细胞轮廓(真菌细胞壁,但当时被认为是简单植物,直到二十世纪中才被证实是真菌),1673年荷兰人雷文霍克(AntonivanLeeuwenhoek)使用自己改进的显微镜观察到真正的细胞,随着纪录多种微生物的形态。1798-英国人詹纳(EdwardJenner)用牛痘接种疫苗,用...
· 医学微生物学
历史在1676年,雷文霍克用他自己设计的单镜头显微镜,观察到的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常见的治疗传染病细菌链球菌性咽炎衣原体伤寒结核病病毒轮状病毒丙型肝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寄生虫疟疾兰氏贾第鞭毛虫弓浆虫真菌假丝酵母属组织胞浆菌病注释
· 秃鹫体内的神奇微生物
秃鹫虽属猛禽,可缺乏鹰、雕那样捕捉活食的能耐。它的爪子不够锐利,偶尔捕得一只野兔也难以维持生命,只得饥不择食,用动物的尸体充饥。食尸时,腐臭的内脏难免污染头颈部的羽毛,这处羽毛又不易清理,久而久之,秃鹫的头和颈仅留少许灰白色的短绒羽,形成了如今的怪模样。秃鹫习居我们人烟稀少的西部高原,那里是众多草食动物栖息的地方。在广阔的天际,要觅得一具动物尸体,必须具备强大的飞翔能力和敏锐的视力。在数千米的高空,当窥视到食物,还需定点降落得十分正确,才能狼秃鹫生命力旺盛,能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吞虎咽地饱餐一顿。若是大型腐尸,尚可果腹数日,不再离远。就动物尸体来说,有自然衰老而死,也有疫病流行而亡的,秃鹫全然不顾这些,一概吞食。由于长期以食尸体为生,它的体内产生了某些特殊的抗菌体。秃鹫尤似一座流动的“化尸站”,为保持自然界环境卫生默默无闻地忠于职守,从而获得人们授于它“自然界的收尸者”、“清道夫”的美名。...
· 揭秘34.3亿年前地球微生物与火星极其相似
德国和瑞士科学家找到了地球34.3亿年前存在微生物生命体的证据。这些躲在地下洞穴中的微生物成功躲避了紫外线的过度照射。科学家在研究报告中详细陈述了这些细胞化石所在的位置、研究人员所用的检测技术以及此项新发现的重要性。网络配图科学家认为,地球从距今40亿至35亿年的太古宙时期开始就存在生命。当时地球还没有臭氧层,无法过滤掉大部分紫外线,而且大气层中也没有用于呼吸的氧气。这就意味着,这些微生物为了繁衍生息不得不寻找一个遮蔽之所。研究人员认为,它们成功地找到了“避难天堂”。这些微生物的化石是在南非巴伯顿的绿岩带发现的。古微生物在潮汐过后留下的沉淀物中找到可以藏身的洞穴,而这些洞穴是由气泡形成的。这些细胞化石可以追溯到32亿年前,位于一个微生物席之下。科学家认为,这个微生物席是在火山活动的作用下被推到地表的。网络配图研究小组利用显微拉曼光谱仪多次进行测试,结果发现这些微生物外形细长,而且和很多现代...
· 微生物学家巴斯德的成就有哪些
或许巴斯德这个名字并不怎么让人觉得熟悉,那是因为巴斯德的成就比他的名字还出名。狂犬病毒疫苗,这个拯救了万千人性命的东西被大家所熟知,而发明这个的人便是巴斯德。在狂犬病疫苗出来之前,要是得了狂犬病,谁都知道几乎没有痊愈的可能。为此人们总是对这个死神般的病毒畏惧,巴斯德潜心研究很久,才创造出能够抵抗狂犬病的药物。巴斯德的成就有很多,不单单只有这救人无数的疫苗。在他的一生中,几乎都是和微生物打交道,他第一次接触微生物是因为蚕,当时这种吐丝的昆虫病的特别厉害,但却始终无法找到病因,巴斯德连续几天几夜,没睡过一次觉,合过一次眼,连续观察了好久,才找出真正的原因,然后找出了解决的办法,他也是在那时候第一次发现并接触到微生物。微生物这种眼睛看不到,需要在显微镜之下放大才看得到的小东西,也是第一次出现在众人眼里,因为是巴斯德才得以被发现,也因此他被众人成为“微生物之父”。巴斯德的几项伟大的成就发明给人类发...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