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费马大定理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71
转发:0
评论:0
历史1637年,费马在阅读丢番图《算术》拉丁文译本时,曾在第11卷第8命题旁写道:毕竟费马没有写下证明,而他的其它猜想对数学贡献良多,由此激发了许多数学家对这一猜想的兴趣。数学家们的有关工作丰富了数论的内容,推动了数论的发展。费马大定理提出之后的二百年内,对很多不同的特定的n{\displaystylen},费马定理早被证明了。但对于一般情况,人们仍一筹莫展。1908年,德国佛尔夫斯克宣布以10万马克作为奖金奖给在他逝世后一百年内,第一个证明该定理的人,吸引了不少人尝试并递交他们的“证明”。在一战之后,马克大幅贬值,该奖金的吸引力也大幅下降。1983年,格尔德·法尔廷斯证明了莫德尔猜想(英语:Faltings"theorem)。作为推论,对于给定的整数n>2{\displaystylen>2},至多存在有限组互素的a,b,c{\displaystylea,b,c}使得an+bn=cn{\d...

历史

1637年,费马在阅读丢番图《算术》拉丁文译本时,曾在第11卷第8命题旁写道:

毕竟费马没有写下证明,而他的其它猜想对数学贡献良多,由此激发了许多数学家对这一猜想的兴趣。数学家们的有关工作丰富了数论的内容,推动了数论的发展。

费马大定理提出之后的二百年内,对很多不同的特定的n{\displaystyle n},费马定理早被证明了。但对于一般情况,人们仍一筹莫展。

1908年,德国佛尔夫斯克宣布以10万马克作为奖金奖给在他逝世后一百年内,第一个证明该定理的人,吸引了不少人尝试并递交他们的“证明”。在一战之后,马克大幅贬值,该奖金的吸引力也大幅下降。

1983年,格尔德·法尔廷斯证明了莫德尔猜想(英语:Faltings" theorem)。作为推论,对于给定的整数n>2{\displaystyle n>2},至多存在有限组互素的a,b,c{\displaystyle a,b,c}使得an+bn=cn{\displaystyle a^{n}+b^{n}=c^{n}}。

1986年,格哈德·弗赖(Gerhard Frey)提出了“ε-猜想(英语:Epsilon conjecture)”:若存在a,b,c{\displaystyle a,b,c}使得an+bn=cn{\displaystyle a^{n}+b^{n}=c^{n}},即如果费马大定理是错的,则椭圆曲线

会是谷山-志村猜想的一个反例。格哈德·弗赖(Gerhard Frey)的猜想随即被Kenneth Ribet证实。此猜想显示了费马大定理与椭圆曲线及模形式的密切关系。

1995年,安德鲁·怀尔斯和理查·泰勒在一特例范围内证明了谷山志村猜想,Frey的椭圆曲线刚好在这一特例范围内,从而证明了费马大定理。

怀尔斯证明费马大定理的过程亦甚具戏剧性。他用了七年时间,在不为人知的情况下,得出了证明的大部分;然后于1993年6月在一个学术会议上宣布了他的证明,并瞬即成为世界头条。但在审批证明的过程中,专家发现了一个极严重的错误。怀尔斯和泰勒然后用了近一年时间尝试补救,终在1994年9月以一个之前怀尔斯抛弃过的方法得到成功,这部分的证明与岩泽理论有关。他们的证明刊在1995年的《数学年刊》(Annals of Mathematics)之上。

年表

1770年,欧拉证明n=3{\displaystyle n=3}时定理成立

1823年,勒让德证明n=5{\displaystyle n=5}时定理成立。

1832年,狄利克雷试图证明n=7{\displaystyle n=7}失败,但证明n=14{\displaystyle n=14}时定理成立。

1839年,拉梅证明n=7{\displaystyle n=7}时定理成立。

1850年,库默尔证明2<n<100{\displaystyle 2时除37、59、67三数外定理成立。

1955年,范迪维尔以电脑计算证明了2<n<4002{\displaystyle 2时定理成立。

1976年,瓦格斯塔夫以电脑计算证明了2<n<125000{\displaystyle 2时定理成立。

1985年,罗瑟以电脑计算证明了2<n<41000000{\displaystyle 2时定理成立。

1987年,格朗维尔以电脑计算证明了2<n<101800000{\displaystyle 2时定理成立。

1995年,怀尔斯证明n>2{\displaystyle n>2}时定理成立。

证明

费马大定理的证明涉及好几个近代的数学分支,包括代数数论中的椭圆曲线和模形式,以及群论中的伽罗瓦理论。

参见

索菲热尔曼素数

沃尔-孙-孙素数

参考资料

Fermat"s Enigma (previously published under the title Fermat"s Last Theorem), by Simon Singh; Bantam Books; ISBN 0-8027-1331-9 (hardcover, September 199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费马小定理
历史皮埃尔·德·费马皮埃尔·德·费马于1636年发现了这个定理。在一封1640年10月18日的信中他第一次使用了上面的书写方式。在他的信中费马还提出a是一个素数的要求。1736年,欧拉出版了一本名为“一些与素数有关的定理的证明”(拉丁文:TheorematumQuorundamadNumerosPRIMOSSpectantiumDemonstratio)”的论文集,其中第一次给出了证明。但从莱布尼茨未发表的手稿中发现他在1683年以前已经得到几乎是相同的证明。有些数学家独立制作相关的假说(有时也被错误地称为中国的假说),当2p≡≡-->2(modp){\displaystyle2^{p}\equiv2{\pmod{p}}}成立时,p是质数。这是费马小定理的一个特殊情况。然而,这一假说的前设是错的:例如,2341≡≡-->2(mod341){\displaystyle2^{341}\equi...
· 韦伯-费希纳定理
定义阈限:是物理刺激能量可以被个人觉察的临界点。绝对阈限:是个体对单一刺激引起感觉经验时,所需最低的刺激强度。差异阈限:辨别两个刺激之间的差异时,这两种刺激强度最低的差异量。人类五官重要的感觉绝对阈限(采自Galanter,1962)延伸韦伯定律:在同类刺激之下,其差异阈限的大小是随着标准刺激强弱而成一定比例关系的,K=ΔI/IK为常数。费希纳定律:在绝对阈限之上,主观的感觉强度与刺激强度的改变,两者间呈对数的关系,亦即,刺激强度如果按几何级数增加,而引起的感觉强度却只按算术级数增加。"相较于一般人,调音师对音调的高低敏感度具有较低的差异阈
· 马尔迪·费什
奥运会男单银牌(1)马尔迪·费什的戴维斯杯官方资料(英文)
· 马特·费耶特
生平沃尔索尔费耶特出生于沃里克郡的纳尼顿(Nuneaton),在沃尔索尔的青训系统成长,年仅17岁的费耶特在完成三年学徒球员奖学金的第一年后,即获沃尔索尔提供一份两年的职业合约。费耶特于2003年9月24日首次代表一队在联赛杯于下半场后补上场迎战博尔顿,虽然未在联赛上场,其表现已获得英超俱乐部博尔顿、埃弗顿及曼联的注视。同年12月18日获外借到丙组〈第四级〉的卡莱尔联一个月汲取上场经验,于2004年1月3日对波士顿联(BostonUnited)射入2-1的致胜球及个人首个进球,于1月15日获续借一个月,期间共获10次选派上场,于2月23日被召回沃尔索尔。这次宝贵的外借经验证实非常成功,在返回沃尔索尔后,费耶特于2003/04年赛季末段时间开始成为首发球员,在2004年3月20日作客对普雷斯顿于开赛后2分钟先开纪录,射入在沃尔索尔的首个进球。费耶特在5月26日延长合约到2006年,但沃尔索尔...
· 马克·费海利
个人发展Mark于2015年2月19日发行个人单曲"LoveisaDrug",该单曲在UK拿下了第66名,在爱尔兰则拿下了第33名。相关连结英文版的MarkFeehily介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