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卡诺莎之行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44
转发:0
评论:0
卡诺莎之行(德语:GangnachCanossa;意大利语:l"umiliazionediCanossa英语:WalktoCanossa、RoadtoCanossa、Humiliationo

卡诺莎之行(德语:Gang nach Canossa;意大利语:l"umiliazione di Canossa 英语:Walk to Canossa、Road to Canossa、Humiliation of Canossa)又称卡诺莎觐见、卡诺莎之辱等。指1077年1月,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从莱茵河畔的施派尔到艾米利亚-罗马涅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悔罪求恕以及围绕旅程的事件。

8世纪中叶教皇国形成后,罗马教皇不断同西欧各国国王发生冲突。1073年,被称为“神圣的魔鬼”的格列高利七世(即额我略七世)当选为教宗。额我略七世不学无术,但政治野心很大。1075年,他发布了《教宗训令》27条,宣称“唯有教宗一人有权制定新法律、决定教区划分”;“唯有教宗一人具有任免主教的权力”;“教宗有权废黜皇帝”;“教宗有权解除人民对的统治者效忠的誓约”;“罗马教会从未犯过错误,也永远不会犯错误”;“凡不与罗马教会和谐的不得视为基督徒”;“教宗可以命令臣民他们的统治者”;“教宗永不受审判”等。同年,教宗发布通谕,禁止君王、封建领主行使主教叙任权。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对此置之不理,他促使一批主教不服从教宗额我略七世,并于1076年举行德意志宗教会议,指控教宗玩弄权术、滥用权力等,宣布废黜教宗。教宗额我略七世随即发布敕令,废黜亨利四世,革除其教籍,解除臣民对皇帝效忠的誓约。同时反对皇帝的诸侯们也乘机要求亨利四世“暂时放弃皇帝职位”,向教宗忏悔,争取教宗的赦免,否则他们将另立新君。亨利四世面临诸侯叛乱的危险,别无选择,只好于1077年1月15日带着少数随从亲自赶到亚平宁山中的卡诺莎城堡(Canossa)。据说,教宗起先拒绝接见,亨利在城外顶着风冒雪苦苦哀求三天,才获准恢复教籍。

此后,“卡诺莎事件”被视为王权向教权屈服的象征。此次事件使亨利争得喘息机会,其地位稳定后,于1084年进攻罗马,额我略七世被迫南逃,死于萨勒诺城(Salerno)。但关于主教授职权之争仍持续了一段时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卡诺莎之行
历史背景教宗额我略七世试图对神职人员的“叙任权”进行改革,受到来自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的很大阻力,是为叙任权之争。传统上,皇帝参与任命主教和其他圣职人员的权利,所以亨利对教会提出抗议,并否认额我略七世为教宗。1075年6月9日,在巴特朗根萨尔察发生暴力事件,被亨利镇压。额我略采取的对策是:在1076年四旬斋期,将亨利处以破门律绝罚,逐出教会,并宣布罢黜亨利的王位,并且额我略还说,一年后,此绝罚将成为永久绝罚。1076年10月16日,阿奎莱亚宗主教和教宗特使在奥本海姆会见了德国诸侯,发誓不承认亨利,除非教廷宽恕亨利。亨利担心德意志贵族的进一步叛乱,觉得必须与教宗和解,他的对手安排他与教宗在奥格斯堡会面。旅程额我略的路线但是额我略七世担心亨利会带来他的军队,夺取教宗的权力。他从罗马北上的旅程花了一段时间,在效忠神圣罗马帝国的意大利城镇,试图获得人民的支持,并评估他在圣职人员中的力量。在今意
· 卡诺莎城堡
历史这座城堡位于山顶,修建于约940年,修建者是一位伦巴底王子阿达尔贝托·阿托。城堡里除了阿达尔贝托的住所之外,还有一个有12位修士的本笃会修道院,还有圣Apollonio教堂。它由三道城墙加以保护,在下面两道城墙之间是军营和仆人的住所。在中世纪,它是意大利最坚不可摧的城堡之一。950年,国王洛塞尔二世的遗孀阿德莱德来此避难;伊夫雷亚的Berengar二世围攻她三年之久,仍未成功。11世纪,托斯卡纳的玛蒂尔达继承了城堡。她是教宗额我略七世的朋友。1077年,在叙任权斗争期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从德国来此,恳求额我略七世的宽恕。玛蒂尔达安排她的土地在她死后(1115年),将赠给教会,但是她的继承人不接受这样的安排。1255年,雷焦艾米利亚人摧毁了城堡和教堂。后来它归还卡诺莎家族。1321年GibertodaCorreggio死后,它再次被雷焦占有,直到1402年,卡诺莎家族的西蒙内、圭
· 卡诺莎的玛蒂尔达
传记MicheleK.Spike.TuscanCountess:TheLifeandExtraordinaryTimesofMatildaofCanossa.HarryN.Abrams.28September2004.ISBN978-0-86565-242-2.(英文)参见卡诺莎之行参考文献
· 卡诺莎之辱:教皇手中的“两把刀”
在人们的印象当中,中世纪的欧洲都比较神秘和传奇,那时候的欧洲文化思潮比较繁华,工业技术也比较发达,那时候的欧洲政权的发展史更是有着教皇的阴影。整个中世纪欧洲在那段时间整个社会都在进行着变革和洗礼。当然教权和政权两者的较量一直重中之重的问题,就是教皇想染指政权,在位的国王更想染指教权的局面,这两者之间的纷争一直斗到水深火热,那你们知道,教皇手中其实手握着“两把刀”吗?教皇的两把刀是有着深远意义的,其中一把是代政权的刀,可以行使行政权;另一把刀是代教权,也就是行使教会的权力。这两把刀的归属者一直都是教皇的继承者才可以拥有,这也标志着古时候欧洲到政权都是在教会的影响下建立壮大的,经常可以看到一个欧洲国家实行着政教并行,分别管理的政策。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权力大了就会有矛盾,教权和政权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进步,肯定会产生许多摩擦或者针锋相对的事情。“卡诺莎之辱”事件就是政教闹矛盾中的典型代表事件,这...
· 卡诺
气候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