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上党郡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24
转发:0
评论:0
沿革上党地名最早见于春秋时期的晋国,此后赵魏韩三家分晋,都占领了上党地区的一部分,但是具体的郡置已经难以考证。秦始皇统一天下分三十六郡,上党郡是其中之一,治长子(今长子县)。西汉沿置,统县14,73798户、337766人。(这14个县为:长子、屯留、余吾(今属屯留县)、铜鞮(今沁县)、沾、涅氏(今武乡县)、襄垣、壶关、泫氏、高都、潞、陭氏(今安泽县)、阳阿、谷远)东汉统县减少到13,户口减少到26222户、127430人。(这13个县为:长子、屯留、铜鞮(今沁县)、沾(今昔阳县、和顺县)、涅(今武乡县、左权县)、襄垣、壶关、泫氏(今高平市)、高都(今晋城市城区及泽州县)、潞、猗氏、阳阿(今泽州县及阳城县一带)、谷远(今沁源县))三国时期,分上党置乐平郡,余下上党郡治向东北迁移到壶口关(今长治市北,而不是壶关县)。西晋时,统县10,户数锐减到12000,郡治进一步向东北迁移到潞县(今潞城市...

沿革

上党地名最早见于春秋时期的晋国,此后赵魏韩三家分晋,都占领了上党地区的一部分,但是具体的郡置已经难以考证。

秦始皇统一天下分三十六郡,上党郡是其中之一,治长子(今长子县)。

西汉沿置,统县14,73798户、337766人。(这14个县为:长子、屯留、余吾(今属屯留县)、铜鞮(今沁县)、沾、涅氏(今武乡县)、襄垣、壶关、泫氏、高都、潞、陭氏(今安泽县)、阳阿、谷远 )

东汉统县减少到13,户口减少到26222户、127430人。(这13个县为:长子、屯留、铜鞮(今沁县)、沾(今昔阳县、和顺县)、涅(今武乡县、左权县)、襄垣、壶关、泫氏(今高平市)、高都(今晋城市城区及泽州县)、潞、猗氏、阳阿(今泽州县及阳城县一带)、谷远(今沁源县) )

三国时期,分上党置乐平郡,余下上党郡治向东北迁移到壶口关(今长治市北,而不是壶关县)。

西晋时,统县10,户数锐减到12000,郡治进一步向东北迁移到潞县(今潞城市东北)(这10个县是:潞、屯留、壶关、长子、泫氏、高都、铜鞮、涅、襄垣、武乡 )。

东晋时,分上党置建兴郡,北魏,建兴郡置建州,北齐改建州道行台,北周复称建州,隋改泽州,明清升泽州府,从此建兴郡成为一独立的行政单元。

十六国,余下上党郡先后属前赵、后赵、前秦、西燕、北魏、西魏,郡治徙迁数次后复治壶关城。

北周宣政元年(578)分上党郡地置潞州(治今襄垣县南),上党郡改隶潞州。

隋朝建立后,废并原壶关县建上党县,并将上党郡治往上党县(今长治市市区),郡统县10,125057户(这10个县是:壶关、长子、潞城、屯留(后齐废,开皇十六年复)、襄垣、黎城、涉(后魏废,开皇十八年复)、乡(石勒置武乡郡,后魏去武字。开皇初郡废,十六年分置榆社县,大业初废。)、铜鞮、沁源 )。

唐朝改上党郡为潞州,从此上党郡之名不再存在。但是之后各代仍治上党县。

明朝嘉靖八年(1529年),改上党县为长治县,从此上党作为地名不再存在。

地理

上党郡地处高原,四周有太行、中条等山脉峰岭,而且它又据多朝代政治经济中心开封、洛阳与北方重镇太原之间,北通华北平原,南至黄河流域,扼南北交通要冲,战略价值显著。从战国时期开始,就是各朝代势力争夺的重点之一,有壶口关、上党关等关隘。

参考文献

《中国历史地图集》

《汉书》

《后汉书》

《隋书》

《新唐书》

《明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上党郡
上党郡主要指今天的长治市,北连太原郡,西交河东郡(今临汾、运城)、南界建兴郡(今晋城)。春秋属晋,及至战国,韩、赵、魏三家分晋,上党地区亦被三家瓜分。因此,战国时期韩、赵、魏三国都在上党地区占有部分土地,这一地区遂成为三国对峙的前沿,其战略地位也随之加强。根据已见的史料可以确知,战国时期韩、赵、魏三国分别在自己所控制的上党地区设置有上党郡。战国时期三国上党郡设置的时间,前论史者皆语焉不详。有学者认为,战国上党郡应当设置于三家分晋之初。郡的缘起具有很强的军事性质,早期的郡都设置在边境地区,其目的就是巩固边防。由于郡担负了防卫边境的责任,所以郡的长官叫守,也尊称太守。根据《韩非子》的记载,晋平公时(公元前557年-前532年)"解狐举邢伯柳为上党守,柳往谢之曰:'子释罪,敢不再拜。'曰:'举子公也,怨子私也,子往矣,怨子如初也。"解狐推荐邢伯柳为上党守,上党此时为郡当无疑问,故至晚在春秋末年,...
· 冯氏郡上党郡
上党郡:“上党”在字面意思指山上的高地,“上与天为党也”,故名。上党地名最早见于春秋时期的晋国,此后赵魏韩三家分晋,都占据了上党地区的一部分,战国时期韩国置郡,但是具体的郡置如今已经难以考证。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分地为三十六郡,上党郡承之,是其中大郡之一,治所在长子(今山西长子),这个郡级行政区划辖治范围大致是以今天山西省长治市为中心的山西省东南部地区。西汉时期沿置,辖县十四个;东汉时期辖县减少到十三个。三国时期,上党郡治所向东北迁移到壶口关(今山西长治北部,但不是壶关县)。西晋时期,辖县十个,郡治进一步向东北迁移到潞县(今山西潞城东北部)。十六国时期,除后周政权短暂改名为潞州外,上党郡基本被保留,到北魏时期郡治又迁回壶关。隋朝建立后,废并原壶关县,建上党县,并将上党郡治迁往上党县(今山西长治市区),辖县十个。唐朝时期,改上党郡为潞州,从此上党郡之名不复存在,但之后历朝历代仍保留上党县,直到明...
· 石氏郡望上党郡
①战国韩置,秦、汉治所在长子县(今山西长子县西南)。辖境相当今山西长治、晋城、和顺、左权、榆社、武乡、沁县、沁源、沁水、襄垣、黎城、安泽、屯留、潞城、长子、壶关、平顺、高平、陵川、阳城等县市地。东汉末移治壶关县(今长治市北三十五里故驿村)。西晋移治潞县(今潞城县东北四十里古城村)。北魏复移治壶关城(即东汉壶关县旧址),属并州。辖境缩小至今长治市及屯留、长子、潞城、平顺、壶关、安泽等县地。隋开皇初废,大业初复置上党郡,治所在上党县(今长治市)。唐武德元年(618)改潞州,天宝初复为上党郡,乾元元年(758)又改潞州。②东晋宁康中以上党流民侨置,寄治芜湖县地,治所在今安徽芜湖市西南五里。后省为上党县。
· 郝氏郡上党郡
上h郡;n、w各置一郡,其後n郡闳脍w、入秦後仍置,治所仃P即山西省L治h,前h邦r移治L子,境相山西省和、榆社以南,泌水流域以|,後h⑿r移治仃P,其後矣羞w移,境u小。隋初U,大I及唐天、至德r又曾改潞州樯宵h郡,隋_皇rU郡留h仍以上h置。明洪武二年U入潞州v樯宵h郡、潞州、隆德府治所。郡中的郝氏族姓相魇巧瞎群率戏种Ъ辞h利侯郝t後裔,郝Y一支居此郡。相魅魏r方士郝孟真家族被後h丞相曹操遣使其IT方士,其足上h郝氏主}知名於|hr期。上党郡主要指今天的长治市,北连太原郡,西交河东郡(今临汾、运城)、南界建兴郡(今晋城)。春秋属晋,及至战国,韩、赵、魏三家分晋,上党地区亦被三家瓜分。因此,战国时期韩、赵、魏三国都在上党地区占有部分土地,这一地区遂成为三国对峙的前沿,其战略地位也随之加强。根据已见的史料可以确知,战国时期韩、赵、魏三国分别在自己所控制的上党地区设置有上党郡。介]编辑一太原...
· 尚氏郡上党郡
上党郡,是秦代对山西省东南部的一种称呼,北连太原郡,西交河东郡、南界建兴郡。春秋属晋,及至战国,韩、赵、魏三家分晋,上党地区亦被三家瓜分。因此,战国时期韩、赵、魏三国都在上党地区占有部分土地,这一地区遂成为三国对峙的前沿,其战略地位也随之加强。根据已见的史料可以确知,战国时期韩、赵、魏三国分别在自己所控制的上党地区设置有上党郡。简介]太原郡、上党郡与建兴郡,上党,《释名》曰:“党,所也,在山上其所最高,故曰上党也。”上党地区位于山西东南部,主要指今天的长治市,它是由群山包围起来的一块高地。它是由群山包围起来的一块高地。其东部是太行山脉,与今河北、河南二省分界;西面是太岳山脉与临汾交界;北面为五云山、八赋岭等山地与晋中接壤。南面是丹朱岭和金泉山与晋城毗邻。上党地区地高势险,自古为战略要地,狄子奇曰“地极高,与天为党,故曰上党”,其意即此上党地区地高势险。出自《国策地名考》。历史:]战国时期三...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