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伊万·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07
转发:0
评论:0
早年求学屠格涅夫生于俄国奥廖尔省奥廖尔一个旧式富裕家庭,父亲是一个骑兵团团长,十六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屠格涅夫的妈妈脾气很不好,经常打骂自己的孩子。屠格涅夫进入莫斯科大学学习一年,随后转入圣彼得堡大学学习经典著作、俄国文学和哲学。1838年前往柏林大学学习黑格尔哲学。在欧洲屠格涅夫见到了更加现代化的社会制度,被视为“欧化”的知识分子,主张俄国学习西方,废除包括农奴制在内的封建制度。创作伊万·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的照片,由法国摄影师Nadar拍摄屠格涅夫对自己母亲的专横和虐待农奴的行为很不满,常常与农民和农奴交谈。他庄园的一个农奴常给屠格涅夫读涅克拉索夫的诗歌,屠格涅夫非常喜欢,写了一些诗歌和特写,被别林斯基读到。别林斯基非常赞赏其中表现出的天赋。在别林斯基关怀下,1852年屠格涅夫发表了自己的特写集《猎人笔记》。这是几年来他观察平民生活,和各界人士交谈等生活经验的提取。作者借一个猎人的视角...

早年求学

屠格涅夫生于俄国奥廖尔省奥廖尔一个旧式富裕家庭,父亲是一个骑兵团团长,十六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屠格涅夫的妈妈脾气很不好,经常打骂自己的孩子。屠格涅夫进入莫斯科大学学习一年,随后转入圣彼得堡大学学习经典著作、俄国文学和哲学。1838年前往柏林大学学习黑格尔哲学。在欧洲屠格涅夫见到了更加现代化的社会制度,被视为“欧化”的知识分子,主张俄国学习西方,废除包括农奴制在内的封建制度。

创作

伊万·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

伊万·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的照片,由法国摄影师Nadar拍摄

屠格涅夫对自己母亲的专横和虐待农奴的行为很不满,常常与农民和农奴交谈。他庄园的一个农奴常给屠格涅夫读涅克拉索夫的诗歌,屠格涅夫非常喜欢,写了一些诗歌和特写,被别林斯基读到。别林斯基非常赞赏其中表现出的天赋。在别林斯基关怀下,1852年屠格涅夫发表了自己的特写集《猎人笔记》。这是几年来他观察平民生活,和各界人士交谈等生活经验的提取。作者借一个猎人的视角,站在温和的民主主义立场,对俄罗斯农民的遭遇进行了真实而富有诗意的描写,同时给予了深厚的同情。这部作品被社会各阶层广泛阅读,当时正在考虑农奴制度改革的沙皇也对其非常赞赏。

1855年屠格涅夫发表著名剧本《村中一月》,开始逐渐关心知识分子与贵族的冲突问题。1856年他发表小说《罗亭》,塑造了一个具有革命激情,但是缺乏行动的小贵族的叛逆者的形象。1859年屠格涅夫发表《贵族之家》。1860年他发表小说《前夜》,塑造了一个革命者英扎罗夫的形象,杜勃罗留波夫非常看重这篇小说,发表了著名评论《真正的白天何时到来?》——断言“前夜离随之而来的白天总是不远的”,认为屠格涅夫描绘了革命的前夜。屠格涅夫不同意这一断语,希望涅克拉索夫不要发表这篇评论,涅克拉索夫没有同意,导致了屠格涅夫和《现代人》杂志的决裂。

1862年屠格涅夫发表《父与子》,主人公巴扎罗夫狂傲,重视行动,重视科学实验。是作者假想的新人形象,但是遭到民主派的抨击。

1860年代后期,他长年居住在国外。他结识了许多外国著名作家,如他与法国作家乔治·桑、福楼拜、都德、左拉和莫泊桑等人关系密切。他向西欧介绍俄罗斯文学,特别是普希金和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60年代,他创作了长篇小说《烟》(1867)。

70年代,屠格涅夫定居法国。期间他创作了一系列“回忆的中篇小说”,如《草原上的李尔王》、《普宁与巴布宁》和《春潮》等。1877年他发表了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处女地》。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远离祖国的屠格涅夫在病榻上写了83篇散文诗表达了他暮年的情怀。《散文诗》是他整个生命和艺术的总结,融汇了他一生创作的特点:爱国主义、民主精神、悲观情绪、真诚、善良;敏锐、抒情、哲理、简洁。它既是他人格的写照,又是他艺术的结晶;既是他思想和情感的履历表,又是他全部创作的大纲。

1883年8月22日他病逝于巴黎。根据他生前的遗嘱,遗体被运回俄国安葬在彼得堡的沃尔科夫墓地的别林斯基墓旁。

主要作品

长篇小说

《罗亭》(1856),由陆蠡翻译成中文。

《阿霞》(1858)

《贵族之家》(1859)

《前夜》(1860)

《父与子》(1862)耿济之译,商务印书馆1922年1月初版

《烟》(1867),由陆蠡翻译成中文。

中短篇小说

《猎人笔记》(1852)-耿济之译,原译名《猎人日记》1921年-1924年在《小说月报》上连载,1936年耿济之重新校订,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初版

《初恋》(1860)

《春潮》(1872)

《普宁和巴布林》(1874)

剧本

《贵族长的早餐》(1846)

《绳在细处断》Где тонко, там и рвется (1847)

《单身汉》(1849)

《村居一月》(1850)

作品翻拍之电影

《春潮》〔1989〕

风格与评价

他擅长细腻的心理描写和抒情;他的小说结构严整,情节紧凑,人物刻画生动尤其是女性艺术形象,描写的大自然充满诗情画意。

屠格涅夫作品选

屠格涅夫作品选

初恋

屠格涅夫散文诗集

屠格涅夫作品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西多尔斯基
简历1954年3月13日生于白俄罗斯戈梅利市。1976年毕业于白俄罗斯铁路运输工程学院电力工程系。1976-1992年先后任戈梅利无线电技术装配厂技师、实验室主任、部主任、副厂长、厂长等职;1992-1998年任“拉通”科研生产联合体总经理;1998-2001年任戈梅利州执委会副主席、第一副主席;2001-2002年任白俄罗斯共和国副总理;2002-2003年任白俄罗斯第一副总理、代理总理;2003年12月19日任白俄罗斯总理。他是工程学博士,真空离子工程学专家,著有40多学术著作,国际工程科学院院士,通晓德语,已婚,有二女。
· 谢尔盖·鲍里索维奇·伊万诺夫
参考文献
· 谢尔盖·伊万诺维奇·塔涅耶夫
生平塔涅耶夫出生在弗拉基米尔市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幼年随父母移居莫斯科,九岁就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学习钢琴演奏,后又从柴科夫斯基学作曲。尽管他们两人创作思想大大不同,但一直保持着亲密的友谊。相反地,他与强力集团和他们的支持者们就经常产生矛盾。1875年塔涅耶夫毕业,并获得作曲和钢琴金奖,成为学院历史上第一人。之后他随尼古拉·鲁宾斯坦到欧洲旅行,回国后到母校接替柴科夫斯基的作曲教授职位,还曾短时间担任过院长,直到1905年由于支持参加革命的学生而辞职。1915年,他在参加完斯克里亚宾的葬礼后感染了肺炎,不久后逝世。成就塔涅耶夫是俄罗斯作曲家中少见的对位法大师。他的音乐很少民族主义成分,更接近于德奥传统。在他的第四交响曲和第六弦乐四重奏等重要作品中可以明显地察觉到贝多芬的影响。他常常力图在作品中表达深刻。崇高的哲学思想,如歌剧《奥列斯蒂亚》和康塔塔《圣诗读后》等,但他的作品常令人感到形式重于内容...
· 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普罗科菲耶夫
生平普罗科菲耶夫出生于乌克兰顿涅茨克州,父亲是一个庄园管家,母亲会弹钢琴,他早年就显示出其音乐才华。4岁时他就跟着母亲学习钢琴,5岁就已开始创作。1902年和1903年普罗科菲耶夫在作曲家格里埃尔底下接受家庭授课,在接下来的1904年初,老师就介绍他认识了格拉祖诺夫,后者立刻促成了普罗科菲耶夫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的学习。他的老师是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和里亚多夫。他在那里一直学习作曲,对位法,配器,钢琴和指挥直到1914年。除此之外他还登台演奏了自己的一些作品,很快就以其精湛的钢琴技巧赢得名声。直到1918年他一直留在俄国,不定期旅游还做过不少演出。十月革命之后的苦况使得普罗科菲耶夫决定在1918年离开俄国到美国。但在美国他连脚还没站稳,就出了财政危机,不得不在1920年四月奔波到法国。接下来的几年,除了1922年/23年他在德国巴伐利亚州埃塔尔(英语:Ettal)镇短暂居住外,都留在了巴黎。1...
· 伊万·捷连季耶维奇·佩列舍普金
生平1904年,出生于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省戈尔洛夫卡普罗塔索沃村。1919年,参加苏军。1920年,在矿场和工厂工作。1924年,毕业于列宁格勒托尔马乔夫军政学院。1925年,任职骑兵第一师独立骑兵通信连。1937年,从工农红军军事电工技术学院毕业,任工农红军通信科学研究所政委。1938年,任苏军通信部政委。1939年,任苏军通信部副部长。1941年,任苏联副国防人民委员兼苏军总通信部部长。1944年,授通信兵元帅。1945年,任陆军通信兵部长。1958年,任国防部监察组军事顾问监察员。1978年,在莫斯科去世。参考文献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