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君毅
生平
唐君毅祖籍为广东五华,其六世祖以岁荒移川。父亲唐迪风,本名烺,又名倜风,字铁风。母亲陈大任,字卓仙。唐父曾从学于欧阳竟无,故先生于著作中称他为太老师。唐君毅自半岁起,即随父居成都。十二岁半入重庆联合中学求学,受蒙文通启迪,对宋明理学产生兴趣,其后师从内学院之欧阳竟无,研习释家思想。1925年先后入北平中俄大学、北京大学,1926年转往国立中央大学哲学系。1932年毕业后返回四川任教中学,1937年受聘于华西大学。1940年任教重庆中央大学,自此献身教育及学术界。
1949年迁居香港(其后曾搬迁合共12次),与钱穆、张丕介等人创办亚洲文商学院,1950年更名新亚书院。
1957年,应美国国务院所邀,赴洋讲学。1958年,与徐复观、张君劢、牟宗三发表《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
1963年,新亚书院与崇基学院、联合书院合组成香港中文大学,出任新亚书院哲学系讲座教授,兼任教务长及哲学系系主任等职,至1974年9月5日后退休。唐氏在1968年至1978年担任新亚研究所所长期间,广邀学界名宿来校主讲文化讲座,令香港一时成为研究中华文化的重镇;但在其任内,由于研究所与大学间冲突变得白热化,新亚研究所先被大学终止补助,继而脱离了中文大学,在后继无人的情况下,使研究所一蹶不振。1973年新亚中学创办后,他出任其校董会成员。[1]1975年,任台湾大学哲学系客座教授;同年确诊肺癌,虽经反覆治疗仍无效,1978年2月2日凌晨于香港病逝。葬于台北观音山朝阳墓园。
国际哲学界公认他为「当代新儒家」的一位代表人物。2003年四川省宜宾市成立了「宜宾学院唐君毅研究所」,又建立了「唐学网」及出版《唐学》集刊,内容栏目包括「生命垂范、唐学通论、体系与方式、哲学与文化、宗教与道德、教育与人文、儒学与时代、君毅众学、故园文化」等等。
香港中文大学于2009年唐先生百岁冥寿时在中大校园(新亚书院水塔下)内树立了他的铜像以纪念他。而在1988年林聪标教授担任新亚书院院长时,亦拟将书院内乐群馆冠名为「君毅馆」,以兹对唐氏的纪念,但最后被大学校董会否决。
主要著作
《中西哲学思想之比较硏究集》(1943年)
《人生之体验》(1946年)
《心物与人生》(1953年)
《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1953年)
《人文精神之重建》(1955年)
《中国哲学原论》:《导论篇》、《原性篇》、《原道篇》、《原教篇》(1956-1975年)
《中国人文精神之发展》(1958年)
《文化意识与道德理性》(1958年)
《哲学概论》上、下(1961年)
《人生之体验续篇》(1961年)
《道德自我之建立》(1963年)
《青年与学问》(1973年)
《爱情之福音》(1974年)
《说中华民族之花果飘零》(1974年)
《中华人文与当今世界》(1975年)
《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1977年)
《病里乾坤》(1980年)
《致廷光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