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香林
生平罗香林字元一,号乙堂,广东教育家罗幼山幼子,祖籍广东兴宁县宁新镇水楼村石陂窝。香港大学永远名誉教授。1906年生于广东省兴宁县。1924年毕业于兴民中学。1926年至1930年获国立清华大学文学士学位。1931年入燕京大学历史研究所。1932年获哈佛燕京学社奖学金。1932年,任国立中山大学校长室秘书兼广东通志馆纂修。1934年,任教于国立中山大学历史系,同年九月兼任国立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1936年,任广州市立中山图书馆馆长兼国立中山大学教授。1940年,编撰《国父家世源流考》一书。1941年,发起“中国史学会”。1945年,任广东省政府委员兼广东省立文理学院院长。1947年至1949年,任私立广东国民大学特约教授。1949年,在香港广大书院,新亚书院和香港大学任教。1951年,与妻子及子女同在粉岭崇谦堂领洗。1955年至1965年,任崇谦堂长老。1956年至1968年任香港大学中文...
生平
罗香林字 元一 ,号 乙堂 ,广东教育家罗幼山幼子,祖籍广东兴宁县宁新镇水楼村石陂窝。香港大学永远名誉教授。
1906年 生于广东省兴宁县。
1924年 毕业于兴民中学。
1926年至1930年 获国立清华大学文学士学位。
1931年 入燕京大学历史研究所。
1932年 获哈佛燕京学社奖学金。
1932年,任国立中山大学校长室秘书兼广东通志馆纂修。
1934年,任教于国立中山大学历史系,同年九月兼任国立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1936年,任广州市立中山图书馆馆长兼国立中山大学教授。
1940年,编撰《国父家世源流考》一书。
1941年,发起“中国史学会”。
1945年,任广东省政府委员兼广东省立文理学院院长。
1947年至1949年,任私立广东国民大学特约教授。
1949年,在香港广大书院,新亚书院和香港大学任教。
1951年,与妻子及子女同在粉岭崇谦堂领洗 。
1955年至1965年,任崇谦堂长老 。
1956年至1968年任香港大学中文系教授,更曾出任系主任 。
1957年任崇谦堂幼稚园校监兼任三位为注册校董之一 。
1969年后,任香港珠海书院文学院院长、中国文史研究所所长及珠海书院出版委员会主席 。
1968年至1973年,任崇谦堂董事会副主席 。
1971年至1972年,两度被瑞典诺贝尔文学奖金委员会邀请作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之推荐人 。
1977年至1978年任基督教香港崇真会会长 。
1978年,于香港逝世 ,葬于粉岭龙跃头崇谦堂村崇真会崇谦堂教会坟场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阿林娜·奥罗瓦
专辑列表2008年:Laukinisšuodingo2010年:Mutabor
· 香林池氏重修谱序
香林池氏重修谱序修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形式。“治天下以史为鉴,治郡国以志为鉴”。谱志虽是记载一个家族的历史,但它同官方撰写的史志相同,只不过记述面狭窄些而已。它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变迁,起到补充史志之不足。中国社会历来重视家谱,无论经过多少自然灾害和人为祸害,家族始终是社会的基础。家族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凝聚力,是因为它受到传统血缘和儒家伦理道德规范的影响。同时,也与维系家族制度的具体措施密切相关,族谱就是维护家族制度的产物。修谱起源于周代,兴于明清,直到今天仍盛传不衰。许多世家望族汲汲作为炫耀之资,庶家寒族期期作为传示后人之作。民国以后,谱志内容及其作用又有新的突破,它除了尊宗敬祖、传示后人以外,许多中国社会的研究者,利用谱志来研究一个家族的发展情况和人口、优生、民族、家庭妇女以及风俗问题,成了研究中国社会家族制度不可缺少的素材。古代谱志,主要记载姓氏源流、...
· 广东-梅州-大埔县罗九香
罗九香(1902—1978),枫朗镇坎下村人。幼年时受当地民间音乐熏陶,习三弦与古筝。罗先畴(辛亥革命军营长,东征时遇难)善弹筝,是其启蒙老师。九香于潮州金山中学毕业后,在乡校任教,常与邑内儒乐高手会聚,兴之所致,通宵方罢。20年代初,何育斋于广州办“潮梅音乐社”,九香应邀前往,与育斋潜心攻研筝法,又与岭南古琴家杨新伦交游甚密。九香纳古琴吟、揉、弹、注等奏技的优点于古筝的弹奏中,使筝技风格别具,技艺益进,名亦日噪。建国后,1950年7月至1955年6月服务于民声汉剧团乐队。1956年与饶叔枢、饶从举组成“客家音乐”三人小组赴北京汇报演奏,接受电台和唱片社邀请,录制有《出水莲》、《单点头》、《昭君怨》等十余首乐曲。1959年秋,受聘天津音乐学院,任古筝教师。1962年参加西安“中国古筝家会议”。在国内,筝的演奏风格可分东北、山东、河南和岭南四大流派,罗九香被认为是岭南派的代表。后辞去天津音乐...
· 瑶瑶沉香日记之:古代印度『佐曾罗』沉香
日本香道通常把沉香分为「六国五味」。这是由鎌仓时代末期的香道创始人三条西实隆提出的沉香分类之法,随着日本香道的传承流传至今。其中「五味」,所指的是甘、辛、酸、苦、咸。而六国指的是,伽罗:中国海南及越南中部;真那蛮:柬埔寨、老挝;罗国:缅甸和泰国;真那贺:马六甲一带;佐曾罗:印度东部;寸门多罗:印尼苏门答腊群岛。『佐曾罗』古代的印度,『佐曾罗』包含了印度东部和缅甸一部分区域,再详细一点,就是现代印度的东北部姆邦,有趣的是,这个区域曾经也是缅甸的疆域。印度这一神奇而又古老的国度,曾经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老而又神秘,印度香文化源于公源前1500年,印度人在宗教仪式和日常生活中使用各种树脂和香木来製作薰香,这种风俗习惯一直延续至今。古文献记载的印度沉香香味独特,由于一早就掌控在印度皇室手中,而且印度是一个君主贵族等级姓氏制度非常严格的国家,普通人家是不可能接触到沉香的,所以极少文献有记载印度沉香...
· 香林池氏源流综述
香林池氏源流综述我池姓望出西平,源于渑池,开闽始祖是鲤腾公。从渑池肇姓至今已有二千九百多年历史,入闽至今有一千一百一十四年。时移世转,源远流长。我支在池氏入闽后第六世应天公派下。据载,先祖始居于黄河中下游洛水之滨的渑池(现为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西周时期,汤殷后裔殷姓讳民,扶佐周穆王有功,王封民食采于渑池,后遂以池为姓。“民”是池姓鼻祖。先祖在渑池居住有三百多年,到周惠王姬阆末期,转居山西临汾河以西的西河,后又从西河分支到河南省西平县。经过长期的辗转播蕃,如今是枝繁叶茂,分布极其广泛。但从人口比例看,在百家姓中,池姓仍属小姓。唐末,中原一带战乱仍频,群雄割据,天下大乱。河南光州固始县的王绪率众起义,王潮、王审知兄弟随王绪带领的五千多人队伍南下,渡过黄河、长江,转战江西、广东,进入福建闽南,很快占领了福建诸地,实现了他的地方割据。当时居于河南省西平郡的我祖鲤腾公(渑池始姓第六十二世),于唐...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