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傣族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22
转发:0
评论:0
分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10年人口普查,傣族人口有1,261,311人,31个省份均有分布,列第19大民族。傣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孟连、新平、元江、景谷、金平、双江等县,在保山、镇沅、澜沧、元阳、弥勒、马关等地也有傣族民众散居。另外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新安乡也是傣族聚居地。一部分南下到越南、缅甸与老挝北部。因他们需要暖湿气候种植水稻,其聚居地位于海拔二千米以下,主要分布于云南西南的河谷平原(大盈江、瑞丽江)。傣族自治地方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傣族乡中国傣族人口分布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各地傣族人口列表(普查时点人口,单位:人;带色部分,表示为世居省份)族源与历史傣族源于中国南

分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10年人口普查,傣族人口有1,261,311人,31个省份均有分布,列第19大民族。傣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孟连、新平、元江、景谷、、双江等县,在保山、镇沅、澜沧、元阳、弥勒、马关等地也有傣族民众散居。 另外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新安乡也是傣族聚居地。一部分南下到越南、缅甸与老挝北部。

因他们需要暖湿气候种植水稻,其聚居地位于海拔二千米以下,主要分布于云南西南的河谷平原(大盈江、瑞丽江)。

傣族自治地方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

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

傣族乡

中国傣族人口分布

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各地傣族人口列表(普查时点人口,单位:人; 带色 部分,表示为世居省份)

族源与历史

傣族源于中国南方的百越族群,西汉称其先民为滇国,东汉称为“掸”,唐、宋称黑齿蛮、“ 金齿蛮”、“银齿蛮”、“绣面蛮”、茫蛮、绣脚,“白衣”等,元、明、清及民国时期称“白夷”、“摆夷”、“百夷”。

他们在宋朝曾有自己的国家,叫勐泐(即车里宣慰司),首都在景洪。国主叫叭真(帕雅真)。版图至兰纳、老挝与越南西北。有四子,小儿子管西双版纳,其他三人分别管泰国的清迈、越南西北、老挝的丰沙里省,他的王国生存至1950年。

而德宏一带则有被称为麓川思氏的德宏傣族地方政权,由元末生存至明英宗时代。

语言文字

傣族说德宏傣语(傣那语)、西双版纳傣语(傣仂语)、红金傣语、傣语(傣端语)等多种傣语,都属于壮侗语系。

傣族有自己的文字,分为四种形式:在西双版纳等地通行的称为 傣仂文 ﹐又称 西双版纳傣文 ﹔在德宏等地通行的称为 傣哪文 ﹐又称 德宏傣文 ﹔在瑞丽﹑澜沧﹑耿马等县市的部分地区使用的称为 傣绷文 ﹔在使用的称为 傣端文 ,又称 傣文 。这四种傣文都是从印度的婆罗米字母演变而来的﹐与老挝文﹑泰文﹑缅甸文﹑高棉文属于同一体系。均为自左向右书写﹐自上而下换行﹐但形体结构有所差异。

民族服饰

傣族妇女多数束发,着窄袖短衫和长筒裙,但在芒市等地婚前着短衫,束小围腰,婚后改为穿对襟短衫和黑色筒裙。男子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上着短衫,下穿长裤,冬天冷时披毛毯。过去傣族人有纹身的习俗。

风俗

泼水节

傣族人结婚时要杀牛,并请全村人来到自家吃饭。酒席持续三天。贺者为示感谢,会说一些吉祥话,或送上红包。三天酒席结束后,新郎新娘正式结为夫妻。他们只种一次粮食在冬天结束农耕逸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华民俗 - 傣族
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孟连等地。远在公元一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记载。傣族有自已的语言文字。傣族人不仅能歌善舞,而且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尤以傣历、傣医药和叙事长诗最为出名。习俗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不能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也不能用脚踏火;忌讳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不准用衣服当枕头或坐枕头;晒衣服时,上衣要晒在高处,裤子和裙子要晒在低处;进佛寺要脱鞋,忌讳摸小和尚的头、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圣物。婚俗“赶摆黄焖鸡”是西双版纳男女青年以食传言的求恋方式,即姑娘把黄焖鸡拿到市场上出售,如果买者恰恰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会主动拿出凳子,让其坐在自己身旁,通过交谈,如双方情投意合,两人就端着鸡,拎着凳子到树林里互吐衷...
· 傣族的竹筒茶
傣族是云南特有的民族,世代生活在热带、带气候的肥沃富饶的坝子,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德宏两州和耿马、孟连、新平、元江的河谷坝区,小部分居住在景谷、景东、金子、双江等30多个县区。根据云南省人口普查统计,云南省境内的傣族人口有114.21万人。傣族有水傣、旱傣和花腰傣之分。傣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自远古以来傣族先民就繁衍生息在中国西南部。公元1世纪,汉文史籍就已有关于傣族先民的记载,称其为“滇越’、“掸或擅”、“僚或鸠僚”;唐宋时期,称其为“金齿”、“黑齿”、“花蛮”等;元明时期,称其为“白夷”、“百夷”、“伯夷”等。傣族人过去自称为“傣那”、“傣雅”、“傣绷”等,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傣族人民的意愿,正名为傣族。“傣”有两个含义:一是“谷仓”,古时候傣族自称“滚傣”,意为“谷仓人”,见面则以“毫丁傣”(意为谷满仓)相问候祝福;另一种解释是,“傣”即傣语中的“犁”的谐音,傣族自称“滚傣”...
· 傣族的传统服饰
女子服饰傣族妇女的衣着打扮,五彩缤纷、美不胜收,一般而言,傣族妇女都长得很苗条,面目青春娇美,看上去婷婷玉立、婀娜多姿,素有“金孔雀”的美称。傣族妇女不仅长得美,而且十分善于打扮,傣族独具特色的传统服饰加上傣族妇女本身的,打扮过的傣族妇女个个都是如花似玉般。傣族妇女一般穿窄袖短衣和筒裙,这样可以把她们苗条修长的身材体现的淋漓尽致。傣族妇女衣着讲究轻盈、秀丽、淡雅,青年妇女习惯将长发盘于头顶,这是傣族服饰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同时,傣族妇女喜欢戴首饰,首饰一般是金银制作的,空心居多,上面刻有精美的花纹和图案,独具特色。傣族妇女的衣服充分显示了傣族妇女的身材之美,色彩鲜艳明快,走路或者是做事都给人以潇洒飘逸的感觉。男子服饰傣族各地男子的服饰差异并不大,一般都比较朴实大方,上身是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是宽腰无兜的长裤净色长裤,习惯用白色、青色的布包头,一年四季都喜欢赤脚。而现在,中山装和西装是傣族...
· 傣族婚礼习俗
傣族的婚礼,民间称为“金欠”含结婚宴请之意。婚期只能定每年的“开门节”至“关门节”(傣历十二月十五日以后,至次年九月十五日以前)这段时间,婚礼以为新郎、新娘祝福、拴线为主要内容。成婚仪式在新娘家举行,届时要杀猪、杀鸡(有的人家还宰牛),备办丰盛的酒席宴情新朋好友和一寨父老乡亲。举行婚礼之日,在新娘家堂屋内设置“茂欢”(直译为魂桌),摆上一至三张篾桌,用芭蕉叶铺面,上摆煮熟的雌雄鸡一对,和用芭蕉叶盛装的糯米饭以及米酒、舂盐棒、食盐、芭蕉、红布、白布、白线等物。雌雄子鸡需用傣语称为“索累东”的芭蕉叶做成的叶帽罩盖。作好举行婚礼的准备后,新娘的女友,要陪伴新娘梳洗打扮,等待新郎登门。新郎亦在家中梳洗更衣,在亲朋好友陪同下,到新娘的竹楼上举行结婚仪式。仪式开始时,主婚人端坐在“茂欢”后的正中位置,长者围桌而坐,一对新人按男右女左的位置面对主婚人而跪,亲友围于两旁。坐在“茂欢”跟前的人伸出右手搭在桌...
· 云南-傣族章哈
章哈是傣族传统的曲艺形式,流传于云南省南部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及思茅市等地的傣族村寨。章哈既是歌手称谓,也用以代表演出形式的曲种名称。章哈在傣族社会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演出极为广泛,如傣族新年、关门节、祭寨神、婚嫁礼仪等多种场合,都要请章哈演唱。演出形式主要有独唱和对唱两种。傣族章哈《我的家乡多美丽》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