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郡
建置沿革
西汉
泰山郡,秦代为济北郡之地。汉初,泰山郡之地属齐国支郡济北郡。汉文帝二年(前178年),分齐国置济北国。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济北王将其领地内的泰山附近的土地献给皇帝。武帝以其地置泰山郡,又割济南郡南部数县来属。武帝后元二年(前87年),济北王刘宽自杀,济北国除,其地并入泰山郡。汉成帝绥和元年(前8年),泰山郡治奉高县,属兖州刺史部,领十七县、七侯国:奉高县、博县、茌县、卢县、肥成县、丘县、刚县、柴侯国、盖县、梁父县、东平阳县、南武阳县、莱芜县、钜平县、嬴县、牟县、蒙阴县、华县、宁阳侯国、桑丘侯国、富阳侯国、桃山侯国、桃乡侯)、式侯国。另有胡毋、五据、有德三个侯国,建置情形无从考证。汉平帝元始二年(2年),有172816户,726604人。西汉绥和元年,泰山郡领县如下:
东汉
东汉初,泰山郡为张步所据。汉光武帝建武五年(29年),张步降汉。因人口减少,省并泰山郡之八县(侯国):肥成县并入卢、丘二县,柴侯国并入博县,桃山侯国并入刚县,桃乡侯国并入无盐县,东平阳县并入南城县;省蒙阴县、桑丘侯国、富阳侯国、式侯国。
汉明帝永平二年(59年),华县、盖县、南武阳县与东莱郡之昌阳、卢乡、东牟改属琅邪郡。 章帝建初五年(80年),琅邪王刘京遣人祭祀城阳景王刘章祠庙时,卜知“宫中多不便利”,乃上书朝廷请求以琅邪郡之华、盖、南武阳、赣榆等县换取东海郡之开阳县、临沂县,并将琅邪王宫由莒县迁往于开阳,章帝允之。于是盖县、华县、南武阳县由琅邪郡复归泰山郡。后割东海郡之南城县、费县属泰山郡,省华县 。和帝永元二年(90年)封皇弟刘寿为济北王,复置济北国,分泰山郡之卢县、丘县、刚县三县属之。汉安帝时(约120年前后),宁阳县改属东平国。汉顺帝永和五年(140年),泰山郡有8929户、437317人,领十二县:
奉高县
博县
梁甫县(梁父县)
钜平县
嬴县
茌县
莱芜县
盖县
南武阳县
南城县,县治在今平邑县郑城镇南武城故城遗址
费县,县治在今费县上冶镇古城村
牟县
东汉后期,复置华县。汉末,曹操复置西汉时之蒙阴县,割蒙阴与齐国临朐等县置东莞郡。汉献帝建安初年,一度析泰山郡之五县置嬴郡,以糜竺为嬴郡太守 。至建安末年,泰山郡领奉高、博、梁甫、钜平、嬴、山茌、莱芜、盖、南武阳、南城、费、牟、华,共十三县。
魏晋南北朝
三国时,魏改茌县为山茌县。西晋太康年间,泰安郡领奉高县、博县、嬴县、南城县、梁父县、山茌县、新泰县、南武阳县、莱芜县、牟县、钜平县,共十一县。北魏时,泰山郡属兖州,改博县为博平县,郡治由博平县徙钜平县。嬴县由汉时嬴县故地(在今莱芜市莱城区西)迁至已废弃的汉代莱芜县城(今淄博市淄川区太河镇南)。《魏书》地形志载:泰山郡领钜平、奉高、博平、嬴、牟、梁父,共六县。北齐时,废钜平县、牟县,其地并入博平县。郡治博平县。又废东平郡,以东平郡须昌县及原东阳平郡之乐平、平原二县属泰山郡。天保年间,改泰山郡为东平郡,领奉高、博平、嬴、梁父、须昌、乐平、平原,共七县。新改名之东平郡仍治博平。隋开皇初,废东平郡。
历任泰山太守
杜密,字周甫,颍川阳城人,东汉时泰山太守。
李固,字子坚,汉中城固人,东汉中期泰山太守。
皇甫规,字威明,安定朝那人,东汉后期泰山太守。
应劭,汝南南顿人,应奉之子,灵帝、献帝时为泰山太守。
凉茂,字伯方,山阳昌邑人,曹操所任泰山太守。
薛悌,字孝威,东郡人,历任兖州从事、泰山太守、尚书令、中护军督军,官至尚书,受爵关内侯。
吕虔,字子恪,任城人,历任泰山太守、骑都尉、裨将军,威虏将军,封万年亭侯。
诸葛绪,琅邪阳都人,曾在泰山太守任上与毌丘俭交战。
属吏
诸葛珪,字君贡,曾任泰山郡丞。诸葛瑾、诸葛亮之父。
孔宙,鲁郡鲁人,泰山都尉,孔子十九代孙,孔融之父。
高堂隆,字升平,泰山东平阳人,高堂生之后。泰山太守薛悌擢为督邮。
参考书目
王先谦,《汉书补注》,中华书局影印虚受堂本
王先谦,《后汉书集解》,中华书局影印虚受堂本
谭其骧等,1974,《中国历史地图集》,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
周振鹤,1987,《西汉政区地理》,北京:人民出版社
李晓杰,1999,《东汉政区地理》,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周振鹤,2006,《汉书地理志汇释》,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