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高天神城之战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11
转发:0
评论:0
概要和前史高天神城本来是今川氏的支城,但是由于桶狭间之战至骏河侵攻而令到今川氏衰退并灭亡,于是城主小笠原氏兴投向德川氏。因为高天神城非常接近远江和骏河的国境,所以对德川氏来说是支配远江的重要据点。武田氏在平定骏河后,开始向三河・远江方面出手,因此持续与德川氏进行小规模战斗。元龟2年,武田信玄率领2万5千大军向三河・远江侵攻,此时攻向高天神城,不过在同日撤退。在翌年的西上作战中侵攻远江,与高天神城和德川氏的本据点滨松城连结的远江要所二俣城陷落(二俣城之战),于是高天神城被孤立。但是在此时仍然是德川氏的据点。信玄死后,继承人武田胜赖亦为了强化远江的支配而瞄上高天神城,于是武田氏和德川氏为了支配远江而争夺高天神城。第一次高天神城之战开战前元龟4年(1573年)4月,武田信玄死去,遗命孙子武田信胜为武田家当主,以信胜之父胜赖摄政于武田家。与此同时,在武田氏调整体制期间,处于劣势的织田信长开始准备反...

概要和前史

高天神城本来是今川氏的支城,但是由于桶狭间之战至骏河侵攻而令到今川氏衰退并灭亡,于是城主小笠原氏兴投向德川氏。因为高天神城非常接近远江和骏河的国境,所以对德川氏来说是支配远江的重要据点。

武田氏在平定骏河后,开始向三河・远江方面出手,因此持续与德川氏进行小规模战斗。元龟2年,武田信玄率领2万5千大军向三河・远江侵攻,此时攻向高天神城,不过在同日撤退。在翌年的西上作战中侵攻远江,与高天神城和德川氏的本据点滨松城连结的远江要所二俣城陷落(二俣城之战),于是高天神城被孤立。但是在此时仍然是德川氏的据点。

信玄死后,继承人武田胜赖亦为了强化远江的支配而瞄上高天神城,于是武田氏和德川氏为了支配远江而争夺高天神城。

第一次高天神城之战

开战前

元龟4年(1573年)4月,武田信玄死去,遗命孙子武田信胜为武田家当主,以信胜之父胜赖摄政于武田家。

与此同时,在武田氏调整体制期间,处于劣势的织田信长开始准备反撃。把幕府将军足利义昭放逐,迫使天皇改元为天正元年,向全国展现室町幕府的终止以及新时代的来临。同年8月,越前的朝仓义景和近江的浅井长政(信长的义弟)亦被信长消灭。

德川家康亦以信玄死去为契机开始反撃,夺回长篠城和令武田方的作手龟山城城主奥平贞能投向德川方等,开始收复三河的失地。

经过

天正2年(1574年)5月,以建立起比父亲还要大势力为目标的胜赖率领号称2万5千人大军经远州东部进攻德川方最重要的据点高天神城。城将是德川方的勇将小笠原长忠。

长忠在武田军袭来的同时向家康请求救援。但是由于必须防备武田的别动军会从信州南下,家康军的总兵力不超过1万人,这没可能是1倍以上的武田军的对手,于是家康邀请盟友织田信长救援。

信长在5月5日出席贺茂祭,命令领国交出课税(‘信长公记’),在5月16日从京都出发(‘多闻院日记’、‘年代记抄节’)。在5月28日返回岐阜(‘信长公记’)。

此时高天神城在武田军的猛攻下,西之丸失陷,在兵粮穷乏的情况下陷入落城的危机。

6月14日,信长的援军终于由岐阜出阵,在17日到达三河的吉田城。但是在翌日,城内的小笠原氏助内通武田胜赖并发起反乱(‘信长公记’),长忠在没有办法下降伏。

于是,高天神城落入武田军手中。

19日,城池陷落的情报送到信长处,由滨松前来的家康亲自传达。信长对于不能与胜赖战斗感到相当可惜,向家康送出大量黄金以代支兵粮,在21日归返岐阜(‘信长公记’)。

影响

高天神城是武田信玄率领大军攻打亦不能攻陷的要塞。根据甲阳军鉴记述,武田胜赖在此时开始变得目空一切,之后没有听从家臣的进言。有说法指胜赖因为有了攻陷城池的实绩而变得过于自大,于是成为后来长篠之战败战的原因。还有解释指出胜赖攻陷连伟大的父亲都不能攻陷的城池,是有意图显示出胜于父亲的武略,就结果而言是成功的,这次实绩亦加强了家臣统制。

第二次高天神城之战

天正3年(1575年),武田军在长篠之战中被织田‧德川连合军大败。以后德川方开始向二俣城和犬居城等进行反攻。于是横须贺城等多数付城被筑起以加强与高天神城的连结,武田方为了继续支配高天神城而作出无利的决定,因为补给线很长而造成很大负担。

天正8年(1580年)末(在‘信长公记’中没有记载日期,此前的日期是11月17日,接着的是翌年元旦),德川家康率领5千人军势计划夺回高天神城,不过家康并没有力攻,而是围着城池并在周围筑起鹿垣,发动断粮行动。

当时的城将是今川旧臣冈部元信,而武田胜赖没有从甲斐送出援军。理由有诸多说法,比较有力的是:

武田家在连年征战后的财政已经崩溃,因此没有出征;

警戒东面北条氏政的行动;

当时武田家正与织田家进行和睦交渉,因此不想刺激信长(在‘甲阳军鉴’中,胜赖希望救援,但是因为和睦交渉而被武田信丰和迹部胜资等人反对)。

天正9年(1581年)1月3日,织田收到胜赖出阵的传闻,为此织田信忠进入清洲城(‘信长公记’)。但是胜赖并没有出阵的迹像,因此这是虚报(之后信忠在2月19日上洛并宿泊在妙觉寺(‘信长公记’))

而信长在此战的同时,向家康送出“不要允许高天神城的降伏”(高天神城の降伏を許さないように)的书状。信长想营造胜赖对高天神城见死不救的情况,因而令武田氏的威信失坠。而且信长在书状中还写下“武田四郎(胜赖)要分开两面作战,再都不能从居城卷至”(武田四郎分際ニては、重而も後巻成間敷候哉),因此解释出胜赖不可能前来救援。

这次包围令到大半城兵饿死,3月25日午后10时期间,武田军终于从城中杀出,德川军获胜并讨取了688个首级(‘信长公记’)。

影响

此战是令到武田氏的威信受到致命打击的一战。胜赖在冈部元信依赖救援时没有派出援军,结果对元信等多数将兵见死不救。 

在翌年的武田征伐中,以木曾义昌开始的国人众离反,武田一门众的穴山信君、小山田信茂造反一因(木曾义昌和穴山信君是信玄的女婿(亦是胜赖的义兄弟)。小山田信茂是信玄的从弟(母亲是胜赖的祖父武田信虎的妹妹))。小说家润主张在御馆之乱中破弃甲相同盟,以及没有向高天神城送出援军是武田氏灭亡的最大原因,长篠之战的败北比起这两件事件只是小事。

相关条目

武田氏

德川氏

高天神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备中高松城之战
背景在天正九年(1581年)的鸟取城之战后织田军的羽柴秀吉拿下因幡国,加上伯耆国豪族南条元续也被秀吉策反,在天正十年一月(1582年)时毛利方便风闻羽柴秀吉将出兵备中,因此由小早川隆景出面,号召备中、备后的豪族会面商谈,而高松城主清水宗治也表示绝对不会倒戈,为表对毛利家的忠诚,将次子清水景治送往毛利家当人质。羽柴秀吉在天正十年(1582年)整顿好播磨、但马、因幡三国的兵力后,联合备前、美作的宇喜多秀家在3月15日正式出兵攻打备中国,3月17日时秀吉养子羽柴秀胜也率军在备前儿岛攻陷常山城。4月时进入备中的羽柴秀吉率先派遣蜂须贺正胜跟黑田孝高为使者想劝降高松城主清水宗治,却被他严词拒绝,但伊予国的毛利水军将领来岛通总却接受了秀吉的劝降。随后宇喜多忠家在4月25日攻陷毛利家臣林重真的备中冠山城,秀吉军又在5月2日以黑田孝高率700人为先锋,进攻乃美元信的备中宫路山城,秀吉军察觉城兵警备松懈,趁夜...
· 陉城之战
远交近攻魏国人范雎因受魏国相国魏齐迫害而逃往秦国。到了秦国,范雎以客卿身份向秦昭襄王进言,针对穰侯魏冉屡次带领秦军跨越韩、魏两国进攻齐国,劳师动众却又收获很小的缺点,向秦昭襄王提出了著名的远交近攻的策略。即是以恩威并用的办法亲近魏、韩两国,威胁楚、赵两国,迫使齐国恐惧后主动依附秦国,待齐国依附后,然后再向临近秦国的韩、魏两国发动进攻,拓展土地。秦昭襄王采纳范雎的建议,对临近的韩、魏两国发动进攻。这样,得寸土则为秦国之寸土;得尺土则秦国的尺土。秦昭襄王表示赞许,任命范雎为客卿,参与秦国大事。陉城之战当时,韩国与秦国疆界相错如织绣,“天下有变,为秦害者莫大于韩”(《史记·范雎蔡泽列传》)。韩国经白起几次攻伐,国力日弱,但还有一定力量。秦国决定对韩国发起进攻。公元前264年,秦昭襄王命武安君白起进攻韩国的陉城(今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东北),接连攻拔韩国陉城等九座城邑,斩杀韩军五万,此战是为陉城之战
· 邺城之战
背景公元755年,唐军连续在香积寺之战和新店之战中取得大捷,令战争局势开始倒向唐朝。叛军不仅先后丢失长安与洛阳,还在两都附近的战场上折损了大部分精锐部队。在集团创始人安禄山死后,麾下部众表现出离心离德趋势。反倒是唐军在各条战线上都获得胜利,大有一举荡平对方的架势。但收复两京的唐军却陷入了军费不足的局面,因此在之后两年多的时间里,唐朝暂停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同时在内地设立了多位藩镇,令主要将领作为节度使,以当地的税赋就地招兵买马,恢复军力。而安史叛军方面安庆绪因为连续大败,已经失去了大部分下属的信任。长期占据范阳的史思明,已逐渐在安禄山留下的老基地内成为实际掌权者。为了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他一面联合塞外的契丹、同罗部落,扩张军力,一面和唐朝暗通款曲,假意投降。于是,整个范阳军镇都在名义上重新归属长安朝廷。只留下可怜巴巴的安庆绪,在黄河以北的小块领地内度日如年。出兵邺城公元758年,稍稍恢复的
· 卤城之战
卤城之战是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中的一次战役,有关这次战役,史料上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记载。在《汉晋春秋》、《华阳国志》、《裴注三国志》、《资治通鉴》中都记载诸葛亮大破司马懿;但在《晋书》中则记载司马懿重创诸葛亮。《汉晋春秋》、《华阳国志》、《裴注三国志》、《资治通鉴》的说法公元231年2月,诸葛亮发动第四次北伐,围攻魏国的祁山大营。而在此时,魏国的大将军曹真病逝,司马懿从荆州空降接任雍凉都督,老谋深算的司马懿认为蜀道崎岖,粮草运输艰难,于是采用了固守不战的策略,想拖到诸葛亮粮草用尽主动退兵。但是诸葛亮这次北伐采用了木牛运输粮草,又在上邽击败了郭淮,夺取了陇西地区的小麦,因此有了与司马懿长期对峙的资本。诸葛亮派人日夜挑衅,司马懿依然坚守不出,这使得魏国雍凉地区的将领们对司马懿产生轻视之心,贾诩、魏平嘲笑司马懿“公(司马懿)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出自《汉晋春秋》),其余诸将也纷纷请战。为了稳定军...
· 郢城之战
宋异明元年(477年)至次年,宋荆州刺史沈攸之举兵反录尚书事萧道成,在郢城(今武汉市武昌)等地被击灭的作战。是年十二月,宋荆州刺史沈攸之以宋录尚书事、骠骑大将军萧道成杀君另立为由,举兵反,遣辅国将军孙同等率兵相继东下。萧道成得报,命侍中萧嶷代镇东府,抚军行参军萧映镇京口(今江苏镇江),另以右卫将军黄回为郢州刺史,督前锋诸军反击沈攸之。闰十二月,沈攸之遣中兵参军孙同等5将带3万人为前驱,司马刘攘兵等5将率2万人为后继;又遣中兵参军王灵秀等4将分兵出夏口(今武汉市内),据鲁山(今武汉市汉阳东北隅)。沈攸之到达夏口,自恃兵强,以为郢城弱小,不值一攻。宋将柳世隆据守郢城,遣人于西渚(今武汉鹦鹉洲之西)挑战,前军中兵参军焦度亦于城楼肆意辱骂。沈攸之被激怒,改变了预定长驱东下的计划,命诸军登岸点火烧其外城,筑长围,昼夜攻战。柳世隆尽力防守,沈攸之不能克。次年正月,沈攸之倾全力猛攻郢城,屡为柳世隆所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