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筠
生平朱筠曾祖朱必名迁北京大兴,祖父朱登俊官至中书舍人,以清节著称。朱筠与弟朱珪皆能文。乾隆十九年(1754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进至日讲起居注官,累官安徽学政。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十一月,朱筠建议辑佚《永乐大典》,收录完整的古书分别抄缮,以备著录,得到了乾隆帝的重视,乾隆三十八年开四库全书馆。改福建学政。官至翰林学士。好金石文学。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奉旨将《日下旧闻》一书纂成《日下旧闻考》一百二十卷。著有《笥河集》。家庭弟朱珪,乾隆十三年(1748年)进士,官至工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参考资料《清史列传》,68卷,40-41姚名达:《朱筠年谱》钱实甫编,《清代职官年表》,中华书局,1980年孙尔准、陈寿祺、程祖洛、魏敬中,《重纂福建通志》,清同治七~十年(1868~1871年)
生平
朱筠曾祖朱必名迁北京大兴,祖父朱登俊官至中书舍人,以清节著称。朱筠与弟朱珪皆能文。乾隆十九年(1754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进至日讲起居注官,累官安徽学政。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十一月,朱筠建议辑佚《永乐大典》,收录完整的古书分别抄缮,以备著录 ,得到了乾隆帝的重视,乾隆三十八年开四库全书馆。改福建学政。官至翰林学士。好金石文学。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奉旨将《日下旧闻》一书纂成《日下旧闻考》一百二十卷。著有《笥河集》。
家庭
弟朱珪,乾隆十三年(1748年)进士,官至工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
参考资料
《清史列传》,68卷,40-41
姚名达:《朱筠年谱》
钱实甫编,《清代职官年表》,中华书局,1980年
孙尔准、陈寿祺、程祖洛、魏敬中,《重纂福建通志》,清同治七~十年(1868~1871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朱筠
(1729—1781)清顺天大兴(今属北京)人,字竹君,一字美叔,号笥河。乾隆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擢侍讲学士,充福建乡试正考官,提督安徽、福建学政。好金石,通训诂,善校勘。曾奏请从《永乐大典》中辑录遗文,被高宗采纳。又总纂《日下旧闻考》,兼四库全书馆纂修事。著有《笥河集》等。
· 北京市-大兴区朱筠
朱筠(1729—1781),字竹君,一字美叔,学者称笥河先生。其先家浙之萧山,曾祖必名始居京师,遂为顺天大兴人。年十三,通七经。与弟朱珪少皆以能文有声于时。大学士诸城刘文正公延居邸第,﹝刘统勋﹞凡参决大事,每从咨访,中乾隆癸酉乡试。明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充方略馆纂修官。及丁父忧,服阕后,无意出仕,欲作名山大川之游。会上夙闻公名,召坐询家事,使为强起,辞不获已,遂复就职。即授赞善。旋擢翰林院侍读学士,充日讲起居注官。己丑,钦派协办内阁学士批本事。庚寅,典试福建。俄奉命督学安徽。以识字通经诲士,序刊旧藏宋椠许氏《说文》,广布学宫,语诸生曰:“古学权舆专在是矣!”婺源江慎修﹝江永﹞、歙汪双池,皆品端学粹,著述等身;特躬拜其主,祀之乡贤,藉资激劝。适有诏求遗书,欣然谓可大行其志。既悉心搜访以献,且上言:“中秘所贮《永乐大典》,裒集至富,但分析篇次,以四声韵字为部居,割裂破碎,与散佚...
· 刘筠
刘筠(971~1031),字子仪,大名(今属河北)人。真宗咸平元年(998)进士(《郡斋读书志》卷19)。授馆陶尉。五年,入为大理评事、秘阁校理(《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3)。景德元年(1004),为大名府观察判官。与修《册府元龟》,书成,转左正言、直史馆。大中祥符7年(1014),迁右司谏、知制诰(同上书卷83),加史馆修撰。出知邓州,徙陈州。还,知贡举,迁尚书兵部员外郎。天禧中为翰林学士。五年(1021),以右谏议大夫知庐州(同上书卷97)。乾兴元年(1022),迁给事中,复召为翰林学士。逾月,拜御史中丞(同上书卷99)。仁宗天圣2年(1024),进枢密直学士、礼部侍郎、知颍州(同上书卷102)。4年,为翰林学士承旨、权判都省(同上书卷105)。六年,以龙图阁直学士再知庐州。九年卒(同上书卷106),年61。谥文恭。有《册府应言集》10卷、《荣遇集》2卷、《肥川集》4卷、《表奏》6卷、《...
· 温庭筠
简介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唐代诗人、词人。温庭筠出身没落贵族家庭,为唐初宰相温彦博后裔。富有天赋,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或“温八吟”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因此得罪权贵,屡试不第,一生坎坷,终身潦倒。唐宣宗朝试宏辞,温庭筠代人作赋,因扰乱科场,贬为隋县尉。后襄阳刺史署为巡官,授检校员外郎,不久离开襄阳,客于江陵。唐懿宗时曾任方城尉,官终国子助教。温庭筠精通音律,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更是刻意求精,注重文采和声情,成就在晚唐诸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被尊为“花间派”之鼻祖,对词的发展影响很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文笔与李商隐、段成式齐名,三人都排行十六,故合称“三十六体”。其诗今存三百多首,有清顾嗣立重为校注的《
· 李继筠
参考资料《宋史》卷485邓辉、白庆元《内蒙古乌审旗发现的五代至北宋夏州拓跋部李氏家族墓志铭考释》《唐研究第八卷》2002年北京大学出版社ISBN7-301-05975-2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