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獬豸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00
转发:0
评论:0
古代文献和应用御史补子上的獬豸《说文解字》:“廌,解廌,兽也,似牛,一角,古者诉讼,令触不直者。”獬豸、解廌的原意即用角抵。中国古代法官戴的帽子称‘獬豸冠’。汉朝杨孚《异物志》中描述其为:“性别曲直。见人斗,触不直者。闻人争,咋不正者。”獬豸乐于主持正义的性格随着历史演进而越来越鲜活,最终獬豸遂成为代表正义的祥兽。《续汉书‧舆服志下》:‘或谓之獬豸冠。獬豸神羊,能别曲直,楚王尝获之,故以为……冠。’《述异记》:‘獬豸者,一角之羊也。性知人罪。皋陶治狱,其罪疑者,令羊触之。’陈元龙《格致镜原》引《神异经》︰‘东北有荒中有兽如羊,一角,毛青,四足,性忠直,见人斗则触不直,闻人论咋不正,名曰獬豸,一名法兽。故立狱皆东北,依所在也。’又名解廌。《后汉书‧舆服志下》︰‘法冠……或谓之獬豸冠。獬豸神羊,能别曲直,楚王尝获之,故以为冠。’獬豸,成了中国法律的象征。清朝都御史用獬豸为补服,其职责为查辖官员...

古代文献和应用

獬豸

御史补子上的獬豸

《说文解字》:“廌,解廌,兽也,似牛,一角,古者诉讼,令触不直者。”獬豸、解廌的原意即用角抵。中国古代法官戴的帽子称‘獬豸冠’。

汉朝杨孚《异物志》中描述其为:“性别曲直。见人斗,触不直者。闻人争,咋不正者。”獬豸乐于主持正义的性格随着历史演进而越来越鲜活,最终獬豸遂成为代表正义的祥兽。

《续汉书‧舆服志下》:‘或谓之獬豸冠。獬豸神羊,能别曲直,楚王尝获之,故以为……冠。’

《述异记》:‘獬豸者,一角之羊也。性知人罪。皋陶治狱,其罪疑者,令羊触之。’

陈元龙《格致镜原》引《神异经》︰‘东北有荒中有兽如羊,一角,毛青,四足,性忠直,见人斗则触不直,闻人论咋不正,名曰獬豸,一名法兽。故立狱皆东北,依所在也。’又名解廌。

《后汉书‧舆服志下》︰‘法冠……或谓之獬豸冠。獬豸神羊,能别曲直,楚王尝获之,故以为冠。’獬豸,成了中国法律的象征。

清朝都御史用獬豸为补服,其职责为查辖官员。

苏轼《艾子杂说》:齐宣王问艾子曰:“吾闻古有獬豸,何物也?”艾子对曰:“尧之时,有神兽曰獬豸,处廷中,辨群臣之邪僻者,触而食之。”艾子对已,复进曰:“使今有此兽,料不乞食矣。”

当代的使用

獬豸

韩国景福宫的獬豸

有些中国人选择其形象的工艺品做为陪葬品,因为其代表了浩然正气。另外很多司法人员也喜欢佩带獬豸形象的饰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的法槌上就有獬豸图案。位于北京的法律出版社的标志即为獬豸。

另外在韩国首尔,亦将獬豸作为市吉祥物。在李氏朝鲜时期,宫廷与人民时常将獬豸作为象征宫廷与镇邪消灾的瑞兽,时任首尔市长吴世勋于2008年5月宣布以獬豸作为象征首尔的吉祥物,以树立更鲜明的城市形象。也将獬豸的形象卡通化,并以“HAECHI SEOUL”的名义作为商标、贩售各式各样的周边商品,同时HAECHI SEOUL也在首尔故宫:光化门观光风景区设置“獬豸广场”专门店。

法之廌与豸

法律的“法”字在古文中写做“灋”(两字都读做“法”),前后两个法字比较之下所省略的那个部分,也就是“廌”(读音:至),在古代与“獬豸”的“豸”是通用字,古时“獬豸”也叫“獬廌”,“解廌”。中国古代人对于法治的观念便是藉獬豸阐述的。

参见

独角兽

甪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孙之獬的生平简介孙之獬是怎么死的?
在清朝,男子的发型全都是一条发辫,此发型称作“金钱鼠尾辫”。明末清初的时候,汉族男子都是不剃发的,剃发是满族的习俗。数千年来,汉人因“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观念,不敢轻易剪发断发,剃发那更是万万不能啊,除非要遁入空门去当和尚。那么,为什么到了清朝,男子全都换了发型呢?这全都是因为一个大汉奸,孙之獬。满族入关一统天下以后,官兵带着剃发匠,举着“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牌子,大街小巷的抓人,抓住了人就给他们剃发。就像牌子上写得那句话一样,凡是不肯剃发的,全都死了。孙之獬就是第一个提出“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剃发令”的人。其实,孙之獬自己就是汉人,他还在明朝当过官。明朝天启年间,孙之獬考中进士,为庶吉士,朝廷授予他翰林院检讨一职,后迁侍读。孙之獬入朝为官的时候,正是魏忠贤当权时期,阉党势力遍布朝野,他一入朝就投入了阉党门下,成为了阉党的一员过上了吃香喝辣的好日子。崇祯...
· 冠豸山丘氏书院的简介
冠豸山丘氏书院的简介穆公93世孙家训一、冠豸山为什么会有我们丘家书院南宋时期,我们邱家出了一对俊俏子孙,一叫丘鳞,一叫丘方,鳞为叔,方为侄。他俩从小聪明好学,成年以后,为求改变自己命运,为求取功名,他们登上冠豸山,搭茅棚,盖草屋,用松光作灯,借月亮照明,日勤思,夜苦读。公元1220年,丘鳞考取了进士,六年后的1226年丘方也考中进士。叔侄双双考上进士后,丘鳞被派往江西赣州做官,丘方被派往江西宁都做官。为官期间,他们视百姓为父母,沤心沥血,日理政事,夜读诗书,体民情,察民意,兴教育,举农耕,每遇荒年,开仓放粮,救民于水火。当地群众无不称他们为好官、好父母。告老还乡后,又上冠豸设堂讲学,传朱子理学,讲孔孟之道,以儒家学说启迪四方。南宋末年,兵灾四起,匪患M行,为救苍生,他们应命献计,率民避难于冠豸山,以山为营,以险敌,一次又一次地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群众感其恩,载其德,纷纷向政府报功...
· 浙江省-绍兴祁豸佳
祁豸佳(1595—1670),字止祥,号雪瓢,山阴(今绍兴)人。祁彪佳从兄。明代书画家。明天启七年(1627)举人,以教谕迁吏部司务。明亡后,当局礼聘,却之,与董瑒、王雨谦、陈洪绶、罗坤等结“云门十子”社,日与老衲-相对,谈世外烟霞,间呼伶人奏丝竹,亲执管和之。后隐于梅市,以书画自给,萧山周行系、蔡玉林从之游,周传其书,蔡传其画,皆有声于时。张岱《陶庵梦忆·祁止祥癖》云:“祁止祥有书画癖,有蹴鞠癖,有鼓钹癖,有鬼戏癖,有梨园癖。”能歌,“精音律,咬钉嚼铁,一字百磨”,常自编新剧,教诸童子,或自度曲歌之。诗文填词均佳。书画尤有成就,往往呵冻流汗以应。山水宗董源、惠崇、沈周,善仿诸家,尤爱用巨然法,笔墨淋漓挺拔。传世作品有崇祯二年(1629)作《仿米氏云山》扇面,清顺治七年(1650)作《水亭观鱼图》轴,均流入日本;八年作《绿阴听泉图》轴,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康熙元年(1662)作《仿北宛溪桥...
· 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郑獬
郑虔(685—764),字若齐(一字弱齐、若斋),河南荥阳荥泽人,《新唐书》卷二○二有传。盛唐著名文学家、诗人、书画家,又是一位精通天文、地理、博物、兵法、医药近乎百科全书式的一代通儒,诗圣杜甫称赞他“荥阳冠众儒”、“文传天下口”。他学富五车,精通经史,书画成就卓然一家,传略广泛见诸于《辞海》、《辞源》等辞书,以及历代文学家、诗人、书画家、书法家等专业性辞典之中,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历史文化名人。至德二年(757)寒冬腊月,郑虔以老弱残身,长途跋涉来到台州。时“台州地阔海冥冥”地处荒僻,文风未开,虔衣冠言动,不同时俗,有诗曰:“一州人怪郑若齐,郑若齐怪一州人。”虔自叹:“著作无功千里窜,形骸违俗一州嫌”。继又自勉:孔子虽泽加天下,犹有阳春照不到阴崖,“夫君子过者化”,我今谪此,当有教化之责。遂大阐文教,以地方-身份首办官学,选民间优秀子弟教之,“大而冠婚丧祭之礼,少而升降揖逊之仪,莫不身帅之”...
· 孙之獬剃发乞降:清帝竟然顺水推舟强推令
孙之獬,大汉奸一个!好好的汉服文化全部因他毁于一旦!反骨仔是不会有好下场的,他的所作所为将遗臭万年,招世人所唾骂!近年以清朝为背景的内地影视日益见多,屏幕上男子脑后都拖着一条长辫,社会戏称为“辫子戏”。对于这条辫子,不知底细者讨厌其难看、累赘,识者知是满清逼迫汉人臣服的标志。网络配图前脑剃光,后脑留辫,本是东北满族的习俗。让人匪夷所思,奏请强令汉族剃发的,倒是身为汉人的明朝降臣孙之獬。孙之獬是山东淄川大庄村人,明朝天启年间进士,由检讨迁至侍讲。当时正是宦官魏忠贤专权乱政时期,党羽遍朝,性好趋炎附势的孙之獬成了“阉党”中人。崇祯登位,捕办魏忠贤,清除“阉党”,孙之獬被削职为民,由此对朝廷心怀怨恨。清军入关后一路攻入山东,在老家当了百姓的孙之獬有心投靠,与家人奴仆一道穿起了满人服装。这事传到了清宫里,顺治皇帝为收揽人心,令将孙之獬召来北京,着实夸奖了几句,封为礼部侍郎。孙之獬喜不自胜,据《清朝...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