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济寺
历史沿革
金代为中都北郊的西刘村寺,元朝改称“报恩洪济寺”,元朝末年毁于战火。明天顺初年,山西僧人普慧、圆洪等法师于废址上重建寺庙,仅用了两年时间就营造了一座庄严佛刹。宪宗于成化二年(1466年)下诏命名为“弘慈广济寺”。万历十二年(1584年)、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扩建。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整修,增建御制碑文匾额和御临米芾的“观音?”,并增塑了释迦牟尼等鎏金佛像。1921年毁于火,1924年重建,1934年1月又发生严重火灾,正殿和后殿烧毁,明代经典和国外进贡白檀释迦牟尼立像俱焚,次年重修。1952年、1972年、2000年又经过三次大规模修建。
主要建筑及收藏
广济寺座北朝南,总占地面积35亩,在中轴线上从山门至后殿共四进大殿,包括山门、天王殿、大雄殿、圆通殿(观音殿)、藏经阁(舍利阁)等,此外还有西路院,其中有三层汉白玉戒坛。广济寺的山门有3座,每座门之间有墙相连,中为黄琉璃瓦歇山顶、石券拱门,门上有匾额:
匾额上书写着“敕建弘慈广济寺”。 东西旁门为绿琉璃瓦黄剪边歇山顶石券拱门,东门额书“毗庐性海”,西门额书“华藏玄门”,两侧有八字墙。
山门内为第一进院,左右是钟鼓二楼。正面为天王殿,面阔3间,灰筒瓦歇山顶,石券门,内供铜铸弥勒佛坐像,四大天王左右排列,背后是韦驮像。
天王殿东侧有门进入第二进院,院中有大雄殿,面阔5间,黄琉璃瓦筒瓦单檐歇山顶,殿前有一尊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铸造的铜宝鼎,高约两米,鼎身铸有佛教八宝(轮、螺、伞、盖、花、瓶、鱼、结)等花纹,造型古朴大方,工艺精湛,是珍贵的艺术珍品。殿内共供有“三世佛”像和铜质十八罗汉像。佛像背后有清乾隆年间画家溥雯的指画“胜果妙音图”,高5米,宽10米,描画释加牟尼灵山说法的故事。
第三进院落种坐落着圆通殿,大殿面阔5间,供奉观世音菩萨。
第四进院是二层的后罩楼,上为舍利阁,绿琉璃瓦顶,下为多宝殿,黄琉璃瓦檐,陈列国际佛教友人所赠珍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舍利阁曾于1955年-1964年供奉灵光寺“佛牙舍利”,现为藏经阁,珍藏佛教经书10万余册,并藏有房山云居寺石经拓片。藏经阁内还有1721年—1753年甘肃临潭县卓尼寺雕版印刷的一部藏文《大藏经》,共231包,是佛教典藏中的珍贵文本。尤其是宋、明血写佛经更为珍贵。
西院有持律殿、净业堂和云水堂。寺庙的西北隅是戒坛殿和汉白玉砌成的戒坛,建于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至今保存完好,这是广济寺保存的最古建筑物,今称“三学堂”。寺中旧有古树一棵,树旁立石碑上刻乾隆帝御制《铁树歌》。
图片
三座山门
广济寺前院
天王殿上的法轮
钟楼
鼓楼
大雄殿
参考文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