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杨维聪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669
转发:0
评论:0
生平高中状元杨维聪生于明孝宗弘治十三年(1500年),其父杨和是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丙午科举人,官至国子监学正,平生不务积蓄,唯严于教子。杨维聪于正德十四年(1519年)考中乡试第一名(解元),次年二月会试联捷第十名贡士。礼部按例请殿试,然武宗南巡未归,阁老杨廷和认为“临轩策问,必天子亲御”,因此殿试未能举行。正德十六年(1521年),武宗驾崩,无子,宪宗之孙、孝宗之侄朱厚熜以旁支小宗入嗣大统,即皇帝位,是为世宗。至五月十五日,世宗方在西角门赐策问贡士。次日放榜,维聪高中一甲第一名(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大礼议嘉靖二年(1523年),维聪充任会试同考官,迁右春坊右中允。嘉靖三年(1524年),世宗坚持为亲生父母上尊号,群臣反对,“大礼议”愈演愈烈。张璁、方献夫因逢迎世宗心意而被提拔为学士,维聪及同官舒芬等羞与同列,上书乞求罢归,不允。七月十二日,世宗诏谕礼部,十六日为父母上册文、祭告...

生平

高中状元

杨维聪生于明孝宗弘治十三年(1500年),其父杨和是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丙午科举人,官至国子监学正,平生不务积蓄,唯严于教子。杨维聪于正德十四年(1519年)考中乡试第一名(解元),次年二月会试联捷第十名贡士。礼部按例请殿试,然武宗南巡未归,阁老杨廷和认为“临轩策问,必天子亲御”,因此殿试未能举行。正德十六年(1521年),武宗驾崩,无子,宪宗之孙、孝宗之侄朱厚熜以旁支小宗入嗣大统,即皇帝位,是为世宗。至五月十五日,世宗方在西角门赐策问贡士。次日放榜,维聪高中一甲第一名(状元) ,授翰林院修撰。

大礼议

嘉靖二年(1523年),维聪充任会试同考官,迁右春坊右中允。嘉靖三年(1524年),世宗坚持为亲生父母上尊号,群臣反对,“大礼议”愈演愈烈。张璁、方献夫因逢迎世宗心意而被提拔为学士,维聪及同官舒芬等羞与同列,上书乞求罢归,不允。

七月十二日,世宗诏谕礼部,十六日为父母上册文、祭告天地、宗庙、社稷,群臣哗然。七月十五日,杨廷和之子,状元杨慎等召集群臣抗争,杨慎道:“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不久,杨慎率众拜伏于左顺门哭争,舒芬、杨维聪等即在其中。世宗派太监遣散,众人坚持不退。世宗令将为首者八人逮捕入狱。杨慎、王元正于是撼门大哭,群臣哭声震天,世宗大怒,下令严惩,众人或被下狱、或遭廷杖、罚俸。维聪官居六品,未能免于廷杖,之后被外放任职。

外放为官

嘉靖六年(1527年),杨维聪出任山西按察使司副使。嘉靖九年(1530年),改河南提督学校。嘉靖十二年(1533年),升山东布政使司参政。嘉靖十三年(1534年),升任山西右布政使,次年转山东左布政使。嘉靖十七年(1538年),授南京光禄寺卿。翌年改太仆寺卿。

晚年及身后

杨维聪于嘉靖十九年(1540年)致仕,数年后卒于家。崇祀固安乡贤祠。清及民国《固安县志》皆有传。

著作

杨维聪善属文,其在正德辛巳科之廷对名篇流传至今。嘉靖十二年(1533年),《山东通志》修成,时任山东布政使司左参政的维聪为之作序。 同年九月,杨维聪行至分守地登州府的蓬莱县,遇户部谪守此地的教谕张鹏,维聪协助其增修县学,并作《蓬莱县儒学记》。 嘉靖十五年(1536年),维聪过曲阜阙里拜谒先师庙,留下碑刻数通。

维聪工诗,民国《固安县志》录其七律一首:

《题尊经阁》

另有关于泰山封禅之七律一首:

《登封台》

另有游博山(今淄博市博山区)时所作五律一首:

《孝泉》

曾辑《性理诸家解》三十四卷。

遗迹

固安城内曾建有解元坊、翰林坊、状元及第坊。其中状元及第坊在城内北大街路西,至民国时尚存。 其墓在固安县城东北大孙郭村,民国时尚有碑刻数通。

家族

固安杨氏诗书传家,重视教化,自杨和起,后人多有科名。杨维聪是固安县历史上唯一的状元,其兄杨维杰,嘉靖五年(1526年)中式丙戌科一甲二名进士(榜眼),兄弟均列鼎甲,一时为科场佳话,在北方读书人中尤为罕见。三弟杨维诚则考中举人。

维聪子文?,嘉靖三十一年壬子科举人。维杰子文祯,嘉靖十年(1531年)贡生,任直隶南和县训导,升顺德府教授;维杰子文禄,隆庆四年贡生。

文禄子采学,万历十六年戊子科举人。

佚事

明焦竑《玉堂丛语》记载,正德年间,固安县偶发洪水,崩岸断桥,岸边出现石碑一通,上有“桥崩天子过,碑出状元来”十个字。当年,武宗南巡,经过县境,次年杨维聪状元及第。

传说文徵明被召入翰林院,因为不是科举正途出身,而受到状元姚涞、杨维聪的所羞辱。二人放言:“我衙门不是画院,乃客画匠处此。”唯有黄佐、陈沂、马汝骥与文徵明酬唱甚欢,并说二人“只会中状元,更无余物。”

相关文学

明人许恒所撰《二奇缘传奇》,讲述举人杨维聪与费懋中(后两人为同榜鼎甲)等四人赴京参加会试途中的奇遇。

参考书目

(明)杨维聪 辑.《性理诸家解》三十四卷. 明嘉靖十五年杨维聪、高叔嗣等刻本.

(明)陈洪谟.《继世纪闻》.

(明)焦竑.《玉堂丛语》.

(明)许恒 撰.《笔耒斋订定二奇缘传奇》. 古本戏曲丛刊编辑委员会影印. 明末刊本.(浙江图书馆藏)

(清)张廷玉等.《明史》.

(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

(民国)钱仲仁、王尚义撰.《固安县志》.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侯福兴 主编.《中国历代状元传略》. 中国人事出版社. 1998年.

骆承烈 汇编.《中国孔子基金会文库 石头上的儒家文献-曲阜碑文录》下. 齐鲁书社. 2001年4月.

邓绍基 主编.《中国古代戏曲文学辞典》.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年6月.

汤贵仁、刘慧 主编.《泰山文献集成》第1卷. 泰山出版社. 2005年5月.

张咏强 著,蓬莱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主编.《蓬莱金石录》. 黄河出版社. 2007年8月.

《博山历代诗选》. 博山区档案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杨
· 杨
杨姓杨姓,中华姓氏之一,最早源于春秋时期的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为隋朝国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杨伯侨为得姓始祖。杨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16位。至2015年2月,杨姓总人口约有4270万,是中国人口第6大姓。其中,四川杨姓人口约有380万,是杨姓第一大省。“杨”是太阳的意思,由“木”和“昜”组成。“木”指扶桑,也称杨树,生长在东方大海上的汤谷(在今连云港云合山),“昜”古同“阳”,是“日升汤谷”的形象描写。以此为图腾的始祖就是古老的杨氏族,由此产生了杨姓族徽,最终形成了姓氏。中文名杨姓类型中华姓氏得姓始祖杨伯侨郡望弘农郡、天水郡、河内郡等堂号弘农堂、关西堂、四知堂等代表人物杨坚、杨万里、杨利伟等发源地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目录1历史发展?起源始祖?迁徙传播2人口分布3姓氏文化?郡望堂号?宗祠对联?家谱文献?字辈排行4姓氏名望杨姓历史发展杨姓起...
· 如何评价杨七郎杨延嗣?杨七郎杨延嗣简介
如何评价杨七郎杨延嗣?杨七郎杨延嗣简介杨延嗣,字延嗣,是杨家将之一,是金刀老令公杨业的七个儿子中最小的一个,因此称为杨七郎。在刘兰芳的评书《杨家将》中杨延嗣是八尺身高,使丈八蛇矛枪,曾在擂台上力劈擂主潘豹,不慎失手将其打死。潘豹是潘仁美的儿子,与本来就与杨业格格不入,又遇此事,更加对杨家怀恨在心。潘仁美上书宋帝,称“杨家依仗军功,肆意行凶”,要求严惩杨家、将七郎斩首示众。幸有呼延赞力保,之后就以发配为名随父杨业驻守代州。北宋雍熙三年,杨家军征战幽州时,杨延嗣单枪匹马首个到达幽州城外,力杀四门,与辽军交战数百回合,令辽军元帅韩延寿胆颤心惊。杨延嗣怎么死的金沙滩之战,杨家军在激战中被辽兵冲散,各自为战,杨业的几个儿子几乎纷纷阵亡,杨业以死相抗,最终全军覆没,他不想被捕,于是,一头撞死在李陵墓前。七郎杨延嗣冲出重围,来拜见主帅潘仁美搬兵求救,没想到的是,潘仁美还对他杀害自己儿子的事怀恨在心,所以...
· 段聪
参考文献《资治通鉴》晋纪
· 天聪
公元纪年对照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