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隆中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62
转发:0
评论:0
诸葛亮躬耕地争议关于诸葛亮躬耕地真正的所在地,有隆中与南阳市卧龙岗两种说法,长期引发各界争议。历史地图中的标示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的东汉荆州刺史部地图显示南阳郡与南郡的边界犬牙交错,南郡东北部分在汉水以北,与南阳郡南部以绿林山为界,隶属南阳的邓县有一块在汉水以南,深入南郡襄阳境内。在该地图集的三国魏荆州地图里,隆中位于南阳郡邓县以南的襄阳郡境内,其东南部为南阳郡的樊城和襄阳郡的襄阳。张其昀监修的《中国历史地图》里标示隆中在襄阳西北方。沿革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刘备“三顾茅庐”于隆中,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大计,诸葛亮分析了当时形势,提出应首先夺荆州、益州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等待时机,出兵北伐,进而达成统一之战略,这次谈话即是历史上著名的“隆中对策”。诸葛亮离开隆中后,其居住的竹篱草庐保存了下来。晋晋永兴年间(公元304年—公元306年),镇南将军...

诸葛亮躬耕地争议

关于诸葛亮躬耕地真正的所在地,有隆中与南阳市卧龙岗两种说法,长期引发各界争议。

历史地图中的标示

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的东汉荆州刺史部地图显示南阳郡与南郡的边界犬牙交错,南郡东北部分在汉水以北,与南阳郡南部以绿林山为界,隶属南阳的邓县有一块在汉水以南,深入南郡襄阳境内 。在该地图集的三国魏荆州地图里,隆中位于南阳郡邓县以南的襄阳郡境内,其东南部为南阳郡的樊城和襄阳郡的襄阳 。

张其昀监修的《中国历史地图》里标示隆中在襄阳西北方 。

沿革

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刘备“三顾茅庐”于隆中,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大计,诸葛亮分析了当时形势,提出应首先夺荆州、益州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等待时机,出兵北伐,进而达成统一之战略,这次谈话即是历史上著名的“隆中对策”。诸葛亮离开隆中后,其居住的竹篱草庐保存了下来。

晋永兴年间(公元304年—公元306年),镇南将军刘弘到隆中凭吊诸葛故宅,并命参军李兴作《祭诸葛丞相文》,成为隆中第一篇纪念诸葛亮的碑记。东晋升平五年(公元361年),荆州刺史别驾、史学家习凿齿来到隆中,并作《诸葛武侯故宅铭》。此时,隆中已有纪念诸葛之祠堂。

唐宣宗大中十年(公元856年),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李景让维修隆中祠,并立“蜀丞相武乡忠武侯诸葛公碑”。

元朝至正年间(公元1341年-1368年),广德寺书院迁至隆中,称隆中书院。

成化年间(1465年-1467年)“隆中十景”形成。弘治二年(1489年),袭封襄阳王的简王朱见淑毁掉诸葛草庐,并迁走隆中书院,原有的土木建筑,碑刻石铭遭到极大破坏。嘉靖十九年(1540年)立草庐碑。万历二十年(1529年),中宪大夫,都察院协院事左佥都御史李祯重修祠,并立《重修碑记》,碑阴刻有诸葛亮画像,为现存最早之诸葛亮画像。

实景

隆中

三义殿

隆中

三顾堂

隆中

“草庐”碑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隆中对
官渡大战以后,刘备逃到荆州,投奔刘表。刘表拨给他一些人马,让他驻在新野(今河南新野县)。刘备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因为自己的抱负没有能够实现,心里总是闷闷不乐。他想寻找个好助手。他打听到襄阳地方有个名士叫司马徽,就特地去拜访。司马徽说:“这一带有卧龙,还有凤雏(音chú),您能请到其中一位,就可以平定天下了。”司马徽告诉刘备:卧龙名叫诸葛亮,字孔明;凤雏名叫庞统,字士元。徐庶也是当地一位名士,因为听到刘备正在招请人才,特地来投奔他。刘备很高兴,就把徐庶留在部下当谋士。徐庶说:“我有个老朋友诸葛孔明,人们称他卧龙,将军是不是愿意见见他呢?”刘备听了徐庶的介绍,说:“既然您跟他这样熟悉,就请您辛苦一趟,把他请来吧!”徐庶摇摇头说:“这可不行。像这样的人,一定得将军亲自去请他,才能表示您的诚意。”刘备先后听到司马徽、徐庶这样推重诸葛亮,知道诸葛亮一定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带着关羽、张飞,一起到隆中去...
· 隆中对
隆中对隆中对,魏晋,陈寿,诸葛亮,耕种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
· 《隆中对》是什么?隆中对原文及翻译
《隆中对》是一篇描写战略的文章,描写刘备前去隆中茅庐拜访诸葛亮,请诸葛亮出山为他出谋划策。文章通过在隆中的对话和治国对策,给读者塑造了诸葛亮这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形象。他善于审时度势,观察分析形势,善于透过现状,掌握全局,并能高瞻远瞩,推知未来。作者对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是逐步深入地完成的。隆中对选自《三国志》作者陈寿西晋史学家,中国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时的谈话内容(促成三国鼎立的战略决策)。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当时驻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建议下,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但直到第三次方得见,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诸葛亮在登上政治舞台之初,就以《隆中对》的方式为刘备描述出一个战略远景。这一千古名篇,许多人能够倒背如流,在中国古代的战略思想中,隆中对具有典范价值。看隆中对起来是战略文章,已经对天下的...
· 凄凉梦话隆中对
其实这个遗憾早在十五年前就已经开始,那是公元219年,建安24年。那一年蜀国经过艰苦鏖战后终于夺取了汉中,确保了成都北大门的安全。但所谓盛极而衰,在同一年,蜀汉丢掉了荆州,并且失去了军界擎天柱关羽。一得一失,正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塞翁得马,却真的是祸事临头。丢失了荆州也就罢了,折损了关羽也就认了,更加难过的是两年后刘备举国东征。这场东征的结果,直接导致了数万精锐健儿牺牲了性命,还损失了包括先帝刘备和老将张飞这样威震天下的人物,加上同一时段马超的病逝,从此后,蜀汉国力不再,隆中之策难行。所谓的六出,不过是尽人事而听天命而已。隆中对作为刘备集团开疆拓土的基本政策,毫无疑问在一个时期内是非常成功的,这个时期从赤壁之战到汉中大捷,然而从荆州失守开始,就有人开始批评隆中对在规划当中考虑不周。说隆中对考虑不周,一个是说没考虑到孙吴的背盟,另一个是开国领袖说的二分兵力。我觉得这两个批评都是就是论事,是...
· 凄凉梦话隆中对
公元234年,秋意袭来,彻骨生寒,蜀国远征军统帅、丞相诸葛亮积劳成疾,不治于军,留下了汉室不兴的深深遗憾。其实这个遗憾早在十五年前就已经开始,那是公元219年,建安24年。那一年蜀国经过艰苦鏖战后终于夺取了汉中,确保了成都北大门的安全。但所谓盛极而衰,在同一年,蜀汉丢掉了荆州,并且失去了军界擎天柱关羽。一得一失,正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塞翁得马,却真的是祸事临头。丢失了荆州也就罢了,折损了关羽也就认了,更加难过的是两年后刘备举国东征。这场东征的结果,直接导致了数万精锐健儿牺牲了性命,还损失了包括先帝刘备和老将张飞这样威震天下的人物,加上同一时段马超的病逝,从此后,蜀汉国力不再,隆中之策难行。所谓的六出,不过是尽人事而听天命而已。隆中对作为刘备集团开疆拓土的基本政策,毫无疑问在一个时期内是非常成功的,这个时期从赤壁之战到汉中大捷,然而从荆州失守开始,就有人开始批评隆中对在规划当中考虑不周。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