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施蛰存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39
转发:0
评论:0
生平早年施蛰存出生于浙江杭州水亭址。父亲施亦政为教师。1908年随家迁居江苏苏州,曾入私塾。1913年随家迁居江苏松江(现属上海市)。中学期间,即开始创作小说,在上海的鸳鸯蝴蝶派刊物发表作品。1922年,施蛰存考入美国长老会在杭州开设的之江大学,次年因参加非宗教大同盟被开除,转入上海大学,同年以维纳丝学会之名,自费刊印了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江干集》。此后他又曾转入大同大学(1924年)和震旦大学(1926年),参加过五卅运动,并与同学戴望舒、杜衡加入共青团,同时创办《璎珞》旬刊。1927年后,回到松江隐居,任中学教员,并从事外国文学的翻译工作。自1929年开始,施蛰存陆续发布《鸠摩罗什》、《将军底头》等小说,而成为中国“现代派”的奠基人之一。1932年,施蛰存主编大型文学月刊《现代》杂志。引进现代主义思潮,推崇现代意识的文学创作,在当时影响广泛。1937年后,施蛰存赴云南大学任教。编撰《中国...

生平

早年

施蛰存出生于浙江杭州水亭址。父亲施亦政为教师。1908年随家迁居江苏苏州,曾入私塾。1913年随家迁居江苏松江(现属上海市)。中学期间,即开始创作小说,在上海的鸳鸯蝴蝶派刊物发表作品。

1922年,施蛰存考入美国长老会在杭州开设的之江大学,次年因参加非宗教大同盟被开除,转入上海大学,同年以维纳丝学会之名,自费刊印了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江干集》。此后他又曾转入大同大学(1924年)和震旦大学(1926年),参加过五卅运动,并与同学戴望舒、杜衡加入共青团,同时创办《璎珞》旬刊。

1927年后,回到松江隐居,任中学教员,并从事外国文学的翻译工作。

自1929年开始,施蛰存陆续发布《鸠摩罗什》、《将军底头》等小说,而成为中国“现代派”的奠基人之一。1932年,施蛰存主编大型文学月刊《现代》杂志。引进现代主义思潮,推崇现代意识的文学创作,在当时影响广泛。

1937年后,施蛰存赴云南大学任教。编撰《中国文学史》、《散文源流》等教材。1940年,转往福建,任教于永安福建中等师资养成所,次年至长汀,执教于厦门大学,开设《史记》专题课,编撰《史记旁札》等教材。直到1945年,转赴福建三元,执教于江苏学院,战争结束后随江苏学院至徐州新校址。不久转往上海,任教于暨南大学(1946年)。

1949年以后

1951年,施蛰存改入沪江大学。1952年,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施蛰存被分配到华东师范大学,居住愚园路岐山村。1957年后,转而从事古典文学和碑版文物的研究工作。1980年代,他的文学创作才又重新开始受到重视。鉴于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上的贡献,施蜇存曾被授予“上海市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1993年)和“亚洲华文作家文艺基金会敬慰奖”。2003年11月19日病逝于上海。

著作

短篇小说集

《江干集》(1923年)-《上元灯》(1929年)—《李师师》(1931年)—《将军底头》(1932年)—《梅雨之夕》(1933年)—《善女人行品》(1933年)—《小珍集》(1936年)—《四喜子的生意》(1947年)

散文集

《灯下集》(1937年)—《待旦录》(1947年)-《枕戈录》(1992年)-《卖糖书话》(1997年)-《沙上的脚迹》(1994年)-《散文丙选》(1998年)-《云间语小录》(2000年)《北山散文集》(2001年)

编译作品

《匈牙利短篇小说集》(1936年)—《波兰短篇小说集》(1936年)—《劫后英雄》(1939年)—《丈夫与情人》(1945年)—《妇心三部曲》(1947年)—《渔人》(1951年)-《荣誉》(1952年)—《轭下》(1952年)—《征服者贝莱》(1957年、1958年)—《恋爱三味》—《外国文人日记抄》(1995年)

学术著作

《唐诗百话》(1987年)—《水经注碑录》(1987年)—《词学论稿》—《历代词籍序跋萃编》—《词学名词释义》(1988年)—《北山集古录》(1989年)—《金石丛话》(1991年)—《文艺百话》(1994年)—《宋元词话》(1999年)—《北山谈艺录》(1999年)—《北山谈艺录续编》(2001年)—《唐碑百选》(2001年)

诗集

《北山楼诗》(2000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浙江省-杭州-江干区施蛰存
施蛰存(1905年12月3日—2003年11月19日),原名施德普,字蛰存,常用笔名施青萍、安华等,浙江杭州人。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1923年考入上海大学,后转大同大学、震旦大学。1932年起在上海主编大型文学月刊《现代》,并从事小说创作,是中国最早的“新感觉派”的代表。1937年起,相继在云南大学、厦门大学、暨南大学、大同大学、光华大学、沪江大学等校任教。1952年调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1993年被授予“上海市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2003年11月19日,施蛰存在上海逝世,享年99岁。施蛰存博学多才,兼通古今中外,在文学创作、古典文学研究、碑帖研究、外国文学翻译方面均有成绩。有《施蛰存文集》。人物经历1905年12月3日生于浙江杭州水亭址(水亭子)。1913年随家迁居江苏松江(现属上海市)。1922年考入杭州之江大学。1923年入上海大学,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 蒲蛰龙
参考文献中国科学院学部与院士·院士信息·已故院士名单
· 龙蛰蠖屈
【成语】龙蛰蠖屈【成语】龙蛰蠖屈【拼音】lóngzhéhuòqū【解释】比喻隐居不仕。【出处】语出《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 安徽省-安庆-怀宁邓以蛰
邓以蛰(1892-1973)字叔存。安徽怀宁人。中国现代著名美学家。1907年留学日本,在东京弘文学院和早稻田大学学习。1913年回国任安徽图书馆馆长。1917年赴美,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及研究院专攻哲学,尤重美学。1922年回国,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曾任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等职。1927年赴厦门大学任哲学系教授,1930年返京,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兼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解放后,任清华大学教授,院系调整后转到北京大学任哲学系教授,直至逝世。主要著作有《艺术家的难关》、《西班牙游记》、《画理探微》、《六法通诠》、《书法之欣赏》、《辛巳病余录》等。邓以蛰教授是“五四”以来著名的美学家和美术史学家之一,他把国画史、书史与书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对中国的书画理论作一种哲理的探讨,提出了一整套相当完整的中国书画美学体系。在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上,应当说是一种独特的贡献,并为培养青年教师,做了大量的工作...
· 广西自治区-钦州蒲蛰龙
蒲蛰龙(1912—1997),广西钦州人。1912年生。1935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农学院,同年考进燕京大学研究院生物学部,师从著名昆虫学家胡经甫教授。1937年回中山大学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1946年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留学,攻读博士学位,兼做科学研究工作,1949年10月获哲学博士学位。新中国成立之初,他放弃美国优越、舒适的条件,偕夫人回国工作,先后在中山大学农学院、华南农学院、中山大学生物系、昆虫学研究所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历任广东省农业实验场场长,华南农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中南昆虫研究所所长,中山大学教授、副校长、顾问,中山大学昆虫学研究所所长,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被誉为“南中国生物防治之父”。1980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在20世纪50年代末便开始研究和利用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取得巨大的成功,在生产实践中广泛应用,为中国生物防治事业作出了开创性贡献。1962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