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京兆尹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376
转发:0
评论:0
汉代京兆尹秦汉时期京兆尹最早出现于秦朝,当时置内史为京师行政长官。汉武帝时内史分置为左右,太初元年改右内史为京兆尹,以右内史部为辖区,治所在长安县,职同郡太守,参预朝政。在两汉时期与左冯翊、右扶风合称三辅。东汉初废下邽、船司空、南陵、奉明4县。建武十五年(39年),湖县、华阴2县归属弘农郡;左冯翊长陵、阳陵2县,弘农郡上雒、商县2县来隶。延熹二年(159年)左右,复置下邽县。汉灵帝中平年间(184-189),安定郡阴盘县移寄治于新丰县,后归属京兆尹。建安十八年(213年)以后归属雍州管辖。东汉末,领长安、霸陵、杜陵、新丰、郑县、蓝田、长陵、阳陵、上雒、商县、下邽、阴盘12县。魏晋时期三国时,曹魏以京兆尹辖区置京兆郡,仍置太守,属雍州刺史部。正始元年(240年)立宗室曹询于此,改称“秦国”,五年(244年)曹询去世,废封国恢复旧名。曹魏政权以京兆尹的辖区置京兆郡,置太守。西晋时仍无太大改变。...

汉代京兆尹

秦汉时期

京兆尹最早出现于秦朝,当时置内史为京师行政长官。汉武帝时内史分置为左右,太初元年改右内史为京兆尹,以右内史部为辖区,治所在长安县,职同郡太守,参预朝政。在两汉时期与左冯翊、右扶风合称三辅。

东汉初废下邽、船司空、南陵、奉明4县 。建武十五年(39年),湖县、华阴2县归属弘农郡 ;左冯翊长陵、阳陵2县,弘农郡上雒、商县2县来隶 。延熹二年(159年)左右,复置下邽县 。汉灵帝中平年间(184-189),安定郡阴盘县移寄治于新丰县,后归属京兆尹 。建安十八年(213年)以后归属雍州管辖。东汉末,领长安、霸陵、杜陵、新丰、郑县、蓝田、长陵、阳陵、上雒、商县、下邽、阴盘12县。

魏晋时期

三国时,曹魏以京兆尹辖区置京兆郡,仍置太守 ,属雍州刺史部。正始元年(240年)立宗室曹询于此,改称“秦国”,五年(244年)曹询去世,废封国恢复旧名。曹魏政权以 京兆尹 的辖区置京兆郡,置太守。

西晋时仍无太大改变。废长陵县,上洛、商2县移属上洛郡,下邽县移属冯翊郡,池阳县移属扶风郡,冯翊郡万年县来隶。西晋末京兆郡领长安、杜陵、霸城、蓝田、高陆、万年、新丰、阴槃、郑9县。

南北朝时期

西魏、北周、隋仍称京兆郡。北魏京兆郡领长安、杜、鄠、山北、新丰、霸城、阴槃、蓝田8县。北周明帝二年(558年)改太守为尹。 。北周时京兆郡下领七县:

隋朝开皇三年(583年)实行废郡留州,废京兆入雍州。

隋代京兆郡

隋朝开皇三年(583年),置雍州。大业三年(607年),天下改州为郡,故名焉。置 京兆郡 。户三十万八千四百九十九,下领二十二县:大兴县、长安县、始平县、武功县、盩厔县、醴泉县、上宜县、鄠县、蓝田县、新丰县、华原县、宜君县、同官县、郑县、渭南县、万年县、高陵县、三原县、泾阳县、云阳县、富平县、华阴县。 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天下郡改为州,复为雍州。

以后

唐朝开元元年(713年),改雍州为 京兆府 ,雍州刺史为改京兆尹,增置少尹一名。京兆尹后世已不置,但习惯上称呼京师所在地行政长官为京兆尹。清朝即划其京都及附近三十余县为一特别行政区,称顺天府,长官称顺天府尹。民国初年仍沿清制,其辖区缩小为宛平县等20余县。民国三年(1914年)10月,改称京兆,其行政长官称京兆尹,颁布了《京兆尹官制》,设立京兆尹公署,京兆的地位与省同。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京兆尹官制》。

其他同名京兆郡

京兆郡 (东晋)

自关中失陷后,东晋设立京兆侨郡,寄治在荆州襄阳(今湖北襄阳西北),太元四年(379年)前秦攻破襄阳而消失。太元十一年(386年)复置京兆侨郡,受将军府管辖,下辖蓝田、郑、池阳、南霸城、新康5侨县。永初元年(420年)改属雍州。大明元年(457年)实行土断,割襄阳西界为实土,废卢氏、蓝田、霸城3侨县,下领邓县及杜、新丰2侨县。 萧齐时增领魏1侨县。 永泰元年(497年)元魏攻陷沔北一带,京兆郡随之而没。

北京兆郡 (侨郡)

义熙十三年(417年)正月,东晋太尉刘裕到达长安,略定关中,在原京兆郡地内加“北”置 北京兆郡 ,以与在襄阳的京兆侨郡区别,下辖长安、蓝田、郑3县,同年十一月刘裕班师东归,留下年仅十一岁的次子刘义真镇守长安,次年十一月,胡夏赫连勃勃攻陷关中,北京兆郡随着领土失陷而消失。 后于刘宋景平年间(423-424)复置,下辖北蓝田、霸城、山北3侨县。大明元年(457年)实行土断后废。

东京兆郡 (侨郡)

义熙十二年(416年)十月,刘裕收复洛阳,河南抵定。置 东京兆郡 ,寄治荥阳(今河南荥阳),下领长安、万年、新丰、蓝田、蒲坂5县。 景平元年(423年)随着北魏攻陷司州而消失。

兆郡 (侨郡)

东晋末三辅流民出汉中,于元嘉二年(425年)八月侨置 兆郡 ,寄治汉中(今陕西汉中),下领蓝田、杜、鄠3侨县。 萧齐时改称 京兆郡 ,下领蓝田、杜、鄠3侨县。 后来地入北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伦氏京兆尹
①西汉太初元年(前104)改右内史置,属司隶校尉部。分原右内史东半部为其辖区,职掌相当于郡太守。因地属畿辅,故不称郡,为三辅之一。宋敏求《长安志》卷2引《三辅决录注》曰:“京,大也。天子曰兆民。”故称首都为京兆,即京师之意。治所在长安县(今陕西西安市西北十三里)。辖境相当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及河南一小部分地。三国魏改为京兆郡,北周复为京兆尹。隋开皇三年(583)废。②1912年改顺天府置京兆地方,府尹改为京兆尹,治所在大兴、宛平县(今北京市)。1928年废。
· 伦氏郡望京兆尹
①西汉太初元年(前104)改右内史置,属司隶校尉部。分原右内史东半部为其辖区,职掌相当于郡太守。因地属畿辅,故不称郡,为三辅之一。宋敏求《长安志》卷2引《三辅决录注》曰:“京,大也。天子曰兆民。”故称首都为京兆,即京师之意。治所在长安县(今陕西西安市西北十三里)。辖境相当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及河南一小部分地。三国魏改为京兆郡,北周复为京兆尹。隋开皇三年(583)废。②1912年改顺天府置京兆地方,府尹改为京兆尹,治所在大兴、宛平县(今北京市)。1928年废。
· 京兆府
参考文献参见京兆尹京兆地方
· 京兆郡
京兆郡,故两汉京兆尹辖区,京兆、左冯翊、右扶风合称”关中三辅“或者”关中三秦“。三国初,改置京兆郡。三国至唐的行政区划名,管辖长安地区,治所在今西安市区。唐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将雍州升为京兆府,京兆郡从此被京兆府取代。三国曹魏文帝黄初元年(220)改京兆尹为京兆郡。黄初二年(221)封皇子礼为秦公,以京兆郡为秦国,黄初三年又改名为京兆国。魏明帝青龙三年(235)封皇子洵为秦王,改京兆国为秦国。齐王(曹芳)正始五年(244)改为京兆郡。西晋时仍置京兆郡,辖区较三国魏时缩小。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前赵、前秦和后秦、西魏、北周相继建都长安(后秦称常安),均在此设置京兆郡(或尹)。隋唐两代均都长安,另建新城。隋称大兴城。唐高宗永徽四年(653)改名长安城。在长安城周围的京畿地区,隋唐均设京兆尹(郡、府)或雍州,作为郡级建制以统长安、大兴(唐改为万年)等20余县。唐开元元年(公元713年)改雍州置...
· 尹村是以尹姓命名的
尹村是一个古老的村庄,是一多姓氏久居之地,是当今全市十大人口最多的行政村之一。尹村的白灰、捉马庙等在我们当地很有名气与影响。尹村素有“金筷子银碗”之美称。古人云:家有余粮村外打墙。从尹村建村最早的永宁堡和金牛堡两个城堡看,都有城墙、城门楼,战乱年代用于防山贼流寇;据《河津县志》(清光绪五年校注本三晋出版社2010年)记载,尹村唐贞元中建文明寺(距今1200年),明永乐间修翠微观;据可以考证的,全村曾有庙宇十多处,较有名的有捉马庙(老岳庙)、鸽子楼(文昌阁)、旋风庙、三官庙、白衣堂、魁星楼等,现存的有一线建起的娘娘庙和三王庙及其戏台(今尹村学校所在地)、药王庙(位于中巷东涧波下丁字口南)等今仍是很宏大的建筑。就可以想象出在历史上尹村是何等富裕、繁盛。尹村最为出名的是捉马庙。捉马庙座落在尹村村南与北方平、芦庄三村交界处。始建于元代泰定年间,距今680余年,东西南三面环渠(水),北为进村道路称官...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