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月饼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87
转发:0
评论:0
溯源古代月饼被作为祭品于中秋节所食,现已成为中秋节食品和礼品。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于唐朝出现,根据《洛中见闻》,唐僖宗曾在中秋节当日命令御膳房用红绫将饼赏赐给新科进士。北宋之时,该种饼被称为“宫饼”,在宫廷内流行,但也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苏东坡曾经提及:“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当中的“小饼”也即是月饼。“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梦梁录》中,那时的月饼是菱花饼一类的饼形食物,后来才演变成圆形,寓意团圆美好。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记》提及:“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馈,取团圆之意。”,可见月饼于当时流行于民间。清代已有详细记述月饼制作方法的书籍。清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相传元朝的时候,汉人在元人的统治下苦不堪言,朱元璋揭竿反元,但元军监控严密,义军无法传递消息,为此刘伯温献计,在中秋节互赠糕饼,并在里面夹纸条,上面写着“八月十五杀鞑子”...

溯源

古代月饼被作为祭品于中秋节所食,现已成为中秋节食品和礼品。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于唐朝出现,根据《洛中见闻》,唐僖宗曾在中秋节当日命令御膳房用红绫将饼赏赐给新科进士。北宋之时,该种饼被称为“宫饼”,在宫廷内流行,但也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苏东坡曾经提及:“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当中的“小饼”也即是月饼。

“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梦梁录》中,那时的月饼是菱花饼一类的饼形食物,后来才演变成圆形,寓意团圆美好。

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记》提及:“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馈,取团圆之意。”,可见月饼于当时流行于民间。清代已有详细记述月饼制作方法的书籍。清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

相传元朝的时候,汉人在元人的统治下苦不堪言,朱元璋揭竿反元,但元军监控严密,义军无法传递消息,为此刘伯温献计,在中秋节互赠糕饼,并在里面夹纸条,上面写着“八月十五杀鞑子”,作为起义的讯号。

分类

月饼

  广式月饼

月饼

 

月饼

  双黄莲茸月饼(馅料含咸鸭蛋黄及莲茸,表皮以小麦粉为材料)

月饼

  五仁月饼(含腰果仁、芝麻仁、杏仁、花生仁、瓜子仁)

File:社口犁记礼盒.JPG 台中市神冈区社口犁记张饼店本铺的绿豆椪月饼。

按原产地

按口味

按馅心

按饼皮

按造型

新款月饼

品尝与存放

由于月饼是高盐分、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食物,即使是冰皮月饼也含有高糖分,所以食用要适量。患有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疾病的人士,更应避免进食过量而加重病情。

传统月饼保质期约为1个月,如果月饼包装已经开启,就要放入摄氏4度的冰箱冷藏。

冰皮月饼由于未经烘烤,所以由制造、运输到零售点,都要保持冷藏。消费者在购买后,应尽快放入摄氏零下18度的冰箱保存,并应只在进食前才开启月饼的包装袋。在进食前约两小时,可把月饼移到摄氏4度的冰箱(例如双门冰箱的下层),令月饼略为软化以便切开。当冰皮月饼解冻后便要尽快食用,在室温下摆放超过两小时后便应弃置,也不应把已经解冻的冰皮月饼反复冷藏。

制作

月饼

  蛋黄莲蓉月饼

月饼

  越南月饼

传统月饼的制法,以水油面团或酥油面团摘剂作皮,内包馅成扁圆形生胚,再入模具压使表面呈凸凹花纹,经烘烤成熟后食用。其皮因制酥法多种,有多样酥皮;其馅因用枣泥或五仁、豆沙、松仁、火腿及香料,而成多种不同风味的馅心。

冰皮月饼的外皮主要使用糯米粉、粘米粉和砂糖,经蒸煮后的面团做成,部分冰皮月饼的外皮,会加入巧克力、咖啡和果汁等材料,除了可增添外皮的味道外,还可使外皮产生不同颜色。冰皮月饼的内馅,除了可使用红豆蓉、绿豆蓉外,还可使用水果蓉、奶酪、巧克力做出不同风味的馅料。更有部分冰皮月饼,使用果酱做夹心或使用脆米增加口感。当内馅调制完成后,便使用外皮包裹,并利用模具压制成型,再放入冰箱冷藏。

因为冰皮月饼不经烘烤,不能使用高温杀灭细菌,而且进食前也无须加热,直接冷吃。所以制作冰皮月饼的厂房,必须保持环境卫生,制作人员也要严格遵守制作食物的卫生程序。由于冰皮月饼对于生产程序的卫生条件有较高要求,除了提高生产程序的自动化,减少人手接触外,还要设立预防性的食物安全管理系统,例如食物安全重点控制系统(HACCP),防止冰皮月饼在制作过程中被污染,或因为温度控制不当,造成微生物能够大量滋生。

包装

月饼在古时一般只以布裹,使用月饼罐或纸盒包装是到了20世纪因为月饼被商品化才出现。由于卫生的考虑,现代月饼通常都会用透明塑胶袋作独立包装,而铁罐印花亦于60年代迄今取代了战前的纸盒包装。

广式月饼的包装通常是四个为一单位,19世纪70年代时,四个月饼叠在一起,用的是玉扣纸起成一个圆柱体,通常竖立摆放,称为一筒月饼,外表贴上红色蜡纸,注明品种。80年代后,采用盒装,初期还是会把蜡纸放在盒内。

冰皮月饼由于未经烘烤,所以不能利用高温杀灭细菌,所以对包装和保存有较高要求。冰皮月饼需要保持冷藏,防止微生物大量滋生。大部分冰皮月饼都会使用塑料袋单独或两小个一起包装,消费者可在食用时才按食用分量,个别开启包装袋。很多冰皮月饼的包装袋内,还会加入一包干燥剂,用以减慢袋内空气的湿度上升,达到防止微生物大量滋生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吃月饼
传说有位老伯,中年丧偶,自己把三个儿子拉扯大,打发他们出外谋生,嘱咐他们中秋节一定赶回家来。中秋节这天,三个儿子如期返家。老伯十分高兴,在桌上摆起月饼,其中一个特别大,是用家中仅存的一点红糖做的,其他小月饼是用盐做的。老伯说:我出一上联,你们弟兄三人每人对一副,谁对得好,谁吃大个儿的,对得不好,只好吃小个的了。他出的上联是: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这地月指人间四季的月份日子,每月三十日为满,中秋是八月十五,为缺。老大忠厚老实,理会到父亲的一片苦心,联想自己漂泊游离的凄凉,对了下联: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老伯说:对的不错。老二当了铁匠,想起自己拉风箱打铁的情景,对了下联:炉前拉风,凉风进、热风出老伯说:对的也不错。老三还没想出对句,正在抓耳挠腮。老大、老二逗三弟说:小弟,看来我们吃大月饼、甜月饼,你只好吃小月饼、咸月饼了。言者无意,听者有心。老三一把抢过大月饼,吟出下联:小弟吃饼,大饼甜、...
· 火腿月饼
起源相传明末永历帝入滇避难,心情不安。御厨别出心裁,将火腿切成碎丁,混合蜂蜜和糖为馅,蒸制成点心。永历帝食后甚喜,因此火腿月饼成为宫廷御点。分类火腿月饼分酥皮、硬壳、荞面等,其中硬壳火腿月饼最具代表性。正确食用吃月饼时若佐以清茶,一则可解油腻、助消化,二则可细嚼慢咽,增味助兴。一般来说,吃咸月饼以喝乌龙茶为好,吃甜月饼以饮花茶为佳。做法将火腿切丁,和白糖拌匀,面粉加蜂蜜加少许水,和匀,将火腿丁包入,捏实,用微波炉将包好的月饼烤制,即可。按传统滇式火腿月饼制作配方比例中火腿月饼含有1公斤火腿,1公斤白糖,250克面粉,250克蜂蜜(可选放或不放)。
· 月饼的起源传统文化中的吃月饼是怎么来的
月饼的起源:赏月之余,品尝月饼逐渐成为中秋节的一个民俗符号。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为军队的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品尝,喜悦月饼从此就有了中秋吃饼食的习俗。当时的大户人家一般都会在中秋节摆设大香案拜月,圆饼、西瓜、苹果、葡萄等供品一应俱全,其中圆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考究的人家,西瓜还要特意切成莲花状供奉。胡饼,中秋月饼之祖其实月饼的前身就是民间常见的以胡饼为主的圆形面食。天伦月饼圆饼作为一种普通面食所产生的时间就很古远了。“饼”在古代是所有面食的通称,其中也包括圆形扁饼,后来才专指经蒸或烤而成的扁圆形食品。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关于饼的记载。《墨子·耕柱》中说,有一个人,家里有吃不完的牛羊肉,却“见人之做饼,则还然窃之”,...
· 古代过中秋会吃月饼吗?古代的月饼是什么馅的?
中秋节日自古就有,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发展,人们过中秋的方式和习俗也逐渐不同。现代人经常在中秋吃的月饼在古代有吗?他们是怎么制作月饼的?今天,我们来介绍下古代中秋的习俗。吃月饼: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等雅称。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观潮:在古代,浙江一带,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燃灯:燃灯以助月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系于竹竿之上,瓦檐上、露台上等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玩兔爷:兔爷是泥做的,兔首人身,披甲胄,插护背旗,脸贴金泥,身施彩绘,或坐或立,或捣杵或骑兽,竖着两只大耳朵,亦庄亦谐。清代宫廷是把月中的玉兔称做太阴君的。然而民间百姓们称它为兔儿爷,显得更为亲切。而在北京一带的民俗中,中秋节祭兔儿爷实是庄重不足而游戏有余。赏月:这是古人雅俗同好的一件快事。富人多自搭彩楼,好游者则或登于山、或泛于水,而又必备核肴酒浆,文人赋诗,俗...
· 中秋节为什么吃月饼?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
我们都知道月饼是中秋的节令食品。但为什么要在中秋这天吃月饼呢?有人说,因为月饼是圆形的,象征天上的圆月;也有人说,圆圆的月饼应和天上的月亮,反映了人们期盼团聚的美好愿望。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函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月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是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核,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唐代,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杨贵妃爷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传开。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宋代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