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杨辉三角形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25
转发:0
评论:0
性质每个数是它左上方和右上方的数的和杨辉三角以正整数构成,数字左右对称,每行由1开始逐渐变大,然后变小,回到1。第n{displaystylen}行的数字个数为n{displaysty

性质

杨辉三角形

  每个数是它左上方和右上方的数的和

杨辉三角以正整数构成,数字左右对称,每行由1开始逐渐变大,然后变小,回到1。

第 n {\displaystyle n} 行的数字个数为 n {\displaystyle n} 个。

第 n {\displaystyle n} 行的第 k {\displaystyle k} 个数字为组合数 C n − − --> 1 k − − --> 1 {\displaystyle C_{n-1}^{k-1}} 。

第 n {\displaystyle n} 行数字和为 2 n − − --> 1 {\displaystyle 2^{n-1}} 。

除每行最左侧与最右侧的数字以外,每个数字等于它的左上方与右上方两个数字之和(也就是说,第 n {\displaystyle n} 行第 k {\displaystyle k} 个数字等于第 n − − --> 1 {\displaystyle n-1} 行的第 k − − --> 1 {\displaystyle k-1} 个数字与第 k {\displaystyle k} 个数字的和)。这是因为有组合恒等式: C n i = C n − − --> 1 i − − --> 1 + C n − − --> 1 i {\displaystyle C_{n}^{i}=C_{n-1}^{i-1}+C_{n-1}^{i}} 。可用此性质写出整个杨辉三角形。

历史

杨辉三角形

  朱世杰《四元玉鉴》中的“古法七乘方图”

波斯数学家Karaji和天文学家兼诗人欧玛尔·海亚姆(عمر خیام,Omar Khayyám)在10世纪都发现了这个三角形,而且还知道可以借助这个三角形找 n {\displaystyle n} 次根,和它跟二项式的关系。但他们的著作已不存。

11世纪北宋数学家贾宪发明了贾宪三角,并发明了增乘方造表法,可以求任意高次方的展开式系数。贾宪还对贾宪三角表(古代称数字表为“立成”)的构造进行描述。 。贾宪的三角表图和文字描写,仍保存在大英博物馆所藏《永乐大典》卷一万六千三百四十四。

13世纪中国南宋数学家杨辉在《详解九章算术》里解释这种形式的数表,并说明此表引自11世纪前半贾宪的《释锁算术》 。

1303年元代数学家朱世杰在《四元玉鉴》卷首绘制《古法七乘方图》 。

意大利人称之为“塔塔利亚三角形”(Triangolo di Tartaglia)以纪念在16世纪发现一元三次方程解的塔塔利亚。

布莱士·帕斯卡的著作 Traité du triangle arithmétique (1655年)介绍了这个三角形。帕斯卡搜集了几个关于它的结果,并以此解决一些概率论上的问题,影响面广泛,Pierre Raymond de Montmort(1708年)和亚伯拉罕·棣莫弗(1730年)都用帕斯卡来称呼这个三角形。

历史上曾经独立绘制过这种图表的数学家:

Karaji 和 Omar Khayyám 波斯 10世纪(图文无存)

贾宪 中国北宋 11世纪 《释锁算术》 (图文现存大英博物馆所藏《永乐大典》)

杨辉 中国南宋 1261《详解九章算法》记载之功(图文现存大英博物馆所藏《永乐大典》)

朱世杰 中国元代 1299《四元玉鉴》级数求和公式

阿尔·卡西 阿拉伯 1427《算术的钥匙》 (现存图文)

阿皮亚纳斯 德国 1527

施蒂费尔 德国 1544《综合算术》二项式展开式系数

薛贝尔 法国 1545

B·帕斯卡 法国 1654《论算术三角形》

中国数学家的研究

中国贾宪是 贾宪三角 的发明人,贾宪/杨辉称之为“释锁求廉本源”,朱世杰称之为“古法七乘方图”(1303年),明代数学家吴敬《九章详注比类算法大全》称之为“开方作法本源”(1450年);明王文素《算学宝鉴》称之为“开方本源图”(1524年);明代程大位《算法统宗》称之为“开方求廉率作法本源图”(1592年)。 清代梅文鼎《少广拾遗》称之为“七乘府算法”(1692年);清代孔广森《少广正负术》称之为“诸乘方乘率表”;焦循《加减乘除释》称之为“古开方本原图”;刘衡《筹表开诸乘方捷法》称之为“开方求廉率图”;项名达《象数一原》称之为“递加图”。伟烈亚力《数学启蒙》称之为“倍廉法表”;李善兰《垛积比类》称之为“三角垛表”。近代中算史家李俨称之为“巴斯噶三角形”,但根据《永乐大典》指出“巴斯噶三角形”最早由贾宪使用。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1956年写的一本通俗读物《从杨辉三角谈起》 ,将贾宪的《开方作法本源》称为“杨辉三角”,首次将“巴斯噶三角形”回归宋代数学家名下;此后的中学数学教科书和许多数学科普读物都跟随之 。另一方面,专业的中国数学史著作,都用“贾宪三角”这个称呼。 。

一个数在杨辉三角出现的次数

由1开始,正整数在杨辉三角形出现的次数为:∞,1, 2, 2, 2, 3, 2, 2, 2, 4, 2, 2, 2, 2, 4, ... (OEIS:A003016)。最小而又大于1的数在贾宪三角形至少出现n次的数为2, 3, 6, 10, 120, 120, 3003, 3003, ... (OEIS:A062527)

除了1之外,所有正整数都出现有限次。

只有2出现刚好一次。

6,20,70等出现三次。

出现两次和四次的数很多。

还未能找到出现刚好五次或七次的数。

120,210,1540等出现刚好六次。(OEIS:A098565)

3003是第一个出现八次的数。

参见

贾宪、杨辉

莱布尼茨三角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龙形山凤形山的传说
龙形山座落在张溪河下游的佘家嘴东边。龙形首尾相顾,龙腹有一风宝地叫虎形,自古以来都是佘姓的。中途也不知什么原因,一直被刘姓人占有,始终说虎形是他们刘姓的。因为当时刘姓在朝为官的人多,人们也不敢惹他们。直到清嘉庆年间,当家祖老不信这个邪,决心夺回坟山,为佘姓人争口气。一天,族人病逝,祖老便叫大房的地理先生,在龙形山择得虎形墓地,将族人葬在那里。这下可捅了马蜂窝,刘姓人立即集体上书,状告佘姓人。县官决定将神案搬到虎形,择日现场办公,开堂公审.这天祖老听说要公审虎形一案,在家将自己的长衣大褂,剪出一个个小洞,并叫其他族人不要出面,自己只身提前来到虎形,钻到县官的神案下面。马上就要开堂了,刘姓官员在神案前一字排开,佘姓却一个人也没到。县官为人正直,为官清廉。早就看不惯刘姓官员的一贯作派,有心袒护佘姓,便对着神案底下喊:“佘姓族长,你为何还不出堂?”这时祖老才从神案下慢腾腾地爬出来。县官见状,又问,...
· 概形
定义给定一个局部戴环空间(X,OX){\displaystyle(X,{\mathcal{O}}_{X})},X{\displaystyleX}的一个开集V{\displaystyleV}称为仿射开集,如果(V,OX|V){\displaystyle(V,{\mathcal{O}}_{X}|V)}是仿射概形。一个局部戴环空间(X,OX){\displaystyle(X,{\mathcal{O}}_{X})}称为概形,如果X{\displaystyleX}的每一点x{\displaystylex}都有仿射开邻域,即包含x{\displaystylex}的仿射开集。直观上说,概形是由仿射概形粘起来得到的,正如流形是由欧几里得空间粘起来得到的。两个概形之间的态射就是它们作为局部戴环空间的态射。历史概形的概念是由亚历山大·格罗滕迪克在20世纪50年代引入的。一开始称为“预概形”(法语...
· 矩形
定义有一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性质矩形拥有所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因为它是一种平行四边形矩形对角线相等矩形4个角都是90°判定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定义)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3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 鲈形目
形态鲈形目鱼通常有两个背鳍,腹鳍和臀鳍一般分为数束前硬后软的鳍,这些鳍可能部分或者完全连在一起。腹鳍一般有一根针,后面可以达五根软的鳍面,腹鳍可能位于喉部或者位于腹部。鳞一般为栉状的,但有时也有圆的或其它变形。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它的分类上的技术特征。分类鲈形目的分类有较大的更动。传统上它是一个并系群的分类。假如使用单系群的分类方法的话鲉形目、鲀形目和鲽形目应该为鲈形目的亚目。而鲈形目的亚目中也有一些是并系群的。为了解决其中存在的并系群问题,一些鱼类分类学者倾向于将庞大的传统鲈形目拆分成多个较小的目。例如,依鱼类分类学研究网站deepfin.org的分类法,整个传统的鲈形目及其探亲被提升归类为棘鳍类之下的鲈形亚类真鲈形系。鲈形亚类是分类层级是介于纲与目之间“亚类”(subdivision),依系统发生学的研究分成9个系,再细分成不同的总目、目、亚目及下目等,共有30个目,相当于传统的鲈形总目...
· 兔形目
兔形目与啮齿目的主要区别兔形目的上颚有两组门齿,第二组门齿在第一组门齿正后方。啮齿目的上颚则只有一组门齿。换句话说,兔形目的上下颚共有6颗门齿,啮齿目则共有4颗门齿。参考文献书籍BernhardGrzimek,etal:Grzimek"sAnimalLifeEncyclopedia,vol.15,2nded,2003,ISBN0-7876-5362-4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