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高义盛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02
转发:0
评论:0
生平高义盛最初从学于董海川弟子宋长荣门下,但是三年的时间只学到单换掌一式,后来拜入程廷华门下,习艺两年。八国联军之后,程廷华身亡,高义盛回到山东,经周玉祥的介绍,拜尹福为师,但多数时间高义盛都是向周玉祥请益拳术,与周玉祥习拳二十年。高义盛以教拳为生,据说他在四十六岁时,在胶济铁路周村教授八卦掌法,遇见一名道士宋益人,遂与其子高岐山同拜其为师。宋益仁自称学技于江西广华山之道士毕澄霞,为董海川师弟,并说八卦掌原名周天术,其术有先天游身掌与后天六十四缠连掌,有圆形及直线两种练法。高义盛经他指导之后,武艺大进,宋益人随后出外云游,不知所终,只有传下《周天术》一书给高义盛。高义盛后来又回到天津英租界教授八卦掌。其弟子吴孟侠曾随韩慕侠学拳,并将韩慕侠介绍给高义盛认识。韩慕侠学拳于应天文,同是毕澄霞门下,两人相互印证,认可双方皆属同门,于是自称为广华派八卦掌。但是八卦掌起源于毕澄霞的说法,语涉神奇,并没...

生平

高义盛最初从学于董海川弟子宋长荣门下,但是三年的时间只学到单换掌一式,后来拜入程廷华门下,习艺两年。八国联军之后,程廷华身亡,高义盛回到山东,经周玉祥的介绍,拜尹福为师,但多数时间高义盛都是向周玉祥请益拳术,与周玉祥习拳二十年。

高义盛以教拳为生,据说他在四十六岁时,在胶济铁路周村教授八卦掌法,遇见一名道士宋益人,遂与其子高岐山同拜其为师。宋益仁自称学技于江西广华山之道士毕澄霞,为董海川师弟,并说八卦掌原名周天术,其术有先天游身掌与后天六十四缠连掌,有圆形及直线两种练法。高义盛经他指导之后,武艺大进,宋益人随后出外云游,不知所终,只有传下《周天术》一书给高义盛。

高义盛后来又回到天津英租界教授八卦掌。其弟子吴孟侠曾随韩慕侠学拳,并将韩慕侠介绍给高义盛认识。韩慕侠学拳于应天文,同是毕澄霞门下,两人相互印证,认可双方皆属同门,于是自称为广华派八卦掌。但是八卦掌起源于毕澄霞的说法,语涉神奇,并没有得到所有八卦掌门下的承认。

弟子

弟子有吴孟侠、张峻峰、吴兆峰、安继海、李元璋、邱凤培、曲克章、李壮飞、赵石川、何可才等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高义薄云天
【成语】高义薄云天【成语】高义薄云天【读音】gāoyìbóyúntiān【解释】原指文章表达的内容很有意义。【出处】《宋书·谢灵运传论》:“英辞润金石,高义薄云天。”<div
· 浅谈天平山范仲淹纪念馆藏品《高义园世宝》
乾隆御题《高义园世宝》提及“高义园”,人们自然会想到天平山,想到乾隆御题的高义园盘龙金匾,这可谓是天平山庄的镇宅之宝。而说起《高义园世宝》人们却知晓不多,它作为范氏家族的珍藏,现仅有一套存于范仲淹三十世孙范国强家中。2006年,天平山范仲淹纪念馆开馆在即,范国强先生将自己家传的《高义园世宝》孤本复制,捐赠给纪念馆。《高义园世宝》共四册,成书于清乾隆年间。书卷内容为北宋名贤范仲淹手书的《伯夷颂》,以及北宋至清末八百年间历代名臣大员、文人墨客的题跋。原件置于名贵的金丝楠木盒中,可见藏家对其的珍视程度。北宋皇v三年(1051年),范仲淹在山东青州任职。同年十一月,应好友苏舜钦兄长、书法家苏舜元之请书写《乾卦》。但是范仲淹没有写《乾卦》,而书写了《伯夷颂》,并于书后附言,向苏舜元解释说,因为《乾卦》字多,自己眼睛不好使,更何况冬日里非常寒冷,不易于书写,就写了字数相对较少的《伯夷颂》。《伯夷颂》的...
· 盛氏名人――盛懋
目录人物简介作品馆藏人物简介盛懋,元代画家,字子昭。嘉兴(今属浙江)武塘人。生卒年不详,但知与吴镇同时代,且为乡邻,“比门而居”,约在至正年间。父盛洪,临安(今杭州)人,寓魏塘,业画。懋承家学,善画人物、山水、花鸟。早年并得画家陈琳指点,画山石多用披麻皴或解索皴,笔法精整,设色明丽。盛懋是元季专业画家,当时被称作“画工”。因技艺高超,并能接受元代文人画家的影响,其作品颇合士大夫阶层的审美情趣。但是他的画与元四家的画明显不同,文人画是写胸中之逸气,而他则是一个民间画家,比较适合老百姓的欣赏。其画山水、花鸟、人物俱精,名声很大,“四方以金帛求子昭画者甚众”。《图绘宝鉴》这样记述他:“始学陈仲美,略变其法,精致有余,特过于巧。”陈仲美就是陈琳,赵孟�\的学生,其父乃南宋画院待诏,故陈琳在技术上十分完备,既善用董源、巨然一派的画法,也善用李成、郭熙一派的画法。盛懋显然深受其影响,所以“精致有余”而...
· 盛氏名人――盛海耕
目录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学术成果杭州师范大学教授笔名风铃草,男,汉族,1941年生,浙江金华人。1964年毕业于杭州大学外语系俄罗斯语言文学专业。历任浙江省机械科学研究所翻译,杭州外国语学校语言教师,杭州教育学院中文系教师,教授。1957年开始发表作品。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为杭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主要致力于中国现当代诗歌和中学语文教育的教学和研究。学术成果1978年以来,在全国各地各级报刊杂志发表文学论文、随笔70多万字。1993年出版专著《公刘传论》(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6万字。2001年出版专著《品味文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8万字。有译稿《帕乌斯托夫基小说选》一部,25万字,待版。著有论文《早期闻一多与唯美主义》、《郭沫若新诗成败初探》、《刘征寓言诗的讽刺艺术》、《与余光中先生论戴望舒诗书》、《论二十世纪中国爱情诗》,诗情诗《知识的话》等。1983年被评为“杭州...
· 盛氏名人――盛度
盛度(970—1040年),字公量,铜陵县石洞耆(今董店镇)人。其“幼小读书,敏而好学”,北宋祥符七年(1014年)中进士。曾任翰林学士、兵部郎中、参知政事、知枢密院事等。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天圣年间,宋仁宗赐给其牡丹一棵,盛度将此牡丹带回铜陵,世世栽培,直至如今。这牡丹现仍每年一开百余朵。(《铜陵年鉴》2001年刊附录有专门记载)。目录人物简介人物轶事人物简介盛度(963—1041),字公量,祖籍河南,是铜陵县董店镇人,徙居余杭县。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曾祖盛��曾为吴越国余杭县令。父盛豫随钱�m归宋,官至尚书度支郎中。盛度幼小读书,敏而好学,于宋端拱二年(989)中进士后,历任济阴尉、封丘主簿、光禄寺丞、御史台推勘官、秘书省秘书郎、直史馆、三司户部判官、尚书屯田员外郎等职。时宋辽交战,契丹扰犯大名(今冀、鲁、豫部分地区)时,曾随帝出征至大名(今河北大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