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池州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74
转发:0
评论:0
参考资料《新唐书志第三十一地理五》

参考资料

《新唐书志第三十一 地理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安徽历史—池州历史—池州赋
城市沿革池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东连铜陵,南接黄山,西邻江西,北濒长江。历史悠久,文化丰厚,风光旖旎。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设州置府,入赵宋,至清季,一直作为府路之治,领有贵池、青阳、铜陵、石埭、至(建)德、东流六县。民国元年,撤府留县,遂使舆图仅载贵池,而世人少识池州。新中国成立后,池州专(地)区二撤三建,最后一次于1988年8月复建,2000年6月改建为省辖市,下辖一区(贵池)三县(东至、石台、青阳)。池州人口156万,面积8272平方公里。自唐朝以来,李白等文人墨客先后涉足池州,留下千古绝唱,池州亦赢得“千载诗人地”的桂冠。池州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拥有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九华山,国家级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牯牛降、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升金湖和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等4个国家级旅游品牌。宇宙洪荒,阴阳五行。天以日月为纲,地以四海为纪。星野占候划分九州,千国万郡...
· 池州市
历史文化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始置池州,州治石城,迄今有近1400年的历史;至贞观元年(627年)撤,领地还隶宣州,池州属宣州之地。五代吴置贵池县。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池州为池州路,先后隶属江浙行中书省。清朝,池州府先后隶属江南布政使司、江南左布政使司、安徽布政使司。1965年5月设立池州专区,文革期间更名为池州地区。1980年1月撤销池州地区,辖县分归安庆、徽州、宣城三地区。1988年8月复设池州地区。2000年6月撤池州地区建地级池州市。原县级贵池市改设贵池区。晚唐杜牧、北宋包拯等历史名人曾先后任池州刺史、知府,李白、苏轼等众多文人雅士都曾驻足寻芳,留下了千余首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为池州赢得了“千载诗人地”的美誉,始于母系社会的池州傩戏更被誉为“戏曲活化石”。自然资源矿产资源池州市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种类多。迄今已发现矿种:40多种,有探明储量的矿产32种。矿山:300多处。...
· 安徽-池州傩戏
池州傩戏是长江流域家族傩的典型代表,无职业班社和专业艺人,至今仍以宗族为演出单位,戴面具表演,以请神敬祖、驱邪纳福和娱神娱祖娱人为目的。池州傩戏有“傩仪”、“傩舞”和“傩戏”等表现形式,一般搬演整台“正戏”,有特定的朝庙仪式,以此为基础形成一年一度的群众性聚会。池州傩戏《刘文龙》剧照朝拜青山庙池州傩戏演出剧照
· 池州卢氏支系
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仙寓镇山溪村卢村历代本支相传图炎帝神农氏(育于姜水,以姜为姓)―帝临魁―帝承―帝宜―帝来―帝×―节茎。节茎生二子克、戏克―榆亡,戏―器―祝融―术嚣―句龙―垂―弘(以吕为姓)传廿八世吕尚―丁―乙―癸―戏公―武公―励公―文公。文公生三子徐、荨⒋荩ㄊ巢捎诼,以卢为姓)―景―镇―滔―绥―良―桢―嬴―福×―贾―德隆―远远生二子祖昌、存昌存昌―定殳―相相生二子仲子、伯子伯子生二子以仁、以义以仁―丙―赛祖―智睿―彝―大中大中生二子仁英、仁美仁英―启祥启祥生三子绾、致、练绾生五子存建、存良、存恭、存俭、存让存让―显之―世洪―迪茂迪茂生二子瑾、琛琛―公敏―森甫森甫生二子辉、耀耀生二子南金、南枝南金―恪―辅―仲永―进善进善生二子槐、植植―毓槐―芳庆芳庆生二子大用、大玄大用生三子志高、志愿、志良志高生二子伯清、伯机伯清―用昭―道升―文华文华生二子德崇、德钦德崇―熙敬―武定―安邦安邦生二子尧民、...
· 安徽历史—池州历史—池州陶公祠历史典故
陶公祠:又名靖节祠,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座落在距县城26公里的东流镇。晋时东流属江西彭泽,陶渊明任彭泽县令时,曾住东流种菊,并作《劝农》、《九月闲居》等诗篇,故东流又雅称“菊邑”,流经东流的长江谓“菊江”。后人们慕陶公高风亮节,建祠祀之。陶公祠玲珑秀丽,四周松菊掩映,柳枝婆娑。陶公祠,又名陶靖节祠,坐落在东至县东流镇的鳖石山上,它是为纪念东晋大文学家、诗人陶渊明建立的始建于宋代初期。陶渊明,名潜,别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江西浔阳柴桑(今九江市)人,东晋义熙二年(公元406年)秋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余日,逢退督邮来县,须束带揖见,陶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来,折腰向乡里小儿!”乃自解印绶而去,回到故里,隐居田园,读书种菊。东晋时今东流地域属彭泽县,相传陶渊明辞官后,为避州、郡官吏的纠缠,曾乘舟下东流,隐居种菊。因此,东流留下了不少关于陶渊明种菊的传说。并传下“菊圃”。陈/子《花镜》中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