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荐福寺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37
转发:0
评论:0
历史沿革荐福寺原先是中宗李显即位前的旧宅,684年农历三月二十日(这一天正是唐高宗李治病逝百日)改建为寺院,以为高宗追献冥福,取名“献福寺”。到武则天天授元年(690年)改称“荐福寺”,并赐御书荐福寺匾额。著名的小雁塔建于唐景龙年间(707年~710年),当时塔院并不在寺内而是与寺门相对,但依旧是荐福寺的一部分。景龙四年三月三日,被认为是十一面观音化身的泗州僧伽大师,驻荐福寺圆寂时,世寿八十三岁。中宗即令于荐福寺起塔漆身。荐福寺与大慈恩寺一起在皇家的庇护下走向兴盛。到唐武宗会昌灭佛时,荐福寺被敕令保留20个僧人维持香火,由盛至衰。唐末的的兵火战乱中,荐福寺屡遭破坏,寺院毁废,只有小雁塔得以保存。从北宋哲宗元祐年间的文字记录来看,这时荐福寺已迁入塔院内,与小雁塔成为整体。明代开始了荐福寺的中兴,曾有五次大规模的整修,基本上维先进保留的格局。明宣德元年(1426年)陕西西宁卫弘觉寺番僧勺思吉蒙...

历史沿革

荐福寺原先是中宗李显即位前的旧宅,684年农历三月二十日(这一天正是唐高宗李治病逝百日)改建为寺院,以为高宗追献冥福,取名“献福寺”。到武则天天授元年(690年)改称“荐福寺”,并赐御书荐福寺匾额。著名的小雁塔建于唐景龙年间(707年~710年),当时塔院并不在寺内而是与寺门相对,但依旧是荐福寺的一部分。景龙四年三月三日,被认为是十一面观音化身的泗州僧伽大师,驻荐福寺圆寂时,世寿八十三岁。中宗即令于荐福寺起塔漆身。

荐福寺与大慈恩寺一起在皇家的庇护下走向兴盛。到唐武宗会昌灭佛时,荐福寺被敕令保留20个僧人维持香火,由盛至衰。唐末的的兵火战乱中,荐福寺屡遭破坏,寺院毁废,只有小雁塔得以保存。从北宋哲宗元祐年间的文字记录来看,这时荐福寺已迁入塔院内,与小雁塔成为整体。

明代开始了荐福寺的中兴,曾有五次大规模的整修,基本上维先进保留的格局。明宣德元年(1426年)陕西西宁卫弘觉寺番僧勺思吉蒙钦锡度牒,到荐福寺住坐,见这里殿堂荒废,虽发愿重修。正统十四年(1449年)大修竣工,勺思吉向朝廷乞赐寺名。如今的“敕赐荐福寺”就是当年英宗皇帝的亲笔。

清朝时荐福寺又多次修缮,以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的整修规模最大。晚清时期由建造了藏经楼和南山门等。辛亥革命后,荐福寺伴随着战乱再次走向低落,并受到了战火的摧残。1926年~1949年5月荐福寺长期被国军占住。其间天主教会的英国人曾开设过苦儿院来收容战争孤儿。但1938年后就成为军营,小雁塔也成为高级军事指挥部。胡宗南撤离后,中央党校五分部进驻。1949年至1957年寺内殿宇被党校、人民法院、检察院、公安派出所、农业技术推广站、电影放映队等机关占用。1958年后文物部门接管了荐福寺,开始了对荐福寺和小雁塔的修复。1964年~1965年对寺、塔多处进行了加固和修复,基本保持了古物的原貌。

建筑特色

唐朝时的荐福寺是由王府改造而成,因此那时应是多层庭院布局。今日的荐福寺已成为西安一处有名的园林。主要建筑自南而北如下:

山门:晚清时建造,歇山式蓝色琉璃瓦顶,南刻“敕赐荐福寺”,北刻“最胜法门”。

慈氏阁:明代修建的重檐歇山式楼台,重檐间悬明代英宗的“敕赐荐福寺”木匾。

大雄宝殿:清代建造,单檐硬山顶。

鼓楼、钟楼:清代时建造,钟楼内保存着“雁塔晨钟”的金代古钟。

藏经楼:晚清建造,重檐歇山式。

小雁塔: 见小雁塔

白衣阁:明代创建,清代重修,为单檐歇山式楼台,“白衣阁”石匾额为明代所留。

收藏文物

石刻: 荐福寺 存有大量石刻,以明清的碑刻居多,最早的是小雁塔塔底南北弓形青石门楣,上有唐代石刻。

古钟:现保存于钟楼内,金代章宗明昌三年(1192年)造,重8000公斤,有铭文约千字。民国时期,此钟被“某军驻寺时毁裂”,使“雁塔晨钟”绝响多年。1993年西安市小雁塔文管所主持焊修了裂痕。1998年又重新铸了一口新钟供游人敲击。

另外,寺内钟楼旁的铁架上还悬有一口明弘治七年(1494年)造的小铁钟。

古槐:寺中千年古槐10余棵

参考文献

孔正一编著 《西安小雁塔》 三秦出版社 2003年 ISBN 7-80628-732-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兴福寺
关连项目南都北岭门迹寺院多川俊映奈良华族果心居士多闻山城宝藏院流枪术
· 东福寺
东福寺本坊庭园由重森三玲于1939年设计完成之庭园,于2014年被指定名胜。广大的方丈建筑在东西南北各设置了庭园,因为佛教“八相成道”之法义,而称为“八相之庭”。以镰仓时代庭园质朴刚健的风格为基调,融合现代艺术的抽象构成,是现代禅宗庭园的杰作。三门(国宝)芬陀院之图南亭龙吟庵方丈之西庭常乐庵庭园红叶和通天桥锦秋外部链接临済宗大本山东福寺相关项目尼子胜久名侦探柯南迷宫的十字路参考文献井上靖、冢本善隆监修、大冈信、福岛俊翁著‘古寺巡礼京都18东福寺’、淡交社、1977竹村俊则‘昭和京都名所図会洛东上’骎々堂、1980‘周刊朝日百科日本の国宝’71号(豊国神社ほか)、朝日新闻社、1998‘日本历史地名大系京都市の地名’、平凡社‘角川日本地名大辞典京都府’、角川书店‘国史大辞典’、吉川弘文馆“特集:东福寺の中世雕刻”‘MUSEUM’591号、中央公论事业出版、2004
· 兴福寺
参见四高僧墓
· 宏福寺
历史沿革宏福寺创建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为高僧赤松所建。赤松为禅宗临济宗传人,曾依照佛教丛林规章,授经传教,使宏福寺香火日盛。以后该寺不断增修,规模逐渐扩大,成为西南名刹。宏福寺素有"黔中寺庙之冠"的称誉,与贵阳栖霞寺并称为“东西二胜”。清乾隆四年(1939年)官方颁赠《大藏经》给弘福寺。雍正年间特许开期传戒,民国期间为贵州佛教会所在地。1929年,果瑶法师创建贵州佛学院。1983年,弘福寺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筑风格法华经塔:矗立于前山门外,七级,藏《妙法莲华经》,塔六方刻三十六佛及佛经;山门:有高大牌坊,上书“黔南第一山”,为董必武所题。天王殿:供弥勒佛及四大天王,殿南侧有《地藏经》碑刻,殿外侧两壁有巨幅绘画;观音殿:奉观世音菩萨;后有韦陀菩萨;大雄宝殿:奉释迦牟尼、阿难、迦叶、文殊、普贤及十八罗汉。此外该寺还有玉佛殿、&q...
· 寿福寺
关连项目临济宗日本禅宗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