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成唯识论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01
转发:0
评论:0
渊源传承弥勒菩萨被看作唯识宗的鼻祖,唯识纲要由无著和世亲菩萨阐释、弘扬。为世亲《唯识三十颂》巨著作注释的十大论师中,护法对唯识理论的发挥最为完备,并由其弟子戒贤在当时最具影响的佛学中心那烂陀寺发扬光大。玄奘大师拜戒贤为师学习唯识理论,此后弘扬的主要是这一系的理论建构,并成为唐代唯识宗的创始人。玄奘的得意门生窥基弘扬唯识不遗余力,为很多经典作详细注疏,被称为“百疏之主”。经由圆测等诸多学僧的努力,唯识理论从唐朝传入朝鲜和日本。唯识宗旨《成唯识论》按照《唯识三十颂》的结构,围绕着成立唯识、证得唯识主题而展开,分破执、显理、释难、行果四个方面。本书的宗旨在于:破除常人的我法二执,使人证得人、法二空之理,从认识唯识真理继续修行直到成就佛果。破除大小乘学者执空执有不能冥契即有即空中道的偏见,使之切实契入心有境空的唯识中道。后代佛学弟子对《成唯识论》的注释很多,其中最具权威者当推玄奘弟子窥基所撰的《成...

渊源传承

弥勒菩萨被看作唯识宗的鼻祖,唯识纲要由无著和世亲菩萨阐释、弘扬。为世亲《唯识三十颂》巨著作注释的十大论师 中,护法对唯识理论的发挥最为完备,并由其弟子戒贤在当时最具影响的佛学中心那烂陀寺发扬光大。玄奘大师拜戒贤为师学习唯识理论,此后弘扬的主要是这一系的理论建构,并成为唐代唯识宗的创始人。玄奘的得意门生窥基弘扬唯识不遗余力,为很多经典作详细注疏,被称为“百疏之主”。经由圆测等诸多学僧的努力,唯识理论从唐朝传入朝鲜和日本。

唯识宗旨

《成唯识论》按照《唯识三十颂》的结构,围绕着成立唯识、证得唯识主题而展开,分破执、显理、释难、行果四个方面。本书的宗旨在于:

破除常人的我法二执,使人证得人、法二空之理,从认识唯识真理继续修行直到成就佛果。

破除大小乘学者执空执有不能冥契即有即空中道的偏见,使之切实契入心有境空的唯识中道。

后代佛学弟子对《成唯识论》的注释很多,其中最具权威者当推玄奘弟子窥基所撰的《成唯识论述记》。

五位百法

世亲菩萨将弥勒菩萨所归纳的宇宙存在六百六十要素进一步缩减为五位百法,这五位就是心法、心所法、色法、心不相应行法和无为法。其中心法被比喻为可作统帅的国王,它由过去常讲的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增加到开示密藏才使用的八识(加上末那识和阿赖耶识),而第八识又是储藏万法的种子库,它在主宰人的命运和生死轮回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八识三用

唯识宗认为,世间的一切事物皆由识所变,因此识是能变,分为三种:1,异熟;2,思量;3,了别境识。异熟是初能变,即阿赖耶识;思量是二能变,即末那识;了别境识是三能变,即前六识。在三能变中,阿赖耶识是“本识”,其余由阿赖耶识转生,所以被称为“转识”。

种子熏习

“种子论”也是唯识宗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阿赖耶识中含藏着产生心法和色法等现行的功能,这就是种子。种子有六个特性:1,刹那灭;2,果倶有;3,恒随转;4,性决定;5,待众缘;6,引自果。种子又称为习气,就是烦恼现行熏习的习惯势力,它分为三种:1,名言习气;2,我执习气;3,有支习气。种子熏习的“三法二重因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三法即:1,能生的旧种子;2,种子熏成的现行;3,现行熏成的新种子。二重因果即:1,种子熏现行;2,现行熏种子。

四分理论

为了论证“万法唯识”的道理,唯识宗提出了“四分”理论:

相分,事物的相状,即识所缘的对象;

见分,即主观的能缘作用;

自证分,相分和见分所依的主体;

证自证分,证明存在自证分的性体。

三性无性

“三自性论”是唯识宗的另一个重要理论。三自性是:

遍计所执自性,人们妄执五蕴、十二处和十八界以及宇宙万法都是实有,都有自性,并处处普遍执著这种假有;

依他起自性,一切事物都是依因待缘和合而生的,是相有性空的假有;

圆成实自性,彻底远离虚妄遍计所执自性,真正明了一切皆依他起自性,依他起上彼所妄执我法俱空。此空所显识等真性[1],就是圆成实自性。

与三自性相对的还有“三无性”:

相无性,一切事物、现象皆无自性;

生无性,一切因缘和合而生的事物皆无自性;

胜义无性,认识到人无我、法无我一切真空妙有之理,即圆成实的真如实性,亦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正像佛在《金刚经》里讲的,“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胜义无性”也是一种言说、名相,这里也是出于言语表达的需要姑且说之,实际上是不可言说的。若用《金刚经》的表达方式,即所谓:“所言胜义,即非胜义,故名胜义”。

参考文献

《佛教各宗大意》,近代黄忏华撰

《成唯识论校释》,唐玄奘译,韩廷杰校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唯识派
唯识派,即瑜伽行派(梵文:Yogacara),亦称“大乘有宗”,与中观学派并称为印度大乘佛教的两大派别。该派约公元4—5世纪时由无著、世亲兄弟创立,其著作主要保存在汉、藏文译本中。代表作有《二十唯识》、《三十唯识》、《摄大乘》、《大乘阿毗达磨集论》、《辨中边论》、《缘起论》、《大乘庄严经论》、《成业论》等八部。尊弥勒为始祖,以《解深密经》和《瑜伽师地论》等为经典依据。该派的学说要点是:(1)“安立大乘唯识”,“内识生时,似外境现”(《唯识二十论》)。离心识之外,没有任何独立存在的客体。(2)能够变现世界一切事物的有“三类八识”,即阿赖耶识、末那识和前六识(眼、耳、鼻、舌、身、意),总名“三能变”。(3)心识各具有作为能见的“见分”和作为所见的“相分”两种主要职能,认识的发生即是“见分”取“相分”为对象的活动。(4)根据唯识道理,用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之“三自性”说,解释一切认识现...
· 成实论
作者作者诃梨跋摩,刘宋时又译作〝师子铠〞,从说一切有部的究摩罗陀出家,后至华氏城与大众部僧共住,“研心方等”,在论中明白说到了提婆的‘四百观论’,说明他在此时也研读了大乘经论。他继承经部鸠摩罗罗陀的思想,但罗陀是标准的譬喻者,而诃黎跋摩已大小兼学,着重于义理的立破,思想自由,表现出独到的立场。思想小乘有部一般主张我空法有,承认无我,从法体恒有的意义上看,心法、法体类似有我的存在。《成实论》则主张我、法二空,从一切空的观点上看,类似大乘,然而将空说成虚无的一点上,又与大乘有异。《成实论》的空,是从真谛上说的,俗谛上则诸法是有,因而有二谛说。在俗谛上分类,诸法有五位八十四法,根据析空观分析可达到原子程度,分析心到达一刹那。如此证于空义,就进入涅槃。大乘的空观是即空观,与析空观不同。《成实论》是属于那个部派,自古即有种种的异说。隋唐以前,《成实论》被视为大乘论,但隋唐以后判定为小乘论。译注姚秦弘...
· 水成论
参考文献杨坤光袁晏明.地质学基础(M)1.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9:4.ISBN978-7-5625-2384-0.
· 成神论
东正教神学圣像画《神圣的天梯》,西乃山圣凯瑟琳修道院亚他那修写道“基督成为人,为教我们得成圣”。他的话是此教义的最好说明。原本似乎荒唐的事—堕落的,有罪的人可以成为圣洁,如同圣洁的神—通过耶稣基督,神的化身,已变为可能。参考文献来源Anstall,Kharalambos."JuridicalJustificationTheologyandaStatementoftheOrthodoxTeaching,"StrickenbyGod?NonviolentIdentificationandtheVictoryofChrist".GrandRapids,MI:Eerdmans.2007.Lossky,Vladimir.TheMysticalTheologyoftheEasternChurch.St.Vladimir"sSeminaryPress.1997.ISBN978-0-913836-31-6...
· 冯一字成姓论
冯―字成姓从中国文字史看,冯字是一个靓丽的字,人们喜欢以冯为地名或以冯为名字。冯姓产生之前,以冯为地名或名字是冯字的重要表现形式。古代的诸冯、左冯翊、冯翊、冯城等是以冯为地名,春秋时的公子冯、J子冯、e子冯、韩冯等则是以冯为名字。冯字被人们做为地名或自己的名字是中华冯姓产生的重要阶段,也是冯姓起源的开端。但冯字是怎样转化为姓的呢?答案是夏、商、周姓氏制度演变的结果。姓氏是姓与氏的合称,原为夏、商、周时期贵族间区别不同血缘关系的一种制度。姓起源于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此外,部落首领之子亦可得姓。夏、商时期,贵族有姓氏。姓的分支为氏,意思相当于家或族。有关周代姓氏制度,见于记载者较多。周王为姬姓,侯国之君和卿大夫有同姓和异姓的区别。虽然周代贵族有姓,但只有女子才称姓。当时有同姓不婚的习俗,故称贵族女子的姓以示与夫家之姓有所区别。周代实行宗法制,有大、小宗之别。一个氏的建立表示一个小宗从大...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