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北宋官制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41
转发:0
评论:0
中央官制宰执宋代握有最高行政权的是宰执。宰执即是平章政事〈宰相〉和参知政事〈执政〉〈参知政事是宋太祖为牵制宰相赵普所设,初始地位尚低,而后太祖一升再升,用来制衡宰相〉的合称三省六部制参三省六部三司制三司是主管财政的最高机构,即盐铁部、度支部、户部三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号称“计相”。其长官称三司使,以两省五品以上及知制诰、杂学士、学士充。副手称三司副使,以员外郎以上历三路转运及六路发运使充。宋神宗的元丰官制改革将三司职权归户部和工部。南宋增设总领所,负责供应数路或一路各军钱粮,并参预军政。其长官称“总领某路财赋军马钱粮”,简称总领。地方官制上下阶级分为路、道、府、州、县路路一级的官制复杂交错,有许多冗官。主要有路转运司〈主管财政和监察,有转运使、副使、判官等〉、提点刑狱司〈主掌刑狱,长官为提点刑狱公事〉、提举常平司〈负责仓储,长官为提举常平公事〉、提举学事司〈负责教育〉、经略安抚司〈长官...

中央官制

宰执

宋代握有最高行政权的是宰执。宰执即是平章政事〈宰相〉和参知政事〈执政〉〈参知政事是宋太祖为牵制宰相赵普所设,初始地位尚低,而后太祖一升再升,用来制衡宰相〉的合称

三省六部制

参三省六部

三司制

三司是主管财政的最高机构,即盐铁部、度支部、户部三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号称“计相”。其长官称三司使,以两省五品以上及知制诰、杂学士、学士充。副手称三司副使,以员外郎以上历三路转运及六路发运使充。宋神宗的元丰官制改革将三司职权归户部和工部。南宋增设总领所,负责供应数路或一路各军钱粮,并参预军政。其长官称“总领某路财赋军马钱粮”,简称总领。

地方官制

上下阶级分为路、道、府、州、县

路一级的官制复杂交错,有许多冗官。主要有路转运司〈主管财政和监察,有转运使、副使、判官等〉、提点刑狱司〈主掌刑狱,长官为提点刑狱公事〉、提举常平司〈负责仓储,长官为提举常平公事〉、提举学事司〈负责教育〉、经略安抚司〈长官为安抚使,安抚使照例兼任禁军军区的马步军都总管等军事职官,同时兼任某州、某府的地方官知州或知府,安抚使权限大,受路一级长官监察〉

望县:四千户以上,紧县:三千户以上,上县:二千户以上,中县:千户以上,中下县:不足千户,下县:五百户以下 官员主要是知县、县丞,主簿

官员品级

正二品:上柱国

从二品:柱国

正三品:上护军

从三品:护军

正四品:上轻军都尉

从四品:轻车都尉

正五品:上骑都尉

从五品:骑都尉

正六品:骁骑尉

从六品:飞骑尉

正七品:云骑尉

从七品:武骑尉

散官

文官

武官

参见

中国古代职官

明朝官职表

清朝官职表

宋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官制
参见三省六部唐朝官职表明朝官职表清朝官职表外部链接历代官职的职守参考文献孙文良,中国官制史,1993年,台北,文津出版社。ISBN:9789576681158
· 东晋官制
列表参见
· 楚国官制史
一、特殊的爵制楚国大约在西周初期正式立国。由于楚国历史悠久,国力强大,文化发达,所以在南方自成一大政治文化的中心,它不但在生活习俗、语言传统与中原各诸侯国有一定差异,而且在政治机构、职官分设上也都自成一系统,与中原各国有所不同。楚国的爵秩制度,没有中原侯国的卿、大夫等名称。在春秋三传中,未见楚国有卿的记载,只是大夫偶有出现。《Y梁传・僖公四年》明确说“楚无大夫”,而《公羊传》则在文公九年(前618年)说“楚始有大夫”。这大概只是模仿中原国家爵秩的名称而已,其实与中原的卿、大夫等级不相同。楚国自己的爵秩是战国时期出现的,最尊贵的爵位是通侯、执。《吕氏春秋・异宝篇》说:楚国通缉伍员时曾宣布奖励办法:“得五(伍)员者,爵执、禄万担、金千镒。”《战国策・齐策二》记载:齐王使者陈轸问楚将昭阳:“楚之法,覆军杀将,其官爵何也?”昭阳说:“官为上柱国,爵为上执”《战国策・东周策》记载秦攻宜阳,赵累对周君...
· 西周的官制
历史周王左右的辅佐为太师、太傅、太保,合称三公。三公之下有三事官(政务官、事务官和地方官)、四方(诸侯和方国、部族)和卿事寮。王朝官员为:总揽朝政的太宰、掌祭祠礼仪的太宗、掌历法记事的太史、掌祈祷的太祝、掌神事的人工、掌占卜的人卜,合称六卿,六卿的僚属,总称为卿事寮。王朝还有掌土地和农人的司徒、掌百工职事的司空、掌军赋军政的司马、掌版籍爵禄的司士、掌刑罚的司寇,合称五官。为王室服务的内廷事务官,有三公之佐的三少(少师、少傅、少保),有道、辅、弼、承四辅,有膳夫、缀衣、小臣、寺人、内竖、阍者、门尹、司王宥、火师、水师、大酋、太仆、御、右、萃车、趣马、师氏、虎资、舆人、医、艺人、隶人、太子宫尹等。在王畿外服的封国,称为四方,包括侯、甸、男等诸侯。王朝有时派使臣到诸侯国任监国。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仿照王室设置百官有司,成为相对独立的政权,主要有三事官,即司徒、司马、司空,分掌政务、司法和民事。周的...
· 三国官制
曹魏官制曹魏的国家体制脱胎于曹操所建魏国体制。曹丕称帝后,将魏国官署与东汉的既有官署合并,期间产生了曹魏的国家体制。由于曹魏的建立为汉献帝禅让的结果,所以东汉的旧体制基本得以保留。曹魏官制的特点是将曹操秉政时期的“外重内轻”结构改变为“外轻内重”结构。由此,尚书台的权力由最高峰开始下滑,逐渐成为最高执行机关。侍中得以成为政治权力的中心。同时,中书省也建立起来,历经两晋、南北朝,在隋唐时期正式发展成为著名的三省六部制。曹魏的中央政府曹操取得东汉执政权力之后,任丞相职以表明自身地位的崇高,但是他没有简单的恢复西汉时期的丞相制度,而是直接将原属少府体系的尚书划转到丞相府官职序列。由于东汉制度里,尚书是实际的政治权力中心,所以这样的措施保证了曹操对朝政的控制,同时也无需对既有制度做很大的修订。这样,尚书由原来的内朝官转为了外朝官。这种变革,是中国古代中央官制的一次重要的变化。也可以说,是尚书省的正...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