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斯坎·德·普雷
生平
若斯坎·德·普雷的生平史料留存极少,他可能出生于1450年到1455年之间,可能出生于法国和比利时交界处的皮卡第大区。若斯坎小时候在圣康坦皇家教堂做乐团歌手,并可能认识当时在那里工作的穆东。他还有可能是奥克冈的学生,并且把奥克冈视为自己的偶像与楷模,因为他熟练地掌握了奥克冈的复杂和声及荷兰作曲家的传统技巧,并将这些技巧运用在自己的初期作品上。
若斯坎于15世纪后半叶去了意大利,最初作为米兰大教堂的歌手,而后任职于斯福尔扎公爵的私人教堂,他在米兰度过了近30年。16世纪初,若斯坎到了法国宫廷工作,但短暂几年后又返回了意大利,他在与海因里希·艾萨克竞争后,得到了埃斯特家族的青睐并担任了费拉拉宫廷的教堂乐长,不过若斯坎没有久留。由于1503年瘟疫的爆发,费拉拉人走楼空,若斯坎也在1504年为了避难选择离开。
1504年,若斯坎最终决定重返法国与比利时交界处的埃斯科河畔孔代。他一直担任着圣母学院教堂的教务长,直到1521年8月27日,若斯坎与世长辞。在他的晚年,印刷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他的作品传遍了欧洲,他的作品收于16世纪印刷出版的许多曲集中,也见之于当时许多手抄本中,共计弥撒曲3卷(约18首)、经文歌100余首、及70首尚松和其他世俗声乐作品。若斯坎能够完美地将自己的创新灵感注入作品中,他的弥撒曲尽管形式传统,但是其音乐构思富有艺术新意,为以后作曲家的创作开辟了道路。若斯坎也被认为是“在迷蒙的历史中显现出来的第一位个性完满的作曲家。”
作品及其评价
若斯坎的早期作品属于对位风格,当时的音乐家一直专心于解决对位法的技术问题,这些问题适应了正在衰落的中世纪的知识风气。然而随着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传遍欧洲,若斯坎的创作也发生转向,他能够使从奥克吉姆那里继承来的精巧对位法用于更高的目的——情感表现。如果说若斯坎事业的前几年是在获取完善的卡农技巧中度过的,那么以后他发展了一种自由的、连续不断的主题模仿手法,使乐思作富有想象力的发展。他的音乐情感丰富,旋律安静优美,和声有表现力。他的音乐的明晰结构及表现出来的人文主义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的精神。
若斯坎的复调圣乐对16世纪音乐影响甚大,虽然他的作品很少能确定其创作时间,但他的音乐显然是既包含传统又包含时代的因素。他是一位比任何人都更明显地处于中世纪和现代世界交接处的作曲家。可以估计得到,他的创作的保守特征在弥撒曲中最为明显。这些弥撒曲大多以一个世俗曲调为定旋律,作曲者在其中大肆发挥炫技的妙笔。在弥撒曲《各音级上的〈武装的人〉》中,若斯坎将这首家喻户晓的15世纪曲调依次移调到六声调的各个音级上。在《慈悲经》中它始于C音,在《荣耀经》中始于D音,依次类推。这首弥撒曲也采用了有量卡农的手法。
若斯坎的弥撒曲显示出16世纪通用的许多技巧和手法。弥撒曲《费拉拉的赫尔克里斯》的主题提供了一个“由一个词或一句子中的元音组成主题”的例子,亦即让每一元音表示六声音阶中一个响应的音节。若斯坎的弥撒曲《不幸向我袭来》则例示出一种在16世纪晚期更为常用的程序。它取材于奥克冈的一首尚松,但不只是把尚松的一个声部,而是所有声部都付之自由幻想和任意扩展。如果一首弥撒曲从早已存在的尚松、弥撒曲或经文歌中借用的不只是一个声部,而是好几个——包括特征性的动机、赋格的陈述和答句,甚至包括它的结构及其音乐实质,那么它就是一首模仿弥撒曲。
若斯坎等16世纪的作曲家会在弥撒曲的庄严词句中搀杂一些世俗曲调,从他们的观点看,世俗曲调的好处在于它们提供了组织长的复调进行的框架,这样它们的音乐轮廓要比素歌的更为显著,和声蕴涵也更为明确。同时,引用世俗曲调的弥撒不与某一特定的常规弥撒由任何联系,也不和教会年历中的某一节期有关,因而就使弥撒曲更适合于普遍应用。
此外,若斯坎作品中经文歌的高比例也值得注意。当时,弥撒曲被公认为作曲家表现熟练技巧的传统工具,但由于相对固定的程式,能够提供进行实验的幅度不大。经文歌就自由了一些,它可以采用范围极广的歌词,相对地说是人们所不熟悉的,因而为词曲关系提供了一些新的有趣的可能性。在若斯坎等16世纪的作曲家手中,经文歌成为圣乐创作中极吸引人的形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