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范弘之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97
转发:0
评论:0
生平范弘之承袭范康的爵位武兴侯,可能是范康的儿子或继子。为人方正好学,因通晓儒学而获授太学博士。淝水之战时作为晋军征讨大都督,统率各军的卫将军谢石于389年一月去世后,范弘之参与议定其谥号,不过范弘之除了认同他在淝水之战和兴办学校中有功,却也斥责他仅仅志在保守其职位,并无忠于国家的计,更贪敛不已、侵害百姓、不惜物力,于是建议在称许其功的“襄”外加上斥责他贪污缺点的“墨”作为其谥号。不过朝廷最终只取“襄”作其谥号。当时范弘之亦议论为被桓温所废黜的殷浩加赠谥,不要因他被桓温所黜而定性,更多叙述桓温意图篡位的行为。不过,虽然当时桓温已死,桓氏势力仍然强盛,譬如重镇荆州仍由桓石民任刺史,至当年六月才卒于任上;而朝中尚书仆射王珣更曾经担任桓温的属吏,向来受桓温宠信,有意袒护桓温名声,再加上范弘之斥责谢石的行为遭受谢家反击,于是在谢、桓、王等“三怨交集”下,范弘之被王珣调出朝中,外任余杭县令。范弘之临...

生平

范弘之承袭范康的爵位武兴侯,可能是范康的儿子或继子。为人方正好学,因通晓儒学而获授太学博士。淝水之战时作为晋军征讨大都督,统率各军的卫将军谢石于389年一月去世后,范弘之参与议定其谥号,不过范弘之除了认同他在淝水之战和兴办学校中有功,却也斥责他仅仅志在保守其职位,并无忠于国家的计,更贪敛不已、侵害百姓、不惜物力,于是建议在称许其功的“襄”外加上斥责他贪污缺点的“墨”作为其谥号。不过朝廷最终只取“襄”作其谥号。

当时范弘之亦议论为被桓温所废黜的殷浩加赠谥,不要因他被桓温所黜而定性,更多叙述桓温意图篡位的行为。不过,虽然当时桓温已死,桓氏势力仍然强盛,譬如重镇荆州仍由桓石民任刺史,至当年六月才卒于任上;而朝中尚书仆射王珣更曾经担任桓温的属吏,向来受桓温宠信,有意袒护桓温名声,再加上范弘之斥责谢石的行为遭受谢家反击,于是在谢、桓、王等“三怨交集”下,范弘之被王珣调出朝中,外任余杭县令。

范弘之临行前,向会稽王司马道子通信,自言自己对谢石、殷浩二人的评论全因他们的行为而论,并无私心;更批判王珣袒护桓温的理由,说桓温废掉昏君而改立明君,对晋氏有“忠贞之节”云云,根本是托词谬言。另外又叹东晋建立以来先后受权臣王敦和桓温所制,不出王室,勉励当时掌握朝权的司马道子明确国家典制,作百代之制度,鉴古之事,虑及危机而求国家安定。

范弘之另外又写信指责王珣。先向他称赞殷浩忠贞居正,事迹一直流传到他们所在的时候,只是因桓温而受屈而已。之后再责备王珣不能光大其父王洽与殷浩同戴王室的忠直志向,只感桓温知遇提拔的小恩,令其祖父王导之德不及于三代,更倾王洽对晋忠诚的基业;对此就斥王珣以臣没有忠诚,以子没有孝道。又以西汉时刘向及其上共五世皆忠于汉室,但其子刘歆却成为日后篡夺西汉帝位的王莽的心腹的史事,批判王珣根本是刘歆再世,助桓温如助王莽。

虽然范弘之所言忠诚亮直,不过因为谢氏和桓氏势力的而无法升迁,终在余杭县令任内去世,享年四十七岁。

后嗣

范晔,范泰之子,原为范弘之堂侄,但过继给范弘之。南朝宋时历史学家

参见

顺阳范氏

参考资料

《晋书·儒林·范弘之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张弘范是谁?张弘范是怎么死的?
张弘范,是元代名将张柔第九子。张柔(1190—1268年),字德刚,河北定兴河内里人,是元朝历史初期;即蒙古国时期,中原地方武装中有名的军阀头目之一。元太祖八年(1213年),蒙古军南下中原,接着金都南迁,从中都(今北京)迁到汴梁(今河南开封),以避蒙古之军锋。张柔以地方豪强的身份,聚集乡邻亲族数千余家结寨自保,金任命他为定兴令。后来又升迁至中都留守兼知大兴事。元太祖十三年(1218年)他与蒙古军战于狼牙岭(今河北易县紫荆关附近的狼牙山一带)。兵败被俘,降于蒙古。当时蒙古人对各地归降的官僚、军阀等多沿用金朝官称,仍让他担任旧职。在此期间,张柔扩张势力,占领了以保州(今河北保定)为中心的三十多座城市。元太祖二十年(1125年)蒙古人任命他为行军千户,保州等处都元帅。元太宗四年随蒙古将军速不台围金之汴京。速不台是以勇猛善战闻名的将领,与折里麦、哲别、虎必来等人被并称为“四狗”。(“四狗”是蒙古...
· 张弘范
张弘范(1238年—1280年),字仲畴,祖籍河北易州定兴,元朝著名的军事家、统帅。元初汉人世侯张柔第九子。曾参加过襄樊之战,后跟随元帅伯颜灭宋。生平中统三年(1262年)为行军总管,征讨叛将李璮于济南,至元六年(1269年)参与襄阳、樊城之战。1276年1月陷南宋首都临安(今浙江杭州),俘获五岁的宋恭帝和谢太后、全太后、众官僚和太学生,押送到大都,宋恭帝被元世祖废为瀛国公。至元十四年(1277年)授予镇国上将军,任命为江东道宣慰使。至元十五年(1278年)使弟张弘正为前锋,俘获南宋丞相文天祥于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宋朝益王赵昰、广王赵昺南下逃难,张弘范奉命征讨。后来宋端宗赵昰(时年十岁)病死于硐州岛(今广东雷州湾上一岛),弟弟赵昺继承皇帝宝座,历史上把赵昺称为宋幼主。幼主在忠于他的大臣张世杰、陆秀夫下逃到厓山(今广东江门新会)。张弘范奉元世祖的命令南下灭南宋,在厓山海域里进行了举世闻名...
· 张弘范是谁?张弘范是个什么样的人?张弘范怎么死的?
张弘范是名将张柔的儿子,同时也是元朝初期非常重要的将领,为元朝的统一战争作出重要贡献。他曾经参加过灭亡南宋至关重要的一战——襄阳一战,随后攻下南宋。他击败南宋重要将领文天祥和张世杰,镇压李璮之乱。张弘范在元朝之时,声名远扬。在元朝帝王和贵族眼中,张弘范是元朝消灭南宋,统一中国的大功之臣。但是在宋朝遗民眼中,张弘范则是个彻头彻尾的汉奸,是叛国叛族之人。而后世之人,认识到张弘范这个人,大多数都是因为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就是著名的“张弘范灭宋于此”的故事。这个故事,实际上是流传在民间的一个段子。虽然不知道事情的真假如何,但是这个段子却是十分的有意思。张弘范是个有才之人,但同时也是一个狂妄之辈。当初他在崖山灭了南宋之后,骄狂不可一世,为了记录自己的成就,竟然让人勒石记碑。除了记载自己消灭南宋的骄傲事迹之外,还留下大名——,“张弘范灭宋于此”。立碑刻字,可见其轻狂。后来有一位秀才,路过这儿,见到张弘范...
· 张弘范是谁?张弘范是个什么样的人?张弘范怎么死的?
张弘范是名将张柔的儿子,同时也是元朝初期非常重要的将领,为元朝的统一战争作出重要贡献。他曾经参加过灭亡南宋至关重要的一战——襄阳一战,随后攻下南宋。他击败南宋重要将领文天祥和张世杰,镇压李璮之乱。张弘范在元朝之时,声名远扬。在元朝帝王和贵族眼中,张弘范是元朝消灭南宋,统一中国的大功之臣。但是在宋朝遗民眼中,张弘范则是个彻头彻尾的汉奸,是叛国叛族之人。而后世之人,认识到张弘范这个人,大多数都是因为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就是著名的“张弘范灭宋于此”的故事。这个故事,实际上是流传在民间的一个段子。虽然不知道事情的真假如何,但是这个段子却是十分的有意思。张弘范是个有才之人,但同时也是一个狂妄之辈。当初他在崖山灭了南宋之后,骄狂不可一世,为了记录自己的成就,竟然让人勒石记碑。除了记载自己消灭南宋的骄傲事迹之外,还留下大名——,“张弘范灭宋于此”。立碑刻字,可见其轻狂。后来有一位秀才,路过这儿,见到张弘范...
· 张弘范是谁?张弘范历史成就是什么?
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是南宋时期著名重臣,也是民族英雄,三人并称为“宋末三杰”。能成为一个时期的俊杰,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三人不管是在德行上还是才能上都无可指摘。就是后世称赞极高的三人,都先后败于元朝一人之手,文天祥被这位元大将俘虏,张世杰和陆秀夫也在他的进攻下落得殉国自尽的结局。败“宋末三杰”的元大将,就是张弘范。张弘范是元朝忽必烈灭宋之战的主要指挥者,宋元两次意义重大的战役,元军都是在张弘范的率领下取得了胜利,最终一步步灭亡南宋。至元六年,忽必烈将一支由李璮旧部改编的部队的指挥权交给张弘范,命张弘范跟随丞相伯颜进攻襄阳。襄阳历来都是经济军事要地,战略位置重要,有“华夏第一城池”的称号,是兵家必争之地。金庸先生所作射雕三部曲中的主要人物郭靖与黄蓉,守的便是襄阳城。襄阳之战不管是对宋军还是元军而言,都是决定未来战局的一战。在张弘范进入争夺襄阳战局之前,宋军已经坚守襄阳三年。张弘范加入战役...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