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陈郡谢氏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131
转发:0
评论:0
简介西周末年,周宣王封申伯于谢邑(即今河南省南阳一带),建立申国,申国被楚国灭亡后,申伯子孙因地而姓,至魏晋时,谢缵迁居陈郡阳夏都乡吉迁里(今河南太康县),遂以陈郡为郡望。陈郡谢氏在东晋初年还只是一个普通士族,东晋初年,谢裒为儿子谢石向琅琊诸葛氏求婚,被诸葛恢拒绝。直至谢万出仕,掌握了豫州之后,方才开始崛起,可谢万也被阮裕鄙视,称其为暴发户,直到淝水之战,谢氏所领北府兵以少胜多后,东晋政府追论功绩,追封谢安为庐陵郡公,封谢石为南康郡公,谢玄为康乐县公,谢琰为望蔡县公,陈郡谢氏一门四公,奠定了一流士族的地位。陈郡谢氏的主要功绩,为领导北府兵,淝水之战之中以少胜多,打败了前秦苻坚,保全了东晋江山。淝水之战之后,谢氏子弟开始隐退,较少参与实际政治。但仍旧保持了最高门第的地位不坠。自东晋至萧梁(317年-557年),谢氏共有13代、100余人见于史传,其门第之高,连皇帝有时也不得不借助于他们的影响...

简介

西周末年,周宣王封申伯于谢邑(即今河南省南阳一带),建立申国,申国被楚国灭亡后,申伯子孙因地而姓,至魏晋时,谢缵迁居陈郡阳夏都乡吉迁里(今河南太康县),遂以陈郡为郡望。

陈郡谢氏在东晋初年还只是一个普通士族,东晋初年,谢裒为儿子谢石向琅琊诸葛氏求婚,被诸葛恢拒绝。直至谢万出仕,掌握了豫州之后,方才开始崛起,可谢万也被阮裕鄙视,称其为暴发户,直到淝水之战,谢氏所领北府兵以少胜多后,东晋政府追论功绩,追封谢安为庐陵郡公,封谢石为南康郡公,谢玄为康乐县公,谢琰为望蔡县公,陈郡谢氏一门四公,奠定了一流士族的地位。

陈郡谢氏的主要功绩,为领导北府兵,淝水之战之中以少胜多,打败了前秦苻坚,保全了东晋江山。淝水之战之后,谢氏子弟开始隐退,较少参与实际政治。但仍旧保持了最高门第的地位不坠。自东晋至萧梁(317年-557年),谢氏共有13代、100余人见于史传,其门第之高,连皇帝有时也不得不借助于他们的影响力。谢氏拥有大量资产,子弟也大多才华出众,被视为士族领袖,前后一百余年。

陈郡谢氏的著名人物

谢鲲:晋朝名士,亦是谢安之伯父,谢氏一门的第一个名士。

谢尚:名将,谢鲲之子,谢安从兄。

谢安:东晋名臣,淝水之战运筹帷幄者。

谢万:名士,谢安之弟。

谢玄:东晋名将,淝水之战前线作战者,谢安的侄子。

谢道韫:才女,谢安侄女,谢奕之女,王羲之的儿媳妇,王凝之的妻子。

谢琰:名将,谢安次子,孙恩之乱时殉国。

谢混:名士,谢安之孙。为晋孝武帝女婿,号称“风华江左第一”。

谢晦:谢安之兄谢据的曾孙,宋武帝的大臣,曾与徐羡之等废宋少帝。

谢灵运:人称谢康乐,谢玄之孙,著名诗人,作有《登池上楼》、《登江中孤屿》等著名诗歌。唐朝大诗人李白赞之:“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谢惠连:南朝文学家,谢灵运之从弟。李白赞之:“群弟俊秀,皆为惠连。”

谢朓(谢宣城、小谢),谢灵运之侄,著名“永明体”诗人,“竟陵八友”之一。作有《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等名诗。李白赞之:“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谢朏:一代名士,南朝梁初的宰相。

相关条目

陈郡谢氏世系图

衣冠南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殷氏郡望陈郡
秦置,治陈县(今河南淮阳县)。辖境相当今河南省太康、柘城县以南,扶沟、确山县以东,安徽省太和、颍上县以西,及河南、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西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置淮阳国,领陈、颍川两郡,此后,吕后、文帝两度以郡置淮阳国。文帝十二年(前168年)淮阳国除为陈郡,又析郡南部置汝南郡,辖境减缩。景帝二年(前155年)以郡置淮阳国,次年国除为陈郡,元康三年(前63年)复改置淮阳国。东汉章和元年(87年)国除为郡,次年改为陈国。建安二年(197年)国除为郡,治陈县。辖境相当今河南省周口市和淮阳、鹿邑、柘城、太康、西华等县地。属豫州。三国魏复为陈国,以曹植为陈王。后植子志徙封济北王,又改为陈郡。南朝宋移治项县(今河南沈丘县)。魏、晋、南朝宋属豫州,东魏属北扬州,北齐属信州,北周属陈州。隋开皇初废。
· 袁氏郡望陈郡
袁氏郡望陈郡秦置陈郡,或为陈国、淮阳国、淮阳郡。辖今豫东、豫南及安徽近30个县市的广大地区,领12县:陈县、固陵、阳夏、柘县、苦县、新阳、汝阴、寝县、新蔡、平舆、上蔡、项县。东晋著名门族谢氏郡望。治所在陈县(今河南省淮阳)。西汉淮阳国,东汉陈国,献帝时改陈郡,均治陈县(今淮阳)。隋唐为陈州淮阳郡。此之袁氏为淘涂裔孙直系地望。历史沿革编辑秦始置陈郡。汉初,属韩信之楚国,后除为郡。高帝十一年(前196年)置淮阳国。惠帝、吕后、文帝时屡陈郡历史地图除为郡。景帝三年(前154年)淮阳国除为淮阳郡。宣帝元康三年复置淮阳国。治陈县(在今河南省淮阳县一带),属兖州刺史部。成帝元延末年(约前8年)领九县:陈县、苦县(今鹿邑县一带)、阳夏县(今太康县一带)、宁平县(今郸城县一带)、扶沟县、固始县、圉县(今杞县圉镇)、新平县、柘县(今柘城县)。其辖境大致相当于今河南淮阳、太康、鹿邑、西华、柘城一带。平帝元始二...
· 池氏郡陈留郡
陈留郡:秦王嬴政二十六年(庚辰,公元前221年)置陈留县,汉武帝元狩元年(己未,公元前122年)改置陈留郡,治所在陈留(今河南开封)。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东部至民权县、宁陵县、西至开封市、尉氏县、北至延津县、南至杞县一带地区。北魏时期改治到浚仪。隋朝开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废黜,隋、唐两朝皆为汴州陈留郡。1957年丁酉并入河南省开封县。在中国的历史上,开封曾被称为大梁、汴梁、东都、东京、汴京等。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北宋和金七个王朝曾先后建国都于开封,故称“七朝故都”,并与洛阳、安阳、西安、北京、南京、杭州并称中国七大古都,在国内外享有盛名。――试想:如果没有先置的陈留郡和唐代把郡治浚仪移至今开封市区,是否有七代之繁华呢?西汉置]春秋时留邑为郑国地,后被陈国所得,故曰陈留。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陈留县。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置陈留郡,属兖州。当时辖陈留...
· 富氏郡陈留郡
陈留郡:秦始皇置陈留县,汉代改置陈留郡。在今天河南省开封地区。在中国的历史上,开封曾被称为大梁、汴梁、东都、东京、汴京等。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北宋和金七个王朝曾先后建国都于开封,故称“七朝故都”,并与洛阳、安阳、西安、北京、南京、杭州并称中国七大古都,在国内外享有盛名。――试想:如果没有先置的陈留郡和唐代把郡治浚仪移至今开封市区,是否有七代之繁华呢?西汉置春秋时留邑为郑国地,后被陈国所得,故曰陈留。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陈留县。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置陈留郡,属兖州。当时辖陈留(治所,今河南省开封县东南陈留城),小黄,成安,宁陵,雍丘,酸枣,东昏,襄邑,外黄,封丘,长罗,尉氏,B,长垣,平丘,济阳,浚仪(故大梁,魏惠王自安邑徙此)等17县,辖境相当于今河南省民权县、宁陵县以西,开封市、尉氏县以东,延津县、长垣县以南,杞县、睢县以北之地。后世辖地减少。汉元...
· 史氏郡陈留郡
在中国的历史上,开封曾被称为大梁、汴梁、东都、东京、汴京等。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北宋和金七个王朝曾先后建国都于开封,故称“七朝故都”,并与洛阳、安阳、西安、北京、南京、杭州并称中国七大古都,在国内外享有盛名。――试想:如果没有先置的陈留郡和唐代把郡治浚仪移至今开封市区,是否有七代之繁华西汉置编辑春秋时留邑为郑国地,后被陈国所得,故曰陈留。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陈留县。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置陈留郡,属兖州。当时辖陈留(治所,今河南省开封县东南陈留城),小黄,成安,宁陵,雍丘,酸枣,东昏,襄邑,外黄,封丘,长罗,尉氏,B,长垣,平丘,济阳,浚仪(故大梁,魏惠王自安邑徙此)等17县,辖境相当于今河南省民权县、宁陵县以西,开封市、尉氏县以东,延津县、长垣县以南,杞县、睢县以北之地。后世辖地减少。汉元帝永光三年(前41年),以陈留郡为济阳国,封皇子康为济阳王。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