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于慎行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33
转发:0
评论:0
生平祖籍现东阿县杨柳乡前屯村。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出生,为人忠厚老成,“学有原委,淹贯百家,博而核,核而精”。嘉靖四十年(1561年)举人。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改庶吉士,纂修《肃皇帝实录》、《穆皇帝实录》、《穆史》。万历初年,升修撰,充日讲官,“主讲唐史,每至成败得失之际,未尝不反复论说,上辄为竦听。”持平行述万历七年(1579年)因反对张居正“夺情”,协同友僚前往张府“疏谏”,张居正指责他:“子,吾所厚,而公亦从人为此耶?”由侍讲学士升礼部右侍郎、左侍郎。于慎行对张居正的改革措施不全赞同,御史刘台因弹劾首辅张居正专恣不法,被逮入狱,无人敢前往探视,于慎行却常去探望。万历十年张居正家族遭受迫害时,他仗义执言,请求照顾张居正的老母及孩子。在“夺情”事件中得罪张居正而受到排挤的于慎行曾给办案的邱橓写信:“当其柄政,举朝争颂其功而不敢言其过。今日既败,举朝争索其罪而不敢言其功。皆非

生平

祖籍现东阿县杨柳乡前屯村。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出生,为人忠厚老成,“学有原委,淹贯百家,博而核,核而精”。嘉靖四十年(1561年)举人。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改庶吉士,纂修《肃皇帝实录》、《穆皇帝实录》、《穆史》。万历初年,升修撰,充日讲官,“主讲唐史,每至成败得失之际,未尝不反复论说,上辄为竦听。”

持平行述

万历七年(1579年)因反对张居正“夺情”,协同友僚前往张府“疏谏”,张居正指责他:“子,吾所厚,而公亦从人为此耶?”由侍讲学士升礼部右侍郎、左侍郎。于慎行对张居正的改革措施不全赞同,御史刘台因弹劾首辅张居正专恣不法,被逮入狱,无人敢前往探视,于慎行却常去探望。万历十年张居正家族遭受时,他仗义执言,请求照顾张居正的老母及孩子。在“夺情”事件中得罪张居正而受到排挤的于慎行曾给办案的邱橓写信:“当其柄政,举朝争颂其功而不敢言其过。今日既败,举朝争索其罪而不敢言其功。皆非情实也。”许多官员都佩服于慎行的勇气。万历十七年(1589年)七月,任礼部尚书。万历十八年(1590年),连疏请早立太子,以定国本,神宗大怒,骂于慎行“要君疑上”、“淆乱国本”。万历十九年(1591年)九月辞官归隐,居家时编有《兖州府志》 。

重用赠谥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被重新起用,以原官加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由于年老体弱,长途跋涉,十二月,至京仅三日卒于京华官邸。赠太子太保,谥 文定 。著有《谷城山馆全集》62卷、《谷山笔麈》18卷、《读史漫录》14卷、《璅言》1卷(附《梦语》) 、《杂记》1卷 、《兖州府志》52卷、《东阿县志》12卷等 。

注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于慎行
于慎行(1545—1608年),字可远,又字无垢,东阿人。明代政治家、文学家。万历年间由皇帝日讲官升任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于慎行为人忠厚老成,熟悉历代典章,对明朝礼制建设有较大贡献。其文学造诣亦极高,与冯琦并称于世。于慎行少年时代天资极高,学习勤奋,17岁便考中举人。乡试放榜次日,按例举行乡饮之礼,欢宴考官和中式举人,谓之鹿鸣宴。主考官非常器重于慎行这位青年才子,提出在鹿鸣宴上为他举行冠礼(即成人之礼),于慎行以未奉父命而婉辞,一时传为美谈。明隆庆二年(1568年),于慎行中进士,选为庶吉士。散馆后,授翰林院编修。万历初年,升为修撰,充当皇帝的日讲官。日讲原都是翰林院年高资深的学者充当,像于慎行20多岁年纪便成为皇帝老师的极为罕见。于慎行为人忠厚平恕、襟怀坦白。不管对皇上、对首辅还是对同僚皆心胸坦荡、真诚相待。有一次,于慎行等人讲课完毕,神宗让人拿出许多历代字画,叫他们赋诗题字。于慎行字...
· 于慎行传奇故事
于慎行(1545~1608)字可远,又字无垢。山东东阿人(今属平阴县东阿镇人)。明代政治家,学者、诗人、文学家。万历年间任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于慎行为人忠厚老成,熟悉历代典章,对明朝礼制建设有较大贡献。其文学造诣亦极高,与冯琦并称于世。传说一:于慎行六岁中秀才明朝年间,是哪一年记不清了,反正是春暖花开的时候,整个谷城花红柳绿,县大院里正考秀才。六岁的于慎行跟着义父(谷城县知县)在谷城县衙大院里跑来跑去看热闹。就是这时,济南府来的主考官大老爷问话了:“这是谁家的小娃娃?在这里乱跑。”知县老爷急忙恭恭敬敬地答道:“这是我家的小孩子。”主考官大老爷满脸笑容地说:“噢,看样子这孩子天庭饱满,秀眉大眼,聪明伶俐,来,来,来,我问问你。”边说边直向小慎行招手。小慎行毫无害怕慌张之意,慢慢走到他的面前。主考官问道:“小娃娃,今年几岁了?”“六岁。”“姓什么,叫什么?”“姓于,名叫慎行。”“学过字吗?”...
· 于慎行轶事贰则
于慎行从小志气大于慎行小时候和孟一脉、乔学诗、张发事都是要好的同学。四人中,有三个后来都做了高官,惟有张发事一点官星没有,在家卖了一辈子豆腐。提起他们小时候读书,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据说有一年春天,他们四人一块到停山头北面的那个山洞里去玩。玩累了,就一块坐下来啦闲呱。说到今天读书苦用功,长大了干什么呢?于慎行先说:“我要做阁老爷,叫皇帝都得叫我老师。”孟一脉说:“大的我不敢吹,但一定做个督堂,保卫京城。”乔学诗说:“我立志做个布政,管好一方的人民百姓。”“你呢!”三人一起问同学张发事。“哼!我可没那么大本事,把书念好,回去卖豆腐能记个账就不错了。”正好这时候吕洞宾正驾云路过上空。听见有人说话,留神细听,全都听进去了。听到最后,说:“前三个,算是从小有大志。这个只图卖豆腐会记账的真没有出息,你们说的话可是都要算数的喽!”后来真的都应验了。于慎行官做到了资政大夫、太子少保、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
· 明朝文学家于慎行简介于慎行是怎么死的?
于慎行是明朝著名文学家和诗人,为东阿县东阿镇人,字可远、无垢,出生于公元1545年,去世于公元1607年。于慎行幼时聪慧,又勤奋学习,天分很高,十七岁中举。中举之后,主考官因为非常重视于慎行这么个青年才俊,所以提出在鹿鸣宴上为于慎行举行冠礼。鹿鸣宴是考官和中试举人共同庆祝的宴会,在这样的宴会中举办冠礼,绝对是一件无上荣光的事情。拿咱们今天的话来讲,说出去绝对是倍儿有面子。但是于慎行却以未曾告知父亲,得到父亲的许可而拒绝了,此事一时传为美谈。隆庆二年,于慎行进京参加会试,高中进士,选为庶吉士,入翰林院授编修的职位。万历初年,又升翰林院修撰,充皇帝日讲官。当时的日将官,大部分都是年龄大资历深的人,而于慎行充当讲官的时候,才二十多岁,这在当时十分少见。万历帝继位的时候,年纪还比较小,不能亲政。所以当时的国家大事,实际上是由内阁决定的。内阁首辅为张居正,此人是一个非常铁血而专制的宰相,因此内阁基本...
· 于慎行与洪范池
明朝万历皇帝的老师于慎行“文学为一时之冠”,家乡平阴在他的心目中是“树动三秋色,泉飞万壑音”的山水图景。那里群峰列峙,而山山有泉,洪范泉水就时刻流淌在他的心中……于林白皮松平阴东阿为春秋谷城旧地,奇山秀水,浮清展翠。“岱岳西来如万马,千峰去气总相迎”,生长在这里的于慎行(1545年―1607年),把家乡的群山比喻为万马奔腾,这里山山有泉,位列济南九大泉群之一的洪范泉群即发源于此。洪范池是济南西部最著名的泉池,有“山水画廊”、“齐鲁泉乡”的美誉,池名源于《尚书・洪范》篇,原意为“大而有常”,洪范泉水宛转流入狼溪河,当地的阿胶即是用此水浸驴皮熬制而成的。三次罢官的于慎行于慎行字可远,又字无垢,官至明朝礼部尚书,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明隆庆二年(1568年),23岁的于慎行中进士,为翰林院庶吉士,充日讲官。少年得志的于慎行看似官运亨通,其实则不然,纵观其40年仕途,曾三次罢官,二十二年赋闲在家,...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