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然
名称
柔然,《魏书》作蠕蠕;《宋书》、《南齐书》、《梁书》作芮芮;《北齐书》、《周书》、《隋书》作茹茹;《晋书》作蝚蠕;《宋书》又称其为大檀,檀檀。钱大昕认为这些不同称呼是因为音译用字不同 。
柔然始祖木骨闾之子车鹿会会有部众,自号“柔然”,成为其部族名称。对于柔然之名的来历,有不同争议。有学者认为“柔然”近于蒙古语中的“Tsetsen”或“Ssetsen”,有聪明、贤明之意 ,也有人认为是蒙古语“ju"sun”的对音,意思是礼义、法则 。还有人认为是来自阿尔泰语,为“异国人”或“艾草”的意思 。
中国学者冯家升则认为大檀和檀檀是人名,他跟据云冈石窟《茹茹造像题记》中的“大茹茹国”字样,认为茹茹才是国名,而且《北齐书》之后的史书都作“茹茹”,也说明茹茹是北魏之后茹茹人自己选择的名称 。而周伟洲则认为是是北魏后期柔然为了避免使用具有侮辱性的蠕蠕称号,而改用同音的“茹茹”作为自己的称呼 。
周建奇则认为“柔然”可能与燕然山(今蒙古的杭爱山)有关。他认为杭爱山在蒙古语中作Хангай Нуруу(Н),其中的Нуруу(Н)(山脉之意)其对音就是“柔然”。在中古蒙古语中Нуруу(Н)作niri"un~niru"un,发音都与“柔然”、“蠕蠕”或“蝚蠕”相近。燕然是匈奴人起的名字,而柔然则是柔然人自己取的名字,而用山名作为族名,也有“取义嘉好”之意 。
历史
起源
柔然源于东胡族,4世纪中叶附属于拓跋部。一些西方史学家认为柔然与欧洲历史文献中所说的阿瓦尔人(Avares)有关,把柔然称作 真阿瓦尔人 ,而把欧洲的阿瓦尔人称作假阿瓦尔人 (由悦般、乌罗浑组成)。潘国键认为柔然乃东胡裔鲜卑杂胡。
柔然始祖木骨闾是拓跋部奴隶。主要游牧在鄂尔浑河与土拉河流域 。拓跋部的一部分南迁中原后,留下的部分进居阴山一带。402年,首领社崘自号“丘豆伐可汗”,建庭于鹿浑(今蒙古国哈尔和林西北),合并附近的部落组成联盟。
强盛
柔然最盛时,其势遍及大漠南北,北达贝加尔湖畔与色楞格河,南抵阴山北麓,东北到大兴安岭,与地豆于(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珠穆沁旗和通辽市一带)相接,东南与西拉木伦河的库莫奚及契丹为邻,西边远及准噶尔盆地和伊犁河流域,巴尔喀什湖,并曾进入塔里木盆地,使天山南路诸国如乌孙服属。在土拉河一带打败铁勒。
鲜卑人拓跋部创立的北魏政权曾多次与柔然互相征伐。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明元帝拓跋嗣和太武帝拓跋焘、献文帝均击败柔然牟汗纥升盖可汗,肃清其在戈壁以南的势力后,认为柔然人智力低下有如蠕虫,下令改称柔然为 蠕蠕 (他们族名本来就有蛇的意思) 。
衰亡
552年,柔然人在蒙古高原被土门可汗击败,汗国崩溃。柔然王室由邓叔子率领,西支柔然南逃至西魏,西魏太师宇文泰不敢收留,将此部三千余人收捕,交使者全数斩杀于长安青门外。东支逃入北齐。
还有一些柔然人逃至外兴安岭与贝加尔湖一带的mukri(靺鞨),当时聚居区在今俄国布里亚特共和国和赤塔州一带,混入当地大室韦民族。大室韦人(也就是以尼伦和迭列斤两大部族组成的蒙兀国—黄金家族)是蒙古黄金家族的祖先。据一些历史学家考证,中国东北地区的契丹民族也有柔然族源。
柔然部落联盟君主列表
蠕蠕(芮芮、茹茹)
木骨闾
车鹿会
吐奴傀
跋提
地粟袁
匹候跋
缊纥提
曷多汗
柔然
丘豆伐可汗:社崘
蔼苦盖可汗:斛律
步鹿真
牟汗纥升盖可汗:大檀
敕连可汗:吴提
处可汗:吐贺真
受罗部真可汗:予成
伏名敦可汗:豆仑
候其伏代库者可汗:那盖
佗汗可汗:伏图
豆罗伏跋豆伐可汗:丑奴
敕连头兵豆伐可汗:阿那瓌
弥偶可杜句可汗:婆罗门
铁伐
登注俟利
库提
庵罗辰
邓叔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