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五台县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62
转发:0
评论:0
历史西汉置虑虒县,属太原郡,晋废。北魏太和十年(486年)置驴夷县,属新兴郡。北齐改属雁门郡。隋大业三年(607年)改名五台县,仍属雁门郡。唐、五代十国属代州。宋灭北汉,仍隶代州。金属河东北路代州,金贞祐四年(1216年)升为台州。元属中书省南部冀宁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仍复为五台县,属太原府。地理境东北为五台山,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最高峰北台顶,海拔3058米。行政区划五台县辖6个镇:台城镇、台怀镇、耿镇镇、豆村镇、白家庄镇、东冶镇13个乡:沟南乡、东雷乡、高洪口乡、门限石乡、陈家庄乡、建安乡、神西乡、蒋坊乡、灵境乡、阳白乡、茹村乡、石咀乡、金岗库乡2个区:五台山风景名胜区、驼梁风景区交通铁路:朔黄铁路公路:S46忻阜高速、S45阳五高速(建设中)、214、310、311省道人口2010年全县常住人口为30万人。经济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24.61亿元。风景名胜世界文化遗产:...

历史

西汉置虑虒县,属太原郡,晋废。北魏太和十年(486年)置驴夷县,属新兴郡。北齐改属雁门郡。隋大业三年(607年)改名 五台县 ,仍属雁门郡。唐、五代十国属代州。宋灭北汉,仍隶代州。金属河东北路代州,金贞祐四年(1216年)升为台州。元属中书省南部冀宁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仍复为五台县,属太原府。

地理

境东北为五台山,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最高峰北台顶,海拔3058米。

行政区划

五台县辖

6个镇:台城镇、台怀镇、耿镇镇、豆村镇、白家庄镇、东冶镇

13个乡:沟南乡、东雷乡、高洪口乡、门限石乡、陈家庄乡、建安乡、神西乡、蒋坊乡、灵境乡、阳白乡、茹村乡、石咀乡、金岗库乡

2个区:五台山风景名胜区、驼梁风景区

交通

铁路:朔黄铁路

公路:S46忻阜高速、S45阳五高速(建设中)、214、310、311省道

人口

2010年全县常住人口为30万人。

经济

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24.61亿元。

风景名胜

世界文化遗产:五台山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禅寺大殿、佛光寺、白求恩模范病室旧址、五台山古建筑群、广济寺大雄宝殿、延庆寺、徐向前故居、罗睺寺、南茹八路军总部旧址

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南山寺、龙泉寺、金阁寺、圆照寺、殊像寺、尊胜寺、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

五台县文物保护单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五台县栗姓来源
栗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据古籍记载,远古时代,天下为12氏,12氏中就有栗氏始祖栗陆氏。到了西汉景帝时期,“汉景帝,薄皇后无子被废。景帝入齐人栗姬子荣为太子,后因王夫人阴使人作梗,景帝废太子荣,栗姬忧死。”汉景帝距今已有2160多年,说明栗姓确为汉民族一个古老姓氏。五台县境内居住着栗姓的村庄主要有:陈家庄乡罗家庄村、阳白乡大南头村。据罗家庄栗姓族谱记载,始迁祖栗成甫是山西洪洞县圪针沟人。栗成甫共兄弟三人,分别为成甫、成万、成功。明洪武五年(1372年),兄弟三人由洪洞县大槐树迁至现阳泉市盂县城武村。后来,三兄弟分家,栗成万因系其父前妻所生,其父过世后,因不愿同继母一起生活,成万辞别兄长成甫,沿滹沱河而上,经五台的东冶等地至崞县大莫村(今原平市子干村)。栗成功一支则远走栾城,从此与家族失去联系,至今杳无音信。陈家庄乡罗家庄村的栗姓,是从从盂县城武村迁来的,现已传至9世;阳白乡大南头村的栗姓,是...
· 山西省-忻州-五台县薛泽
徐继畬(1795~1873),字健男,号松龛,山西五台县东冶镇人。他是中国近代最早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启蒙思想家,又是著名的地理学家,在文学、历史学、书法等方面也成就斐然。自幼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儒学的熏陶,曾随父寓京师,师从著名文学家高鹗等名人,官至福建巡抚,总理衙门大臣,首任总管同文馆事务大臣。他将父亲徐润第的著作编为《敦艮斋遗书》,阐明傅山的“空灵法界”,完成迎接西方挑战的思想准备。鸦片战争后,他开放了厦门、福州,面对面请教西方人,1848年出版了跨越障碍的政治地理著作《瀛环志略》,引进西方民主思想,对当时和后来国人的思想开放和正确认识外部世界产生过重要影响。他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任主管对外通商的官员。1867年,他总管同文馆,制定了“兼容并包,智周无外”的教育方针,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出国留学生就是由同文馆开始选派。同治八年(1869年)3月以老病告归,十二年(1873年)卒于家乡...
· 五台县王城村阎氏祖籍
传说,王城阎氏祖先于大明洪武二年(1369年)由火山保德州、洪洞县移民来的。火山保德州和洪洞县,历来没有隶属关系,那么我们的祖先究竟是洪洞还是保德的呢?我有这样的看法:据《洪洞县志》载,明朝洪武和永乐年间,确曾进行过多次移民。现在洪洞县城北郊贾村的西侧,有一处园林式的建筑,就是明代迁民的遗址——洪洞古大槐树处。当时,这里有个广济寺,明朝政府在寺内设局驻员办理移民手续。各地的移民,都要从这里办了手续,然后又被迁往指定的其他地方。所以很多地方都有这样的传说:“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实际上洪洞县是一个办理移民手续的地方。火山保德州,就是现在的保德和河曲一带。河曲县宋时称火山军(因那里有个火山)。保德县宋时称保德军,到金时升为州。因为靠近火山,人们就习惯称为火山保德州。我们的祖先,大概就是原籍保德,后经洪洞县办理了移民手续,分往五台的。据了解,现在保德县阎姓居民也不少,并有一个叫阎家沟...
· 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高文荐
【高文荐】五台山名人。明代山西巡抚,五台山林木保护的功勋。据《清凉山志》记载:自古相传,五峰内外,七百余里,茂林森耸,飞鸟不度。国初尚然,尔后诸州傍山之民,率以伐木自活,日往月来,渐砍渐尽。川木既穷,又入谷中,千百成群,蔽山罗野,斧斤如雨,喊声震山,寒岩隐者,皆为驱逐,夺其居,食其食,莫敢与之争。当是时,清凉胜景,几为牛马场矣。明万历八年(1580年),高文荐巡抚山西,看到如此情景,严行禁止。后奸商买通河北官员,以真定抽印,以供造办为由,坚持要继续砍伐山林。高文荐上疏皇帝,陈述厉害:“臣看得,地之所恃以为险要者,山也。山之所依以为屏蔽者,木也。今边疆为蠹者,有二焉。矿夫穴山,奸民伐木。而边臣徒知穴山为患,丽禁之。不知伐木为患,尤为大耳。况五台一山,为天下名胜,而今万阜童童矣,又何名胜之有?种弊已久,材木将尽,然犹三年之病,可及畜艾时也。若复姑息,不为严禁,将来孰任其咎?且无根之民,不务稼穑...
· 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门限石乡边家湾村
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门限石乡边家湾村位于清水河沿岸,全村共146户、509口人,其中党员31名,村里有1所小学共14间房,村委活动室7间,村级卫生室2间,全村土地面积共733.31亩。土肥水秀,别具风情,是村民们科学种田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农作物以玉米、山药为主,兼以小杂粮。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各项工作的创新,在全体村干部努力和广大村民的支持下,在上级组织的鼓励和鞭策下,边家湾村将百尽竿头,朝着更高目标奋进。全体村民勤劳朴实,热情好客,他们在这片热土上挥汗耕耘,为发展现代农业,创造幸福生活而辛苦劳动,节假日又自发地组织文体活动,载歌载舞,热情讴歌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农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热闹非凡,表现出新农村的精神风貌。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体村民勇于开拓,不甘落后,已从一个单一从事农业种植生产村发展成以劳动力转移为主的二、三产业并进的经济富裕村,全村劳动力转移人员达4...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