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日本茶道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40
转发:0
评论:0
历史日本镰仓时代的临济宗留学僧南浦绍明在宋朝时来到中国,将径山茶宴带回日本,成为日本茶道的起源。其后,吃茶之风俗不仅普及于僧侣群中,更在公侯武士上流社会中流行。18世纪江户时代中期国学大师山冈俊明编纂的《类聚名物考》第4卷中记载:“茶宴之起,正元年中(1259年),筑前国崇福寺开山南浦绍明,入唐时宋世也,到径山寺谒虚堂,而传其法而皈。”基本和敬清寂“和敬清寂”乃茶道之基本精神:“和”是指人与大自然之调和;“敬”是指由主客之间互相尊敬开始,以至对任何事物都抱有谦敬之心;“清”是指心无杂念,令心意纯朴清静,达致“禅”的意境;“寂”更是与大自然融合为一,无始无终之宁静感觉。利休七则利休七则为茶道宗师千利休的弟子依据其平日教导,所记录下的七条规则:“茶要泡的合宜入口,炭要好让水滚沸,花的装饰要如在野外般自然,准备好冬暖夏凉的茶室,在预定的时间要提早准备,非下雨天仍要备好雨具,体贴同行客人的心意。”...

历史

日本镰仓时代的临济宗留学僧南浦绍明在宋朝时来到中国,将径山茶宴带回日本,成为日本茶道的起源。其后,吃茶之风俗不仅普及于僧侣群中,更在公侯武士上流社会中流行 。18世纪江户时代中期国学大师山冈俊明编纂的《类聚名物考》第4卷中记载:“茶宴之起,正元年中(1259年),筑前国崇福寺开山南浦绍明,入唐时宋世也,到径山寺谒虚堂,而传其法而皈。”

基本

和敬清寂

“和敬清寂”乃茶道之基本精神:“和”是指人与大自然之调和;“敬”是指由主客之间互相尊敬开始,以至对任何事物都抱有谦敬之心;“清”是指心无杂念,令心意纯朴清静,达致“禅”的意境;“寂”更是与大自然融合为一,无始无终之宁静感觉 。

利休七则

利休七则为茶道宗师千利休的弟子依据其平日教导,所记录下的七条规则:

“茶要泡的合宜入口,炭要好让水滚沸,花的装饰要如在野外般自然,准备好冬暖夏凉的茶室,在预定的时间要提早准备,非下雨天仍要备好雨具,体贴同行客人的心意。”

宗派

中国径山茶宴进入日本之后,日本很快就发展出自己的风格与流派。现在的日本茶道分为抹茶道与煎茶道两种。日本茶道可分为四大宗派,“裹千家”是其中最大流派,除子孙相传,每代还外传二十五个弟子,并于国外设立许多支部,通过茶道进行国际文化交流 。最著名的是千宗旦(千利休之孙)之子所创设的三个流派:表千家流的不审庵、里千家流的今日庵以及武者小路千家流的官休庵,合称三千家。

茶会

举行一次茶会,往往要花一整天时间,再加上前礼后礼,茶室内挂轴、插花、选择怀石料理及茶具等都要配合季节和茶会目的 。

茶道具

煮水

炉:位于地板里的火炉,利用炭火煮釜中的水,用于十一月至四月(茶道称之‘火’的季节)。

风炉:放置在地板上的火炉,功能与炉相同;用于五月至十月之间气温较高的季节(茶道称之‘风’的季节)。

柄杓:竹制的水杓,用来取出釜中的热水;用于炉与用于风炉的柄杓/切口在型制上略有不同。

盖置:用来放置釜盖或柄杓的器具,有金属、陶瓷、竹等各种材质;用于炉与用于风炉的盖置在型制上略有不同。

水罐:备用水的储水器皿,有盖。

水盂 ( 日语 : 建水 ) :废水的储水器皿,与水罐相似但无盖。

茶罐

枣:薄茶用的茶罐,上宽下窄形似“枣”。

茶入:浓茶用的茶罐。

仕覆:用来包覆茶入的布袋。

茶杓:从茶罐(枣或茶入)取茶的用具。

饮茶

茶碗:饮茶所用的器皿。

茶筅:圆筒竹刷,乃是将竹切成细刷状所制成。

茶壶:煎茶道所用的泡茶器具。

装饰

挂物

花入

茶庭

茶庭又称为露地,为客人进入茶室之前所必须经过的空间。

据《南方录》记述,露地一词源自于佛经,说修行的菩萨通过了三界的昧火才来到了露地,因此露地并非娱乐观赏的场所,而是作为修行的场域,露地作为世俗世界与心灵绿洲的过度带,来到这须将世俗的一切放下,具有洗涤心灵之用。

寄付待合:客人换装或休息的房间。

挂腰待合:客人换装或休息完毕后,等待茶室主人出来带路的地方。

蹲踞:客人洗手与漱口的地方。

茶室

日本茶道

 兼六园中的茶室

茶室是为了茶道所建的建筑。大小以四叠(塌塌米)半为标准,大于四叠半称做“广间”,小于四叠半者称作“小间”。

水屋:位于茶室旁的空间,用来准备及茶道具。

躙口:茶室特有的小型出入口,进出需跪着膝行 (标准现格是宽一尺九吋五分 高两尺两寸五分)。

在千利休以前,茶室的入口为日式的拉门,躙口的灵感来自于渔船上的门。某日,利休乘船出门,看到人们出入船门均需弯著腰,觉得非常有趣,便将小入口的概念应用在茶室中。

躙口的改革,使得任何身份地位的人要进入茶室,都必须低首屈膝,武士的长刀因尺寸的关系,配戴着就进不了茶室,因此也都必须将配刀卸下放在外面的刀挂处。这代表着茶室内的所有人皆是平等的,也象征着茶室内的和平、将世俗纷扰隔绝在外。

床之间:又称凹间、壁龛。为整间茶室的重点之一。在这里会悬挂与当日茶会主题相关的挂物、花入、茶花和香合,若是茶室主人有想要特别介绍的茶道具,也会摆放在床之间,供客人欣赏,客人一进入茶室后,便要到床之间前行礼。

茶道艺术

破墨山水图

一重切竹花入 (铭·园城寺)

黑乐茶碗 (铭·尼寺)

一重口水罐 (铭·柴庵)

日本茶道的流派

日本茶道

 一休

安乐庵流

怡溪派

上田宗个流

有乐流

里千家流

江戸千家流

远州流

大口派

表千家流

织部流

萱野流

古石州流

小堀流

堺流

三斋流

清水派

新石州流

石州流

宗旦流

宗徧流

宗和流

镇信流

奈良流

南坊流

野村派

速水流

普斋流

久田流

藤林流

不白流

不昧流

古市流

细川三斋流

堀内流

松尾流

三谷流

武者小路千家流

利休流

薮内流

小笠原家茶道古流

瑞穂流

云传心道流

壶月远州流

觉花一心流

宗旦古流

日本茶道的美术馆

津轻茶道美术馆(青森县黑石市)

木村茶道美术馆(新潟县柏崎市)

福井市爱宕坂茶道美术馆(福井县福井市)

宇野茶道美术馆(福井县越前市)

北山会馆(京都市北区) - 表千家

茶道资料馆(京都市上京区) - 里千家

茶汤美术馆(京都市上京区)

汤木美术馆(大阪府大阪市)

赤穗市立田渊记念馆(兵库县赤穗市)

田部美术馆(岛根县松江市)

参见

中国茶艺

朝鲜茶礼

越南茶艺

琉球茶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日本茶道渊源
茶原产于印度,与佛教同时传入中国。因此,在中国品茶首先出现于佛教的寺院内,而品茶的普及恐怕最早可追朔到后汉时期。奈良初期(八世纪),日本派往唐朝的遣唐僧将茶种带回日本种植,同时把唐代寺院盛行的「供茶」和「施茶」方法也带回日本。不过,品茶只限于寺院内,并未推广到民间。唐代陆羽着「茶经」之后,品茶就由寺院走向民间,出现了文人茶。奈良时代与平安时代,日本流行的「团茶」就是唐代文人茶所用的一种茶。制作「团茶」的方法并不难,只要把茶叶搞干,用茶臼捣成粉末,放一点水揉成球状,干燥后储存备用。平安中期(九世纪未),日本废除了遣唐使,「团茶」也因之而渐渐消失,代之而起的是宋代盛行的「抹茶」。「抹茶」的制作方法是把精制的茶叶用茶臼把捣成粉末状,喝的时候往茶粉内住入水,用茶筅(竹刷)搅均后饮用,既有营养,也具品味。镰仓初期(十三世纪),名僧荣西大师二次往中国,回日本后就开辟了茶园,并著作了「饮茶养生记」,极力...
· 日本茶道的形成
茶道是什么?茶道就是为客人准备茶水的一种高度形式化的方法,从饮茶的形式中体味人生,如此而已。日本茶道来源于中国,但是却走了一条与师父不同的道路,从茶道到陶瓷,似乎无一例外的都能另辟蹊径,这或许是日本这个徒弟的可怕之处。日本茶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纪,但茶叶的传入则是由遣唐使来完成的。日本古代没有原生茶树,也没有喝茶的习惯。自从奈良时代的遣唐使们把茶叶带回日本之后,茶这种饮料就在日本生根发芽了。唐朝的茶会大抵如此:一套茶具,其中包括使用木炭烧火的铜盆、水壶、水缸、废水碗、一个盆式支架放着一只竹勺、一副用来夹木炭的夹子和一个放壶盖的圆形支架。茶叶则是将茶树的叶子炒熟、发酵,再挤压成型而制成的。将碾碎的茶放进茶壶,加入水将其煮沸,再盛入陶瓷茶杯。这是最简单的吃茶法。平安时代初期,遣唐使中的日本高僧最澄(公元七六七年~八二二年,日本天台宗始祖)将中国的茶树带回日本,并开始在近畿的坂本一带种植,据...
· 日本茶道的茶事
日本人相当注重形式,茶道便是这样的一种体现。他们喜欢当着客人的面准备食物,像铁板烧,让客人不仅能吃到食物,还能学习到烹饪的方法,茶道也是如此。日本茶人在举行茶会时均抱有“一期一会”的心态。这一词语出自江户幕府末期的大茶人井伊直弼所著的《茶汤一会集》。书中这样写到:“追其本源,茶事之会,为一期一会,即使同主同客可反复多次举行茶事,也不能再现此时此刻之事。每次茶事之会,实为我一生一度之会。由此,主人要千方百计,尽深情实意,不能有半点疏忽。客人也须以此世不再相逢之情赴会,热心领受主人的每一个细小的匠心,以诚相交。此便是:一期一会。”这种“一期一会”的观念,实质上就是佛教“无常”观的体现。佛教的无常观督促人们重视一分一秒,认真对待一时一事。当茶事举行时,主客均极为珍视,彼此怀着“一生一次”的信念,体味到人生如同茶的泡沫一般在世间转瞬即逝,并由此产生共鸣。于是与会者感到彼此紧紧相连,产生一种互相依存...
· 日本茶道的茶具
说起日本的茶道离不开茶道用具,茶具是茶道最具表现力的载体之一,强调同季节时令相适应,同时还要与茶室的布置协调统一,有助于营造和谐的气氛。茶具的种类繁多,陶瓷器、漆器、铁器、铜器、土器、木器、竹器等等都有茶具的身影;大至用具陈设架、茶炉,小到茶勺、酒杯都可称为茶具,但我们常说的茶具则专指饮茶用具,包括茶碗、茶壶、茶入、花入(插花的壶或筒)、水指(洗手的水具)、茶勺等。茶器是兼具观赏与使用的器具,分为客厅用具(公用)和本席用具(专用)。日本茶道的茶具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泡浓茶用的陶瓷小壶,叫做“茶入”,根据形状不同分为“肩冲”、“茄子”、“海壶”、“文琳”等;另一类叫做“薄茶器”,顾名思义是泡薄茶的,也分很多形状。在所有的茶具中价值最高、品种最多、最为考究的当属茶碗。茶碗一般为陶瓷制品,也有石制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茶碗可算作整个茶具类的代名词。战国时代由千利休设计指导,著名陶工长次郎制作的“...
· 日本茶道的宗师
首先创立茶道概念的是十五世纪奈良称名寺的和尚村田珠光(公元一四二三~一五零二年)。公元一四四二年,十九岁的村田珠光来到京都修禅。当时奈良地区盛行由一般百姓主办参加的“汗淋茶会”(一种以夏天洗澡为主题的茶会),这种茶会首创的采用了具有古朴的乡村建筑风格的茶室——草庵。这种古朴的风格对后来的茶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日本茶道的一大特色。村田珠光在参禅中将禅法的领悟融入饮茶之中,他在小小的茶室中品茶,从佛偈中领悟出“佛法存于茶汤”的道理,那首佛偈就是大家都熟悉的“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村田珠光以此开创了独特的尊崇自然、尊崇朴素的草庵茶风。由于将军义政的推崇,“草庵茶”迅速在京都附近普及开来。珠光主张茶人要摆脱欲望的纠缠,通过修行来领悟茶道的内在精神,开辟了茶禅一味的道路。据日本茶道圣典《南方录》记载,标准规格的四张半榻榻米茶室就是珠光确定的,而且专门用于茶道活动的壁龛...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