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出师表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42
转发:0
评论:0
前出师表《前出师表》作于蜀汉建兴五年(227年),收录于《三国志》卷三十五,建兴五年,蜀汉国力有所恢复,诸葛亮深知蜀国弱小,若想生存必须对外征伐方可延续政权。于是,决意率军北进,准备征伐魏国。文章情意真切,感人肺腑,主要内容有规劝君王、委托政事、回顾经历、表明北伐决心等四部分。他在表中告诫后主要“亲贤臣、远小人”,多听取别人的意见,为兴复汉室而努力。主要名句有:“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等。苏轼评《出师表》“简而尽,直而不肆”。后出师表《后出师表》作于蜀汉建兴六年(228年),文章不收录于《三国志》南朝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释的时候,却注明:“出张俨《默记》]《汉晋春秋》收入。清代钱大昭在《三国志辨疑》中表示怀疑。诸葛亮在文中表示为了国家,决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刻地表现了诸葛亮对国家的忠心耿耿,主要名句...

前出师表

《前出师表》作于蜀汉建兴五年(227年),收录于《三国志》卷三十五,建兴五年,蜀汉国力有所恢复,诸葛亮深知蜀国弱小,若想生存必须对外征伐方可延续政权。于是,决意率军北进,准备征伐魏国。文章情意真切,感人肺腑,主要内容有规劝君王、委托政事、回顾经历、表明北伐决心等四部分。他在表中告诫后主要“亲贤臣、远小人”,多听取别人的意见,为兴复汉室而努力。主要名句有:“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等。苏轼评《出师表》“简而尽,直而不肆”。

后出师表

《后出师表》作于蜀汉建兴六年(228年),文章不收录于《三国志》南朝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释的时候,却注明:“出张俨《默记》]《汉晋春秋》收入。 清代钱大昭在《三国志辨疑》中表示怀疑。诸葛亮在文中表示为了国家,决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刻地表现了诸葛亮对国家的忠心耿耿,主要名句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中有“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经常为后人引用。南宋谢枋得《文章轨范》引用安子顺之说:“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慈”。

伪作争论

李敖认为《后出师表》并非出自诸葛亮之手。陈寿修《三国志》时未收录《后表》。裴松之注《三国志》时,引用《汉晋春秋》的说法,《后出师表》并没有收录《诸葛亮文集》之中,而是出于东吴张俨的默记,这显然不合常理。而且,《后出师表》内容与正史亦有出入,如“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即与《三国志》记载的赵云卒年(建兴七年,229年)不合。另外里面的语气非常沮丧:“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与《前出师表》积极的文辞截然不同。另外,诸葛亮此时独揽大权,当时没有人质疑北伐的前景,而文中却谈到“议者所谓非计”,不符合蜀汉当时的情况。因此有学者怀疑这是东吴诸葛恪为了执行自己北伐政策而一手炮制的伪作。至今尚无定论。

成语

两文中尤以《前出师表》的文学水平甚高,所以有很多成语为后世所用。

《前出师表》中为后世所用的成语:危急存亡之秋、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作奸犯科、猥自枉屈、三顾草庐和不知所云,名句有“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后出师表》中也有经常被引用的名句有“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和成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参见

表 (文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出师表/前出师表
出师表/前出师表诸葛亮,两汉,初中文言文,古文观止,励志,劝勉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
· 陆游为什么那么喜欢出师表
说到这个《出师表》大家肯定都非茶熟悉吧,毕竟这个作为诸葛亮的经典之作,确实是又很多人都非常喜欢啊。作为一位诗人,陆游也是非常的喜欢《出师表》。那么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刘备白帝城托孤后,刘禅继位,孔明辅政。事无大小,皆亲自从公决断。两川之民,忻乐太平,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又幸连年大熟,老幼鼓腹讴歌,凡遇差徭,争先早办。军需器械应用之物,无不完备;米满仓廒,财盈府库,蜀汉政治经济稳定,孔明收服蛮王孟获后,为报刘备的知遇之恩,完成刘备统一河山的夙愿,决定北伐曹魏,孔明采用马谡的反间计,使司马懿削职回乡,去此心腹之患。孔明上《上师表》,向后主刘禅表明北征曹魏。陆游的政治理想与孔明一样。陆游一生致力抗击金人,收复失地,统一国家河山。孔明的政治理想是报答刘备知遇之恩,完成刘备统一河山,恢复汉室的夙愿。他们两个的政治理想是一样的。同为知己,惺惺相惜。陆游与孔明都是壮志未酬。孔明...
· 世传诸葛亮后出师表辨证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注曰:“汉晋春秋曰:‘……亮闻孙权破曹休,魏兵东下,关中虚弱,十一月,上言曰……於是有散关之役’,此表亮集所无,出张俨默记”。案三国志注引汉晋春秋所载亮表,即世人传诵之后出师表也。此表既为亮集所无,复不见於亮传,其真伪遂为学者聚讼之点,兹分述各家之说於次:何焯曰:“按赵云以建兴七年卒,散关之役乃在六年,后人或据此疑此表为伪,(表:“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非也。以元逊(诸葛恪)传观之自明。第此表乃剧论时势之尽,非若发汉中时所陈,得以激励士众,不妨宣泄於外。失之蜀而传之吴,或伯松(诸葛乔)写留箱箧,元逊钩致之於身后耳。集不载者,益明武侯之慎,非由陈氏(陈寿)之疏。若赵云传“七年”字,当为“六年”,云本信臣宿将,箕谷失利,适由兵弱,既贬杂号将军以明法,散关之役,使其尚在,必别统万众使复所负,而不闻再出,其必殁於是冬之前矣”。(义门读书记)此信兹表真为亮作者也...
· 世传诸葛亮后出师表辨证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注曰:“汉晋春秋曰:‘……亮闻孙权破曹休,魏兵东下,关中虚弱,十一月,上言曰……于是有散关之役’,此表亮集所无,出张俨默记”。案三国志注引汉晋春秋所载亮表,即世人传诵之后出师表也。此表既为亮集所无,复不见于亮传,其真伪遂为学者聚讼之点,兹分述各家之说于次:何焯曰:“按赵云以建兴七年卒,散关之役乃在六年,后人或据此疑此表为伪,(表:“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非也。以元逊(诸葛恪)传观之自明。第此表乃剧论时势之尽,非若发汉中时所陈,得以激励士众,不妨宣泄于外。失之蜀而传之吴,或伯松(诸葛乔)写留箱箧,元逊钩致之于身后耳。集不载者,益明武侯之慎,非由陈氏(陈寿)之疏。若赵云传“七年”字,当为“六年”,云本信臣宿将,箕谷失利,适由兵弱,既贬杂号将军以明法,散关之役,使其尚在,必别统万众使复所负,而不闻再出,其必殁于是冬之前矣”。(义门读书记)此信兹表真为亮作者也...
· 千古之谜:诸葛亮写过《后出师表》吗?
导读:《出师表》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在中学课本里曾学到过。《后出师表》提到“鞠躬尽力,死而后己”,这是诸葛亮心迹的表白,以后又演变为一个成语,专门用来赞美那些献身国家和民族伟大的“仆人”。但是,诸葛亮真的写过《后出师表》吗?或许人们头脑中似乎会常常跳出这样一个“常识”:蜀汉政权在刘备亡故后,由诸葛亮主持发动了对曹魏的六次北伐,诸葛亮向后主刘禅上疏《前出师表》,次年“二出祁山”前又写上《后出师表》。网络配图在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只载有《(前)出师表》,而没有《后出师表》。《后出师表》是刘宋裴松之注《三国志》时引录东晋习凿齿《汉晋春秋》的,而《汉晋春秋》中的这篇《后出师表》又是出于三国的《默记》。着名的《昭明文选》,也只选录《(前)出师表》,而不收《后出师表》。由此,有悖于“常识”的见解便出现了:《后出师表》并非诸葛亮所作。否认诸葛亮写《后出师表》的理由大致可归纳为如下几点:一、《后出师...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