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普陀宗乘之庙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36
转发:0
评论:0
历史普陀宗乘之庙位于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以北的狮子沟北坡、须弥福寿之庙西侧。乾隆帝《普陀宗乘之庙碑》记载,该庙始建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三月,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八月竣工。这座庙宇是乾隆为了乾隆三十六年母亲崇庆皇太后八十寿辰而建,乾隆在庙中立御制碑《普陀宗乘之庙碑》纪念。普陀宗乘之庙是“外八庙”中最辉煌、规模最大的庙。这座庙宇是仿照西藏拉萨的布达拉宫而建,因而又俗称“小布达拉宫”,“普陀宗乘”(借译)和“布达拉”(音译)语出同源,意为“观音圣地”。五塔门万法归一殿是该庙的主殿,为举行集会和庆典之所。每年农历七月十一日,在该殿举办藏传佛教学位考试。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七日、正月十四日,在该殿举办送祟活动,该庙全体喇嘛在该殿集中念经。清朝,蒙古各部首领来该庙进香者甚多。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乾隆帝在万法归一殿接见回归的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一行,并举办大规模讲经祝寿活动。1961

历史

普陀宗乘之庙位于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以北的狮子沟北坡、须弥福寿之庙西侧。乾隆帝《普陀宗乘之庙碑》记载,该庙始建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三月,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八月竣工。这座庙宇是乾隆为了乾隆三十六年母亲崇庆皇太后八十寿辰而建,乾隆在庙中立御制碑《普陀宗乘之庙碑》纪念。普陀宗乘之庙是“外八庙”中最辉煌、规模最大的庙。这座庙宇是仿照拉萨的布达拉宫而建,因而又俗称“小布达拉宫”,“普陀宗乘”(借译)和“布达拉”(音译)语出同源,意为“观音圣地”。  

普陀宗乘之庙

  五塔门

万法归一殿是该庙的主殿,为举行集会和庆典之所。每年农历七月十一日,在该殿举办藏传佛教学位考试。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七日、正月十四日,在该殿举办送祟活动,该庙全体在该殿集中念经。清朝,蒙古各部首领来该庙进香者甚多。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乾隆帝在万法归一殿接见回归的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一行,并举办大规模讲经祝寿活动。  

1961年,普陀宗乘之庙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包括普陀宗乘之庙在内的“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登录为世界遗产。  

21世纪初,在普陀宗乘之庙大红台上的“御座楼”推出了民族宗教歌舞《普陀之光》,展现了普陀宗乘之庙落成、皇帝庆寿、土尔扈特部回归等重大历史事件。该歌舞每天上午在“御座楼”为游客表演。

建筑

普陀宗乘之庙

  向南俯瞰寺院,山上散落着白台

普陀宗乘之庙

  大白台西部的千佛阁。天井内有御制《千佛阁碑记》

普陀宗乘之庙

  东红台御座楼和群楼

普陀宗乘之庙

  大红台群楼南侧 “秘密胜境”的廊柱

普陀宗乘之庙

  大红台万法归一殿金顶

普陀宗乘之庙

  大红台万法归一殿和群楼

普陀宗乘之庙

  大红台万法归一殿和群楼、碉楼、慈航普渡亭

普陀宗乘之庙

  慈航普渡亭

普陀宗乘之庙

  权衡三界亭

普陀宗乘之庙

  权衡三界亭内展出的吉祥天母像

普陀宗乘之庙

  大白台及其西侧的圆形碉楼

普陀宗乘之庙占地面积约22万平方米,由一道曲折蜿蜒的宫墙包围。共有建筑60多处,依山峦地势建筑,色彩鲜明,气势雄伟,是中国古代皇家寺庙中的代表作。主要建筑包括:山门,碑亭,五塔门,琉璃牌楼,白台,大白台,大红台,东红台等等。

石桥:庙前有一座五孔石桥,横跨狮子沟。过桥来到山门前的广场。

山门:是一座清式与藏式结合的建筑,藏式三券门白台之上,有清式城楼。白台为砖石结构,前开三券门,券门上有一层盲窗。白台上四周砌雉碟,中央是清式城楼,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单檐庑殿顶,黄琉璃瓦绿剪边,前后设廊,廊内置槛窗,两侧封实壁。城楼内供奉护法神,自左至右依次为四面护法神、章古鲁蓬护法神、大黑天玛哈嘎拉护法神。山门前有一对石狮。山门的东西两侧有该庙的宫墙各连接一个腰门。腰门东西外侧有宫墙各连接一个隅阁(角楼),实墙白台砌盲窗,顶部起雉碟,供守望用。

碑亭:入山门后中轴线上的第一座建筑。砖拱结构,平面为方形,三开间。封实壁,外墙为红色,四面开券门。汉白玉须弥座台基,四出踏道。黄琉璃瓦重檐歇山顶。碑亭正面券门左右各安有金色转轮。碑亭内立有三通石碑:中央为乾隆三十六年御制《普陀宗乘之庙碑记》龙纹边石碑,记述普陀宗乘之庙乃为庆祝圣母皇太后八旬万寿而建,庙制仿而非仿南海普陀寺,文后附乾隆帝《吾闻瞻部洲,古德有道场》御制诗一首;东为《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西为《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记述土尔扈特部回归中国及清廷对该部的抚恤,碑文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镌刻,汉文是乾隆帝御笔。

五塔门:高10多米。藏式白台,中有拱门3座,正中拱门上方嵌有乾隆帝题额“广圆妙觉”,白色墙上设有三层17个梯形红色盲窗。白台之上排列有五座塔,自西向东分别为红、绿、黄、白、黑色,用彩色琉璃砖砌筑。门前有石象一对。五塔门是藏传佛塔过街塔的一种形式。

琉璃牌楼:五塔门之后,沿着曲折的石砌冰纹雨路前行不远,是一座清式三间四柱七楼三券门红黄绿琉璃牌楼。三券门以汉白玉为边饰,牌楼上七楼,计一正楼、二次楼、二夹楼、二边楼,覆盖黄色琉璃瓦,正楼次楼用歇山,二夹楼用夹山,二边楼外侧用歇山内侧用夹山。各楼覆盖绿琉璃瓦,单翘单昂斗拱。明间正楼前额有乾隆帝御题“普门应现”四汉字和相应满文,后额为“莲界庄严”,二次间额各镶黄琉璃双龙戏珠图案。牌楼前有月台,周围砌女儿墙,正中及左右设有踏道,月台上还有石象一对。

白台:藏式平顶碉房形制的白台现存30余座,分布在从碑亭到大红台的道路两侧,层高一至四层的都有,以二、三层者居多。白台大多用汉式砖混结构法式,以白灰抹面,青砖镶边,外墙设有红色盲窗,淌水长瓦从上檐挑出。白台分别为殿台、楼台、敞台、实台,形制和功能各不相同。有的两座白台组成一个院落作为僧房;有的台上建有汉式殿堂,作为佛堂、钟楼使用;有的台顶设置舍利塔,其中有的是单塔,也有两座靠近大红台处的白台上是五塔;有的白台砌成实心,起点缀作用。

罡子殿(中罡子殿):位于琉璃牌楼以北,四面砌有藏式碉房高墙,墙面设有三层盲窗。东、南是一层僧房。西砌蹬道。北面的僧房顶上起庑殿,单檐绿琉璃瓦顶,面阔五间,进深两间,殿内供奉吉祥天母、四面护法神、大梵天。

大白台:大红台为大白台,二者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大白台宽约150米,高约18米,占地面积约万余平方米,容积18万余立方米,实心,用花岗岩条石砌筑,上部砌砖,白灰抹面。大白台外立面设有三至五层红灰抹成的藏式梯形盲窗,其中正立面设有三层梯形盲窗。从大白台前的东西两侧,沿着石阶登道可来到第一个平面——大白台顶,大白台顶上置有四个大铸铁水缸、四个大石雕幢竿座。大白台顶巨大,视野十分开阔。

东红台:从第一个平面——大白台顶绕大红台登踏道,可到达第二个平面——东红台,其周围便是二层群楼,群楼空井靠南为御座楼,坐南朝北,三层,方三间,琉璃瓦顶,为戏台。

大红台:位于大白台之上,是普陀宗乘之庙的主体建筑。从避暑山庄的山区眺望,可见一座红色长方形的宏大建筑,巍然矗立在群山之中,这就是大红台。大红台高约25米,上宽58米,下宽59米,略呈正梯形,容积大约9万余立方米。墙面抹灰后涂红。大红台共7层,其中一至四层为实心。大红台正面(南面)排列七层窗户,其中最下一层是汉式横长方形窗,第二至四层是藏式梯形盲窗,第五至七层间隔开藏式真窗、盲窗。大红台正面正中央自下而上依次嵌饰黄绿琉璃佛龛六个,汉式手法,均饰有黄紫相间的琉璃幔帐,每个佛龛内置琉璃无量寿佛像各一尊。大红台顶上周砌女儿墙,其中东、西、南三面的女儿墙外侧嵌有80个黄琉璃佛龛,供奉80尊琉璃无量寿佛像,寓皇太后八十寿辰之意。女儿墙中央置琉璃八宝、塔。女儿墙转角部位安有宝瓶,上插铁旗。女儿墙拔檐石下置有排水长槽。

圆形碉楼:位于大白台的西侧。

普陀宗乘之庙

山门及门前的五孔石桥

普陀宗乘之庙

碑亭

普陀宗乘之庙

琉璃牌楼

普陀宗乘之庙

一座白台上的五塔

普陀宗乘之庙

大红台、大白台

普陀宗乘之庙

大白台东侧的哑叭院

普陀宗乘之庙

大红台万法归一殿和群楼、碉楼、慈航普渡亭

普陀宗乘之庙

大红台万法归一殿金顶

普陀宗乘之庙

大红台万法归一殿脊兽

普陀宗乘之庙

大红台万法归一殿宝顶

普陀宗乘之庙

大红台顶层出口

普陀宗乘之庙

大红台正面中央六个佛龛之二

普陀宗乘之庙

大红台顶女儿墙嵌的佛龛

普陀宗乘之庙

上为权衡三界亭,下为御座楼,左上的檐角为洛伽胜境殿

普陀宗乘之庙

大白台西侧的圆形碉楼顶部

普陀宗乘之庙

大红台展佛

参考文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屈之乘
注释
· 埭头“章氏宗庙”乃始迁祖之庙
埭头“章氏宗庙”乃始迁祖之庙一般人都认为庙比祠高档,可能是由于章氏宗庙的规模过大,以至忘了还有家庭式的家庙。又有一种说法,称庙者是有功名出身。然称祠者其族中又何曾没有功名之人呢?不过这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据《周礼》:“古者天子7庙,诸侯5庙,大夫3庙,士1庙,庶人祭于寝。这就是说,宗庙原来专祀有官爵的人,普通百姓死后接受后人奉祀,只能在居室内设立神主,不能入宗庙。现在潮汕地区仍沿袭这种古老的祭祀方式,时年八节就是拜神明祖公的风俗节日,潮汕方言:穷人无瞄――不敢看想,其实源于“无庙。”《宋史•礼志十二》:“庆历元年,南郊赦书,应中外文武官并许依旧式立家庙”,这是由祀于宗庙转入私庙的记载。仍据专家考证,明代基于《家礼》的祠堂尚未真正形成,但用来祭祀始迁祖的祠堂则先已存在。说明在明代之前庙祀还是很少。明朝以后,朝廷规制渐宽,普通百姓死后神主也可以进入祖先的场所,于是祠堂或家庙才至普遍。埭头章氏宗...
· 浅析敖氏宗祠(庙联)之
泉水拥翠松微传谯国,青藤系玉磨泽庇群黎--读家谱知昭穆有序,咏宗联哓氏族源流霞浦,素有:日出照映,江水如霞之美誉,是福建省东北部一个著名的海滨之城。在县城所辖的镇区之一:牙城镇,距县二十公里左右,乃霞浦之东大门。中华敖氏家族一支,敖岭敖家,就雄踞在牙城镇中部的高山上。据史志记载,敖岭村乃当地最早定居的原住村之一。《敖氏宗谱》记载,北宋宣和(宋徽宗年号)四年(公元1122年),始祖念一公肇居于此(始称敖岭),距今约九百年历史。先祖卜居敖岭,在宗谱记载中和代代口头传承里,留下一个美丽的传说:念一公年轻时在闾山(闾山派,唐宋起源于福建宁德。据传派教在闽江之底,凡人看不见,唯有精通闾山正法,道行高深和有缘的心善之人才能看到)学法,学业有成下山。其师傅闾山老母送念一公到山下,闾山老母顺手在地下抓起一把泥,捏成两个泥饼,使用法力将泥饼变成一盒磨盘,又从路边扯几段野藤将磨盘分开绑好。再折枝茅草呵气化成一...
· 普陀山
地理普陀山位于杭州湾出口以东约100海里处,全岛面积仅12.5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1.85平方公里,余为潮间带),呈狭长形。最高处为佛顶山,海拔约300米。岛上设舟山市普陀山镇,并设直属于舟山市政府的普陀山管理局。它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中唯一座落海上的佛教胜地,具有“海天佛国”的美誉。历任全山方丈妙善:1979年公推为全山代理方丈,1989年升座,2000年2月26日圆寂。戒忍:2002年12月升座全山方丈。道慈:2010年8月升座全山方丈。主要宗教活动普陀山南海观音文化节。首届在2003年11月16日至22日举行,此后每年举行一届。由中国佛教协会和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联合主办的,以“和谐世界、从心开始”为主题的首届世界佛教论坛,2006年4月在杭州举行,16日在普陀山闭幕,论坛通过并发表《普陀山宣言》,呼吁人类实现“人心和善、家庭和乐、人际和顺、社会和睦、文明和谐、世界和平”。主要慈善...
· 普陀区
地理全区共有岛屿454.5个。海岸线总长831.43千米。行政区划普陀区辖5个街道、5个镇、3个乡。区政府位于沈家门街道北安路255号。街道:沈家门街道、勾山街道、东港街道、展茅街道、朱家尖街道镇:六横镇、桃花镇、虾峙镇、东极镇、普陀山镇乡:白沙乡、登步乡、蚂蚁岛乡。历史名人陆渭川叶阿宝钦再旅游法雨禅寺普济禅寺情人岛景区樟州湾景区桃花岛白沙景区普陀山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