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廉
典故孝廉是察举制常科中最主要、最重要的科目。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元光元年(前134年)下诏各郡、国每年察举孝者、廉者各一人。不久,这种察举就通称为举孝廉,并成为汉代察举制中最为重要的岁举科目,“名公巨卿多出之”,是汉代政府官员的重要来源。孝廉举至京师后,按制度并不立即授以实职,而是入郎署为郎官,承担宫廷宿卫,目的是使之“观大臣之能”,熟悉朝廷行政事务。然后经选拔,根据品第结果被任命不同的职位,如地方的县令、县长、国相或中央的有关官职。一般情况下,举孝廉者都能被授与大小不一的官职。汉顺帝阳嘉元年(132年),根据尚书令左雄的建议,规定应孝廉举者必须年满四十岁;同时又制定了“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这一重要制度,即对儒生出身的孝廉,要考经学,官吏出身的则考公文。从此以后,岁举这一途径就出现了正规的考试之法,孝廉科因而也由一种地方行政长官的推荐制度,开始向中央考试制度过渡。参见察举公车(汉...
典故
孝廉是察举制常科中最主要、最重要的科目。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元光元年(前134年)下诏各郡、国每年察举孝者、廉者各一人。不久,这种察举就通称为举孝廉,并成为汉代察举制中最为重要的岁举科目,“名公巨卿多出之”,是汉代政府官员的重要来源。
孝廉举至京师后,按制度并不立即授以实职,而是入郎署为郎官,承担宫廷宿卫,目的是使之“观大臣之能”,熟悉朝廷行政事务。然后经选拔,根据品第结果被任命不同的职位,如地方的县令、县长、国相或中央的有关官职。一般情况下,举孝廉者都能被授与大小不一的官职。
汉顺帝阳嘉元年(132年),根据尚书令左雄的建议,规定应孝廉举者必须年满四十岁;同时又制定了“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这一重要制度,即对儒生出身的孝廉,要考经学,官吏出身的则考公文。
从此以后,岁举这一途径就出现了正规的考试之法,孝廉科因而也由一种地方行政长官的推荐制度,开始向中央考试制度过渡。
参见
察举
公车 (汉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奇石中的忠孝廉政之风
最近读《古迹》中收录的一首《王氏祠堂辽东石歌》,让人印象深刻。这首诗写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作者刘宝鼎,平原人,有“平原宿儒”之誉,时任费县教谕。他在这首诗写道:“殿中高节凌长空,三载星使赴辽东。航海归来载一石,即今屹立祠堂中。闻公清廉百不爱,爱看关外山青葱。政暇峙寻林泉胜,久于行部情相通。居人窃意公乐此,移作馈赆辞偏工。云是非徒供玩好,用压万里波涛风……公之孝廉陆汪近,公之忠节山岳崇。欣逢渔山大手笔,写尽古气光熊熊。兼勖王子勤宝护,法物不肯埋尘红。我来奉劝后生光前烈,莫教石气空玲珑。”详细介绍了王雅量与辽东石的故事,诗中“公之孝廉陆汪近”的“陆”指的是陆绩,“汪”指的是汪元量。作者认为王雅量在忠孝清廉这一点上,近于陆绩和汪元量。通过奇石,诗人表达了三位古人与奇石的因缘,及他们身上展现了如奇石般坚贞不屈、忠孝廉洁的浩然正气,又有飘然脱俗、空灵高洁的聪明智慧。王雅量的“辽东石”,与陆绩...
· 孝廉方正邓君墓志铭
通过这份墓志铭,我们可以知道这一支邓氏的源流是:邓成七(元朝时由南昌迁巴陵长湖,即岳阳)--邓XX―邓廷瓒(明朝左都御史、太子少保、谥号襄敏)--邓XX--邓XX--邓XX--邓XX--邓XX--邓XX--邓XX--邓XX--邓XX--邓r(邓成七的第12代孙,迁栗城冲)--邓XX--邓XX--邓XX--邓Q交(迁岳阳市)--邓德仁―邓全英―邓学愈―邓振岳(即本份墓志铭的主人)。与这份墓志铭相关的是《明故资源蠓蚨疾煸鹤蠖加史赠太子少保谥襄敏邓公神道碑铭》及《明一统志》载“邓襄敏公墓【在巴陵县南六十里苘治十四年仍帷俊薄正君名振岳。字树o。岳阳人也。其先江西人。元季有成七者。自南昌迁巴陵长湖。巴陵今岳阳也。孙廷瓒明左都御史。赠太子少保。谥襄敏。建专祠郡城。其裔(?)居郡城南。号襄敏里,清三潘之变。吴三桂有兵驻岳。成七之十二代孙r始迁栗城冲。四传至Q交。又迁市。Q交生德仁。德仁生全英。嗜学早世。...
· 解密:汉代的察举制为何又被称为“举孝廉”?
举孝廉,是汉朝的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孝廉是察举制的主要科目之一。孝廉,是功名,有功名便可实授官职。孝廉,即孝子廉吏。举孝察廉原为察举二科,汉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即举孝举廉各一人。在两汉通常的情况下,孝廉则往往连称而混同为一科。孝廉一科,在汉代属于清流之目,为官吏进身的正途,汉武帝以后,迄于东汉,不少名公巨卿都是孝廉出身,对汉代政治影响很大。被举人的资历,大多为州郡属吏或通晓经书的儒生。被举孝廉后的任用升迁情况,在中央以郎署为主,再迁为尚书、侍御史、侍中、中郎将等官;在地方的则为令、长、丞,再迁为太守、刺史。察举孝廉,为岁举,即郡国每一年都要向中央推荐人才,并有人数的限定。汉武帝以后,察举一途成为入仕的正途,举孝廉亦成为一种政治待遇和权力。但鉴于各郡国人口多少不同而名额相同造成的不公平,故至东汉和帝永元之际,又改以人口为标准,人口满二十万每年举孝廉一人,满四十万每年...
· 汉代察举制选拔的重点是仅仅就提倡孝廉?
刘邦称帝后,选拔适应中央集权制度,维护新兴封建统治级的官吏变成了当务之急。天下初定,他一边忙着除去对自己有威胁的旧臣,一边着手选拔新的人才。图片来源于网络高祖十一年,刘邦颁布《求贤诏》,在这一诏书中,刘邦提出选拔治国的贤士智能必得运用国家的力量,选拔的具体程序是由上而下,对入选者的品行、仪表、年龄等一律实行严格考察。这便是西汉察举制度的开端。到了汉文帝时期,文帝颁布诏令,推行举贤良的法令,不仅明确规定了察举的科目而且而且还规定了对策应试,这标志着察举制度正在向制度化发展。文帝十五年,举办了由文帝主持的察举,当时的察举选拔出了后来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但是在西汉初期这种察举制度还是皇帝根据需要临时下诏举行,并未形成定期的,有固定的规章制度。察举制的完备是在汉武帝时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以儒术取士的察举。这时期的举茂才、孝廉、贤良方正等,都明确以儒家细想为指导,儒学艺术、伦理道德成为...
· 岭南文化―祠堂牌坊―清番禺忠孝廉节牌坊
清番禺忠孝廉节牌坊位于番禺南村镇板桥村黎氏宗祠(参见第三章第四节之一《黎氏宗祠》条)内。建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坊为四柱三门三楼的石构建筑,作宗祠仪门。明间面阔3.40米,次间阔1.80米。四柱均有石鼓夹撑,楼檐有砖雕牙斗栱,龙船灰脊。石砌仪门两侧复有砖砌侧门,侧门上方作券拱状。镶有石刻门额,仪门正中额刻“忠孝廉节”,背面刻“汗青留照”,附有“乾隆丙戌年重修”字样,左右侧门正面门额为“国干”“家型”,背面为“存爱”“□□”。仪门次间眉额前后均有碑刻赞词。正面左是余姚、卢文绍为黎遂球题,右是翁方纲为黎天性题,背面左是凌鱼为黎瞻、黎鹤岭题,右是黎乾学为黎道娘、凌安人题。1989年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