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
生平
子夏出身贫穷,约前483年,他来到鲁国拜孔子为师。前476年他赴晋国西河(今陕西渭南)创办了一所学堂并在那里教书,三家分晋后该地成为魏国领土。开创的“西河学派”培育出大批经国治世的良材,并成为前期法家成长的摇篮。西河地方之人,将子夏作为孔子看待。据云《毛诗》之学,是由子夏传下。《论语》一书疑多出于他和门人手撰。
子夏长于文学,对诗有深入的研究,能通其义理,著有诗序,他教人致知求仁的方法:“学识要广,志向要坚定,凡事要细心去问,要从浅近处去思考,以类推于的远大地方,仁道就在这里面了。”
后人非议子夏者多由二事,一是子夏语:“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二是子夏为丧子而痛哭失明,不爱惜身体。
子夏的性格
《荀子》大略篇:子夏家贫,衣若县鹑。人曰:“子何不仕?”曰:“诸侯之骄我者,吾不为臣;大夫之骄我者,吾不复见。柳下惠与后门者同衣,而不见疑,非一日之闻也。争利如蚤甲,而丧其掌。”其性格可见一斑。子夏向志于学,故被孔子誉为文学第一,与子游同列。和子游一样,子夏也是孔子晚年的得意门生。
《论语》中子夏曾与孔子讨论《诗》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孔子以为“绘事后素”,子夏发挥夫子之意云“礼后乎?”甚得孔子嘉许。
子夏的勤奋好学,在孔门弟子中亦相当突出,并因此获得孔子的赞赏和鼓励,孔子也尽可能地加以引导和训练,从而使子夏在孔门弟子中似乎是最全面地掌握了孔子的学说。以此而言,孔子去世之后,子夏最有资格统领孔门弟子。然因子夏性格所致,使其与其他弟子不能友好相处。他在孔子去世之后策划推举有若而未果,只好离开孔门,前往他国聚徒讲学。
评价
早在子夏追随孔子问学之前,好谈论别人是非的子贡曾问孔子,“子张与子夏相比孰贤?”孔子答曰:“子张也过,子夏也不及。”又问:“然则子张愈与?”曰:“过犹不及。”孔子的评价耐人寻味。朱熹在注这段话时说:“子张才高意广,而好为苛难,故常过中;子夏笃信遵守,而规模狭隘,故常不及。”孔子也曾当面告诫子夏:“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历代追封
唐玄宗尊之为“ 魏侯 ”
宋真宗加封为“ 河东公 ”
宋度宗又尊为“ 魏公 ”
明世宗嘉靖九年,改称“ 先贤卜子 ”。
参见
儒家
儒教(孔教)
孔子
卜子家族翰林世系
卜子家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