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高本汉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16
转发:0
评论:0
与汉学结缘高本汉于16岁发表第一篇学术论文,内容是关于达拉纳省的方言。其后,他于1907年—1909年期间就读于乌普萨拉大学,成为研究比较音韵学的斯拉夫教授J.A.Lundell的学生,主修俄语,并立志将比较历史音韵学的方法应用于当时还没有人以此方法研究的中文上。由于瑞典内并没有人教授中文,高本汉前往圣彼得堡,用两个月的时间跟A.I.Ivanov教授学习。于1910年—1912年,高本汉于中国生活,研究中文及将之分为24种方言的语音体系。汉学生涯高本汉于1912年1月返回欧洲,在回到乌普萨拉之前,首先在伦敦逗留、继而到巴黎居住。他在1915年于乌普萨拉撰写博士论文,这篇论文是以法语写成的,而他以后所写的学术著作大部分则使用英语书写。1939年,高本汉接替考古学家安特生(JohanGunnarAnderson,1874年—1960年)成为瑞典远东古物博物馆(瑞典语:ÖstasiatiskaM...

与汉学结缘

高本汉于16岁发表第一篇学术论文,内容是关于达拉纳省的方言。其后,他于1907年—1909年期间就读于乌普萨拉大学,成为研究比较音韵学的斯拉夫教授J. A. Lundell的学生,主修俄语,并立志将比较历史音韵学的方法应用于当时还没有人以此方法研究的中文上。由于瑞典内并没有人教授中文,高本汉前往圣彼得堡,用两个月的时间跟A.I. Ivanov教授学习。于1910年—1912年,高本汉于中国生活,研究中文及将之分为24种方言的语音体系。

汉学生涯

高本汉于1912年1月返回欧洲,在回到乌普萨拉之前,首先在伦敦逗留、继而到巴黎居住。他在1915年于乌普萨拉撰写博士论文,这篇论文是以法语写成的,而他以后所写的学术著作大部分则使用英语书写。

1939年,高本汉接替考古学家安特生(Johan Gunnar Anderson,1874年—1960年)成为瑞典远东古物博物馆(瑞典语: Östasiatiska Museet ; 英语: Museum of Far Eastern Antiquities )的馆长,直至1959年为止。此公共博物馆于1926年建立,收藏了安特生于1920年代在中国有关史前考古的发现,其后博物馆亦收藏较后期以及亚洲其他地区的考古文物。高本汉与安特生多年来一直保持紧密的联络,并继承安特生担任博物馆馆刊编辑的工作,直至1970年代为止。高本汉首先在这年刊上刊登自己大部的重要著作,又或者以书籍的形式出版博物馆的专题论文系列。

1946年,高本汉开始广泛抨击当时对古中国史料粗糙的编纂方法。在一篇评论汉代以前文学、题为《Legends and Cults in Ancient China》的文章中,他指出“大部分该等论著有一个共同问题,就是在处理史料上,奇缺严谨的方法”(…a common feature to most of these treatises is a curious lack of critical method in the handling of the material)。高本汉在文中更特地批评于重构中国古代历史时毫无选择性地采用不同年代的文献的做法。

贡献

对上古汉语及中古汉语的研究

高本汉是第一位使用历史语言学这种欧洲治学方式研究中文的学者,他亦重构了中古汉语及上古汉语的语音。他认为最早期中文的人物代名词会有变格的情况。另一方面,他亦提倡上古汉语有复辅音,并构拟出13组复辅音出来。

对日语来源的研究

高本汉在比照过部分汉字的训读、音读(吴音)、粤语及普通话的读音,提出有不少汉字的训读,其实是更早时期的中国语音读。他所比较的汉字如下:

此外,也有一些汉字是采用了意义相近的汉字,例如:“国(くに)”的读音来自“郡(グン)”,而“纸(かみ)”的读音来自“简(カン)”。

主要著作

《中国音韵学研究》( Études sur la phonologie chinoise ),赵元任、罗常培、李方桂合译。

《中国上古汉语音韵纲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圣经思高本
翻译参考文本旧约以BHK古抄卷新约以默尔克所校勘的《新约全书》第七版为蓝本从雷神父的译经工作开始,思高译本皆译自原文,即希伯来文及希腊文。旧约方面:雷神父及圣经学会采用玛索辣经卷作为底本,主要是基特耳(R.Kittel)的希伯来文圣经(BibliaHebraica)第3版(1927,1945),也参考斯威特(H.B.Swete)出版的《七十士译本》(LXX)(TheOldTestamentinGreek.Cambridge,1930)及格辣提卡主教(Mons.L.Grammatica)出版的《拉丁通行本圣经》(Vulgate),新教称为武加大译本,并早期的叙利亚简明译本(Peshitta);中译本方面参考了耶稣会(SocietyofJesus)会士贺清泰神父(Rev.L.dePoirot)的《古新圣经》及基督教《委办译本》。其中“德训篇”因只有希伯来文的片断残简,故用《七十贤士译本》译出,
· 日本汉字
历史汉字从中国传到日本的确切时间点目前尚无定论,但一般认为汉字是于公元5世纪随着一些百济佛教僧侣将中国的经书带到日本而传入的。这些经书的汉字当初是模仿中国的发音来读的,不过一套称为“汉文”的书写系统开始得以发展。汉文主要是中文文章插入日语独有的助词,让日语使用者可以依从日语的语法去阅读汉字写成的文章。当时日文并没有书写系统。后来发展出一套源自《万叶集》、称为万叶假名的表音系统,万叶假名使用的是一套指定的汉字,纯粹假借它们的发音来表记日文诗歌。以草书书写的万叶假名后来演变成今日的平假名。当时不被允许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也能使用这套平假名来书写日文。平安时代大部分的女性文学都是以平假名来书写的。片假名也是从差不多的方式发展的:寺庙里面的学生把汉字的其中一部分分拆出来成为片假名,用来标注汉字的发音,还有汉文里的日语助词。随着日文书写系统得以成熟和发展,如今汉字用于大部分名词、形容词和动词,而平假名...
· 保罗·高特列本·尼普科夫
早年尼普可夫出生于波美拉尼亚的伦堡,为普鲁士治下原波兰地区的波兰人。在西普鲁士的诺伊施塔特上学时,便在做与电话和传送图片有关的实验。毕业之后,他便搬到柏林以便与阿道夫·史莱比一起学习物理学。尼普科夫盘当尼普可夫还是个学生时便已经开始相关的研究,在1883年的新年夜,他构想出,当圆盘转动时,其中各小孔依次截取图片各点的光信号,然后由光感器记录并传输,可以在接受的电子管上便可复制出一幅黑白图象。值得一提的是,AlexanderBain在1840年代便通过电报传送了图像,但是尼普可夫改善了编码过程。最早的电视系统第一个电视系统使用机械图片扫描方式,尼普科夫盘对这种方式的实现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 日本汉方医学
注释参考资料Rister,Robert."JapaneseHerbalMedicine:TheHealingArtofKampo".Avery,1999.(ISBN0-8952-9836-8)Tsumura,Akira."Kampo:HowtheJapaneseUpdatedTraditionalHerbalMedicine".JapanPublications,1991.(ISBN0-8704-0792-9)Shibata,YoshiharuandJeanWu."KampoTreatmentforClimactericDisorders:AHandbookforPractitioners".ParadigmPublications,1997.(ISBN0-9121-1151-8)
· 关于高本汉的评价是怎么样的?他是怎么研究古汉语的
古汉语音高本汉学术研究最重大的贡献是对古汉语语音系统的构拟。中国语言学界对于古代语音原来只能借反切方法照韵图加以考证,高本汉则用一套注音字母对古音做描写,与反切系统的韵部相互检验,又以现代汉语和日本、朝鲜、越南等国语言中的古汉语译借音进行对照比较。在汉语音韵学方面,他以《切韵》为枢纽,上推先秦古音,下联现代汉语的方言,对汉语语音史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并对汉语的中古音系和上古音系进行了语音学的描写,为每一个音类构拟了具体的音值。这为汉语音韵和语音史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研究途径。中国学者一般都接受了高本汉的总原则,只是在细节问题上进行了订正。所用材料在重建中古汉语的时候,高本汉主要运用三个方面的材料:一是韵书和韵图;二是汉语方言;三是外语借词。在上古音的重建中,高本汉主要利用了《诗经》押韵和汉字的谐声原则,并根据他自己所构拟的中古音系(切韵音系),应用“内部拟测法”构拟音类的音值。“内部拟测法”...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