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会稽郡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92
转发:0
评论:0
郡名起源会稽郡因会稽山得名。相传夏禹时即有会稽山之名,会稽即会计之意。史记记载了汉时流行的说法:“或言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越绝书》外传记地传:“禹始也,忧民救水,到大越,上茅山,大会计,爵有德,封有功,更名茅山曰会稽。”会稽人王充在《论衡》书虚篇中引吴君高之语:“会稽本山名。夏禹巡狩,会计于此山,因以名郡,故曰会稽。”史记载夏帝少康之庶子无余封于会稽(在今绍兴市一带),为越国之始祖。战国后期,楚国灭越国,杀越王无彊,占据江东。越国王族分散于会稽一带,自立为君长,臣服于楚国。建置沿革秦代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灭楚。二十五年(前222年),秦将王翦“定荆江南地,降越君,置会稽郡”。此为会稽郡首见于史籍。会稽郡初置时,领有吴、越两国之地,大致相当于今江苏长江以南、安徽东南、上海西部以及浙江北部。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分...

郡名起源

会稽郡因会稽山得名。相传夏禹时即有会稽山之名,会稽即会计之意。史记记载了汉时流行的说法:“或言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 。《越绝书》外传记地传:“禹始也,忧民救水,到大越,上茅山,大会计,爵有德,封有功,更名茅山曰会稽。”会稽人王充在《论衡》书虚篇中引吴君高之语:“会稽本山名。夏禹巡狩,会计于此山,因以名郡,故曰会稽。”

史记载夏帝少康之庶子 无余 封于会稽(在今绍兴市一带),为越国之始祖 。战国后期,楚国灭越国,杀越王无彊,占据江东。越国王族分散于会稽一带,自立为君长,臣服于楚国。

建置沿革

秦代

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灭楚。二十五年(前222年),秦将王翦“定荆江南地 ,降越君,置会稽郡” 。此为会稽郡首见于史籍。会稽郡初置时,领有吴、越两国之地,大致相当于今江苏长江以南、安徽东南、上海西部以及浙江北部。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分会稽郡西部置故鄣郡 ,其辖境略同于汉代之丹阳郡,大致相当于今南京市、浙江西北一隅及安徽东南之地。

西汉

汉初会稽郡又称吴郡。汉五年(前202年)正月,刘邦徙齐王韩信为楚王,以秦之东海郡、会稽郡、泗水郡 、薛郡、陈郡置楚国,都下邳,次年废韩信为淮阴侯。汉高帝六年(前201年)正月,立刘贾为荆王,置荆国,领“故东阳郡、鄣郡 、吴郡(会稽)五十三县”,相当于今江苏省淮河以南、上海市以及浙江省北部。高帝十一年(前196年),荆王贾为淮南王英布兵所杀。次年,立刘濞为吴王,置吴国,领刘贾荆国故地。景帝三年(前154年),平七国之乱,吴王濞兵败身死,吴国除。景帝徙汝南王刘非为江都王,分吴国之东阳郡、鄣郡置 江都国 。会稽郡则属汉 。

汉初,“会稽东接于海,南近诸越,北枕大江,间者阔焉” ,领二十余县。其南有闽越,即秦代闽中郡。高帝五年封 无诸 为闽越王,其领地在今福建一带。惠帝三年(前192年)封闽君 摇 为东海王,建都东瓯,故又称东瓯王,统辖今浙江南部地区。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吴王濞之子刘驹煽动闽越北击东瓯,武帝遣中大夫严助发会稽郡兵渡海往救。汉兵未至,闽越已退兵。东瓯王请求举国内迁,武帝将其人口安置于长江、淮河之闲。建元六年(前135年),闽越王 郢 反,汉发兵灭闽越,立无诸之孙繇君 丑 为粤繇王,又立郢之弟 余善 为东越王。元鼎六年(前111年),东越王余善反。元封元年(前110年)汉兵平定东越,迁其部众于江淮闲。其后逃遁山谷的闽越遗民复出,故于闽越故都东冶之地置冶县(在今福州市) 。又有东瓯遗民出,昭帝始元二年(前85年)乃于东瓯故地置回浦县 。

领县

成帝元延、绥和之际(约前8年),会稽郡领二十六县,其辖境大致相当于今江苏省长江以南的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四市,上海市西部,浙江省除安吉县、临安市西部、淳安县的其余地区,以及福建省中部沿海一带。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将今福建省全境画入会稽郡。但福建西南部,即会稽、南海、豫章三郡之间一带,原为高帝十二年所封南海王 织 所领 ,未闻有所建置。福建北部地区亦无法证实为会稽郡所辖 。

古越语称“盐”为“余” 。会稽郡有余暨、余杭、余姚,大概都与盐业有关。

东汉

汉光武帝建武中改冶县为东冶,又析置候官 。章帝章和元年,析鄞县回浦乡为章安县,即西汉之回浦县 。顺帝永建中,阳羡令 周嘉 等人因会稽郡辖境广大,属县偏远,上书求分郡而治 。永建四年(129年),析会稽北部十三县置吴郡。会稽郡治吴县属吴郡,故移治于山阴县。永和三年(138年),釐章安县东瓯乡置永宁县 。此时会稽郡领十五县:山阴、鄮、乌伤、诸暨、余暨、太末、上虞、剡、余姚、句章、鄞、章安、东冶、永宁、候官。

献帝时,刘繇及孙策一族先后割据江东,于会稽郡内析置十余县。初平三年(192年),分太末县置新安县 ,分乌伤县南乡置长山县 。兴平二年(195年),分诸暨县置吴宁县 。建安元年(196年),孙策分章安县南乡置松阳县 ,又分候官置建安、汉兴、南平三县 。建安四年,分太末县置丰安县 。建安十年(205年),分建安县、上饶县地置建平县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析太末县置遂昌县 ,析新安县置定阳县 。至建安末年,会稽郡至少领有二十六县。

六朝

三国吴时析置始宁县、永康县。太平二年(257年),釐东部临海之地置临海郡;治章安县 。永安三年(260年),釐会稽郡南部置建安郡,治建安县 。孙皓宝鼎元年(266年),又釐诸暨、剡县以南置东阳郡,治长山县 。改会稽之余暨县为永兴县 。

晋武帝泰始六年(270年),封孙吴降将孙秀为会稽公。太康元年(280年),灭吴,改会稽郡为会稽国。 西晋时,会稽国仅辖十县:山阴、上虞、余姚、句章、鄞、鄮、始宁、剡、永兴、诸暨。辖境大致相当于今绍兴市、宁波市除宁海、象山的其余地区及杭州市萧山区一带 。晋元帝建武元年(317年),封司马裒为琅邪王,改食会稽、宣城邑五万二千户,会稽郡成为琅邪国的支郡,太守改称内史。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年),会稽悼王司马脩之薨,无子,国除,内史改称太守。

刘宋、南齐两代无所改置,会稽郡仍领十县 。梁、陈于会稽郡置东扬州。

隋唐

隋开皇九年(589年),灭陈,改东扬州为吴州。省并山阴、上虞、始宁、永兴四县置会稽县,省并余姚县、鄞县、鄮县入句章县。大业初改为越州。大业三年(607年)改越州为会稽郡,领四县:会稽、句章、剡、诸暨。

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越州,领会稽、诸暨、山阴三县。武德七年,以姚州之余姚县来属。次年(625年),废鄞州为鄮县,废嵊州为剡县,并入越州,又省山阴县。仪凤二年(677年),分会稽、诸暨二县复置永兴县,天宝元年改为萧山县。垂拱二年(686年),分会稽县复置山阴县,与会稽县同城而治。天宝元年(742年),改越州为会稽郡,领七县:会稽、山阴、诸暨、余姚、剡、萧山、上虞。乾元元年(758年)复为越州。

人口

秦汉时,会稽郡是人口密度较低的地区。秦始皇曾徙天下罪人于山阴。七国之乱中,吴王刘濞征发吴国14岁以上、62岁以下的男子从军,得二十余万 。景帝令诸将“击反虏者,深入多杀为功。斩首捕虏比三百石以上皆杀,无有所置” 。汉军击败七国叛军时,已经“斩首十余万级” ,其中多半是吴军。故此时会稽郡人口应有不小的损失。

据今人葛剑雄推算,包括会稽郡在内的原刘濞吴国地区,自景帝三年至平帝元始二年的156年间,人口增长了0.88倍,年平均增长率约为4‰,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会稽郡26县共有223038户,1032604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79%。平均每县39716人,每户4.63人。除回浦县、冶县之外24县,人口密度约为每平方千米14.28人 。

新莽、东汉之际,不少中原移民避乱迁入会稽。顺帝永和五年分置吴郡前,会稽郡大约有287254户,1181978人。人口较西汉末年增加了近十五万人。顺帝永和五年(140年),吴郡13县析出,会稽郡户口减少了一半以上,有123090户,481196人。平均每县32080人,每户3.91人。经过汉末三国战乱,又因临海、建安、东阳三郡分出,西晋太康初年,会稽郡户数仅有三万。五胡乱华时,中原人口大量迁入吴越之地,会稽人口有所增加,但在晋末孙恩之乱中又有所损失。刘宋大明八年(464年),全郡有52228户,348014人,平均每县34801人,每户6.66人。隋大业三年(607年),户数为20271。唐天宝元年(742年),有90279户,529589人。

地志

行政长官

会稽守(前222年—前148年)

殷通,秦二世元年(前209年〕时“假”会稽守(代理郡守职务)。

会稽太守(前148年—9年)

庄助,后世避汉明帝讳改为严助,会稽吴人。武帝建元、元光之际任会稽太守,在职三年。

朱买臣,会稽吴人。元朔六年(前123年)任会稽太守。

鲁伯,琅邪人。约宣帝、元帝时在任。

刘交,字游君,沛人。成帝永始中在任。

会稽大尹(9年—25年)

会稽太守(25年—258年)

黄谠,汝南人。光武帝建武初年在任。

窦翔,建武初年在任。

第五伦,字伯鲁,京兆长陵人。建武二十九年(53年)在任。明帝永平中免职。

尹兴,永平中去职。

李就,东汉初年在任。

黄兢,约章帝时在任。

庆鸿,河南洛阳人,约在章帝、和帝之际在任。

张霸,字伯饶,蜀郡成都人。和帝永元中在任。

马棱,字伯威,扶风茂陵人,马援族孙。永元中在任。

赵牧,字仲师,长安人。和帝、安帝之际在任。

尹□,其名失载。颍川鄢陵人。和帝、安帝之际在任。

徐丹,安帝时在任。

杜宣,河内汲人。顺帝时在任。

陈重,字景公,豫章宜春人。顺帝时在任。

成公浮,顺帝、桓帝之际在任。

马臻,字叔荐,顺帝时在任,修筑鉴湖。

苦灼,不知何时在任。

刘宠,字祖荣,东莱牟平人。约在桓帝时为会稽太守。与汉末豫章太守刘宠同名。

傅世起,鲁人。桓帝初在任。

梁旻,梁冀从弟。约桓帝时在任。

唐凤,颍川人。桓帝、灵帝之际在任。

韦毅,灵帝初在任。

尹端,熹平二年去职。

徐珪,熹平中在任。

唐瑁,颍川人。约在灵帝、献帝之际任会稽太守。

郭异,字元平,南阳顺阳人。中平中为会稽太守。

王朗,东海郯人。献帝初平中在任。初平四年(190年)为孙策所逐。

孙策,献帝兴平中自任会稽太守。建安五年卒。

孙权,建安五年继孙策自任会稽太守。

淳于式,汉末建安中孙权所置会稽太守。

左恢,吴郡曲阿人。不知何时在任。

濮阳兴,陈留人,吴孙权时会稽太守。

车浚,南平人,孙吴时在任。

会稽相(258年—260年)

会稽太守(260年—280年)

郭诞,吴孙皓时会稽太守,凤凰三年(274年)免官。

戴昌,广陵人,孙吴后期在任。

会稽相(280年—310年代)

朱则,晋武帝太康中在任。

丁乂,晋武帝太康中在任。

张景,晋惠帝太安二年(303年)被李辰别帅石冰驱逐。

程超,晋惠帝太安二年(303年)由石冰任命。

贺循,字彦先,会稽山阴人,晋怀帝永嘉元年(307年)领。

会稽太守(310年代—317年)

庾琛,字子美,颍川鄢陵人,晋怀帝、愍帝之际在任。

诸葛恢,字道明,琅邪阳都人,晋愍帝建兴二年(314年)出任,晋元帝建武元年(317年)改为内史。

会稽内史(317年—402年)

诸葛恢,字道明,琅邪阳都人,晋元帝建武元年(317年)由太守改称,同年离任。

纪瞻,字思远,丹杨秣陵人,晋元帝建武元年(317年)在任。

熊远,字孝文,豫章南昌人,晋明帝太宁二年(324年)离任。

邓攸,字伯道,平阳襄陵人,晋明帝太宁二年(324年)在任。

周札,字宣季,义兴阳羡人,晋明帝太宁二年(324年)出任,同年被杀。

虞潭,字思奥,会稽余姚人,晋明帝太宁二年(324年)出任。

诸葛恢,字道明,琅邪阳都人,晋明帝时在任。

王舒,字处明,琅邪临沂人,晋成帝咸和三年(328年)在任。

庾冰,字季坚,颍川鄢陵人,晋成帝时在任。

何充,字次道,庐江灊人,晋成帝时在任。

孔愉,字敬康,会稽山阴人,晋成帝咸康五年(339年)出任,八年(342年)卒官。

王恬,字敬豫,琅邪临沂人,东晋时在任。

庾羲,颍川鄢陵人,东晋时在任。

王允之,字渊猷,琅邪临沂人,东晋时除,未到,卒。

王羲之,字逸少,琅邪临沂人,晋穆帝时在任。

王述,字怀祖,太原晋阳人,晋穆帝永和十年(354年)二月离任。

江虨,字思玄,陈留圉人,晋穆帝升平元年(357年)离任。

郗愔,字方回,高平金乡人,晋哀帝时在任。

王彪之,字叔武,琅邪临沂人,晋废帝兴宁三年(365年)十二月离任。

郗愔,字方回,高平金乡人,晋废帝太和二年(367年)九月离任。

司马道子,字道子,河内温人,琅邪王,晋简文帝咸安二年(372年)七月出领。

王荟,字敬文,琅邪临沂人,东晋时在任。

王蕴,字叔仁,太原晋阳人,晋孝武帝时在任。

谢玄,字幼度,陈郡阳夏人,晋孝武帝太元十三年(388年)卒官。

谢琰,字瑗度,陈郡阳夏人,晋孝武帝太元十三年(388年)出任。

孔安国,字安国,会稽山阴人,晋安帝隆安初在任。

谢輶,晋安帝隆安初伏诛。

王凝之,字叔平,琅邪临沂人,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十一月甲寅为孙恩所杀。

谢琰,字瑗度,陈郡阳夏人,晋安帝隆安四年(400年)五月丙寅为帐下都督张猛所杀。

王愉,太原晋阳人,晋安帝时在任。

虞啸父,会稽余姚人,晋安帝时在任。

会稽太守(402年—405年)

刘牢之,字道坚,彭城人,晋安帝元兴元年(402年)由桓玄任命,自缢而死。

会稽内史(405年—417年)

孔靖,字季恭,会稽山阴人,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在任。

何无忌,东海郯人,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到二年(406年)在任。

司马休之,字季预,河内温人,晋安帝义熙七年(411年)被免官。

孔靖,字季恭,会稽山阴人,晋安帝义熙八年(412年)到十年(414年)在任。

刘怀敬,彭城人,晋安帝义熙中在任,十三年(417年)改为太守。

会稽太守(417年—586年)

刘怀敬,彭城人,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年)由内史改称。

褚淡之,字仲源,河南阳翟人,宋武帝永初三年(422年)出任,宋文帝元嘉二年(425年)卒官。

谢方明,陈郡阳夏人,宋文帝元嘉二年(425年)出任,三年(426年)卒官。

张裕,字茂度,吴郡吴人,宋文帝元嘉十八年(441年)出任,十九年(442年)卒官。

孟顗,字彦重,平昌安丘人,宋文帝时在任。

刘思考,彭城人,宋文帝时在任。

羊玄保,太山南城人,宋文帝元嘉后期在任。

孔山士,会稽山阴人,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卒官。

刘袆,字休秀,东海王,彭城人,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到二十九年(452年)在任。

刘诞,字休文,隋郡王,彭城人,宋文帝元嘉二十九年(452年)到三十年(453年)在任。

顾琛,字弘玮,吴郡吴人,刘劭太初元年(453年)在任。

刘袆,字休秀,东海王,彭城人,宋孝武帝元嘉三十年(453年)到孝建元年(454年)在任。

刘昶,字休道,义阳王,彭城人,宋孝武帝孝建元年(454年)七月离任。

张畅,字少微,吴郡吴人,宋孝武帝孝建二年(455年)出任,大明元年(457年)卒官。

孔灵符,会稽山阴人,宋孝武帝时在任。

王鸿,琅邪临沂人,宋时在任。

王翼之,字季弼,琅邪临沂人,宋时在任。

何尚之,字彦德,庐江灊人,宋孝武帝大明四年(460年)卒官。

刘子尚,字孝师,豫章王,彭城人,宋孝武帝大明五年(461年)到八年(464年)领。

刘子房,字孝良,寻阳王,彭城人,宋前废帝景和元年(465年)到宋明帝泰始元年(465年)在任。

刘休若,巴陵王,彭城人,宋明帝泰始元年(465年)到二年(466年)在任。

张永,字景云,吴郡吴人,宋明帝泰始三年(467年)出任,四年(468年)五月离任。

王僧虔,琅邪临沂人,宋明帝时在任。

蔡兴宗,济阳考城人,宋明帝泰始六年(470年)到泰豫元年(472年)在任。

王琨,琅邪临沂人,宋明帝泰豫元年(472年)出任。

王延之,字希季,琅邪临沂人,宋后废帝时在任。

刘跻,字仲升,江夏王,彭城人,宋末在任。

萧子良,字云英,竟陵王,兰陵人,宋顺帝昇明三年(479年)到齐高帝建元二年(480年)在任。

萧曅,字宣照,武陵王,兰陵人,齐高帝建元二年(480年)到四年(482年)在任。

王敬则,晋陵南沙人,齐武帝永明三年(485年)免官,以寻阳公的身份领郡,四年(486年)离任。

沈文季,字仲达,吴兴武康人,齐武帝永明四年(486年)在任。

孙泓,齐武帝永明四年(486年)由唐宇之任命。

萧子隆,字云兴,隋郡王,兰陵人,齐武帝永明四年(486年)出任。

萧缅,字景业,兰陵人,齐武帝永明六年(488年)到八年(490年)七月在任。

萧昭胄,字景胤,竟陵王世子,兰陵人,齐武帝永明八年(490年)到十年(492年)在任。

萧子明,字云光,西阳王,兰陵人,齐武帝永明十年(492年)到齐郁林王隆昌元年(494年)在任。

王敬则,晋陵南沙人,齐郁林王隆昌元年(494年)到齐海陵王延兴元年(494年)在任。

王敬则,晋陵南沙人,齐明帝永泰元年(498年)四月举兵反。

萧宝源,字智渊,庐陵王,兰陵人,齐明帝永泰元年(498年)到齐和帝中兴二年(502年)在任。

萧伯游,字士仁,永阳嗣王,兰陵人,梁武帝天监元年(502年)四月出任,五年(506年)卒官。

萧机,字智通,安成国世子,兰陵人,梁武帝天监六年(507年)出任。

萧元简,字熙远,衡阳嗣王,兰陵人,梁武帝天监十三年(514年)离任。

萧续,字世䜣,庐陵王,兰陵人,梁武帝天监十三年(514年)到十六年(517年)在任。

萧纶,字世调,邵陵王,兰陵人,梁武帝天监十六年(517年)到十八年(519年)在任。

萧绎,字世诚,湘东王,兰陵人,梁武帝天监十八年(519年)出任。

萧纪,字世询,武陵王,兰陵人,梁武帝普通五年(524年)六月离任。

萧詧,字理孙,岳阳王,兰陵人,梁武帝中大同元年(546年)解领。

陈霸先,字兴国,吴兴长城人,梁元帝太清五年(551年)十一月到六年(552年)七月领。

张彪,梁敬帝绍泰元年(555年)被陈霸先诛杀。

陈蒨,字子华,吴兴长城人,梁敬帝绍泰二年(556年)到陈武帝永定元年(557年)在任。

陈宝应,晋安候官人,陈武帝永定元年(557年)到三年(559年)领。

沈恪,字子恭,吴兴武康人,陈武帝永定三年(559年)到陈文帝天嘉二年(561年)在任。

徐度,字孝节,安陆人,陈文帝天嘉二年(561年)除,未行。

沈钦,吴兴武康人,陈文帝天嘉二年(561年)出任。

蔡景历,字茂世,济阳考城人,陈宣帝太建元年(569年)出任。

陈伯山,字静之,鄱阳王,吴兴长城人,陈朝时在任。

会稽内史(586年—589年)

陈伯智,字策之,永阳王,吴兴长城人,陈后主时领。

会稽郡太守(607年—621年)

会稽郡太守(742年—758年)

国主

孙吴会稽国(258年—260年)

西晋会稽国(270年—310年代)

东晋会稽国(317年—402年,405年—417年)

南朝陈会稽国(586年—589年)

相关条目

吴郡

丹阳郡

山阴县

吴县

注释

^ 会,拼音:kuài,注音:ㄎㄨㄞˋ,读若 快 ,吴语读若 贵 。

 

参考文献

王先谦,《汉书补注》,中华书局影印虚受堂本

王先谦,《后汉书集解》,中华书局影印虚受堂本

晋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宋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南齐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陈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隋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旧唐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严耕望,1948,《两汉太守刺史表》,上海:商务印书馆

谭其骧等,1974,《中国历史地图集》,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

葛剑雄,1986,《西汉人口地理》,北京:人民出版社

周振鹤,1987,《西汉政区地理》,北京:人民出版社

李晓杰,1999,《东汉政区地理》,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鲁迅辑录古籍丛编》,1999,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周振鹤,2006,《汉书地理志汇释》,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辛德勇,《秦始皇三十六郡新考》,《文史》2006年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稽姓郡望会稽郡
稽姓的郡望主要有会稽郡。会稽郡:秦初置。在今江苏省东南部及浙江省西部一带。治所吴县,即今江苏省苏州市。会稽郡(“会”,音kuài,又guì),中国古代郡名,位于长江下游江南一带。于公元前222年(秦朝)置郡,郡治山阴县(今浙江省绍兴市),历史上曾管辖春秋时长江以南的越国和吴国故地。西汉初曾先后为楚王韩信、荆王刘贾、吴王刘濞的领地。七国之乱后复置,又名吴郡。西汉末年,会稽郡辖境大致相当于今江苏南部、上海西部、浙江大部以及福建部分地区,是当时辖境最广的郡之一,隶属于监察区扬州刺史部。东汉中期,分会稽郡浙江以北诸县置吴郡。会稽郡治移回山阴县(今浙江省绍兴市),领十五县。三国吴时分会稽郡置临海郡(今浙江省东南一带)、建安郡(今福建省)、东阳郡(今浙江金华、衢州一带)。西晋至南朝末年,会稽郡仅辖今绍兴市和宁波市一带。隋文帝灭陈,废会稽郡,置吴州。隋炀帝改吴州为越州,后又改为会稽郡。唐初复置越州,唐玄...
· 郡望之会稽郡
会稽郡(会,拼音:kuài,读若快),中国古代郡名,位于长江下游江南一带。秦朝置,郡治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城区),辖春秋时长江以南的吴国、越国故地。西汉初曾先后为楚王韩信、荆王刘贾、吴王刘濞的领地。七国之乱后复置,又名吴郡。西汉末年,会稽郡辖境大致相当于今江苏南部、上海西部、浙江大部以及福建地区,是当时辖境最为广阔的一郡,隶属于监察区扬州刺史部。东汉中期,分会稽郡浙江以北诸县置吴郡。会稽郡治所移至山阴县(在今浙江绍兴城区),领十五县。[三国吴时分会稽郡置临海郡(今浙江东南部)、建安郡(今福建)、东阳郡(今浙江衢州、金华一带)。西晋至南朝末年,会稽郡仅辖今绍兴、宁波一带。隋文帝灭陈,废会稽郡,置吴州。隋炀帝改吴州为越州,后又改为会稽郡。唐初置越州,唐玄宗改越州为会稽郡,唐肃宗时复为越州,会稽郡遂不复存在,之后作为越州、绍兴的别称。秦朝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灭楚。二十五年(前222年)...
· 阚氏郡会稽郡
简要介绍:会稽郡因会稽山得名。相传夏禹时即有会稽山之名,会稽即会计之意。《会稽郡(会,拼音:kuài,读若快),中国古代郡名,位于长江下游江南一带。秦朝置,郡治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城区),辖春秋时长江以南的吴国、越国故地。西汉初曾先后为楚王韩信、荆王刘贾、吴王刘濞的领地。七国之乱后复置,又名吴郡。西汉末年,会稽郡辖境大致相当于今江苏南部、上海西部、浙江大部以及福建地区,是当时辖境最为广阔的一郡,隶属于监察区扬州刺史部。东汉中期,分会稽郡浙江以北诸县置吴郡。会稽郡治所移至山阴县(在今浙江绍兴城区),领十五县。三国吴时分会稽郡置临海郡(今浙江东南部)、建安郡(今福建)、东阳郡(今浙江衢州、金华一带)。西晋至南朝末年,会稽郡仅辖今绍兴、宁波一带。隋文帝灭陈,废会稽郡,置吴州。隋炀帝改吴州为越州,后又改为会稽郡。唐初置越州,唐玄宗改越州为会稽郡,唐肃宗时复为越州,会稽郡遂不复存在,之后作为越州、绍兴...
· 寿姓郡会稽郡
简要介绍:会稽郡,中国古代郡名,位于长江下游江南一带。秦朝置,郡治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城区),辖春秋时长江以南的吴国、越国故地。西汉初曾先后为楚王韩信、荆王刘贾、吴王刘濞的领地。七国之乱后复置,又名吴郡。会稽郡,中国古代郡名,位于长江下游江南一带。秦朝置,郡治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城区),辖春秋时长江以南的吴国、越国故地。西汉初曾先后为楚王韩信、荆王刘贾、吴王刘濞的领地。七国之乱后复置,又名吴郡。西汉末年,会稽郡辖境大致相当于今江苏南部、上海西部、浙江大部以及福建地区,是当时辖境最为广阔的一郡,隶属于监察区扬州刺史部。东汉中期,分会稽郡浙江以北诸县置吴郡。会稽郡治所移至山阴县(在今浙江绍兴城区),领十五县。三国吴时分会稽郡置临海郡(今浙江东南部)、建安郡(今福建)、东阳郡(今浙江衢州、金华一带)。西晋至南朝末年,会稽郡仅辖今绍兴、宁波一带。隋文帝灭陈,废会稽郡,置吴州。隋炀帝改吴州为越州,后又改...
· 郡望之会稽郡
会稽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己卯,公元前222年)于原吴、越地置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辖境包括有江南、浙江省大部及皖南一部。西汉武帝元封五年(乙亥,公元前106年),会稽郡受督于扬州刺史部,时领二十六县,在今浙江省境内有十八县。东汉朝永建四年(己巳,公元129年)分吴、会稽为二郡,会稽移治山阴(今浙江绍兴),有浙闽之地。西汉时期辖地在今江苏省长江以南、茅山以东、浙江省大部份(仅天目山、淳安县西部小部分地区除外)、安徽省水阳江流域以东及新安江、率水流域一带及福建全省。三国时期孙吴国分设临海(今浙江台州)等郡后,其辖境缩小。西晋朝太康二年(辛丑,公元281年),以会稽地封骠骑将军孙秀,以郡为国,称会稽国。隋朝开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平陈,省郡县,废会稽郡为越州,后又分山阴县置会稽县。清朝顺治年间(公元1644~1661年)移治到山阴县(今浙江绍兴)。民国时期合会稽、山阴二县为绍兴县。...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