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四十二章经》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75
转发:0
评论:0
《四十二章经》,全称《佛说四十二章经》。佛教经典。共一卷。相传此经为中国第一部汉译佛经,但由于中国文献中对此经的传译、名称及性质等记载多不相同,因而引起中外学者的长期争论,至今仍未取得一致的意见。早在东汉延熹九年(166年)襄楷上书醒帝时就曾引用此经云:“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爱,精之至也。天神遗以好女,浮屠曰:‘此但革囊盛血’,遂不眄之。其守一如此。”所谓“不三宿桑下”,源于此经“树下一宿”;“革囊盛血”乃引此经“革囊众秽”。此后,三国时《法句经序》、东晋郗景兴的《奉法要》亦曾引此经,足见汉晋间此经已为佛教界所熟知。中国现存早最的佛教经录《出三藏记集》中,《四十二章经》已见著录:“《四十二章经》一卷,《旧录》云:《孝明皇帝四十二章》,安法师(东晋道安——引者)所撰录阙此经。”并于其补充说明中提及明帝遣使者赴西域求法,“于月支国遇沙门竺摩腾译写此经还洛阳”。梁慧皎《高僧传》卷一《竺法兰...

《四十二章经》,全称《佛说四十二章经》。佛教经典。共一卷。相传此经为中国第一部汉译佛经,但由于中国文献中对此经的传译、名称及性质等记载多不相同,因而引起中外学者的长期争论,至今仍未取得一致的意见。早在东汉延熹九年(166年)襄楷上书醒帝时就曾引用此经云:“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爱,精之至也。天神遗以好女,浮屠曰:‘此但革囊盛血’,遂不眄之。其守一如此。”所谓“不三宿桑下”,源于此经“树下一宿”;“革囊盛血”乃引此经“革囊众秽”。此后,三国时《法句经序》、东晋郗景兴的《奉法要》亦曾引此经,足见汉晋间此经已为佛教界所熟知。 中国现存早最的佛教经录《出三藏记集》中,《四十二章经》已见著录:“《四十二章经》一卷,《旧录》云:《孝明皇帝四十二章》,安法师(东晋道安——引者)所撰录阙此经。”并于其补充说明中提及明帝遣使者赴西域求法,“于月支国遇沙门竺摩腾译写此经还洛阳”。梁慧皎《高僧传》卷一《竺法兰传》称,竺法兰与摩腾俱至洛阳,“译《十地断结》、《佛本生》、《法海藏》、《僧本行》、《四十二章》等五部。移都寇乱,四部失本,不传江左,唯《四十二章经》今见在,可二千余言。汉地见存诸经,唯此为始也”。 如前所述,《四十二章经》遂被认为东汉时业已出现,汉地译经,以此为始,并定译经时间为明帝永平十年(67年)。不过现存经本,文辞雅丽,非汉译原貌,故常令人置疑。据隋费长房《历代三宝记》所载,此经原有二译,其一为东汉时译(已佚)。其一为吴支谦译,是“第二出,与摩腾译者小异。文义允正,辞句可观”,故得流传。唐以后又屡有改易。 此经现存各种版本十余种,大别可分三类:①高丽本,宋、元、宫诸本略同;②宋真宗注本,明南藏始收入。唯仅录经文及序。明正德间僧德经刻本,从南藏,但仅载其师道孚之序及僧道深之跋,而删注本之序。清乾隆间,诏译为满文,后又命译为藏文、蒙文,亦依真宗本;③宋守遂注本,今流传者多为此本。高丽本近于原本,宋真宗注本及守遂注本俱失真,而守遂本篡改尤甚。三本皆无具体章名,明了童《四十二章经补注》本及清续法的《四十二章经疏钞》本分别标注四十二章名,但文字各不相同。 此经内容,据高丽本全属小乘佛教无常、无我、涅槃寂静等教义,而守遂本则增“见性学道”、“无修无证”等大乘教义。又据高丽本各章同容,多与汉译阿含经及巴利经部相同,可知此经原本系类似巴利《经集》之类的“经抄”。高丽本文字质朴,内容虽然简单,但条理清晰,自成体系,可见原本当来自印度。 此经注疏除前述宋真宗注本及守遂注本外,尚有明智旭《四十二章经解》1卷,了童《四十二章经补注》1卷,道霈《四十二章经指南》1卷;清续法《四十二章经疏钞》5卷;现代还有丁福保《四十二章经笺注》等。日本有良定《四十二章经注》1卷,灵空《四十二章经解事义》1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佛说四十二章经
题解据传永平七年(一说永平三年),汉明帝夜梦金人,召群臣解梦说金人为佛,于是派遣使者前往天竺。于月支国遇摄摩腾,写得“佛经四十二章”并获画像。永平十年,使者携摄摩腾和竺法兰返国,获汉明帝接见。后于雒阳立白马寺,译出《四十二章经》。《四十二章经经序》说:“遣使者张骞、羽林中郞将秦景、博士弟子王遵等十二人至大月支国写取佛经四十二章”,惟张骞当时早逝世许久,此说有误。吕澂认为“四十二”为其章数与某些经论的记载均以四十二之数有关,而印顺认为“四十二”在印度为根本数,为佛教众所熟悉,因而用以叙述菩萨行位(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共为四十二位,象征成佛的四十二个阶段)。民间讲经则传有:“佛成道后,外道比丘的四十二人,将他们所不懂的、疑难的,说出来请佛解释,所以全部共分四十二段”。传译《佛说四十二章经》东汉时,佛教从西域传入中原,《四十二章经》也随之从大月氏传入。《后汉书》中记载襄楷在延熹...
· 《四十二章经》主要内容
佛教经典(以小大乘摄集而成)。一卷。东汉时竺法兰、迦叶摩腾合译。成书于汉永平十一年(68年)。据《高僧传》卷一、《出三藏记集》卷二等载,竺法兰、迦叶摩腾均为中印度人,永平十年应汉使邀请来到洛阳。竺法兰除译出本书外,还译有《十地断结经》、《佛本生经》、《法海藏经》、《佛本行经》等。本书为最早的汉译佛经。共有四十二章,各章内容大略如下:一说出家沙门行道得果和四果的意义;二说沙门道法应少欲知足;三说十善恶业和在家修五戒十善亦能得道;四说有过应悔,改过灭罪,后会得道;五说以慈心对恶人;六说人以恶来反祸自身,如送礼不纳还自持归;七说恶人害贤者,如仰天而睡,又如逆风以土坌人还污己身;八说博施福大;九说随喜人施亦得福;十说较量施福何者最大;十一说天下有五难;十二说垢去明存,犹如磨镜;十三说行道见谛,如持火炬入暗室,其冥自灭;十四说心垢(三毒五盖)尽,乃知生死所趣,诸佛国土道德所在;十五说行道者善,志与道...
· 《四十二章经》所蕴含的精神宝藏
文化精粹熟悉金庸大师《鹿鼎记》的人一定对《四十二章经》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其整个故事正是以各路人等争夺这些经书为线索而展开叙述的。在文中,为了抢夺这件宝贝,江湖上的各路人马杀得人仰马翻,鬼哭狼嚎,不惜以生命为代价。最后真相大白后才发现,原来众人关注的并不是这些书上的经文,而是隐藏在其中的宝藏。那么,《四十二章经》是否与小说上的众多人物一样,仅仅是金大师为了情节需要而杜撰的吗?既然《四十二章经》为佛教经书,那么就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说起。佛教本为古印度的宗教,据记载,西域佛教国大月氏使臣伊存来汉朝,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公元前2年,景卢从伊存受《浮屠经》,从此佛教得到合法地位。不过,此时佛教在中国并未被广泛接受,直到东汉明帝时期,这种局面才有所改变。汉明帝是东汉第二代皇帝,光武帝刘秀之子。明帝在位期间,基本上消除了因王莽虐政而引起的周边少数民族侵扰的威胁,使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得到了恢复和...
· 论语十二章
论语十二章论语十二章,文言文,孔子,修养,子夏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
· 《鹿鼎记》中韦小宝偷走的《四十二章经》存在吗?
导读:熟悉金庸大师《鹿鼎记》的人一定对《四十二章经》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其整个故事正是以各路人等争夺这些经书为线索而展开叙述的。在文中,为了抢夺这件宝贝,江湖上的各路人马杀得人仰马翻,鬼哭狼嚎,不惜以生命为代价。最后真相大白后才发现,原来众人关注的并不是这些书上的经文,而是隐藏在其中的宝藏。那么,《四十二章经》是否与小说上的众多人物一样,仅仅是金大师为了情节需要而杜撰的吗?既然《四十二章经》为佛教经书,那么就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说起。佛教本为古印度的宗教,据记载,西域佛教国大月氏使臣伊存来汉朝,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公元前2年,景卢从伊存受《浮屠经》,从此佛教得到合法地位。不过,此时佛教在中国并未被广泛接受,直到东汉明帝时期,这种局面才有所改变。汉明帝是东汉第二代皇帝,光武帝刘秀之子。明帝在位期间,基本上消除了因王莽虐政而引起的周边少数民族侵扰的威胁,使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得到了恢复和发...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