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刘海蟾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744
转发:0
评论:0
姓名一说刘海蟾名哲,或作喆,字玄英,又作元英,五代时期后梁燕国广阳(今北京市大兴区)人,又说滨州渤海县(今山东省滨州市)人,寄籍广阳。或曰辽国燕州广阳(今北京市房山区良乡)人。刘海一直被质疑是虚构人物,其人生平众说纷纭,因为有关刘海的描述只出现在野史、小说与道教典籍如《吕帝圣迹纪要》等,正史并无其人之记载。简介相传,海蟾出身门阀,长于经史,少举明经甲科,为刘仁恭礼聘为卢龙节度使镇府司马、都知兵马使、检校大理寺少卿、国子监祭酒。刘仁恭之子刘守光自立为王,而后称帝,刘海蟾拜为宰相。但海蟾好黄老之术,治民宽简,因守光攻击父兄,劳役百姓,施政无道,屡劝不听,海蟾颇为失意。一日,遇八仙之中的锺离权点化,锺离权取铜钱与鸡蛋各十枚相叠(这是春秋时期晋灵公“危如累卵”的典故),问:“危乎?”刘答曰:“危甚矣。”锺离曰:“相公性命,俱危更甚。”言毕,打破鸡蛋,辞去。海蟾知功名难恃,灾祸将至,于是弃官修道,入...

姓名

一说刘海蟾名 哲 ,或作 喆 ,字 玄英 ,又作 元英 ,五代时期后梁燕国广阳(今北京市大兴区)人,又说滨州渤海县(今山东省滨州市)人,寄籍广阳。或曰辽国燕州广阳(今北京市房山区良乡)人。刘海一直被质疑是虚构人物,其人生平众说纷纭,因为有关刘海的描述只出现在野史、小说与道教典籍如《吕帝圣迹纪要》等,正史并无其人之记载。

简介

相传,海蟾出身门阀,长于经史,少举明经甲科,为刘仁恭礼聘为卢龙节度使镇府司马、都知兵马使、检校大理寺少卿、国子监祭酒。

刘仁恭之子刘守光自立为王,而后称帝,刘海蟾拜为宰相。但海蟾好黄老之术,治民宽简,因守光攻击父兄,劳役百姓,施政无道,屡劝不听,海蟾颇为失意。一日,遇八仙之中的锺离权点化,锺离权取铜钱与鸡蛋各十枚相叠(这是春秋时期晋灵公“危如累卵”的典故),问:“危乎?”刘答曰:“危甚矣。”锺离曰:“相公性命,俱危更甚。”言毕,打破鸡蛋,辞去。

海蟾知功名难恃,灾祸将至,于是弃官修道,入山时遇吕洞宾,拜为师表,成为了点化他的钟离权的再传弟子,自号 海蟾子 ,至华山隐居,又入代州凤凰山、长安终南山潜心修炼。

海蟾著有《还金篇》、《黄帝阴符经集解》等,与张无梦、种云溪、陈希夷等为。弟子张紫阳、董凝阳。

刘海蟾相传为道教全真五祖之一,全真教“海蟾派”始祖。元世祖忽必烈封其为“ 海蟾明悟弘道真君 ”,元武宗加封为 帝君 。

轶事

刘海戏金蟾

刘海蟾(刘操)道号 海蟾子 ,民间传说“刘海戏金蟾”故事,后人以此把“ 刘海蟾 ”讹传成“ 刘海 ”的称呼。

俗有“刘海戏金蟾,一步一吐钱”之说。神话中,刘海蟾之亲人为官甚贪,但因尚知修道,死后未被贬入地狱,被化作三足金蟾投入东海之中,归龙王管辖。刘海蟾得道后,想要解救金蟾,以一串金钱钓三足蟾出海,(盖因三足蟾性贪,见金钱便咬)负于肩上,是为“刘海戏金蟾”,而这金蟾(传说中三足的蟾蜍名叫“金蟾”),走一步,能吐一枚铜钱。刘海蟾走到哪,就把钱撒到哪,周济穷人,而刘海蟾也被视为有财神的能力。

发型

相传刘海蟾有长生不老,返老还童之术,故画像多作少年貌,而他喜将头发梳至额前,长度齐眉,故今日称覆额的头发为刘海(或作浏海)。

参考资料

《通俗编》

《列仙全传》

《金莲正宗记》

《海蟾刘真人略志》

《金莲正宗仙源像传》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民间文学—民间传说—刘海与金蟾
相传,在荥阳檀山脚下住着一个穷苦的打柴人,名叫刘海。他父母双亡,吃不饱,穿不暖,靠上山打柴苦熬日子。有一年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刘海顶风冒雪,上山砍柴,希望能换回点粮米度日。他挥动着斧头砍呀砍呀,不知砍了多久,才砍够了两大捆柴,正准备挑柴下山,忽然听到一阵呼救声,寻声找去,不见人影,却见一棵大树下,一条长蛇正扑向一只金蟾,金蟾左躲右闪,遍体是伤,十分危险。刘海急中生智,大喝一声,挥起扁担向蛇头打去,蛇摆了几下尾巴,便不动了。刘海找了些草药嚼碎涂在金蟾的伤口上,那金蟾突然说话了:“谢谢您,恩人!您会得到幸福的。说完,从嘴里吐出一卷画来,送给刘海,说:“以后,您如遇上为难事>在画面上轻轻拍三下,我会来帮助您的。”说完,突然不见了。回到家中,刘海展开画卷一看,只见画面上画着一只漂亮的三脚金蟾,他小心翼翼地把画挂在墙壁上,奇怪的事情发生了:米缸满了,锅里出现了香喷喷的饭菜。他刚把画取下来...
· 彭蟾
彭蟾,唐朝诗人。生卒年月,籍贯生平不详。字东蟾,好学不仕。诗一首。
· 蟾蜍
习性蟾蜍虽然在陆地生活,但产卵时必须找一个合适的水塘,雄性负责寻找合适的水体,雌性被其叫声吸引,体外受精,卵在水中发育成蝌蚪,以水藻为食,成体捕食昆虫、蜗牛等,一般为夜行性动物,冬季在泥底冬眠。负子蟾产卵带弯曲到背上,将卵产于海绵状背部软化皮肤的小窝中孵化,经过蝌蚪阶段,直到成为幼体后才离开母体。药用蟾蜍在很早之前就是药引。《本草纲目》载“蟾蜍入阳明经,退虚热,行湿气,杀虫,为疳病、痈疽、诸疮要药也。”沈约《宋书》载:“张收尝为猘犬所伤。食虾蟆鲙而愈。”文化“癞虾蟆想吃天鹅肉”是一句俗语,《水浒传》、《红楼梦》以及《镜花缘》都提过。由于中国古代传说中,月亮上有蟾蜍,所以蟾蜍在古文中常被用来指代月亮。
· 白玉蟾
生平本姓葛名长庚。后来母亲改嫁,继为白氏子,遂易姓白,又名白玉蟾。白玉蟾年少聪明,7岁赋诗,9岁时能背诵《周易》、《尚书》、《诗经》、《春秋》等儒家9经。21岁那年在信中称自己“三教之书,靡所不究”,后来又说,“世间有字之书,无不经目”。然而白玉蟾初试科举却落选。据说是因为考官认为他太过骄狂。据说白玉蟾后到儋耳山修道,并遇见道教金丹派南宗四祖陈楠,陈楠授之以丹法、雷法。后宋宁宗诏征赴阙,召对称旨,封为“紫清明道真人”。嘉定十年(1217年),白玉蟾收彭鹤林与留元长为弟子。后白玉蟾立“建宗传法”之所,“四方学者,来如牛毛”。改变了张伯端至陈楠以来南宗一般单传的历史。白玉蟾主张性命双修。他在《无极图说》中谓:“道也,性与命而已。性无生也,命有生也。无者万物之始也,有者万物之母也。一阴一阳之谓道,生生不穷之谓易。易即道也。”道教神霄派也奉他为本派祖师之一。白玉蟾撰有多种雷法著作。《道法会元》收录...
· 白玉蟾
白玉蟾(1194-1229)南宋道人,原名葛长庚,字以阅,号_庵、海琼子、武夷散人。祖籍福建闽清县。出生于海南岛琼州,后来母亲改嫁,继为白氏子,遂易名白玉蟾,字象甫,号海南,又号琼山道人。幼天资聪敏颖异,七岁能诵九经,十二岁举童子笠。再后则遇泥妨真人陈翠虚,携入罗浮,凡九年始得其道。遍游江南名山胜地。宋宁宗嘉定间,诏征赴阙,召对称旨,封为紫清明道真人,命馆太乙宫,一日,不知所往。平生“蓬头跣足,一衲弊甚”,然神清气爽。每往来于名山大刹,神异莫测,时称其入水不濡,逢兵不害。白玉蟾博洽群书,能诗善赋,工书擅画。为人豪爽侠义,狂饮而不醉,常乘酒兴即席挥毫,所作篆、隶、草书,所画人物、梅竹,恣肆超妙、奇拔俊逸,在闽浙、粤、赣、鄂一带颇有影响。近代一些书画家的梅花、草书亦源于白氏。著有《海琼集》、《道德宝章》、《罗浮山志》等书。中国历史上曾经涌现出许多有文化修养、多才多艺、技法高超的释道僧人,如隋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