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林益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75
转发:0
评论:0
传记林益于1959年出生于中国福建福州。他于1982年在西北大学(西安)获得了理论数学学士学位、1984年获得一般拓扑学硕士学位。在1985年至1988年期间,他在美国奥本大学的BenFitzpatrick的指导下学习并于1988年获得博士学位。在1990至1991年期间,他在匹兹堡卡内基·梅隆大学的StephenFienberg的指导从事统计学的博士后研究。从1988年之今,林益任教于宾夕法尼亚州立高等教育系统(SlipperyRock校区数学系)。从1988年到1992年,他任助理教授;从1992年到2002年,任副教授;从2002年起,在任数学教授。1997年夏季,林益担任德国国家信息技术研究中心的GMD计算机工程及软件技术学院的访问教授。1997年至2002年,林益担任河南农业大学(郑州)系统工程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的客座教授。1998年以来,是河北经济贸易大学(石家庄)的兼职教授。2...

传记

林益于1959年出生于中国福建福州。他于1982年在西北大学(西安)获得了理论数学学士学位、1984年获得一般拓扑学硕士学位。在1985年至1988年期间,他在美国奥本大学的Ben Fitzpatrick的指导下学习并于1988年获得博士学位。在1990至1991年期间,他在匹兹堡卡内基·梅隆大学的Stephen Fienberg的指导从事统计学的博士后研究。从1988年之今,林益任教于宾夕法尼亚州立高等教育系统(Slippery Rock校区数学系)。从1988年到1992年,他任助理教授;从1992年到2002年,任副教授;从2002年起,在任数学教授。1997年夏季,林益担任德国国家信息技术研究中心的GMD计算机工程及软件技术学院的访问教授。1997年至2002年,林益担任河南农业大学(郑州)系统工程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的客座教授。1998年以来,是河北经济贸易大学(石家庄)的兼职教授。2001年至2004年任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的客座教授。2004年 - 2006年是重庆当代系统科学研究院的名誉顾问。2000年到现在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客座教授和博士生指导老师;2008年至今,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灰色系统理论研究所的执行主席;2009-2011年为,国防科技大学(长沙)数学与系统科学系的特聘教授。 2009年以来,林益担任世界控制论和系统组织董事会的董事。

数年来林益数次全球讲学并举办各种全球性大型会议,这些会议涉及来自8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学者和50多个不同学科的代表。他是一般系统研究国际学会(IIGSS)的创始人之一,并自1993年该学会成立以来一直担任该学会的主席。自2008年以来,林益一直是“系统评价,预测和决策”系列丛书的编辑,该丛书由世界著名CRC Pressof泰勒和弗朗西斯集团CRC出版社出版。 1999年,林益荣获诺伯特•维纳最优秀论文奖(Kybernetes1998年卷)。 2002年,因为一篇被高度赞扬的论文(2001年),林益的一项工作被Literati Club评以嘉奖。 2002年,林益的一篇联名论文被世界控制论和系统组织评为第12届国际大会WOSC最佳论文。同年,林益入选了WOCS荣誉院士 。

研究工作

林益的研究涵盖了从数据分析到守恒定律,从宇宙的基本结构到家庭的种种奥秘,从人类文明的潜在规律到人的自然禀赋,等题材的广泛领域。尽管如此,他的大部分科研工作主要出现在系统理论与应用、数学与系统建模和基础数学领域。

系统研究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林益在George Jiri Klir,Mihajlo D. Mesarovic和 Yasuhiko Takahara的影响下从事研究多关系系统的一般理论 ,并把该理论应用于科学领域的不同方向,包括公共卫生,社会学,材料科学等等。他在这方面的工作已被认定为当代数学系统论的代表作。自1995年以来,在IIGSS名义下,林益定期举办了系统研究和应用的多种国际会议。

溃变理论

出于对一般系统混乱的继续研究,从1995年开始,为了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测的精度,林益同Shoucheng OuYang一起联合建立了研究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溃变现象的溃变理论。在1998年林益编辑出版了题为 “Mystery of Nonlinearity and Lorenz’s Chaos” 的专著。在随后的一年里,林益及同事等部门收到了来自一千多位学者的来信。这方面的工作成果已经被成功地运用于中国几个省份的天气预报实践 。

灰色系统理论

始于1997年年初,林益与刘思峰一起研究在部分知道与部分不知道的情况下数据分析的新理论。这个理论最初由华中科技大学(武汉)邓聚龙创立的,他于1982年在国际期刊《Systems and Control Letter》(当时由Roger W. Brockett编辑)发表了题为《Control problems of grey systems》的论文。 2007年,他们成立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灰色系统研究研究所,并开创了命名为“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rey Systems and intelligent Services”的IEEE会议系列。

危机中的数学基础

1987年受Ronald Mickens邀请, 林益和Vanderbilt University(美国范德比尔特(Vanderbilt)大学的Wendell Holladay教授、University of Chicago(芝加哥大学)大学的Saunders Mac Lane教授、英国剑桥大学的John Polkinghorne教授、以及其他人,在诺贝尔物理奖得主Eugene P. Wigner“数学不合理的成效性”的论断上从系统研究的角度表达了他的意见。为了继续这个工作,在1997年林益(与同事一起)研讨了的物理世界可知性问题。然后在2008年,林益在国际期刊Kybernetes客编了关系数学基础第四次危机的特别卷,并指出为什么第二次和第三次危机在历史上没有得到解决的技术细节。

系统的yoyo模型

在他的1998 年和2002年工作的基础上,2008年林益对一般系统理论正式提出了一个新的模型。该模型称作系统yoyo,希望这种模型可以像欧氏空间在现代数学中的作用一样在系统科学的研究中发挥作用。结果发现,该模型可以很自然地应用于研究各种类型的组织和结构。

演化科学

基于他的溃变理论及在灾害性天气的预测与系统建模方面的工作,林益,Shoucheng OuYang及溃变理论研究中心的其他成员一起研究了现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出现在中国,为什么尽管在预测(近乎)零概率灾害性天气实践中几乎不可能的情况下,微积分这样的理论仍然可以获得巨大成功。在指出现代科学的局限性之后,林益与他的同事一起在先解决了什么时间的问题以后,描绘了后现代科学将是怎么样子的 。

出版物

林益已经发表了三百多篇研究论文和三十多部专著及专辑。

代表性专著及专辑

• 2010. Yi Lin and Shoucheng OuYang. Irregularities and Prediction of Major Disasters, CRC Press. • 2008. Yi Lin. Systemic Yoyos: Some Impacts of the Second Dimension, Taylor and Francis. • 2008. Yi Lin (guest editor). Systematic Studies: The Infinity Problem in Modern Mathematics. Kybernete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s, Cybernetics, and Management Science, vol. 37, no. 3 – 4, pp. 387 – 578. • 2006. Sifeng Liu and Yi Lin. Grey Information: Theory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Springer. • 2003. Xiangjun Feng, Paul B. Gibson and Yi Lin (guest editors). Some New Theories about Time and Space. Kybernete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s and Cybernetics, vol. 32, nos. 7/8, pp. 933 - 1202. • 2002. Yong Wu and Yi Lin. Beyond Nonstructural Quantitative Analysis: Blown-Ups, Spinning Currents and the Modern Science. World Scientific. • 1999. Yi Lin. General Systems Theory: A Mathematical Approach. Kluwer Academic and Plenum Publishers. • 1998. Yi Lin (Guest Editor). Mystery of Nonlinearity and Lorenz’s Chaos. A special double issue of Kybernete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s and Cybernetics, vol. 27, nos. 6 & 7. Pp. 605 -- 854.

代表性论文

• 2010. Yi Lin and Bailey Forrest. The state of a civilization. Kybernete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ybernetics, Systems and Management Science, vol. 39, no. 2, pp. 343 – 356. • 2009. Yi Lin and Dongyun Yi. Yoyo structures of general systems and Newton’s laws of motion. Journal of Air Force Engineeri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vol. 10, no. 5, pp. 70 – 75. • 2009. Yonghong Hao, Yajie Wang, Yuen Zhu, Yi Lin, Jet-Chau Wen, Tian-Chyi J. Yeh. Response to Karst springs to climate change and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The Niangziyuan Springs, China. Progress in Physical Geography, vol. 33(5) pp. 634 - 649. • 2008. Yi Lin and Dillon Forrest. Economic yoyos and Becker’s Rotten Kid Theorem. Kybernete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s and Cybernetics, vol. 37, no. 2, pp. 297 - 314. • 2008. Yi Lin and Jesus Valencia. Grey analysis of Colombian migration. The Journal of Grey Systems, vol. 20, no. 1, pp. 5 - 20. • 2008. Yi Lin, Wujia Zhu, Ningsheng Gong, and Guoping Du. Systemic Yoyo Structure in Human Thoughts and the Fourth Crisis in Mathematics. Kybernete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s and Cybernetics, vol. 37, no. ¾, pp. 387 – 423. • 2007. Yi Lin. Systemic yoyo model and applications in Newton’s, Kepler’s Laws, etc. Kybernete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s and Cybernetics, vol. 36, no. 3/4, pp. 484 - 516. • 2006. Yi Lin and Sifeng Liu. Solving Problems with incomplete information: a grey systems approach. Advances in Imaging and Electron Physics, published by Elsevier, Oxford, UK. Vol. 141, pp. 77 – 174. • 2003. Yi Lin. Some recent progresses in applied mathematics (II). J. of Pure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vol. 19, no. 1, pp. 5 - 11. • 2002. K. D. Liu, Yi Lin and L. G. Gao. Unascertained rationals and subjective uncertain information. Systems Analysis Modelling Simulation, vol. 42, pp. 343 – 358. • 2002. Yi Lin, R. DeNu and N. Patel. True distance fit of exponential curves and tests of applications. International J. of Applied Mathematics, vol. 9, no. 1, pp. 49 – 68. • 2001. Yi Lin. Differential and integral calculus on discrete time series data. Proceedings of the 1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s Science, Volume I: Plenary and Invited Papers: Systems Theory and Control Theory, pp. 123 - 131. Also, Systems Science, vol. 27, no. 3, pp. 49 - 58. • 2001. S. C. OuYang, Yi Lin, Y. Wu, T-G. Xiao. Physics properties of Schrodinger equation and excessive expansion of the concept of wave motion. Advances in Systems Science and Applications, vol. 1, pp. 112 - 116. • 2000. S. C. OuYang, Yi Lin and Y. Wu. Prediction of Natural Disaste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neral Systems, vol. 29, pp. 897 -- 912. • 2000. Yi Lin, S. F. Liu. Regional economic planning based on systemic analysis of small samples. Problems of Nonlinear Analysis in Engineering Systems, vol. 6, no. 11, pp. 33 – 49. • 2000. Yi Lin, S. F. Liu. Law of exponentiality and exponential curve fitting. Systems Analysis Modelling Simulation, vol. 38, pp. 621 – 636. • 1999. Yi Lin and S. F. Liu. Several programming models with unascertained parameter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Multi-Criteria Decision Analysis, vol. 8, pp. 206 – 220. • 1999. T. G. Xiao, Y. Lin and S. C. OuYang. Predictability of atmospheric eddy motions and reversal changes in systems evolution. Systems Science, vol. 25, no. 1, pp. 110 – 124. • 1998. Yi Lin. Discontinuity: a weakness of calculus and beginning of a new era. Kybernete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s and Cybernetics, vol. 27, nos. 6 & 7, pp. 614 – 618. • 1998. Yi Lin and S-T. Wang. Developing 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putability which speaks the language of levels. Mathematical and Computer Modeling: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vol. 27, no. 6, pp. 23 – 32. • 1998. Z. Q. Ren, Yi Lin, and S. C. OuYang. Conjecture on law of conservation of informational infrastructure. Kybernete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s and Cybernetics, vol. 27, nos. 4 and 5, pp. 543 – 55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林时益
参考书目《清史列传林时益传》
· 卡比博-小林-益川矩阵
内容历史早期的粒子物理模型包涵三种夸克—上夸克、下夸克和奇异夸克。在研究强子的弱衰变中,人们发现奇异数守恒的过程要比不守恒的过程进行得快约20倍。为解释此现象,卡比博引入了一个下夸克和奇异夸克(这两种夸克有相同的量子数)之间的混合角θc。上夸克与下夸克和奇异夸克的相互作用耦合分别正比于此角的余弦(cosθc)和正弦(sinθc)。实验上sinθc约为0.23。1973年,在一篇发表在日本期刊《理论物理学进展》上的题为“弱相互作用可重整化理论中的CP破坏”的论文中,小林诚和益川敏英把卡比博角推广到三代夸克。他们发现虽然一般的三维幺正矩阵有九个实参数,但是只有四个具有物理意义,而其它的都可以被吸收到夸克波函数的位相中而不为观测。四个物理参数中的一个是位相因子,它提供了CP破坏的微观机制,同时猜测了第三代夸克的存在,因此具有重大的物理意义。他们二人也因而与南部阳一郎分享了20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浅议园林设计与旅游效益
园林,利用、改造一定地段范围内的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构成一个以景观为主的、畅情舒怀的游憩、居住的环境。旅游,是人们在旅行和游览中对于自然美和人文美的追求与享受。园林是旅游的主要载体。旅游的动机是使旅游者对旅游的对象有吸引力,因此,以自然美学的理论来探讨和运用于造园,是发展风景园林旅游经济的重要环节。旅游资源可分为两大类: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园林美是人们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一种审美活动的产物。自然美则是客观存在,诸如福建的武夷山、山东的泰山以及云南的西双版纳、四川的峨眉山、九寨沟、湖北的神农架等等。园林美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以获得物质生活需要的同时,逐步按自己的物质需求和审美情趣来改造自然,创造主观世界,以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园林美既要有“貌似艺术”的自然美,又要有“貌似自然”的人文美,是将这两者的和谐与统一的创造。亭、台、楼、阁的檐角平稳、沉重,有异于江南园林建筑的翼...
· 林则徐的文学成就林则徐的“十无益”
很多人想到林则徐,第一个反应肯定是“虎门销烟”,知道他是为禁烟英雄,是位民族英雄。因为他办事的雷厉风行和严格,认为他是一个崇尚武力之人,实际上都错了,林则徐是个实实在在的文官,只不过他虽是文人却有满腔热血,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爱国主义者。林则徐一路从白生到及进士第,官至一品,可见他在文学知识上有极高的成就的。其中闻名于后世的,由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实际上就是林则徐主持著成,而魏源只是起了一个总结的作用。除此之外,林则徐还写了许多的诗句对联。诗句《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七律二首一、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襟怀到处开。时事难从无过立,达官非自有生来。风涛回首空三岛,尘壤从头数九垓。休信儿童轻薄语,嗤他赵老送灯台。二、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名句1、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
· 益氏郡望--益都郡
益都郡:古益都,实际上不是郡制,一直是县制,即今山东省的寿光县。益都历史悠久,境内考古上已发现了北辛、大汶口、龙山等古文化遗迹一百五十多处。史传汉字鼻祖仓颉就是在益都始创了象形文字。世界第一部农学专著《齐民要术》也是在益都成章。夏王朝时期,益都属斟灌国。商王朝时期,益都之境是逄伯陵的封域。西周时期隶属纪国。春秋战国时期则归属齐国。秦朝时期,秦始皇废封建,置郡县,改益都之地为剧县、益县,隶属于齐郡。西汉时期的汉景帝中元二年(癸巳,公元前148年),改置为寿光县,隶属青州刺史部北海郡管辖,自此史书中始见寿光县之名。西汉初置寿光时,县治在今寿光县城东北洛城镇牟城村,王莽新朝时期曾改名为“翼平亭”。东汉时期,寿光县隶属于青州乐安国。三国曹魏时期,寿光县隶属青州乐安郡。西晋时期,寿光县隶属青州乐安国。南北朝时期没有寿光县名,在今县境内有隶属青州北海郡的剧县、隶属青州齐郡的益都县、隶属青州乐安郡的博昌...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