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张养浩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20
转发:0
评论:0
著作《三事忠告》:由《牧民忠告》、《风宪忠告》、《庙堂忠告》三个篇章所组成,是作者在官场中的心得及该如何当官的教科书。

著作

《三事忠告》:由《牧民忠告》、《风宪忠告》、《庙堂忠告》三个篇章所组成,是作者在官场中的心得及该如何当官的教科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张浩
注释^《金史·张浩传》^《历代宅京记》卷十八引《大金国志》^《金史、地理志》
· 张养浩
(1270—1329)元济南历城(今属山东)人,字希孟,号云庄。初荐为东平学正,游京师,辟为礼部令史,选授堂邑县尹。至大间,入为监察御史,疏时政万余言,大忤时相,罢职,变姓名遁去。仁宗立,召为左司都事,累迁礼部尚书。英宗即位,改中书参议,曾谏止内廷灯山之戏。未几,辞归养亲。屡召,皆不赴。天历二年(1329),拜陕西行台中丞。时关中大旱,他整顿吏治、赈济饥民,无少怠。旋卒。善散曲,内容多流露对时政和官场不满及休闲自适之作。亦能诗文。有散曲集《云庄休闲自适小乐府》、文集《归田类稿》。
· 金代名臣张浩简介如何评价张浩这个人?
张浩生于公元1102年,去世于公元1163年,辽阳渤海人,为金朝一代非常著名的大臣。他历经了太祖、太宗、熙宗、海陵王、世宗五朝,为海陵王和世宗统治时期的宰相。女真文化是借鉴于契丹、汉文化而开启的,而让女真人最先接触到这类文化的,是一些在辽国为官的汉文化程度很深的渤海人。张浩就是这些官员之中的一员,产品呢他曾祖父开始就在辽国任职,传播了许多汉文化。张姓是渤海大姓中十分显贵的一家,是辽东望族。从曾祖张霸开始,祖父张祁、父亲张行愿到张浩这一辈都是辽朝的官吏。渤海一带本来就因为移民的一些原因,受汉文化影响极大。特别是张家是官宦世家,不仅自幼学习儒家文化,而且对于中原的文化制度都十分的了解。而这些知识的累积,使得张浩能在女真族的封建制度改革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受到当时统治者的重用。辽朝被金朝灭亡之后,张浩前去投奔得到太祖赏识,金太祖命其为“承应御前文字”,主管文字事务。金太宗八年,张浩得赐进士出身...
· 元代政治家张养浩简介张养浩是怎么死的?
张养浩是元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历任元世祖、元成宗、元武宗、元英宗、泰定帝和元文宗,一共六朝。六朝重臣,可想而知张养浩在元朝政治中说占据的位置有多么的重要。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世人以齐东野人称之,汉族人,生于公元1270年的济南,去世于公元1329年。元世祖至元七年,张养浩在济南一个富裕的平民家庭出生。祖辈上都是平凡的普通人,只知道在祖父张山之时曾经参过军。到了张养浩父亲父张郁这一辈的时候,他放弃了读书改而从商。也是因为张郁积累了一部分的家产,所以才使得张养浩幼年之时能有银钱支持他读书,而不用像大多数百姓的子嗣一样,小小年纪就要想办法贴补家用。当然张郁的努力没有白费,尽管他放弃了读书,但是最终却养了一个好儿子。等到张养浩后来起势之后,父凭子贵,张郁被追封为通议大夫、吏部尚书、上轻车都尉、济南郡侯。而张养浩的母亲,也被追封为济南郡夫人。至元十六年,张养浩十岁,这个时候的他尽管年纪幼小,...
· 元代政治家张养浩简介张养浩是怎么死的?
张养浩是元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历任元世祖、元成宗、元武宗、元英宗、泰定帝和元文宗,一共六朝。六朝重臣,可想而知张养浩在元朝政治中说占据的位置有多么的重要。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世人以齐东野人称之,汉族人,生于公元1270年的济南,去世于公元1329年。元世祖至元七年,张养浩在济南一个富裕的平民家庭出生。祖辈上都是平凡的普通人,只知道在祖父张山之时曾经参过军。到了张养浩父亲父张郁这一辈的时候,他放弃了读书改而从商。也是因为张郁积累了一部分的家产,所以才使得张养浩幼年之时能有银钱支持他读书,而不用像大多数百姓的子嗣一样,小小年纪就要想办法贴补家用。当然张郁的努力没有白费,尽管他放弃了读书,但是最终却养了一个好儿子。等到张养浩后来起势之后,父凭子贵,张郁被追封为通议大夫、吏部尚书、上轻车都尉、济南郡侯。而张养浩的母亲,也被追封为济南郡夫人。至元十六年,张养浩十岁,这个时候的他尽管年纪幼小,...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