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尚书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84
转发:0
评论:0
书名以尚书为天书以尚书为君上之书以尚书为上古之书体例典:用以记载圣明君王的言论与事迹。如:。谟:用以记载君臣之间的谈话与谋议。如:。训:用以记载臣下对君上的劝戒之辞。如:&洪范;洪范>。诰:用以记载君上对臣下的劝戒诰谕。如:&盘庚;盘庚>。誓:用以记载君王或诸侯在战争前对军民所作的动员令和誓师之辞。如:命:用以记载君上任命或赏赐诸侯臣下的册命之辞。如:历史源流《尚书》本是上古档案资料的汇编,孔颖达说:“尚者,上也,言此上代以来之书,故曰尚”,马融说:“上古有虞氏之书,故曰尚书。”“尚书”最早只被称为“书”,而“尚书”之“尚”最早见于《墨子》:“故尚者夏书其次商周之书”。此时所指《尚书》也包含上古史的意思,“尚书者,上古帝王之书,或以为上所为,下所书,故谓之《尚书》。”。《汉书·艺文志》说:“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尚书》就是收集左史所记的言论或命令。实际上,《尚书》不仅记言,也有史实。《纬...

书名

以尚书为天书

以尚书为君上之书

以尚书为上古之书

体例

典:用以记载圣明君王的言论与事迹。如:。

谟:用以记载君臣之间的谈话与谋议。如:。

训:用以记载臣下对君上的劝戒之辞。如:&洪范;洪范>。

诰:用以记载君上对臣下的劝戒诰谕。如:&盘庚;盘庚>。

誓:用以记载君王或诸侯在战争前对军民所作的动员令和誓师之辞。如:

命:用以记载君上任命或赏赐诸侯臣下的册命之辞。如:

历史源流

《尚书》本是上古档案资料的汇编,孔颖达说:“尚者,上也,言此上代以来之书,故曰尚” ,马融说: “上古有虞氏之书,故曰尚书。”

“尚书”最早只被称为“书”,而“尚书”之“尚”最早见于《墨子》:“故尚者夏书其次商周之书” 。此时所指《尚书》也包含上古史的意思,“尚书者,上古帝王之书,或以为上所为,下所书,故谓之《尚书》。” 。《汉书·艺文志》说:“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尚书》就是收集左史所记的言论或命令 。实际上,《尚书》不仅记言,也有史实。

《纬书》记载古代《尚书》凡3240篇,至孔子删定为120篇 ,遂被儒家列为经典之一,《尚书》又称《书经》,为五经之一。《尚书》又分成古文《尚书》与今文《尚书》,西汉末造,开始有所谓今古文之争,古文学派日盛,官派的今文学派主流地位备受挑战 。今古文之争一直延续到清朝末造。

今文尚书

按《汉书·艺文志》的说法,经过孔子整理编纂,形成了有百篇的《尚书》。 秦末兵祸大起,伏生流亡;待西汉建立,天下重新安定下来,他返回故乡,发现所藏“亡数十篇”仅剩下29篇(纬书说28篇) 。之后朝廷派遣晁错去听伏生(当时已九十多岁)讲授,以汉代当时使用及流通的官方文字隶书来纪录,所记录下来的本子就称为《今文尚书》 。另外,有河间女子献《太誓》(《泰誓》)一篇,被并入伏生所传之29篇中 。

伏生将他对《尚书》的解释传授给欧阳生(欧阳和伯)与张生,张生将之传授至欧阳高、夏侯胜(大夏侯)、夏侯建(小夏侯),为今文尚书授受之三家。汉武帝设置五经博士,立欧阳氏为学官;汉宣帝石渠议奏之后,三家皆立为学官。

东汉之十四博士包括了欧阳氏、大小夏侯三家,如今均已亡佚失传,今日可从熹平石经残石与复原去推测欧阳氏本的面貌。

古文尚书

《汉书·艺文志》提到:“《古文尚书》出孔子壁中。武帝末,鲁共(恭)王坏孔子宅……而得《古文尚书》。”这批尚书以先秦蚵蚪文记载,难以解读。后来孔安国取得这本子 ,与官方已有的《今文尚书》29篇对照,多出16篇 ,异文七百多处,是真正珍贵的先秦文献。汉武帝时,孔安国的后代或学生将此本交给了官方 ,刘向称之为“中古文”,史记中的孔安国本应该就是指这一版本。

《古文尚书》开始传习于民间,势力较小。汉平帝时,刘歆对比了古文和今文区别之后,倾向古文学,建议朝廷把各种古文经书都立于国学,引起了古文和今文的大论战。东汉时,完整的孔安国本已失,杜林在河西获得了《古文尚书》之漆书1卷,这一古文本其篇数和今文尚书篇数相同皆29篇,但没有孔安国传本所多出的16篇。东汉末年起,贾逵、马融、郑玄等经学大家为漆书本作注,积极提倡,学习者逐渐增多,在学术界才逐渐取得优势。

伪古文尚书

早时就有东莱张霸集结《左传》等书,造《一百零二篇尚书》,事发张霸入狱,本书亡佚。

西晋永嘉之乱时《今文尚书》经文、注疏均失传,于是郑玄所注《古文尚书》流行。东晋元帝时,豫章太守梅颐自称得到失传多时的孔安国《古文尚书》(后被称为《伪孔传》),比今文经又多了25篇《古文尚书》的篇目,隋代南朝经学流入北方,后这部《伪孔传尚书》自此代替了郑玄注本,影响千余年,而真正来自孔壁本的《古文尚书》(郑注漆书本)最终完全失传。

然而,从宋朝开始,许多人包括朱熹、吴棫等,都对于梅献《伪孔传》怀疑,到了明代中期梅鷟撰《尚书谱》、《尚书考异》,系统性批判其可疑之处。清初黄宗羲亦举其疑点,后阎若璩以三十年光阴写成《尚书古文疏证》,列举一百二十八条证据,认定梅献《伪孔传尚书》所多出的二十五篇,都是后世魏晋时代所伪作。现代已经断定为伪造。

清华简中的《尚书》

2008年7月,清华大学获赠两千余战国竹简,是由校友赵伟国从境外拍卖所得捐赠给清华,经过专家鉴定,这批“清华简”属于战国中晚期,距今大约2300—2400年左右,应出土于楚国境内。内中发现有多篇《尚书》,都是焚书坑儒以前的写本。有些篇有传世本,如《金縢》、《康诰》、《顾命》等,但文句多有差异,甚至篇题也不相同,更多的则是前所未见的佚篇。例如《尚书》中的名篇《傅说之命》,即先秦文献引用的《说命》,和传世伪古文就并不相同。

据了解,到目前为止,有三分之一的“清华简”已被初步浏览。目前相关单位公布其内容的有二:《保训》及周武王时期的乐诗。《保训》原无篇题,由专家根据篇文内容而定名,内容记载的是周文王临终对其子发(即周武王)的遗言。乐诗为周武王于文王宗庙举行“饮至”典礼中,饮酒时所赋诗歌,疑为《乐经》原文。

清华简中,目前整理出来,疑为古代尚书佚篇的有:《尹至》、《尹诰》、《说命》、《程窹》、《保训》、《金縢》、《皇门》、《祭公》、《厚父》、《封许之命》等。其中的《厚父》等,孟子曾引用当中一段“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并明确提到这段话出于尚书。然而,伪古文尚书将之编入《周书》的《泰誓》 。

主要内容

《尚书》记载的内容,上起尧、舜,下至春秋时期的秦穆公,包括了夏、商、周三代。陈梦家《尚书通论》第一章先秦引书篇统计《论语》、《孟子》、《左传》、《国语》、《墨子》、《礼记》、《韩非子》、《荀子》、《吕氏春秋》等九本先秦经典引用尚书一百六十八处。《尚书》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政治思想的研究有重要作用。

《尚书》以古奥难读著称,其中“诰”体文献特别生涩难懂,每一句话、每一个词,往往都有多种解说,《汉书·儒林传》谓:“一经之说至百余万言”;像是“曰若稽古”仅四字,却有多种解释方式,据称达三万言 ,郑玄解释为“稽古同天,言尧同于天”,王肃解为“顺考古道而行之”。都言之成理。因此韩愈称:“周诰、殷盘,诘屈聱牙。” 司马迁写《史记》时,把《尚书》的原文翻译了一遍,如《尚书·尧典》中有“钦若昊天”的话,《史记·五帝本纪》便写为“敬顺昊天”。 扬雄亦言:“昔之说《书》者序以百,……《虞夏之书》浑浑尔,《商书》灏灏尔,《周书》噩噩尔。” 国学大师王国维称《尚书》所不能解者近半 。

《虞书》记载中国上古唐、虞时代的历史。顾炎武《日知录》卷二:“窃疑古时有《尧典》无《舜典》,有《夏书》无《虞书》,而《尧典》亦《夏书》也。”《日知录集释》载孙氏志祖之言曰:“按《左传·文十八年》明云《虞书》,数舜之功曰‘慎徽五典’云云;安得谓之‘有《夏书》无《虞书》’乎?窃意古人盖以二典为《虞书》,《大禹谟》以下为《夏书》也。”《夏书》的《禹贡》记载了禹治水以后全国的地理面貌,历代研究者极多,《甘誓》一篇已出现于战国时期《墨子》的著作中,《左传》中已出现过《虞书》。《周书》记载周朝的建国初年的重要文献,尤其是周公本人的记载最多。

孟子曾说《尚书·武成》一篇的纪事不可尽信,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

历代研究、注释《尚书》的著作极多,梅鷟作《尚书考异》,阎若璩作《尚书古文疏证》,惠栋作《古文尚书考》都堪称传世之作。清代学者孙星衍历时二十余年完成《尚书今古文注疏》,是比较好的注本,孙星衍则表示“必多疏漏谬误之处”。近人曾运乾的《尚书正读》和牟庭的《同文尚书》亦是不错的读本。顾颉刚及其弟子刘起釪的研究著作《尚书校释译论》是集大成之作。

篇目

篇名中的不同用字之间主要为通假关系,也有其他情况,甚至错误用字。如今本第五十七篇《费誓》、东汉本第三十一篇《粊誓》、西汉本第二十八篇《鲜誓》为同一篇;“鲜”、“粊”二字有通假关系,乃同一地名,“费”亦地名,两地接近而并非一处,故篇名不应该写成“费”。

注疏

《 尚书注疏 》--西汉孔安国注《古文尚书传》;唐孔颖达疏《尚书正义》二十卷。五经正义、十三经注疏之一。

相关参考论著资料

以下为尚书的相关参考论著资料:

(伪)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疏:《尚书正义》

宋蔡沈:《书集传》

清阎若璩:《古文尚书疏证》

清孙星衍:《古文尚书注疏》(只有28篇)

清段玉裁:《古文尚书撰异》(只有28篇,尚书语法与金文类似,要撰异解释怪字)

清皮锡瑞:《今文尚书考证》

于省吾:《尚书新证》(考古)

陈梦家:《尚书通论》

屈万里:《尚书释义》

刘起釪:《尚书校释译论》(分为校、释、译、论四部分)

刘起釪:《尚书学史》

参考资料

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

惠栋:《古文尚书考》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陈梦家:《尚书通论》(北京:中华书局,198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尚书省
中国尚书省是三省六部制中央政权体系中的三省之一,主要负责执行通过审查的法令。除尚书省以外,还有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的中书省,以及审查诏令内容的门下省。其中,中书省和门下省分别为决策机构、审议机构,尚书省则为执行机构。尚书省长官称为尚书令,尚书仆射副之。尚书省下设左右丞,分管六部。汉代至南北朝东汉有尚书台。魏、晋以后称尚书省,分为都省、尚书曹、郎曹三级。自魏晋置中书省,掌纳奏拟诏出令之政,职权过于尚书。北魏分尚书为三十六曹;孝文帝改制后,以录尚书事为长官,令、仆射副之,置六尚书、二丞,权任颇重。隋唐隋文帝杨坚取代北周称帝,于开皇元年(581年)恢复了尚书省,使尚书省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最高行政机构。与中书省、门下省合称三省,而尚书省是全国行政的总汇机构,长官称尚书令。设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各设尚书为长官,后置侍郎为副长官,历代沿置。唐沿隋制,曾改称文昌台、都台、中台,...
· 《尚书大传》
尚书大传《尚书大传》是对《尚书》的解释性著作,作者和成书时间均无法完全确定。目前只有后人辑本传世,以皮锡瑞本最佳。《四库全书总目》卷十二《经部十三・书类存目一》:《尚书大传》四卷、《补遗》一卷。基本信息中文名称尚书大传成书时间无法完全确定作者无法完全确定目前后人辑本传世,以皮锡瑞本最佳目录1基本简介折叠编辑本段基本简介《尚书大传》是对《尚书》的解释性著作,作者和成书时间均无法完全确定。目前只有后人辑本传世,以皮锡瑞本最佳。《四库全书总目》卷十二《经部十三・书类存目一》:《尚书大传》四卷、《补遗》一卷折叠内容简介旧本题汉・伏胜撰。胜,济南人。考《史记》、《汉书》但称伏生,不云名胜①,故说者疑其名为后人所妄加。然《晋书・伏滔传》称远祖胜,则相传有自矣。《汉志》“书类”载经二十九卷,传四十一篇,无伏胜字,《隋志》载《尚书》三卷,郑玄注,亦无伏胜字。陆德明《经典释文》称《尚书大传》三卷,伏生作。《...
· 卢尚书
卢尚书,唐朝诗人。生卒年月,籍贯生平不详。
· 尚书大传
参考文献查论编
· 尚书令
尚书令担任者参考文献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