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王在晋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21
转发:0
评论:0
生平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初授中书舍人,后历官江西布政使、山东巡抚,进督河道,泰昌时(1620年)迁兵部左侍郎。熊廷弼、王化贞丢失广宁(今辽宁北镇)后,朝廷大震,诛除熊廷弼,王化贞下狱。张鹤鸣以病为由辞职归家。熹宗任命宣府巡抚解经邦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经略辽东,但解经邦力辞重任,结果被熹宗“著革职为民,永不叙用。”天启二年(1622年)三月十八日王在晋代廷弼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经略辽东、蓟镇、天津、登、莱,帝特赐蟒玉、衣带和尚方宝剑。王在晋分析当时关外形势:“东事离披,一坏于清、抚,再坏于开、铁,三坏于辽、沈,四坏于广宁。初坏为危局,再坏为败局,三坏为残局,至于四坏——捐弃全辽,则无局之可布矣!逐步退缩之于山海,此后再无一步可退。”据《明史》记载,王在晋既无远略、又无胆识。蓟辽总督王象乾建议王在晋:“得广宁,不能守也,获罪滋大。不如重关设险,卫山海,以卫京师”。于是,...

生平

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初授中书舍人,后历官江西布政使、山东巡抚,进督河道,泰昌时(1620年)迁兵部左侍郎。熊廷弼、王化贞丢失广宁(今辽宁北镇)后,朝廷大震,诛除熊廷弼,王化贞下狱。张鹤鸣以病为由辞职归家 。熹宗任命宣府巡抚解经邦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经略辽东 ,但解经邦力辞重任,结果被熹宗“著革职为民,永不叙用。” 天启二年(1622年)三月十八日王在晋代廷弼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经略辽东、蓟镇、天津、登、莱,帝特赐蟒玉、衣带和尚方宝剑 。王在晋分析当时关外形势:“东事离披,一坏于清、抚,再坏于开、铁,三坏于辽、沈,四坏于广宁。初坏为危局,再坏为败局,三坏为残局,至于四坏——捐弃全辽,则无局之可布矣!逐步退缩之于山海,此后再无一步可退。”

据《明史》记载,王在晋既无远略、又无胆识。蓟辽总督王象乾建议王在晋:“得广宁,不能守也,获罪滋大。不如重关设险,卫山海,以卫京师” 。于是,在晋则以“抚虏(收买蒙古)、堵隘(再修一座关城)”作为守山海关的方略 ,他在《题关门形势疏》中道:“画地筑墙,建台结寨,造营房,设公馆,分兵列燧,守望相助。”朝廷发帑金20万两。他的主张,遭到宁前兵备佥事袁崇焕、主事沈棨、赞画孙元化等的反对,袁崇焕要求恢复国土到宁远,但王在晋不听。袁崇焕两次直接将意见报告给首辅叶向高,但叶向高不知前线的情况,拿不定主意。这时大学士管兵部事孙承宗自请行边,亲赴山海关。帝大喜,特加孙承宗太子太保,赐蟒玉、银币,以示隆礼 。六月十五日,孙承宗前往山海关,考察了实际地理,听取了各方意见,确定王在晋策略不可行,并同王在晋“推心告语,凡七昼夜”。在晋坚持己见,终不悔悟。孙承宗回京后,面奏王在晋不足任,“笔舌更自迅利,然沉雄博大之未能” ,改任南京兵部尚书,在晋既去,承宗自请督师。天启五年,在晋任南京吏部尚书,不久就改兵部。崇祯元年(1628年),召为刑部尚书,不久,又迁兵部。因坐张庆臻改敕书事,削籍归乡,卒于乡。著有《三朝辽事实录》。

争议

明史记载中不合理之处甚多,王在晋早年讨伐倭寇起家、长期担任军事要职,辽东战争中任登莱巡抚,在广宁之战中王在晋任户、工、兵三部左侍郎长期调度辽东军需,不太可能被只上任兵部尚书几个月、没有军事及辽边经验的孙承宗问至哑口无言。

另外王在晋身任户、工、兵三部左侍郎、业务上知明朝总体政务问题之征结相当合理,明朝当年正逢小冰期、天灾不断,修山海关少量驻军将后金拒于门外、联合蒙古、朝鲜、江东镇四面合围,即可花最小成本牵制住后金,让明朝得到休养的机会。孙承宗、袁崇焕之略问题在耗费过钜,崇祯年支出八百万两竟有五百万两花费在辽东修城上、而大半在战争中又被后金不断所拆,养大量驻军又无进攻后金的能力,造成明朝极为沉重的财政问题。

接下来又因袁崇焕不断失误,造成蒙古、朝鲜、江东镇四面合围网瓦解,后金军可以绕过关宁锦防线从蒙古攻入明朝腹地,使花费明朝亿万打造的辽东防线几乎完全失去作用。

然而明史却将孙袁两人捧为伟人,站在对立面的王在晋成了无远略、胆识的无能之辈,在明史及三朝辽事实录中孙承宗及王在晋对话中高低出现极大落差。

不过实际上四面围剿只不过是纸上谈兵,朝鲜和东江镇在三万后金军队的进攻下只坚持了一个月就被迫议和(丁卯战争);而蒙古林丹汗也在崇祯元年和皇太极的战争中落败致使科尔沁蒙古彻底倒向后金,因此才有了乙巳之变。

朝鲜在丁卯之役中,协助后金军攻击东江镇铁山要塞,而东江镇官兵在铁山失守后,于云从岛大败后金军,后金军愤而攻击朝鲜,朝鲜国王厚颜无耻向明朝求救,明熹宗下令毛文龙救援朝鲜。熹宗实录:"“奴兵东袭毛帅,锐气未伤,深慰朕怀。丽人导奴入境,固自作孽,但属国不支,折而入奴,奴势益张,亦非吾利。还速谕毛帅相机应援,无怀宿嫌,致误大计。"而后毛文龙反攻,重创后金。反观袁崇焕畏敌如虎,他上书说:“闻奴兵十万掠鲜、十万居守"竟一兵不发支援友军,导致四面围剿失败。

《明史》的版本

孙承宗诘问王在晋,等八里铺重城修好了,是否把现在的四万人都填进去守?

王在晋答,要另外派四万。

孙承宗问,旧城外为新城,旧城外的品坑地雷为敌人设,还是为自己设?新城如守不住,四万新兵怎么办?

王经略回答说,他在山上留了三座山寨给溃军。

孙承宗问,兵未溃而筑寨以待之,不是教他们溃败吗?

孙承宗说:“今不为恢复计,画关而守,将尽撤藩篱,日哄堂奥,畿东其有宁宇乎!”

之后王在晋无言以对,谈话就此结束。(在晋无以难)

《三朝》的版本

《三朝》记载了孙承宗的奏折。 由孙承宗的奏章原文可知,此次讨论孙、王二人谁都没有提及“四万新军”来守卫重城的事情,孙承宗没有问这样的问题,王在晋也没有那样的回答。

孙承宗在看过重城的布署以后向王在晋询问,新旧两城在八里之内,而旧城外又有城防壕沟和设施,如果重城的士卒发生溃散,那一不小心就会陷于自家的品坑地雷与坑壕之中,新旧两城之间,南面是水,北面是山,溃卒无路可逃,如果都拥于旧城之下,那到底是开门放他进来,还是不开门听任他们在外?

王在晋告诉孙承宗,山上有三座山寨,若有逃溃可以奔向那里,而旧城也有三道关口可以进入。

孙承宗问兵法乃是置之死地而生,为什么要为他们提供逃跑的便利?

王经略回答,这几万边兵都是老兵,特别擅长逃跑(边兵善走),虽可杀死逃兵,但大批士兵逃跑时,亦无济于事。所以我用“两城”的设置,既是依仗城池而稳定军心,又可借此来消减边兵溃散的念头。其言下之意,一,品坑地雷和壕沟既是为敌而设,又是为逃散士卒而备的,以代替截杀逃兵的督战队;二,新城实为死地,王在晋一旦下令不开关放溃兵进入,重城里的守军只有“死守城池”和“退守山寨”两个选择,而山寨不过是摆设(若城池不能固守,山寨亦不能守住)。所以,重城里的士兵要想活命就只能倾力死战。

之后,孙承宗无言以对,谈话就此结束。(臣遂无以应)

参考文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明朝官员王在晋简介王在晋是怎么死的?
王在晋,是明朝的官员,万历年间中进士,此后入朝为官。天启年间参与修撰《三朝要典》,因此在魏忠贤等阉党遭到清算的时候,被牵连在内问罪。王在晋生年不详,去世于公元1643年,是江苏太仓人氏,字明初,号岵云。万历二十二年进士及第,后授中书舍人职位,历官江西布政使、山东巡抚。泰昌年间,迁兵部左侍郎。熊廷弼和王华贞,因为丢失广宁,而受到皇帝问罪诛杀,王在晋于是在天启二年,代熊廷弼成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使。朝廷对王在晋寄予厚望,天启帝特别赐给他蟒玉、衣带和尚方宝剑,让他在经略辽东、蓟镇、天津、登、莱之时便宜行事。当时辽东一带的形势非常严峻,王在晋在亲自视察之后分析,广宁失去之后,已经无局可布。朝廷兵力归缩于山海关之内,已经无一步可退。后来他接受蓟辽总督王象乾的建议,放弃收复广宁改而“重关设险,卫山海,以卫京师”。广宁虽然是战略要地,按时再失去清、抚、开、铁、辽、沈之地后,算是孤岛。就算夺回来之后,也守...
· 王在晋生平经历的事情有哪些明代官员王在晋简介
王在晋(?-1643年)明代官员、学者。字明初,号岵云,江苏太仓人。万历二十年进士。历官中书舍人、江西布政使、右副都御史、兵部侍郎、南京兵部尚书、兵部尚书。在魏阉逆案中因参与纂修《三朝要典》受到一定牵连。大学士韩爌等本云:“以上三十人,俱应补入谄附定罪。”有《岵云集》、《三朝辽事实录》、《越镌》等。人物生平王在晋,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初授中书舍人,后历官江西布政使、山东巡抚,进督河道,泰昌时(1620年)迁兵部左侍郎。熊廷弼、王化贞丢失广宁(今辽宁北镇)后,朝廷大震,诛除熊廷弼、王化贞。天启二年(1622年)三月十八日王在晋代廷弼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经略辽东、蓟镇、天津、登、莱,帝特赐蟒玉、衣带和尚方宝剑。王在晋分析当时关外形势:“东事离披,一坏于清、抚,再坏于开、铁,三坏于辽、沈,四坏于广宁。初坏为危局,再坏为败局,三坏为残局,至于四坏——捐弃全辽,则无局之可布矣!逐步退缩之...
· 王氏在东晋真的有那么厉害吗?
东晋所见士族,其最高层即所谓门阀士族中的当权门户,以其执政先后言之,有琅琊王氏,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五族。—《东晋门阀政治》扬州即刻扫码,参与王氏家族话题讨论!
· 中华王氏后裔在太原晋祠隆重祭祖
2014年5月17日<中华王氏文化研究中心笫十一届会议>在山西太原市天汇莱特会展中心隆重开幕,360名代表分别耒自全国23个省市的王氏宗亲。会议总结和通报了2013年有关工作,修改了新的章程。产生了中华王氏文化研究中心第六届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最后,具体布置了(2014--2015)两年相关具体工作。会议达到了预定的目标。5月18日上午8时,七辆豪华大巴车满载着来自全国360多名王氏宗亲代表,从太原市天汇莱特会展中心出发,8时50分顺利抵达晋祠外围宽大的停车场,随后王氏宗亲由总门健步直入宽畅的已有数千年之久的晋祠大院,大院内百花吐芳香、苍松劲青迎家客,在这千年难逢之今日,古槐缠绕显灵气,杨柳点头喜相迎,一路郁郁葱葱,处处景色宜人,文化遗迹尽收眼底,好一派古园特色,处处古香古色。不愧为风水宝地。仰慕之情油然生。晋祠,中华王氏独有的傲气,晋祠,中华王氏追远的宫殿!晋祠,中华王氏源流...
· 东晋好"基友":王导曾把头枕在周顗的腿上
他父亲有段浪漫爱情西晋派六路大军灭吴时,东边的一路军统帅是王浑。消灭了东吴中央军后,突然停在江北,走完了九十九步,只差最后一步。当时有个人急得要命,劝王浑说:赶紧进入建业啊,否则肯定会被王濬抢去头功。王浑不听,后来肠子都悔青了。这个劝说的人就是周浚,周顗的父亲。周浚有段真正邂逅的爱情,估计前世有上万次的回眸,换得今生的这次偶然。灭吴后他任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相当于扬州的最高军事长官。一次带着随从们出去打猎,途中天空中飘起了雨。他看到路边有户人家,就进去避雨。周浚坐着休息,本来没有在意,一直是手下人和户主打招呼。但过了一会他感到很奇怪,因为只看到丰盛又精细的菜上来,却听不到人动静。他就悄悄地到厨房去看,只见一个漂亮女子和婢女在忙忙碌碌,一切井井有条,毫不慌乱。周浚一下子就坠入了情网。这个女子叫李络秀,当天父亲和哥哥正好外出,她就招待了这十多个客人。周浚赖着不走了,一直等到他们回来,提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