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侃
生平薛侃于正德十二年(1517年)擢进士,疏乞归养,往赣州师从王阳明四年,“乃今之着者,唯薛氏学耳。”正德十六年(1521年)授行人、而后官至司正。归田后在桑浦山设宗山书院讲阳明学,使阳明学在岭南有了更大的影响。嘉靖四年(1525年)为解决内河交通,倡导浚通桑浦山东侧的河道,沟通了龙溪、榕江两大水系,全长7.5公里,后世人称之为“中离溪”,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去世,隆庆元年(1567年)复官,赠御史。著作著有《中离集》,录入冯奉初所辑《潮州耆旧集》。参考资料《明史》卷207·列传第九十五·薛侃传黄宗羲:《明儒学案》卷三十粤闽王门学案
生平
薛侃于正德十二年(1517年)擢进士,疏乞归养,往赣州师从王阳明四年,“乃今之着者,唯薛氏学耳。”正德十六年(1521年)授行人、而后官至司正。归田后在桑浦山设宗山书院讲阳明学,使阳明学在岭南有了更大的影响。嘉靖四年(1525年)为解决内河交通,倡导浚通桑浦山东侧的河道,沟通了龙溪、榕江两大水系,全长7.5公里,后世人称之为“中离溪”,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去世,隆庆元年(1567年)复官,赠御史。
著作
著有《中离集》,录入冯奉初所辑《潮州耆旧集》。
参考资料
《明史》卷207·列传第九十五·薛侃传
黄宗羲:《明儒学案》卷三十粤闽王门学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山东省-济宁-兖州区薛侃
薛胄,隋代人,字绍玄,曾任兖州刺史。少年时聪明过人,饱读诗书。有一些古籍长年放在别人的书房,无人翻阅,因为这些典籍太深奥,里面有许多奇人异事,让人难以理解,他得知后,前去借阅,并一字一句地解读,直到书籍内容烂熟于胸,方才罢休。少年时代刻苦攻读,为他在仕途上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周明帝时世袭爵位为公,后任司金大夫,又升为开府。隋文帝时因与朝政意见相左,累转郢州刺史、兖州刺史。因在兖州政绩卓著,后又迁征云南任大理卿。在此期间,平暴除乱,持法严正,在政坛甚有口碑,又一次被召回京师,任刑部尚书。但终因他性情刚正不阿,坚持自己的政见,与当朝分庭抗礼,又一次贬配岭南(即今日的广东一带)。因长年奔波迁徙,心力交瘁,卒于途中。隋文帝开皇年间(581-600)薛胄任兖州刺史。他在原石门的基础上,利用堰水发展生产,即堵截泗水用于灌溉兖州的田地。史载:“乃于城东二水交流之处,积石堰之决令西注,坡泽尽为良田,又...
· 潮汕文化―民间故事―薛侃开辟中离溪
在潮安县金石镇塔下村境内的桑浦山宗山书院前,有一条蜿蜒绵长的人工小运河,人们尊称它为中离溪。开辟此溪者是明嘉靖年间进士、官居行人正司的薛侃。有《海阳县志》的记载为据:“中离溪,在城西南东莆都莆山前,距城三十五里,源出桑浦宗山书院遗址右,旧分两溪,东曰东溪,西曰西溪,二水弗通,明嘉靖间邑绅薛中离疏为一,因名中离溪”。薛侃(1486-1546),字尚谦,号中离子,明代揭阳龙溪凤里(今潮安庵埠薛陇)人。正德十二年(1517)登进士,嘉靖元年(1522)官授行人正司。嘉靖三年,其母病故。薛侃接到讣告,哀痛昏倒,尔后,便结斋中离山,与士子讲学不辍。薛侃体察民情,深悉水运不通,给当地老百姓造成生活、生产不便之苦。他经过了一番实地调查勘察、掌握第一手资料之后,随倡议开掘溪渠,疏通东西两溪,并且“以告府主王南湖”,利用冬春水涸有利施工的天时地利,“命经卫涂竹泉董其事”,“乡荐士林孚中公协相以成”,于明嘉靖...
· 潮汕文化—民间故事—薛侃开辟中离溪
在潮安县金石镇塔下村境内的桑浦山宗山书院前,有一条蜿蜒绵长的人工小运河,人们尊称它为中离溪。开辟此溪者是明嘉靖年间进士、官居行人正司的薛侃。有《海阳县志》的记载为据:“中离溪,在城西南东莆都莆山前,距城三十五里,源出桑浦宗山书院遗址右,旧分两溪,东曰东溪,西曰西溪,二水弗通,明嘉靖间邑绅薛中离疏为一,因名中离溪”。薛侃(1486-1546),字尚谦,号中离子,明代揭阳龙溪凤里(今潮安庵埠薛陇)人。正德十二年(1517)登进士,嘉靖元年(1522)官授行人正司。嘉靖三年,其母病故。薛侃接到讣告,哀痛昏倒,尔后,便结斋中离山,与士子讲学不辍。薛侃体察民情,深悉水运不通,给当地老百姓造成生活、生产不便之苦。他经过了一番实地调查勘察、掌握第一手资料之后,随倡议开掘溪渠,疏通东西两溪,并且“以告府主王南湖”,利用冬春水涸有利施工的天时地利,“命经卫涂竹泉董其事”,“乡荐士林孚中公协相以成”,于明嘉靖...
· 《煮酒侃三国》之:侃侃“面如重枣”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关羽的外表时是这样写的:“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从罗贯中的写法看,他是有点迫不及待,所谓“相貌堂堂,威风凛凛”这样的开场白,在《三国演义》也就关羽一个。马上就会让我们觉得此人绝对是个正面人物,将来肯定不简单。不过呢,其它的都好说,但是这个“面如重枣”就有点令人难以理解了。所谓的“重”,按字典的解释是:程度深,这个“枣”比喻的是红色,也就是说关羽的脸是大红色的。这个样子在古代好看吗?站在今人的角度上,不怎么样。笔者翻了翻相关的资料,后来发现对于关羽的这张大红脸,不同的时期,不同的行业,各自有自己不同的说法,综合起来一看还蛮有趣的,特撰此文以博一乐。关于关羽的这张脸,在史书中还是留下了一点记载的,不过只有一样:胡子。《三国志?关羽传》中说关羽的胡子非常漂亮。关羽不满马超受到刘备重用的时候,为了缓解关羽的情绪,诸葛亮曾...
· 《煮酒侃三国》之:侃侃“面如重枣”
关于关羽的这张脸,在史书中还是留下了一点记载的,不过只有一样:胡子。《三国志%26#8226;关羽传》中说关羽的胡子非常漂亮。关羽不满马超受到刘备重用的时候,为了缓解关羽的情绪,诸葛亮曾经写了一封信给关羽,把关羽狠狠地夸了一番。不但说关羽“绝伦逸群”,就连胡子漂亮也给暗暗地点了出来(要说诸葛亮也是看的挺准的,不过好象肉麻了一点),结果关羽果然是扬扬得意,还把这封信拿着到处作宣传。按说胡子漂亮和脸没有什么关系,但是仔细想来还是有一点联系的。从当时时兴留须的风气看,关羽能被称为“美须髯”估计应该是经常打理的,这叫重外表,是需要时间的,要不然弄的象张裕那样“诸毛绕涿郡”(可能张裕的胡子虽然也不错,但有点自然卷,要不刘备也不会那样说了),怎么也不能说是“美须髯”。估计这脸也不会放过的。因此,关羽对自己的脸应该也不会任由风吹雨打而置之不理,弄成“面如重枣”的。也就一普通的黄脸。不过,陈寿毕竟没有见过...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