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焦竑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46
转发:0
评论:0
生平简介藏书家焦竑焦竑是明代著名的藏书家。《明史·文苑·焦竑传》载:"(焦竑)博极群书,自经史至稗官,无不淹贯,善为古文,典正训雅,卓然名家。"《中国藏

生平简介

藏书家焦竑

焦竑是明代著名的藏书家。《明史·文苑·焦竑传》载:"(焦竑)博极群书,自经史至稗官,无不淹贯,善为古文,典正训雅,卓然名家。"《中国藏书家考略》载:"(焦竑)藏书两楼,五楹俱满。"在今江苏省南京市珠江路同仁街,1994年前有一座坐北朝南的双层木结构建筑,它就是南京地区传世最久的私家藏书楼建筑--澹园藏书楼。藏书楼建筑面积达350平方米。在南京,民间俗称为"焦状元楼"。

焦竑幼年、成年家境并不富裕,使焦竑自幼形成了嗜书、集书、抄书及后来条件改善后刻板印书的习惯。集腋成裘,使他成为晚明最大的私人藏书家,有"北李南焦"之说(李指齐东李开先,山东章丘人,明代戏曲家)。焦竑的藏书以抄本和宋明刊本居多。焦竑曾为自己丰富的藏书,编辑了一部两卷本的《焦氏藏书目》。藏书楼有"澹园"、"抱瓮轩"、"竹浪斋"、"万轴稷"、"五车楼"、"欣赏斋",等,自经史至稗官杂说,无不收罗。《澹生堂藏书训》记其"金陵焦太史弱侯,藏书两楼,五楹俱满。余所目睹,而一一皆经校雠探讨"。钱曾亦称"近代藏书家,推章丘李(开先)氏,金陵焦氏"。曾编有《焦氏藏书目》2卷、《欣赏斋书目》6卷,均已佚。其"澹园"藏书楼一直保存至1994年,南京修建同仁大厦时被拆,历经400余年。 焦竑把自己的藏书楼命名为"五车楼",把书房命名为"欣赏斋"--焦竑对收藏到的每一部书,几乎都经过了亲自校勘,并盖有"澹园焦氏珍藏"、"子子孙孙永保"、"弱侯读书记"、"竹浪斋品"、"弱侯"、"抱瓮轩"、"漪南生"等印章。他的藏书曾经代表着明代南京地区私家藏书的最高水准,具有全国性的影响。对于焦竑的藏书,成为一些学者研究焦竑的切入点。晚清学者叶昌炽,在《藏书纪事诗·焦竑》中写道:"委宛羽陵方蔑如,广寒清暑殿中储。校竑但惜无臣向,《七略》于今未有书。"

平生和李贽交往最厚。他认为佛经所说,最得孔孟"尽性至命"精义,汉宋诸儒所注,反成糟粕。企图引佛入儒,调和两家思想。刻印古籍甚多,大多是哲学及文学作品。他将读书札记和论文,汇集成为了二十卷本的《焦氏笔乘》,成为焦竑考据与焦竑学术思想的重要文献。

1996年12月,南京大学教授徐雁在南京出版社出版的《南京的书香》里,对《焦竑的澹园藏书》给予了专门介绍。2000年底,由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主编、出版的3卷本《中国藏书楼》,给予了系统介绍。

焦竑的藏书,在他谢世后,其出路为当时文人所关注。黄宗羲在《天一阁藏书记》中写到"余在南中,闻焦氏书欲卖,急往讯之,不受奇零之值,二千金方得为售主……",一方面,焦氏后人万不得已,还不想卖掉先祖焦竑珍惜了一辈子的书,所以惜售不零卖;另一方面,黄宗羲拿不出"二千金"那么多钱来整状求购,后来虽托人求购,但至"余归而不果"。

在焦竑辞世二十多年后,在晚明的兵火中,焦竑的藏书,最终还是散失了;"焦状元楼"也在1994年被拆毁。这让国内外众多有识之士人扼腕叹息!开始从诸多方面寻找、抢救这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民革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南京大学著名教授徐雁,一直十分关注焦竑及其遗产遗存的保护工作,并为之奔走呼号。

个人作品

他的著述卷目可划分为三大类:自撰类、评点类、编纂类。

自撰类

包括:《澹园集》四十九卷、《澹园续集》二十七卷、《国史经籍志》五卷、附录一卷、《焦氏笔乘正集》六卷、《焦氏笔乘续集》八卷、《笔乘别集》六卷、《支谈》三卷、《俗书勘误》三卷、《养正图解》二卷、《墨苑序》一卷、《隐符经解》一卷、《逊国忠节录》四卷、《易荃》六卷、《熙朝名臣实录》二十七卷、《焦弱侯问答》一卷、《焦氏藏书目》二卷、《京学志》八卷、《金陵雅游编》一卷、《东宫讲义》不分卷、《金陵旧事》十卷。

评点类

主要包括:《春秋左传钞》十四卷、《九子全书评林正书》十四卷、续集十卷、卷首一卷、《新铸翰林三状元会选二十九子品汇释评》二十卷、《苏长公二妙集》二十二卷、《禹贡解》、《法华经精解评林》二卷、《园觉经精解评林》三卷、《老子翼》三卷、考翼一卷、《老子元翼》二卷、《新锲翰林标律判学详释》二卷、《楞严经精解评林》卷、《楞枷经精解评林》卷、《东坡志林》五卷、《谢东乐集》卷、《增纂评注文章规范正编续编》七卷、《道德经元翼》二卷、《庄子翼》八卷,附录一卷、《荀子品汇解评》二卷、《墨子品汇解评》一卷、《绝句衍义》四卷、《庄子品汇解评》卷、《列子品汇解评》卷、《注释列子》一卷、《注释老子》一卷、《注释庄子》五卷、《苏老泉文集》十三卷、《太上老子道德经注解评林》四卷、《老子读注评林》四卷。

编纂类

主要包括:《国朝献徵录》一百二十卷、《南华经余事杂录》二卷、《玉堂丛语》八卷、《历科廷试状元策》十一卷、《四书直解指南》二十七卷、《明四先生文范》四卷、《词林历官表》三卷、《皇明人物考》六卷、《明世说》、《杨升庵集》一百卷、《能文必要》四卷、《小学图注》九卷、《雨苏经解》、《释道精解》十六卷、《新锓翰林校正鳌头合并古今家诗学会海大成》十八卷、《南华真经义海纂微》一百零六卷、《中原文献》二十四卷、《汉魏诸名家集二十二种》一百三十一卷、《考工记解》二卷、《闽忠传志》一卷、《庄子阙误》一卷、《焦氏类林》八卷、《石室秘传》十卷、《战国策玉》八卷、《两汉粹宝评林》三卷、《通鉴纪事本末前编》十二卷、《张子湖集》八卷附录一卷、《坡仙集》十六卷、《五言律细》与《七言律细》各一卷、《明文珠玑》十卷等。

著作现存

焦竑的传世著作主要现存北京国家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济南、上海等图书馆及海外日本、韩国等地。并被翻译日、韩等多种文字出版,成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之一。

主要思想

思想家焦竑

一个人在中国历史上地位的有无与高低,取决于两个方面:

就个人而言:在不同时代、不同领域和学科中取得成就者,大多是那些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自觉或不自觉地认识和掌握了该领域事物发展规律,具有敏锐思想的人。他们成就的大小,取决于思想上认识和反映这些规律的程度如何。

就整体而言: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在曲折中生生不息、向前发展,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一个世界发展的奇迹。其奥秘核心在于中国思想文化的"兼蓄包容"性,犹如滚滚东流的长江,不断容纳百川,奔腾向前。在与时俱进中,不断打破思想桎梏;在兼蓄包容中,不断积蓄能量,发展壮大。

焦竑,他承接与发展了晚明"泰州学派"的思想革新运动,打破了程子朱子"理学"死守教条,把圣人看成不可企及的"圣人思想至上"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焦竑提出:"学道者当扫尽古人刍狗,从自己胸中辟出一片天地。""刍狗",是古人扎制的用以祭祀的泥、木偶。祭祀时,作为神圣之物,祭祀完,则弃之不用。焦竑认为,古人的学说,作用如同刍狗,那是在当时需要下杜撰出来的,随着事过境迁,而后人将这些无用之物当作宝贝,只能蔽固自己的聪明……

泰州学派是"中国封建制社会后期的第一个启蒙学派"。它所倡导的"人皆可以为尧舜""人皆可为圣人",把"百姓"和"圣人"放在等同的地位,维护大众利益("百姓日用是道"说);尊重、重视人的价值,人人平等("格物说")……鸦片战争以后的洋务运动、维新运动、改良运动,无不受到"泰州学派"思想的影响。

他的呐喊,为人们的思想打开了一扇窗户,走向了那个时代思想与文化的顶峰!

被海内外学术界称为"规模最大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研究工程"--《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由江苏省委、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推出。

该《丛书》以探求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深厚底蕴,揭示其发展变迁的内在规律为目标,遴选了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二千多年来文、史、哲、经、农、工、医、政治、军事、教育、科技和宗教等各个领域有杰出成就的百余名人物。

焦竑以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与同一时代的海瑞、黄宗羲及其后的顾炎武、蒲松龄等人当选,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研究贡献

文史哲诸领域的贡献

焦竑一生博览群书,涉猎广泛。除著作等身、藏书两楼外,在史学、金石文字学、考据学、文献目录学、印刷出版、哲学、佛教等诸多领域里颇有建树,赢得了他在这诸多领域里的历史地位。

最突出的应是史籍文献学研究。对焦竑的历史文献研究成果,后人评说:"焦公是明代中国文献学第一大高手,博学淹贯,稀有能及"(《新语丝》1995年,第16期)。

对古籍藏书的分类整理,又使他成为了一位目录学家。主要是其为明朝国史(万历时期受命的)所修撰的《经籍志》(未完成)。由于某些缘故受到《四库》的批评。但是似乎对海外影响甚大。(内藤湖南《中国史学史》提到,日本有古版。可见流传应当很广。)

考据学方面,他将考证研究书籍中发现的错误,汇编成了《俗书勘误》一书。

在印刷方面。他一生以"致用"为目标,广泛搜辑抄撰存世书刊,成为了明代著名的古籍出版家;他在为皇长子做老师的过程中,创造性的将历代有作为的皇帝年少时奋发图强的故事,插入绘画,编写了文图并茂、适合青少年阅读的课外读物--《养正图解》。备受当代印刷界、出版界推崇。

南京大学著名学者、民革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徐雁教授评价焦竑:"他是中国明代后期著名的学者,在理学、史学、文学、语言文字学、文献考据学等领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建树,从而在中国思想学术历史上自成一家。"(《明代南京学术人物传》)。

焦竑好友

徐光启的恩师

在今上海市徐汇区南丹路光启公园内,有一座气势恢弘、庄严肃穆的墓区建筑群--它就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代著名科学家、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徐光启之墓。

上海《徐汇区志·徐光启传》载:

"(徐光启)36岁应顺天府(今北京)试,主考官是名儒焦竑,从落卷中发现他的才识,认为是"名世大儒",拔置第一。"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焦竑受皇帝之命,为国选拔人才,任会试副主考官。

他在落选卷中得到了徐光启卷,"(焦竑)阅而奇之,拍案叹曰:“此名世大儒无疑也。"毅然决然将已名落孙山的徐光启拔至第一名。焦竑、董其昌还把徐光启介绍给自己的同年登莱巡抚袁可立,使徐光启在兵器方面的才干有了用武之地,后来这两位生死皆同年的师生辈成了朋友,在军事战略思想上都主张强化对朝鲜的控制,遗憾的是在天启四年二人都受到阉党的排挤而先后离职。

徐光启后来的成就,证明了焦竑的眼光与胆识。徐光启后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毕生致力于研究天文、历法、水利、测量、数学、农学等自然科学与技术,成为学贯中西、富于远见卓识的明代科学家、政治家。他一生著译达六十余种,主要有《崇祯历书》、《测量法义》、《勾股义》、《九章算法》、《徐氏庖言》等;总结中国历代农业生产经验,编撰了《农政全书》,成为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

徐光启终生不忘焦竑的知遇之恩,终生尊焦竑为恩师。这在徐光启后半生及后人的著作中、徐氏宗谱中,多次记载了这一旧事。

焦竑与李贽及西学

研究焦竑,有一个不能不提的重要人物,那就是与焦竑同一时代的李贽。

李贽(1527~1602年),号卓吾,泉州晋江(福建)人。明代卓越的思想家,官至姚安知府。一生有著作几十部,最重要的有《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等。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李贽与焦竑,首次会见意大利人、天主教传教士、学者利玛窦。

焦竑与李贽开始接触西方思想--西学

焦竑在为著名学者管志道(号东溟,江苏太仓人)所作的《管东溟墓志》中写到:"冀以西来之意,密证六经,东鲁之矩,收摄二氏(以孔孟儒学为本吸纳佛学、道学)"(见焦竑《澹园集》续集卷十四)。

焦竑表达了他做学问的宗旨及治学成果--不断吸收消化外来思想,又尝试用中国传统文化--儒学思想为基础,来收摄各种学说。

共同的志向、思想,使李贽与焦竑成为终生挚友。

历史地位

中外学者论焦竑

焦竑在中国历史上享有的"巨儒宿学,北面人宗"崇高的学术地位与社会声望,能够从史学家、其师生、朋友乃至中外学者的评价中,可窥一斑,并得到了相互印证:

--明末思想家、著名学者黄宗羲评价焦竑:"先生积书数万卷,览之略遍。金陵人士辐辏之地,先生主持坛坫,如水赴壑,其以理学倡率,王 州(明王世贞)所不如也。"(《明儒学案》卷三十五)。

--清礼部尚书、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三朝元老"张廷玉,在《明史》中写道:焦竑,不仅是一位阳明心学的中坚,还是一位学识渊博的鸿儒,所谓"博极群书,自经史至稗官、杂说,无不淹贯。"(《明史》二八八卷)。

--明末著名科学家、农学家、政治家徐光启在其《尊师澹园焦先生续集序》中说:"吾师澹园先生,以道德经术表标海内,巨儒宿学,北面人宗",其著述"无不视为冠冕舟航。"

--好友、进士顾起元在焦竑的墓志铭中写道:"先生之宦绩在金马玉堂,先生之道阶在儒林文苑,先生之大业在名山大河,先生之风致在九州四海,先生之遗思在稷丘槐市。"

--明代户部尚书耿定向(焦竑恩师)之弟、兵部右侍郎耿定力在《焦太史澹园集序》中说:由于焦竑"识弥高,养弥邃,综万方之略,究六艺之归。""海内人士得其片言,莫不叹以为难得。"

--明书法家、进士、江西布政司参议、好友黄汝亨在《祭焦弱侯先生文》中说:四方学者、士人无不以得见弱侯为荣,所谓"天下人无问识不识,被先生容接,如登龙门。而官留都者自六官以下,有大议大疑,无不俯躬而奉教焉。"

--意大利人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年)在回忆焦竑的回忆录中写道:

"当时,在南京城里住着一位显贵的公民,他原来得过学位中的最高级别(按:指焦竑曾中状元),中国人认为这本身就是很高的荣誉……这个人素有我们已经提到过的中国三教领袖的声誉。他在教中威信很高。"(《利玛窦中国札记》358-359页)。

焦竑成为了晚明程朱之孔孟与佛、老(子)二氏、西方学术兼容并蓄之集大成者。

他以学者立身,融会各种学术思想而不陷于偏激,既冲破了改良主义"公安派"保守束缚,又没有走向李贽的""偏激。对西方学术,虽然没有他的门生徐光启的步子跨得大,但以其倾向,他是大度容纳新知的有卓见的学者。

焦竑,是一位站在了晚明思想--能够"与时俱进"的晚明思想的一个顶峰上的人。

情系桑梓

万历17年(1589年)春天,是明神宗己丑科的会考之年。焦竑风尘仆仆赶到北京应考。殿试下来,他被万历皇帝御笔为第一甲第一名,成为明开科252年来的第72位状元。同榜士子还有陶望龄、祝世禄(文学家、书法家)、马经纶(御史)、袁可立(兵部尚书)、董其昌(书法家)、冯从吾(工部尚书)等,皆一代名士。

喜讯传来,家乡金陵上元县、祖籍山东日照县,因为本地出了这么一位新科状元,都感到莫大的光荣。依照旧例,府县分别拨出专款来为他建立纪念牌坊。

时江南与山东地区都在闹灾荒,灾民流离失所。焦竑得到两地准备各要给自己建造牌坊的消息后,即刻带信给两地县令,加以劝阻,并建议将建造牌坊之款转用作救灾之费,救济当地灾民。

焦竑在信中写道:

"前两得手书,具感垂念。周公建仿事,虽托张簿辞之,还烦吾丈一行,盖他人不能言其曲折耳。仆虽不肖,然不能益于乡人,亦岂敢累乡人乎?此不敢当一也;地方旱荒之余,有一金可活一人,乃以此不赀,费之无用,此不敢当二也;古人不朽,自有所在,仆能勉强树立,异日或能彰一时相成之美,敢徒以建造顿烦民力,此不敢当三也。幸以此离言之,纵工作已兴,必求罢免为望。"(见焦竑《澹园集》卷十三)

焦竑坚辞了两地的状元坊。

面对家乡官员上奏朝廷的赈灾奏折,和主管衙门拖延敷衍,焦竑力向司农官员陈情,终于为桑梓争取了5000两银子的款项。

对故乡日照,他在《与日照宗人书》中,袒露了眷恋家乡,和千山万水阻隔,不能尽孝的歉疚(见康熙十一年《日照县志》第97页、《日照市志》第814页)。

在焦竑的请求下,故乡日照县将状元坊银一部分转用作救灾,另一部分,为焦竑修缮了祖林,建设了护林花墙,购置了祭田,除供岁祀外,周济同族贫困兄弟。

古寺 古树 故乡行

在大花崖村东南,隔河相望,原有一座花岩寺。

据传,花岩寺为唐代所建造,距今约有1380年的历史。

古寺院中,现存一棵同为唐代所植的古银杏树。古树现胸径2.15米、枝下高6米,树冠22米×28米。在日照的现存古树名录中,按树龄、胸径,其为名列莒县浮来山定林寺中银杏树之后的第二大古银杏树。

面对现状,笔者已经无法想象这座古寺庙的模样,只能从四百多年前焦竑留给我们的诗作及其史料,去寻找那个古寺的影子了。

明万历17年(1589年),焦竑中状元后,便在北京担任翰林院修撰。

明万历18年(1590年),焦竑的"试用期"满,被获准省亲。

他在从北京到南京的路上,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回故乡日照省亲,告祭先祖(上喜坟)。

当他久住他乡,踏上故乡的土地,面对大花崖村,认祖归宗回来的状元郎焦竑激动不已。

他走在故乡的土地上,徜徉在花岩寺下,唐杏树下,挥毫填写了一首五言律诗--《花岩寺》:

"一上花岩寺,回瞻紫气遥。"

焦竑回头看到的,是他先祖们世代生养的土地,和他们永远长眠的地方。

一幅三国周郎意气风发、潇洒倜傥又踌躇满志的饱学新科状元郎形象,和在家乡母亲怀里对故土无限眷恋之情,跃然纸上。正如他在《与日照宗人书》中所说,他把自己取得的一切成就,归功于先世祖宗之积德,父母之教督,还归功于家乡的好风水……

面对家乡群山环绕、山花簇拥、山清水秀的优美的自然环境,这位新科状元抒发了对家乡日照由衷的热爱!

他在《花岩寺》中续写道:幽深临绝壑,突兀碍层宵……。

参考文献

书籍

李剑雄.《焦竑评传》.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8月12年1日. ISBN 978730503295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焦竑
明代士子多“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然至晚明,却有一人以其博洽的学识,宏富的著述,卓然于群士之上,他,就是当时著名的学者焦f。一、坎坷的仕途焦竑,字弱侯,号澹园,又号漪园,人称澹园或漪园先生、焦太史。南京人。生于明世宗嘉靖十九年(1540),卒于万历四十八年(1620)。在八十一年的人生历程中,焦f却在通往仕途的道路上,艰难地跋涉了大半生。焦竑生活的时代,正是明王朝一步步走向衰亡的时代。当时,社会四处衰征渐露,从最高的统治者到最基层的政治机构,无不浸淫在一种萎靡不振的氛围之中。然而,衰而未亡,这个老大王朝的心脏仍在微弱地跳动,整个政治机制也依旧在运行。尽管此时商人的财富已使世人侧目垂涎,但人们仍在争先通过科举这条狭径跻身仕途。焦竑也不例外,还在他童年的时刻,便拉开了他这出人生的悲剧的帷幕。说起来,焦竑也算出身于簪缨世家。焦f的父亲很自然地对焦f寄以无限希望。还在很小的年纪,他便在严父的督...
· 江苏省-南京-鼓楼焦竑
明代士子多“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然至晚明,却有一人以其博洽的学识,宏富的著述,卓然于群士之上,他,就是当时著名的学者焦竑。一、坎坷的仕途焦竑,字弱侯,号澹园,又号漪园,人称澹园或漪园先生、焦太史。1555年(嘉靖三十四年),16岁的焦竑在南京考中秀才。三年后,他初次参加乡试落第,便到天界寺、报恩寺埋头苦读。1561年,焦竑娶朱鼎的三女为妻。当时,焦家贫穷,维持生活都困难,然而朱氏卖掉嫁妆支持丈夫读书。1562年冬,大学者耿定向来督南京学政,焦竑拜他为师。数年之内,学问大有长进。1564年,25岁的焦竑参加乡试,考中举人。次年,他首次进京,会试落第,却结识学者耿定理、邹守益、孙德涵,相互商讨学业,焦竑学问大有长进。1568年(隆庆二年),焦竑再次赴京会试,落第,结识学者高朗,两人相见恨晚。是年冬,焦竑赴湖北黄安,住在耿定向家。1569年春,临别前同登天台山,写下《留别天台耿先生诗》:“...
· 甘肃省-白银-会宁县焦景竑
【焦景竑】(1678—1744年)字希园,会宁县偏南里(今白银市会宁县翟家所乡焦家河行政村)人。清康乾时期军事将领。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戊子科武举人,中举后即任巩昌营千总,出兵察汗乌素,建功升宁夏镇右营守备。雍正二年(1724年)年羹尧、岳钟琪率部征讨青海,景竑随宁夏镇总兵出兵多巴口,护送军粮至花海子(今甘肃玉门市北),擒获叛军头目丹津渾台,招抚三十三家台吉(少数民族官爵),升甘州提标营游击。时随宁夏镇总兵进军,在藏七年,多立功绩。雍正八年(1730年),升陕西延安营参将、副将衔,赏戴花翎,随宁远大将军岳钟琪赴新疆征讨噶尔丹策零,驻防哈密。雍正十年,因军事失利和受岳钟琪案牵连而仕途不爽。乾隆元年(1736年),署潼关副将,五年,署理河州(今甘肃省临夏州)总兵,六年,补授湖南保庆府副将,旋调任广东左翼总兵,八年,再调任福建海坛镇总兵。次年病逝。来源:白银市图书馆
· 钟竑
钟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2005年11月至2006年5月美国密歇根大学医院访问学者。从事胸外科临床工作20余年,开展肺癌、食管贲门癌、纵膈及胸膜、胸壁等疾病的外科治疗,同时,应用胸腔镜进行疾病的微创治疗。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上海市博士点基金2项、市局级课题2项、上海市科委重点基础研究课题2项、上海市教委重点基础研究课题1项。目前在研课题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中英文相关论文60余篇。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擅长:肺癌、食管贲门癌、纵膈及胸膜、胸壁等疾病的外科治疗,应用胸腔镜治疗气胸、胸腔积液、肺及食管良性疾病、微创漏斗胸纠治术。
· 赵竑是谁?赵竑的生平介绍
赵竑是谁?赵竑,宋太祖四子秦王赵德芳的八世孙,赵希瞿之子。当初,沂靖惠王去世,没有后代,以赵竑作为后代,赐名赵均,不久改赐名为赵贵和。嘉定十三年(1220年),景献太子赵询去世,宋宁宗于是立赵贵和为皇子,并赐名赵竑,授任宁武军节度使,封为祁国公。嘉定十五年(1222年)五月,加官检校少保,封为济国公。赵竑生平介绍嘉定十七年(1224年)六月辛未日,赵竑生下儿子,诏告天地、宗庙、社稷、宫观。八月辛未日,宋宁宗赐赵竑的儿子名为赵铨,授任左千牛卫大将军。八月丁亥日,赵铨去世,赠复州防御使,追封为永宁侯。赵竑上表称谢。赵竑喜欢弹琴,丞相史弥远买了一个擅长弹琴的美女,送给他,而厚待美女家里,让美女监视赵竑,一举一动都告诉史弥远。美女知书又狡猾,赵竑喜欢她。宫里墙壁上有一张地图,赵竑指着琼崖州说:“我日后如得志,就把史弥远安置到这里。”又曾经称呼史弥远为“新恩”,因为日后不把他流放到新州就流放到恩州。...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