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夏允彝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98
转发:0
评论:0
简介兄为夏之旭。崇祯初年,陈子龙、夏允彝、徐孚远、彭宾、杜麟征、周立勋六人组成文社畿社。崇祯十年(1637年)进士,任福建长乐县知县。后以母丧,回家“守制”。明亡后避居曹溪。不久起兵抗清,允彝说服其门生吴志葵一起抗清,派先锋攻打苏州,吴志葵却又临阵退怯不敢战,最后被清军所歼灭。允彝在曹溪家中得知好友侯峒曾、黄淳耀等皆殉难,又得知志葵全灭,便说:“谋人之军,师败,则死之。”。弘光元年(1645年)九月十七日告别家人,投松塘(今华田泾支流居地)自尽。有绝命诗:“少受父训,长荷国恩,以身殉国,无愧忠贞。南都既没,犹望中兴。中兴望杳,安忍长存?卓哉我友,虞求、广成,勿斋、绳如,悫人、蕴生,愿言从之,握手九京。人谁无死,不泯者心。修身俟命,警励后人!”。墓在今上海市松江区小昆山镇荡湾村。家庭妻子:盛氏妾室:陆氏

简介

兄为夏之旭。崇祯初年,陈子龙、夏允彝、徐孚远、彭宾、杜麟征、周立勋六人组成文社畿社。崇祯十年(1637年)进士,任福建长乐县知县。后以母丧,回家“守制”。

明亡后避居曹溪。不久起兵抗清,允彝说服其门生吴志葵一起抗清,派先锋攻打苏州,吴志葵却又临阵退怯不敢战,最后被清军所歼灭。

允彝在曹溪家中得知好友侯峒曾、黄淳耀等皆殉难,又得知志葵全灭,便说:“谋人之军,师败,则死之。”。弘光元年(1645年)九月十七日告别家人,投松塘(今华田泾支流居地)自尽 。有绝命诗:“少受父训,长荷国恩,以身殉国,无愧忠贞。南都既没,犹望中兴。中兴望杳,安忍长存?卓哉我友,虞求、广成,勿斋、绳如,悫人、蕴生,愿言从之,握手九京。人谁无死,不泯者心。修身俟命,警励后人!” 。墓在今上海市松江区小昆山镇荡湾村。

家庭

妻子:盛氏

妾室:陆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上海-松江夏允彝
夏允彝(1596年—1645年11月4日),字彝仲,号瑗公,松江华亭(今属上海松江)人,夏完淳之父。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举人,崇祯初年,与同郡陈子龙、徐孚远等人结成“几社”。崇祯十年(1637年)进士,任福建长乐县知县,能体恤民情,革除弊俗。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明室福王在南京监国,任命他为吏部考功司主事。弘光元年(1645年),清军进攻江南,夏允彝与陈子龙等在江南起兵抗清,兵败后于同年九月十七日投水殉节,时年50岁,谥“忠节”。著有《夏文忠公集》、《私制策》、《幸存录》等。夏允彝在明末因为几社活动等原因,和陈子龙齐名,世称“陈夏”。夏允彝,明松江府华亭县人,家住郡城西花园浜。幼好学,善文辞。崇祯十年进士出身。崇祯二年,大名士张溥在吴江把南北许多知名文社的负责人召集起来,其中包括江南应社、苏州羽明社、浙西闻社、江西则社、中州端社等,结成新的“复社”。与“东林党”相...
· 明末忠臣夏允彝简介夏允彝最后到底是怎么死的?
夏允彝是明朝末年大臣,忠义之士,是著名民族英雄,抗清志士夏完淳的父亲。夏允彝是松江华亭县人氏,生于公元1596年,去世于公元1645年,字彝仲,号瑗公,在万历年间与友人结成“几社”。明朝末年,结社成风,特别是江南一带才子书生云集之地,大大小小,各种形式的文社数不胜数。社内成员们定期聚会,除诗词唱和之外,同时也谈论和抨击时政,评说当朝政治和官员。明朝覆灭那一段时间到南明时期的党争,关键在于复社、东林党和阉党余孽。大家都知道,前期以清正刚直著称的东林党,到了后期混入了不少“急功名、多议论、恶逆耳、收附会”之人,完全违背了东林党当初的宗旨。而复社不同,这个社团形成于崇祯二年,由大名士张溥汇集南北许多知名文社,包括江南应社、苏州羽明社、浙西闻社、江西则社、中州端社等。所以复社还是一个新兴的社团,带有热血救国之心,强调以“以学救时,以学卫教”。夏允彝与同郡陈子龙、徐孚远等人结成的“几社”,与复社形成...
· 夏鼎商彝
夏鼎商彝【成语意思】:夏代的鼎,商代的彝器。泛指古董。【用法分析】:夏鼎商彝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古董。【成语来源】:元汤式《一枝花赠王马杓》套曲:“纵然道夏鼎商彝休将做宝贝啶,也不似他情忺。”【褒贬解析】: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使用程度】:一般成语【成语年代】:古代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成语拼音】:xiàdǐngshāngyí【成语声母】:XDSY【夏鼎商彝的近义词】:商彝夏鼎
· 封德彝
生平北齐太子太保封隆之的孙子,封子绣之子,在隋朝作杨素的幕僚。其舅卢思道常说:“此子智识过人,必能致位卿相。”最初在隋朝任内史舍人,为杨素所器重,常跟他议论天下事。有一天,杨素摸着他的床说:“封郎终居此坐。”便将堂兄弟的女儿嫁他,成为杨素的侄女婿。大修仁寿宫就是封德彝的谋划。隋炀帝时,官拜内史舍人,为虞世基所倚重,对于隋末朝政昏乱负有一定责任。宇文化及发动政变后,他又投靠宇文化及,官拜内史令。宇文化及兵败后,封德彝与宇文士及归附唐朝,唐高祖拜封德彝内史舍人、内史侍郎。封德彝从秦王李世民东征王世充。武德八年(625年),封德彝被封为密国公,任中书令。封德彝在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之间脚踏两只船,李世民并不知道。李世民即位后,拜他为尚书右仆射。封德彝的政策和魏征常常相左,唐太宗也多次批评封德彝。唐太宗令德彝举贤,可是一直没下文,便询问封德彝,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唐太宗批评说:
· 桓彝
生平桓彝年少就丧父,家境贫寒,但安贫乐道。性格旷达开朗,年纪轻轻已获得很高名声,并有鉴人之才人。年轻时就与庾亮深交、周顗所器重。晋惠帝时为州主簿,拜骑都尉。后随时任安东将军的晋元帝南渡,任逡遒县令。不久任丞相中兵属,累迁中书郎、尚书吏部郎,有名于朝廷。王敦之乱发生后,王敦击败朝廷军队并执掌朝政,疑忌一众有名望的士族,桓彝因而称病辞职。及至太宁二年(324年),晋明帝快将讨伐王敦时,桓彝获任命为散骑常侍,参与机密谋略。王敦之乱平定后,获封万宁男。及后就出任宣城内史,任内亦有德政,受当地百姓爱戴。咸和二年(327年),苏峻联合祖约以讨庾亮为名起兵叛乱,桓彝知道后,征集义兵打算助朝廷讨伐苏峻。但长史裨惠以宣城郡的兵众少而战斗力弱,而且居于附近山野的外族常作侵扰,建议桓彝不要现在就举兵支援朝廷,待日后时机适当时才举兵。但桓彝厉声拒绝。桓彝及后便派将军朱绰到芜湖讨伐苏峻一支偏军,并成功击破。桓彝不久...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