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凌迟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076
转发:0
评论:0
历史凌迟一词最早见于《荀子·宥坐篇》:“百仞之山,任负车登焉,何则?陵迟故。”本义为“丘陵之山势渐缓”,引申其义至行罚上,即为“杀人者欲其死之徐而不速也”。在古代中国的酷刑当中,有把人杀死后剁成肉酱的,称为“醢”。根据目前现存的文字记载,尝受此刑的一例为孔子的弟子子路。汉代吕后时,以私刑虐杀戚夫人,曰“人彘”,乃断其手足、挖去双眼、熏聋双耳、灌药致哑,然后弃之自灭的酷刑。北魏法律,处置谋反大逆是车裂。到了唐代,律书内的官定死刑,最重者仅仅是斩首。隋朝斛斯政、唐朝牛仙童皆死于凌迟。《文献通考》说宋仁宗以前凌迟未尝轻用,宋代中后期始用凌迟,《庆元条法事类》首度载入此刑,《宋史·刑法志》:“凌迟者,先断其肢体,乃抉其吭,当时之极法也。”宋太祖乾德元年(963年),有汪端“数千人聚山泽为盗”,被俘后“磔汪端于郎州”。淳化五年(994年),又“磔李顺党八人于凤翔市”。熙宁八年(1075年),沂州百姓...

历史

凌迟一词最早见于《荀子·宥坐篇》:“百仞之山,任负车登焉,何则?陵迟故。”本义为“丘陵之山势渐缓”,引申其义至行罚上,即为“杀人者欲其死之徐而不速也” 。

在古代中国的酷刑当中,有把人杀死后剁成肉酱的,称为“醢”。根据目前现存的文字记载,尝受此刑的一例为孔子的弟子子路。汉代吕后时,以私刑虐杀戚夫人,曰“人彘”,乃断其手足、挖去双眼、熏聋双耳、灌药致哑,然后弃之自灭的酷刑。北魏法律,处置谋反大逆是车裂。到了唐代,律书内的官定死刑,最重者仅仅是斩首。

隋朝斛斯政、唐朝牛仙童皆死于凌迟。《文献通考》说宋仁宗以前凌迟未尝轻用,宋代中后期始用凌迟 ,《庆元条法事类》首度载入此刑,《宋史·刑法志》:“凌迟者,先断其肢体,乃抉其吭,当时之极法也。”宋太祖乾德元年(963年),有汪端“数千人聚山泽为盗”,被俘后“磔汪端于郎州” 。淳化五年(994年),又“磔李顺党八人于凤翔市” 。熙宁八年(1075年),沂州百姓朱唐告发越州余姚县主簿谋反,此事牵连了秀州团练使赵世居和医官刘育等,最后李逢、刘育和河中府观察推官徐革都被凌迟处死。《辽史·刑法志》:“死刑有绞、斩、凌迟之属”。

南宋诗人陆游曾经请求废除凌迟,《请除凌迟刑》云:“肌肉已尽,而气息未绝,肝心联络,而视明尤存。感伤致和,亏损仁政,实非圣世所宜遵” ,但未被朝廷接受。

元代以后正式成为官定刑罚,与斩首、绞刑同列法典。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张驴儿毒杀亲爷,奸占寡妇,合拟凌迟。押付市曹中,钉上木驴,剐一百二十刀处死。”。

明初朱元璋将凌迟列入《大诰》,范围相当广。《大明律》取消了大诰对凌迟的滥用,但依然明定对谋反大逆、杀父母、乱伦、连环杀人等重罪犯用凌迟处死,且凌迟残酷度等级不同,以谋反大逆为最重一级。《大明律·刑律》:“谋反大逆:凡谋反,谓谋危社稷;大逆,谓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阙。但共谋者,不分首从,皆凌迟处死。”嘉靖二十一年(1542)的壬寅宫变中,有宫女杨金英等人谋害明世宗未遂,事发被捕,杨金英、杨莲香等十六名宫女并曹端妃、王宁嫔两个妃子被寸磔于市,为皇家成员正式判处凌迟的仅有案例(以惯例皇族成员死罪不过赐死)。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刘天叙等谋反,兵败被擒,有七人被磔死。

同治二年(1862年)六月二十五日,石达开被清军凌迟,被割一百多刀,始终默然无声。四川布政使刘蓉说他“枭桀坚强之气溢于颜面,而词句不亢不卑,不作摇尾乞怜语……临刑之际,神色怡然,实丑类之最悍者。” 其同党林凤祥受刑时,“刀所及处,眼光犹直视之,终未尝出一声” 。

直至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沈家本主持《大清现行律例》修订,凌迟方才连同戮尸、枭首等酷刑“永远删除,具改斩决”。

虽然凌迟在1905年被正式废除,但可考的最后一次官方执行的凌迟处死为清末光复会会员徐锡麟,光绪三十三年五月廿六(1907年7月6日),他在刺杀安徽巡抚恩铭后被捕,审判后被凌迟处死,睾丸被砸碎,遭剖腹挖心,心肝被士兵所吃,当时称“吃烈士”。

施行方法

与其他死刑一样,部分犯人会在被送往刑场前,先游街示众。到了刑场,会把犯人捆绑在刑场上,通常是一条柱子上。与其他古代死刑酷刑一样,大部分的凌迟行刑容许百姓围观,有时甚至可以站得非常接近受刑者。有部分百姓更以看人受凌迟为乐。

部分受刑者,不论男性或女性会被脱下全身衣服,让其全身,包括性器官暴露于群众目前。只有小部分受刑者可以保留一些衣物掩盖重要部位。这做法的其中一个目的,是对受刑者的一种凌辱。

行刑时,施刑者多以渔网网住受刑者,再顺着鱼网轮廓,以小刀把受刑者身上的皮肉逐块割下。受刑的刀数不是一个固定的数目,因受刑者而异也因朝代而异。宋朝时只割八刀至一百二十刀 。割之前会先打断犯人四肢,防止其反抗,之后再割咽喉,防止其痛苦吼叫。

到了明朝时往往超过千刀,甚至达三千刀之说。王明德说:“凌迟者,其法乃寸而磔之,必至体无余脔,然后为之割其势,女则幽其闭,出其脏腑,以毕其命,支分节解,菹其骨而后已。” ,“千刀万剐”至此名实相符。邓之诚《骨董续记》卷二“寸磔”条有云:“世俗言明代寸磔之刑,刘瑾四千二百刀,郑鄤三千六百刀。李慈铭日记亦言之。”但据记载刘瑾实际上共被割了三百多刀,本计划3357刀分三日割完,第一天357刀,割10刀休息一下,待刘瑾苏醒后再割,但割到第二天刘瑾已一命呜呼。

倘若割多或割少了刀数、或者死囚的断气时间不当,刽子手都可能会受罚。理论上凌迟要割至最后一刀时,犯人刚好断气;但亦有传说家属有时可以买通刽子手,一刀就把心脏刺破,提早结束犯人的生命以减少痛楚。下刀次序亦有一定的限制:若果是女性犯人,先从乳头开始,再把双乳割下,然后才割胸肌,接着割生殖器;如果是男性犯人,割完胸肌,会接着割生殖器;然后轮到大腿、双臂、腹肌、臀部。最后割耳、鼻、眼、唇 。下刀的时候助手负责报告刀数,割下来的皮肉,放在桌上排列出来等待验查;但亦有丢到地上,甚至是卖给旁观的群众。明武宗的宦官刘瑾,受刑后割下的皮肉,便被以一文钱的价钱卖给围观的民众。到了清末,残肢会被放进一个篮内示众。有时凌迟以后会再以利刃枭首,用巨斧锉尸。

后期,部分受刑者会先被施以鸦片,以保受刑者的清醒,延长其痛苦。清末则有“八刀刑”之方法,下面所提及的符珠哩的受刑便属这方法。这个方法的所有动作均由左边部位开始,之后才割右边相应部位。首先先割胸口,之后割肱二头肌,接下来则是大腿,再之后是割手臂至手肘,之后则是割小腿,最后一刀是枭首。头颅会被吊起,和放在篮内的残肢一起示众。 。

部分受刑者

历代以来,均有不少凌迟纪录,唯部分因年代久远,资料不全,至清末的其中三次凌迟,被列强驻北京的军队拍下,才有较明显的纪录。以下列出较为可考的凌迟个案。

明代

方孝孺:建文帝仰赖的翰林院文学博士,拒为明成祖写即位诏书,于1402年南京聚宝门外,目睹亲属、门生家眷惨遭族诛,强忍悲痛就磔。

曹吉祥:明英宗手下重要的太监,因率军谋反,1461年被磔于市。

刘瑾:明武宗时代重要的宦官,因擅权,正德五年(1510年)被处刑。传闻磔刑凌迟三日,割三千三百刀。据说第一天的行刑后,刘瑾回到监狱,还吃了白粥。整个行刑过程后,燕京围观百姓,特别是受过刘瑾的人及其家属,以一钱争夺其肉,下酒生食之,以泄其愤。

郑旺:明中期北京贫民,因声称新皇帝明武宗并非皇太后之子而是他的亲外孙,1506年凌迟处死。

杨金英:明世宗的宫婢,因谋杀皇帝未遂,1542年凌迟处死。

桑冲:于明宪宗时凌迟处死,原因是182名妇女。

王杲:明末建州豪强,曾受封为建州右都指挥使。因屡犯明边,于1575年被凌迟处死于北京。

郑鄤:崇祯年间庶吉士,被告以“杖母、奸妹、奸媳”之罪,1636年凌迟处死。

袁崇焕:崇祯年间知名将领,因崇祯皇帝怀疑其谋反,以“通虏谋叛”被凌迟处死,据说当时京中百姓争啖其肉。

清代

耿精忠:因康熙帝撤藩,与吴三桂等人发动三藩之乱,失败而被凌迟处死。

陈德:嘉庆帝时期北京一名失业厨师,因在紫禁城门外谋杀皇帝未遂,1803年凌迟处死。

张良璧:嘉庆帝时期浙江一名恋童癖者,被捕时已70岁,因曾奸淫十六人并导致其中十一人死亡,1811年凌迟处死。

潘兆祥:道光5年6月24日,邱县民谋毒伊父潘朋周身死将潘兆祥凌迟处死恭请王命将该犯绑赴市曹凌迟处死枭示。

李尚发:道光25年5月,直隶丰润县民人,因疯病复发用菜刀将伊母李孟氏砍伤身死实属罪大恶极,应如该督所奏按律拟凌迟处死传首枭示,邻佑人赵瑞符郑居仁王如等不即阻挡杖一百折责发落。

石达开:太平天国最富战功之将领,封翼王,领兵被困大渡河,降清以救全军。与所属同被凌迟。所属不胜痛楚惨呼,石达开斥之:“何遂不能忍此须臾?当念我辈得彼,亦正如此可耳。”至死寂无声。

洪天贵福: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之子,为清朝大臣沈葆祯所俘虏,判凌迟处死(处决时年仅十五岁,可能是最年轻受刑者)。

林凤祥:太平天国将领,1855年3月被押解至北京菜市口法场凌迟,据闻过程并留下影像记录。

古穆‧巴力克(Komod Pazik):台湾撒奇莱雅族大头目,联合噶玛兰族反抗汉人开山抚番,败后遭公开凌迟,以对各部落杀鸡儆猴。详见加礼宛事件。

康小八:人称康八爷,抢劫杀人无数的恶匪,成事全靠他心狠手辣和一把从洋人处偷来的手枪,大闹京师,惊动太后慈禧,终被正法。

王维勤:1904年10月被处决。一名山东举人,在村内有一定地位。疑因和村内李氏一家发生冲突,被指策划杀害了该家族十二人,因为是主谋因此被判凌迟处死。其子及其他同党也被判以斩首。 疑因地位而享有特权,乘车到行刑现场(通常是被押解步行往刑场的)。行刑相关照片被法国士兵拍下并传到国外,相信是第一次有凌迟照片流传到国外。

名字不明,疑为一名杀害母亲的年轻人。1905年1月行刑。照片被拍下来并传到海外(主要是法国)。此案曾被误认为符珠哩案。更有心理学家研究相关图片,研究受刑者的行刑时的心理状态。

符珠哩:清末一名奴隶。因谋反(杀害一名自己侍奉的蒙古王子)于1905年4月10日被处刑,“凌迟”于两星期后被废除。 ,亦是少有有人拍下整个凌迟过程,而且较为清楚的一次 。

徐锡麟:清末光复会成员,1907年7月6日被凌迟处死,为有记载的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凌迟处死人。

参见

檀香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凌迟处死”的历史起源
凌迟也称陵迟,即民间所说的“千刀万剐”。凌迟原来指山陵的坡度是慢慢降低的,凌迟本意为:“缓缓的山丘”。用于死刑名称,则是指处死人时将人身上的肉一刀刀割去,使受刑人痛苦地慢慢死去。凌迟刑最早出现在五代时期,正式定为刑名是在辽,此后,金、元、明、清都规定为法定刑,是最残忍的一种死刑。1905年4月,清朝两位大臣伍廷芳和沈家本联合署名,向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提交《删除律例内重法折》,请求从《大清刑律》中永远删除凌迟。这是伍廷芳和沈家本汇合后做出的第一个惊天之举,是现代法理与古代酷刑传统的第一个较量,两位修律大臣拉开架势,高屋建瓴,以仁政为坐标系,说明刑法“裁之以义”,终极目标却是“推之以仁”。参诸前人之论说,既多议其残苛,而考诸今日环球之国,又皆废而不用,且外人訾议中法之不仁者,亦惟此数端为最甚。这是中国呼吁改革的老办法:首先,把自己要干的事说成上溯3000年来无数先烈一直想干而代代未竟之事,要继...
· 石达开被凌迟至死不动声色:石达开为何被凌迟处死
太平天国中最完美的男人,非石达开莫属。他不仅是一位形象很阳光的大帅哥(时人曾赞其曰“龙凤之姿,天日之表”),颇富文韬武略,而且是当时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其短暂的人生(卒时年仅32岁)迸发出许多闪光点,照亮了太平天国本来乏善可陈的历史天空。石达开是广西贵县(今贵港)人。生于农家,虽自幼丧父,饱经磨难,但少年时勤于耕读,颇知诗书,尤喜孙子兵法。早年加入拜上帝会。金田起义前夕,即1847年秋,洪秀全和冯云山至贵县访石达开,邀其共图大事。太平天国史志谓之“访石相公”,以“三顾茅庐”喻之。16岁的石达开就这样走上了反对满清腐朽统治的革命道路,并成为革命组织的核心领导人。1851年金田起义时,石达开率众四千余人赴金田团营,战斗中屡立战功,被封为太平军左军主将、永安封王时受封为翼王五千岁,意为“羽翼天朝”。在太平天国首义诸王中,石达开年纪最轻,也最具军事才能,是一位玉树临风、英姿勃勃的...
· 中国历史上几次最著名的凌迟事件古代凌迟案
凌迟也称陵迟,即民间所说的“千刀万剐”。陵迟原来指山陵的坡度是慢慢降低的,用于死刑名称,则是指处死人时将人身上的肉一刀刀割去,使受刑人痛苦地慢慢死去。凌迟刑最早出现在五代时期,正式定为刑名是在辽代,此后,金、元、明、清都规定为法定刑,是最残忍的一种死刑,主要用于处罚那些十恶中的一些犯罪,如谋反、大逆等。到了清朝乾隆时期,如果打骂父母或公婆、儿子杀父亲、妻子杀丈夫,也是触犯伦理道德的重罪,要处凌迟刑。但后来为了农民反抗,对于不按时交纳赋税的也要处以凌迟刑,这在明太祖时期尤为突出凌迟刑的处刑方式很残忍,一般记述是说将人身上的肉一块块割下来。而历代行刑方法也有区别,一般是切八刀,先切头面,然后是手足,再是胸腹,最后枭首。到公元1905年的光绪年间,凌迟刑被废除。NO.1自受凌迟不卑不亢,侧劝他人咬牙坚持自受凌迟不卑不亢,侧劝他人咬牙坚持。大渡河兵败,石达开向四川总督骆秉章投诚,但没有受到宽大处理...
· 邱二娘为何被清廷凌迟处死?
清朝咸丰年间,福建泉州河市镇出了一个了不起的女英雄,年芳22岁,人称“邱二娘”,被清廷悬赏百万缉拿,后被清廷凌迟处死。那么,他为何被凌迟处死呢?邱二娘从小被卖到惠安县后龙乡峰尾村刘家做童养媳,长大以后,因不堪忍受非人虐待,逃到东坪村表哥林杯家。邱二娘父亲邱柳学是个郎中,她懂得一点医术,针线活也很好。在表哥家中,她一边刺绣一边行医,日子总算是安稳了下来。邱二娘本想就这样平平安安地生活,谁想清廷过舒心日子,赋税一加再加,逼得她没有活路。跟表哥林杯一商量,他们决定武装起义。于是,邱二娘以行医为名四处串联,很快联络了许多走投无路的农民。咸丰三年(1853年)四月,邱二娘的起义队伍组织了起来。他们在笔架山高明王宫(今惠安黄塘半岭宫)挑起“顺天命邱娘娘”大旗,杀了一个官府粮吏,高喊“官逼民变”口号宣布起义。在邱二娘率领下,义军抗捐、抗税、惩办贪官污吏。几天之内,义军便攻下山仔边村,成功袭击官军,缴获轰...
· 无名小兵一刀成名后被凌迟
本文为大家讲述一位在太平天国起义期间一个本不成名,后来刺杀的大清青王后一举成名后却遭凌迟的事迹。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这其中发生了相当多的事情,出现了相当多的人物,今天要介绍的这个人物,可以说是名不见经传,他叫张皮绠(gěng),本是太平天国起义军一个小士兵,在一次战斗中,张皮绠因手刃了一位清朝亲王而闻名天下,被他手刃的这位清朝亲王,就是大名鼎鼎的僧格林沁。张皮绠(1849年—1873年),安徽亳州(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身贫寒,早年父亲、兄长加入捻军(捻军是太平天国起义期间一支农民起义军),他因年幼随母亲在家,公元1863年(同治二年),捻军首领张乐行被俘后被杀害,张皮绠老家一带遭清军侵扰,他与母亲逃往外地亲戚家避难。捻军与清军作战公元1864年(同治三年),张皮绠加入张乐行之侄张宗禹的捻军,成为一名士兵,他虽年纪尚轻,在军中勤修苦练,练就一身杀敌好本领,多次跟随张...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